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 > 第52章 暗流涌动的棋局

灵帝驾崩的消息,是随着一名浑身浴血的驿卒闯入洛阳南门开始,真正撕开了天下太平的假象。

那驿卒怀里揣着尚有余温的遗诏,嗓子早已喊得沙哑,刚从马背上栽下来,就被宫门卫士架着往南宫跑 —— 可他不知道,此刻的南宫深处,早已是刀光剑影的预演场。

不过半日,消息就像被狂风卷起的沙尘,漫过洛阳的每一条街巷。

原本还算热闹的西市,不到午时就已空无一人,家家户户都紧掩门窗,只敢从门缝里偷瞄街上的动静。

穿甲的士兵提着刀来往巡逻,马蹄踏在青石板上的声音,每一下都敲在人心尖上。

有孩童不知事,哭着要吃街上的糖人,立刻被母亲捂住嘴按在怀里,连呼吸都不敢重了。

更吓人的是那些没头没尾的流言。

有人说十常侍早就扣下了太子刘辩,要改立陈留王刘协,宫里已经杀了好几个反对的大臣;

有人说大将军何进带着三千甲士围了长乐宫,逼张让等人交权,双方已经在宫门口动了手;

还有人说尚书台的官员连夜烧了文书,收拾细软逃了 —— 真真假假的消息混在一起,比瘟疫蔓延得还快,连洛阳城里最老的坊正都叹:“活了六十年,从没见过这般乱局。”

雒阳八关更是如临大敌。

函谷关守将是何进的亲信,连夜下令封关,凡出入者必须有大将军府的令牌,哪怕是郡守级别的官员,没有令牌也只能在关外滞留;

伊阙关则换了十常侍的人,守军比往日多了三倍,连过往的商船都要翻遍船舱才肯放行。

八关如同八道铁锁,将洛阳锁成了一座孤岛,可越是封锁,人们心里的恐慌就越重。

远在兖州境内的琰堡,却在这股混乱中保持着难得的秩序。

天还没亮,堡外就响起了急促的号角声。

那是每日晨训的信号,三百名琰堡卫士穿着玄色短甲,握着长枪在演武场上列阵。

“喝!喝!” 的呐喊声整齐划一,长枪刺出时,枪尖映着晨光,泛着冷冽的光。

负责训练的校尉是从旧军中退下来的,嗓门比号角还亮:

“都给我把力气使出来!洛阳乱了,说不定哪天就打过来了,想活命的,就把枪握稳了!”

演武场旁边的工匠坊里,也是一片叮叮当当的声响。

五六个工匠围着一座新造的箭楼,正往木柱上裹铁皮 —— 这是蔡琰三天前下的令,要把堡内所有的箭楼都加固一遍,还要在坞堡外墙下挖三尺深的壕沟,沟里插上削尖的木刺。

老工匠擦着汗对徒弟说:“往年这个时候,咱们都在修农具,今年倒好,天天跟这些刀枪箭楼打交道。”

徒弟手里的锤子没停:“师父,堡主说了,这是为了保命,咱们得快点干。”

堡内的农户也没闲着。虽然外面风声紧,但地里的麦子不能不种。

蔡琰特意让人划出堡墙内的两片空地,分给农户耕种,又让管事清点了粮仓,确保每户都有足够的种子。

清晨的田埂上,农户们弯腰播种,偶尔会抬头望向洛阳的方向,脸上带着担忧,却没人停下手里的活 —— 他们知道,琰堡的秩序不能乱,一旦乱了,就真的完了。

辰时刚过,负责外围侦查的哨探就陆续回来了。

第一个回来的是哨探队长赵武,他一身灰布衣服上沾了不少泥土,脸上还有一道浅浅的划伤。

刚到堡门口,就被守卫引着往议事厅去。

进了厅,他 “扑通” 一声跪下,双手递上一卷用油纸包着的情报:“堡主,洛阳方向的消息,何进和十常侍已经快撕破脸了!”

蔡琰正坐在案前看公文,见他这副模样,忙让侍女给他倒了杯热水:“慢慢说,路上遇到麻烦了?”

