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 第54章 檄文传天下

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第54章 檄文传天下

作者:诚蹊大帝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7 17:13:3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冬日的朔风卷过中原大地,带来刺骨的寒意,也带来了震动天下的消息。

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此举如同在已沸腾的油锅中泼入冷水,瞬间炸裂。董卓自封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僭用天子仪仗,出入宫廷如同自家宅院,其跋扈之态,令朝野侧目。

消息传至琰堡时,蔡邕正在书房教导几名聪颖的堡内童子习字,闻听此事,手中毛笔“啪”地一声落在竹简上,墨迹污了一大片。

他脸色煞白,身躯微颤,良久,才发出一声悲怆至极的长叹:“国贼!国贼至此!汉室四百年江山,竟要毁于此羌胡之手乎!”

他与董卓曾有旧谊,更因才学被董卓强行征召过,深知其人性情暴戾,却未料其竟敢行此篡逆之事。

悲愤、羞愧、无奈,种种情绪交织,几乎让他难以自持。

蔡琰闻讯赶来,见父亲如此,心中亦是沉重。

她屏退童子,亲手为父亲斟上一盏安神茶,缓声道:

“父亲,董卓倒行逆施,天人共愤。然气坏了身子,反倒不值。汉室倾颓,非一日之寒,亦非一人之过。”

蔡邕握住女儿的手,老泪纵横:“琰儿,为父……为父愧对先帝,愧对天下啊!”

“父亲何必自责。”蔡琰声音坚定,

“董卓之恶,天下共见。岂不闻‘多行不义必自毙’?他的末日,不会太远。我等当保重自身,静待时机,为国除奸,方是正理。”

就在董卓废立的消息余波未平之际,更猛烈的风暴接踵而至。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关东州郡牧守,以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为首,共推袁绍为盟主,起兵讨伐董卓!

一时间,酸枣会盟,旌旗蔽日,号称十万之众。

讨董檄文如同雪片般飞传天下,字字泣血,控诉董卓罪状,号召忠义之士共赴国难。

一份檄文也很快送到了蔡琰的案头。

议事堂内,气氛凝重而热烈。毛玠手持檄文副本,语气激昂:

“堡主!关东义师已起,天下响应!董卓残暴,人神共愤,此乃顺天应人之举!我琰堡虽偏安一隅,亦乃汉家子民,值此国难之际,岂可坐视?当速整军备,响应盟主号令,兵发酸枣,共诛国贼!”

他身为传统士人,忠君爱国观念根深蒂固,对此等义举自然是心潮澎湃。

蔡谷亦是摩拳擦掌,他更看重的是实战机会:

“堡主,将士们操练已久,正欲一试锋芒!讨董乃大义所在,若能参与,必能扬我琰堡威名!”

然而,单福却持不同意见。他冷静地分析道:

“毛先生、蔡都尉所言固然有理。然则,关东联军,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各怀异心。袁本初(袁绍)好谋无断,袁公路(袁术)骄奢忌刻,韩文节(韩馥)庸懦无能,其余诸公,亦多是观望之辈。十万之众,号令不一,补给困难,岂能成事?依我之见,恐是雷声大,雨点小,最终难免虎头蛇尾。我琰堡兵精粮足,然根基尚浅,若贸然卷入此等混局,胜则为人作嫁,败则元气大伤,绝非明智之举。”

蔡邕经历了最初的激愤,此刻也冷静下来,忧心忡忡道:

“单先生所见深远。联军内部勾心斗角,确难成事。且董卓手握西凉精兵,骁勇善战,更挟持天子百官据守雄关,岂是易与之辈?琰儿,我堡之力,当用于保境安民,贸然出击,风险太大。”

两派意见,各有道理。

毛玠、蔡谷代表的是大义名分和军事扩张的冲动;而单福和蔡邕则更注重现实利弊和琰堡的生存发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蔡琰身上,等待她的最终决断。

十五岁的蔡琰,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上的檄文。

她的目光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酸枣联军未来的貌合神离、逡巡不前,也看到了董卓焚烧洛阳、迁都长安的暴行,更看到了未来诸侯并起、混战连年的乱世图景。

她知道,单福的判断更接近历史真相。此刻加入讨董联军,对琰堡而言,确实弊大于利。

但是,完全置身事外,也会失去道义上的制高点,甚至可能被周边势力孤立或指责。

良久,她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清晰而沉稳:

“诸位之意,我已明了。讨董之举,确乃大义所在,我琰堡身为汉臣,不可不有所表示。”

毛玠面露喜色,蔡谷精神一振。

却听蔡琰话锋一转:“然则,单先生与父亲所虑,亦是老成持重之言。联军内部,隐患重重,贸然将主力投入,确非良策。”

她顿了顿,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我意已决。我琰堡当响应讨董,但不必倾巢而出,亦不急于奔赴酸枣。可采取‘声援实备,伺机而动’之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一,立即以我及父亲之名,草拟一篇檄文,公告郡县,历数董卓之罪,表明我琰堡坚决拥护汉室、反对国贼之立场,与关东义师同气连枝!此文需言辞恳切,大义凛然,务必占据道义高地。”

“其二,选派一能言善辩之士,携带重礼,前往酸枣盟军处,面见盟主袁绍及陈留太守张邈等,表达我堡支持之意,但陈明我堡地处前沿,需防备黑山军及董卓可能派出的偏师,故暂时无法派遣主力会盟,然愿为联军保障侧翼,提供粮草情报之助。此举,既全了礼数,又避免了被轻易调遣。”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全军进入临战状态,加紧备战!但目标非立即西向讨董,而是趁此天下目光聚焦于西方之际,向南、向东悄然拓展我之影响力,巩固周边,清理不服,吸纳流亡士民,进一步壮大实力!同时,严密监视联军与董卓战事进展,若真有可乘之机,譬如联军攻破汜水关、逼近洛阳之时,我部再以精兵迅疾出击,攫取实利,方为上策!”

这一番部署,可谓老辣周全。

既响应了大义,保全了名声,又避免了过早消耗实力,更包含了暗中发展、待机而动的深远谋略。可谓一举数得。

毛玠仔细品味,不禁抚掌赞叹:

“堡主之策,深得中庸之道,进退有据,实乃万全之策!玠佩服!”

他虽渴望立刻讨贼,但也明白蔡琰的考虑更为稳妥长远。

单福也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蔡邕更是松了一口气,女儿没有被热血冲昏头脑,反而如此冷静睿智,让他倍感欣慰。

于是,一道慷慨激昂的讨董檄文从琰堡发出,迅速传遍陈留乃至兖州。

与此同时,琰堡这台战争机器,在“声援”的掩护下,开始了更具野心的内部整合和外部扩张。

乱世的棋局上,蔡琰落下了一着看似低调,实则意味深长的棋子。

天下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酸枣和洛阳,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汴水之畔的琰堡,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即将重塑天下格局的巨变之中。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