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李卉在做木炭的时候,还在想压煤饼的可能性。
可如今的朝代太靠前了,虽然煤作为燃料一直在零零星星被使用,但也是直到隋朝以后,也只有皇室才能经常使用,所以还是木炭来得方便,且不突兀,不易引起怀疑。
而那个陶炉,则可以完全按照她的设想,也就是后世的蜂窝炉子,来进行捏制。
反正她一升斗小民,也不至于搞一个什么发明创造来让人对她进行嘉奖,如果日后果真被人发现,就说是为了生计不得不想出来的法子,想来也不会被人为难。
“哟,这不是上次卖蒸饼的小娘子吗?”
经过上一次在市集入口处的那么大动静,守城官已经对她颇有几分印象。
“这小娘子什么来路?守城官竟然认得她?”
“上次市集您老没来,她家就是之前在梁记粥铺外头摆摊卖蒸饼的,不过倒是上了新,卖得很好呢,可能想买都买不到呢!”
……
李卉边让人检查自己的货物,见那人对新做的陶炉感兴趣,她知道藏拙,就随便编了个理由搪塞了过去:“就想让大伙儿吃上一口热乎的,所以才想这个法子。”
她说得谦虚,面上又陪着笑,守城官便也不为难,道了声“放行”
就过了关。
不知怎么回事,李卉这次进入市集摆摊,跟上次的紧张感完全不同。
她约莫知道了些经商之道,其中第一条就是“伸手不打笑脸人”
照例就是把身上带来的东西卸下来,阿嫂做这些事情轻车熟路,李卉便一心一意去把陶炉子的火生起来。
不曾想,生火对她这个前世的现代人来说,还是个技术活儿。
好不容易生起来小火,等火势稍微大些,就再添上几块木炭,半天的火就够了。
等她拍拍手上的灰,准备起身和阿嫂并排站着迎客时,却发现自己变成了个大花脸。
而这个尴尬的时刻,还是上次的那个城门守卫:
“小娘子,你的脸……”
嗯?李卉心想,这叫什么事儿啊?
这不就跟素面朝天的时候见到了自己的前男友一样糟糕嘛?
咦,慢着,这样的比喻倒也不怎么恰当,于是她又正大光明地正色道,“这位公子,恭喜您成为了本摊的第一位顾客,可以免费送您一份卤肉……”
自己不尴尬,别人就不尴尬。
见李卉小小年纪,情绪内核却十分稳定,那人的眼神也变得更加欣赏且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