本来赚钱就是为了生活更好一点,及时享受的快乐是无可取代的,她很高兴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家里人都更加高兴嘛。
不仅如此,那些被刮下来的兔毛和兔皮,她也都一一攒着。
市集上有专门收这些的,她几次三番地总去,那皮货行的老板也渐渐和她成了熟识。
因为她处理得干净,皮货的质量也要更好一些,所以便偷偷给她涨了一钱的价格。
回来跟爹娘和阿嫂一说,他们便都一致认为,她应该把这一钱的差价折成现钱,收进她的小金库。
“这个小吃摊本来也是你的功劳居多,再不要推辞,赶紧拿着吧。”
阿爹难得发表自己的看法。
李卉觉得这样也好,反正自己的辛苦也被大家看见了,从今往后就全心全意为家里想辙挣钱就是啦。
她们这个大家挣得越多,每个人拿到的钱就越多,她自己就更有钱嘛!
这不,她又开始琢磨,要用石磨来做石墨豆腐卖啦!
“大家到市集上,肯定就是想吃点平时不常吃的,买点平时舍不得买的嘛!”
当阿嫂问她,若是没有人来买怎么办的时候,李卉就这样回答她。
相反,如果一个小吃摊上一直只卖那几样,除非是特别专业的老字号,食客们是不太买账的。
要不然前世的那些探店博主和店家之间,就没什么合作空间啦!
中国历来有句古话,“酒香也怕巷子深”
而李卉则觉得,这在摆摊之初,还得靠推陈出新才行。
按照史实考据派来说,历史上的大秦还没出现豆腐,最早的豆腐要在西汉时期的某个闲散王爷才会被偶然发明出来。
但谁让李卉是穿越过来的呢,这些自然就不是太难。
就是不知道在工具不够发达的大秦,能不能复刻出豆腐来。
还好大哥给做了个石磨,最大的工具难题就已经解决了大半。
可就算是这样,对于在大秦一个小县城乡下的李卉来说,做石磨豆腐也还是个大工程。
新采摘的嫩豌豆不行,必须要用陈年的老黄豆。
但李卉也有心让阿爹把地里剩下的一些豌豆歇上一阵儿再摘,就能更好一点,就可以后面磨了豌豆粉做豌豆凉粉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得先把石磨豆腐做出来。
黄豆不能直接上磨打粉,而要浸泡起码半日。
因为家中人少,为了推磨的时候省力,她把一盆三斤的黄豆足足泡了一日。
等第二天起个大早去看,三月桃花水,温度已经不低,手伸进盆中时,还有一种凉凉的感觉,却也不是很冷,这是她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