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 第180章 内阁议事

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 第180章 内阁议事

作者:空白馒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04:51:15 来源:全本小说网

郑森坐在铺着明黄色锦缎的御座上,指尖捏着三份叠得整齐的奏报。

他的目光却死死钉在最上方那份云贵密报上,“孙可望在云贵自称秦王,重建大西”。

他脑子里飞速翻着史书里的细节。

孙可望跟着张献忠在西充中箭死后,率残部入滇时不过万余人,先是借沐天波的“征南将军”印信安抚滇东土司,又用三年时间慢慢架空沐家,直到顺治八年才敢在五华山筑宫,把“秦王”的名号刻在宫门上。

可如今才是大夏立国的第三年,整整早了三年。

“早了三年……”他低声呢喃,指尖无意识地敲着紫檀木案几,浅淡的印子落下去又弹起来,带着掩不住的凝重。

咱们去年才把江淮的清军赶到淮河以北,今年开春刚让扬州知府用石灰水把疫区的屋子消完毒。

扬州府就还有两万流民没返乡,不少村落里的荒田刚有人开始耕种,根基刚扎稳。

孙可望倒好,上个月派去滇西的使者,带了三百匹蜀锦、五十箱茶叶,才从车里土司那换了战马。

能拿出这么多财物,十有**是吞了沐天波的府库。

万一大西军往东窜,从贵州打湖广,北伐军的侧翼就多了个隐患,必须提前把大西算进筹谋里。

郑森抬眼时,内阁次辅张家玉已快步上前,藏青色官袍下摆扫过青砖地,带起细微的“沙沙”声,腰间的玉带扣因步伐急促而“叮当作响”,连鬓角的汗珠都来不及擦。

张家玉躬身时,脊梁弯得比平日更甚,手里还攥着本蓝色封皮的军营账册,鬓角的发丝垂下来,遮住了眼底的忧色,却遮不住声音里的急切。

“陛下,臣上月去南昌视察军营,特意翻了库房的账册。

现存的甲胄有四百多件是缝补过的,其中六十多件的甲片都少了两三片,只能用铜钉铆着凑数。

弓箭更缺,按十卒三弓的标准,还缺三千张,箭簇也少了两万支。

可孙可望那边,去年趁沐天波的明军退走就占了昆明,今年开春收拢大西旧部三万余,光是从四川逃过去的旧军就有八千多,如今竟公然称秦王!

臣派去的细作说,他上个月从滇西的车里、孟连土司那换了五千匹战马,还请了铁匠打造马刀,每把刀都淬了毒。

看这架势是要整军扩编,说不定明年就要往东来。

还有吴三桂,汉中的兵卒在酒肆里嚼舌根,说‘跟着清廷不如自立’,虽被他斩了两个立威。

可臣派出的探子混进汉中军营,见不少士兵在汉中府的‘悦来酒肆’把清廷发的粮票换成银子,说‘早晚要跑’。

这两人一南一北,若真在今年这节骨眼勾搭上,明年北伐时,咱们的西面可能遭遇他们突袭。”

郑森听着,指节不自觉地攥紧了奏报,麻纸的纹路深深嵌进掌心,连指关节都泛了白。

他心里快速盘算:此时的吴三桂,妻儿还被多尔衮扣在盛京的镶黄旗府邸里。

上个月清廷刚因江淮大败迁怒于他,特意派了侄子塔喇去汉中,名义上是“协防”,实则是监视。

塔喇每天都要查军营的粮草账,连每袋米的斤两都要核对,别说勾结孙可望,就是私藏半袋米都要被参一本。

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真反。

可孙可望不一样,此人本就有“西府秦王”的野心,敢在这个时候称王,显然是有恃无恐。

“陛下,还有个好消息!”户部尚书洪旭捧着厚账册上前,账册边缘因频繁翻阅而卷了边,封面上还贴着张黄色的便签,写着“国库收支明细”。

手指在账册上点得“沙沙”响,声音里的振奋像股暖流,冲淡了几分沉郁。

甘肃王光泰、陕北王永强遣了心腹来南京,那使者是王永强的族弟王永康。

昨日臣在驿馆见他时,他还带着王永强的贴身腰牌——一面青铜虎符,上面刻着“崇祯十六年授”,还带着刀伤。

说是当年跟清军打仗时留下的。

王永康说,今年陕北闹蝗灾,庄稼收了不到三成,清军不仅不赈灾,还强征粮草。

连农户留的种子粮都要搜走,不少人都逃去了山里。

王光泰在庆阳握有两千兵,其中五百还是当年秦良玉留下的白杆兵旧部,手里还拿着秦良玉当年用过的长矛。

王永强在榆林能调三千人,控制着神木的盐场,那盐场每年能产盐十万斤。

清军去年就抢了五万斤,他们早就憋着火了。

两人早有反心,只要陛下发一道“既往不咎”的圣旨,许他们“世守故土”。

他们愿在明年北伐时从陕北出兵,先打延安,再攻太原,策应咱们的主力北上。

这可是难得的突破口,有了陕北的牵制,清军就不能把山西的两万兵马全调到江淮来。

郑森点点头,目光扫过堂内众人,视线在每个人脸上都停留了片刻。

内阁首辅冯厚敦鬓角已染霜,正低头翻着一本摊开的账册,账册上用朱笔写满了批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请大家收藏:()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州粥棚需米三千石,可从松江府调运。”

“松江河工需银五千两,优先用商税支付。”

字字都透着琐碎的焦虑,指节因用力捏着笔杆而泛青。

郑森知道,冯厚敦前几日收到苏州知府的书信,说当地还有三成流民没返乡,粥棚的粮食只够撑到年底。

这位首辅夜里定是对着今年的收支账熬了不少灯油,眼下眼底的红血丝比上周见时更重了,连眼角的皱纹都深了些。

内阁辅臣李寄眉头拧成疙瘩,手指在袖里无意识地捻着,像是在回忆什么,偶尔还会轻轻叹气。

郑森记得,李寄去年在苏州赈灾时,差点被抢粮的饥民误伤,他当时还替一个饿晕的老妇人挡了下,胳膊上被划了道口子。

如今对百姓的苦难比谁都清楚。

工部尚书程兆科则趴在案上的舆图前,手指在江淮的河工标记上反复划过,时不时叹口气。

明年北伐的粮道全靠江淮的运河,可今年汛期冲毁的高邮段河堤,还没完全修好,现在只铺了一层夯土。

明年开春得再砌青砖才能防汛期,他前几日还派了工部主事去高邮督查,据说进度只完成了六成。

孙可望虽急着在今年称王,短时间腾不出手东进,暂缓应对即可。

吴三桂有清廷盯着,翻不起大浪。

陕北有反正之望——这么看,北伐的时机倒比预想中熟些。

郑森将奏报推到案前,话锋陡然一转,指尖在“赋税”二字上重重一点,力道大得让案上的墨锭都晃了晃。

但要明年北伐,今年就得把军需备足——甲胄要补,弓箭要造,粮草要囤,这都要花钱。

这也是今日召诸位来的要紧事。

喜欢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请大家收藏:()重塑南明:郑森的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