赵武喝了口热水,才缓过劲来:

“回堡主,我们在荥阳附近遇到了兖州的巡逻兵,他们盘查得紧,说刺史刘岱有令,凡往来洛阳与兖州的人,都要登记问话。我们谎称是做粮食生意的,才蒙混过关,不过有两个兄弟被他们扣下了,说是要核实身份。”

“先让人去荥阳打点,务必把人救回来。” 蔡琰皱了皱眉,又拿起情报看了起来。

情报上写得很详细:何进已经让司隶校尉袁绍准备兵马,又暗中派人去并州召董卓入京;

十常侍则在宫里拉拢了不少宦官,还联系了长水校尉赵融,想借禁军的力量制衡何进。

最下面还画了个简单的地图,标出了董卓军队目前的位置 —— 已经到了河东郡,离洛阳只有四百里路。

“董卓……” 蔡琰指尖在 “董卓” 两个字上轻轻划过,眼神沉了下来。

她之前就担心何进会走这步棋,外兵入京,无异于引狼入室,可没想到何进真的敢这么做。

正思忖着,毛玠拿着另一卷情报走了进来。

他比赵武从容些,但脸上也带着凝重:“堡主,陈留郡治那边有回音了,张邈太守的信,还有内线传来的消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蔡琰接过信,先看了看信封 —— 火漆是张邈的私印,印泥还没完全干透,显然是刚写好没多久。

拆开信纸,里面的字迹很潦草,能看出张邈写的时候很匆忙。

信里先是对灵帝驾崩表示哀痛,又说会尽量护着琰堡,可后面却话锋一转,说刺史刘岱已经下了令,要各郡太守下月初一去昌邑议事,他不得不去,还让蔡琰 “多做准备,勿陷险境”。

“勿陷险境……” 蔡琰把信放在案上,轻声重复了一遍,“看来张孟卓是真的身不由己了。”

毛玠点头:“内线说,刘岱这次召太守议事,名义上是‘共商兖州防务,应对洛阳变局’,实际上是想趁乱整合兖州的力量。之前兖州各郡都是各自为政,刘岱这个刺史没多少实权,现在灵帝驾崩,他正好借这个由头收权。”

“张邈太守如果不去,就是‘抗命’;去了,恐怕就要被刘岱牵制住了。” 毛玠补充道。

“还有更麻烦的。” 毛玠又递上一份密报,

“陈留郡里的李氏和冯氏,最近活动得很频繁。李氏的家主李乾,前几天去了郡府,和刘岱的从事中郎见了面,还送了不少粮食和马匹;冯氏则在整顿部曲,据说已经招了两百多个壮丁,还从外地买了一批弓箭。”

“他们两家之前就和咱们有过节,这次恐怕会借着刘岱的势头,找咱们的麻烦。”

蔡琰走到墙上挂着的舆图前,指着陈留郡的位置:

“李乾和冯氏的坞堡,离咱们琰堡不过五十里。如果他们真和刘岱联手,咱们的西大门就危险了。”

她回头看向毛玠:“这样,你先让人给刘岱送一批礼物,就说‘琰堡愿遵刺史令,共守兖州’,先稳住他。另外,让西境的守将加派哨探,盯着李氏和冯氏的动向,一旦他们有异动,立刻回报。”

“是。” 毛玠躬身应下,又想起什么,“对了,荆州襄阳那边,靖安司的陈默回来了,说有重要消息要当面禀报。”

蔡琰眼睛一亮:“快让他进来。”

陈默是三个月前被派去荆州的,扮成了做丝绸生意的商人。

他进来时穿着一身锦缎衣服,手里还提着个小箱子,看起来倒真像个富商。

见了蔡琰,他先行了礼,然后打开箱子,里面不是丝绸,而是一卷画着荆州地形的图纸:

“堡主,荆州现在乱得很,王睿刺史根本镇不住场面,蒯家、蔡家这些大族,已经在暗中谋划推新州牧了。”

“具体说说。” 蔡琰拉过一把椅子,让他坐下说。

陈默喝了口茶,缓缓道来:“蒯良和蒯越兄弟,前几天在襄阳府中召集了十几个乡绅,说王睿‘昏庸无能,不足以安荆州’,想推南阳太守袁术来做州牧 —— 不过蒯越私下里跟人说,袁术太张扬,不是长久之主,只是现在需要借他的名声稳住局面。”

“蔡瑁则在忙着整顿水军,他把江陵的三百艘战船都调到了汉水,还加派了士兵守卫渡口,看样子是想控制荆州的水路。”

