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乒挑联赛①
◎【二合一】年轻的两个女孩彼此交叉接球,如鱼得水。
◎
中华传统直拍,就是两根手指握在前面,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抵在球拍后面,靠食指和中指进行推力。
为了好抓拍,直板球拍的把手位置会比横拍的拍子短一截。
这种抓拍方式类似于拿筷子,所以很多中国人一上手就知道直板怎么握。
而起源于欧洲的横板,握拍姿势类似于握菜刀。
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老一辈人把这种握拍手势称之为“握大刀”
众所周知。
直板的优势是正手灵活、善于打出落点变化。
但是因为中指和无名指会抵住反手面,导致反手位置有一大半被手指覆盖,击球面积变小之后,反手位置几乎就相当于没有了。
早期很多直板选手,更喜欢正手当反手用,一面两用。
何千路就是“直拍横打”
出身的球员,以前还和朱淇说过一句话:“会打直板就会打横板,但是会打横板的不一定会打直板。
你知道为什么吗?”
朱淇说:“因为中国人脑子比外国人好使呗,因为他们是快乐教育的产物呗,因为他们啥都想搞最简单的呗,不然还能因为什么?”
“……”
何千路。
“倒也有这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打直板的需要手指比打横板的更灵活。”
其实十来年之后。
直板还是有很多人在打的。
但是基本上只有业余的选手会打。
国家队可能会有那么一两个,但也只能作为陪练来帮主力们训练,而且也不是中华传统的直板,所有直板都朝着“直板横打”
发展。
因为球改大之后,直板很难打出横板的旋转。
而且“直板横打”
的代价是会增加手腕的负荷,来给球增加旋转,伤病也容易增多。
直板选手要练两倍的量,才能勉强达到横板的旋转效果。
没人愿意再吃这样苦,大家都想要更快看到成绩。
宋临州挠挠头:“我现在练……还来得及吗?”
他已经十八岁了,战术体系和握拍方式都已经习惯了,而且……
“只要旋转能打出来,直板的希望就能看到了。
而且——”
朱淇说完,起身把喝完了的水瓶扔掉,朝着门外大部队走准备进行晨跑训练。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节点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宋临州坐在原地,若有所思。
朱淇一直以为,小队员崇拜大队员这种行为只是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