“那庞德公和司马徽呢?” 蔡邕这时从后堂走了出来,他之前在荆州和庞德公论过文,对这两位名士很关注。

提到水镜庄,陈默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敬佩:

“庞德公还是老样子,闭门不出,但司马徽最近倒是和不少士子往来。我去水镜庄附近的茶馆听过几次,那些士子都说‘汉室要完了,得找个明主才能活下去’。”

“还有个叫诸葛亮的少年,才八岁,跟着叔父诸葛玄在水镜庄住,上次司马徽和弟子们讨论‘如何守一郡’,那孩子突然插了句嘴,说‘守郡不在城高,在得民心;民心向,则城虽小亦固;民心背,则城虽高亦破’,司马徽当时就愣了,后来跟人说这孩子‘有卧龙之姿’。”

蔡邕听了,忍不住点头:“八岁就能说出这话,确实不一般。荆襄之地,果然多奇才。”

单福这时也开口了:“堡主,荆州是块肥肉,但现在还不是碰的时候。洛阳局势没明,刘岱又在兖州虎视眈眈,如果咱们现在显露对荆州的意图,刘岱和荆州的大族都会把咱们当成敌人,到时候腹背受敌,就麻烦了。”

蔡琰认同地点头:“先生说得对。咱们现在要做的,是‘暗插眼线,广结善缘’。”

她看向陈默:“你再回荆州一趟,带一批药材和铁器过去 —— 荆州去年大旱,药材紧缺,铁器也不够用。去襄阳找蒯祺,他是蒯良的堂弟,一直不得志,咱们可以帮他一把;再去江夏找都尉黄祖,黄祖和王睿有矛盾,上次王睿还扣了他的军饷,咱们可以送他一批粮食,跟他建立联系。”

“另外,” 蔡琰又看向单福,

“你挑选十名精干的属吏,让他们扮成商人,分别去江陵、武陵、长沙这些地方,不仅要收集情报,还要和当地的官员、将领打好关系。记住,不要急着提合作,先摸清他们的底细,看看哪些人是可以拉拢的,哪些人是咱们的敌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单福躬身应道:“属下明白。我会挑选懂荆州方言、熟悉当地风俗的人去,保证不引起怀疑。”

安排完荆州的事,蔡琰又把目光转回洛阳:

“毛玠,洛阳那边还要加派人手。你去找我父亲的旧友郑玄先生,他现在在太学当博士,宫里的消息比较灵通,让他帮忙留意何进和十常侍的动向。”

“另外,派两个擅长伪装的哨探,扮成流民混入洛阳,务必查清董卓的军队什么时候能到,还有丁原的并州军有没有动静 —— 丁原和董卓素来不和,如果丁原也入京,说不定会有变数。”

毛玠一一记下:“堡主放心,我这就去安排。郑玄先生那边,我会让人带一批您亲手抄的经书过去,他素来喜欢这个,肯定会帮忙。”

等众人都退下,议事厅里只剩下蔡琰一人。

她走到舆图前,手指从洛阳划过兖州,再到荆州,最后停在琰堡的位置。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舆图上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像极了此刻笼罩在天下之上的阴霾。

她知道,灵帝驾崩只是这盘棋局的开始。

何进、十常侍、董卓、刘岱、蒯氏兄弟…… 这些人都是棋盘上的棋子,有的是明子,有的是暗子。

而琰堡,只是这盘棋里一枚小小的棋子,稍有不慎,就会被碾碎。

但她不会坐以待毙。

蔡琰拿起笔,在舆图上琰堡的周围画了几个小圈 —— 那是她计划要建立的哨探据点。

然后又在荆州的江夏、兖州的任城国各画了一道线 —— 那是未来可能的退路,也是进攻的方向。

“天下乱了,才更要守住自己的方寸之地。” 她轻声对自己说,笔尖落下,在 “董卓” 两个字上画了一个叉。

窗外,夕阳正缓缓落下,将演武场上士兵的影子拉得很长。

训练的呐喊声还在继续,工匠坊的叮叮当当声也没停。

琰堡就像一座孤岛,在乱世的洪流中,稳稳地立着。

而这盘暗流涌动的棋局,才刚刚开始

喜欢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请大家收藏:()重生三国,请叫我蔡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