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31章 窑址就在这下面

这一转,就是十几天。

田杰和高章义也探了十几天。

……

前两天,给两座土窑做了简单防护,然后开始探。连着半个月,结果就找到了几块破瓷缸和一些烂瓦罐。

除此外,再什么都没有。

地方就这么大,也没必要往深里探。结果就只有两个:要么不在这里,要么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瓷窑。

刘明和许承严站在坡顶上,看着在窑外面转悠的考古队。

“刘馆长,他们在干什么?”

“说是在找黑瓷片!”

“窑里都找不到,窑外就能找到?”许承严一脸古怪,“再说了,他们找的不是细白瓷窑吗?”

刘明也有些想不通。总感觉这些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这儿的瓷土杂质多,颜色深,烧黑瓷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我记得,没有哪本史志中有过记载?”

许承严点点头:“确实没有!”

没记载,就说明没烧过,也不管是白瓷还是黑瓷。

那这些人不是瞎逑折腾?

两人又举起望远镜,往远处看了看。

差不多两公里,古河道的东岸台上,林思成围着几个坑转来转去。

之前应该是几个池塘,怎么形成的不知道,但已经干涸了好多年,坑底长满荒草。

来回趟了几遍,他拿着扎钎往下刺,刺了好一阵,提出来看了看土层。

琢磨了一阵,林思成又上了岸,往周边打量。

“他又在找什么?”

“不知道!”

正狐疑着,许承严的对讲机响了一下:“许局长许局长,请教一下,民国的时候,这儿是不是开过煤矿?”

何止是民国?

明末的时候,老窑头这一带就开始采煤了,一直延续到现在。

“是的林老师!”

“能不能查到相关资料?”

这个怎么查?

许承严眉头一皱,刚要说话,刘明摆了摆手,要过了对讲机:

“林老师,之前的资料可能不好查,但1930年以后,应该是傅作议的三十五军……说准确点:是傅作议和董奇武合开……”

咦,傅作议不就是运城人?

董奇武更近,河津县固镇人,老家离这儿就十几公里……

林思成精神一振:“刘馆长,还要请教一下:民国时期,老窑头是不是发生过矿难,比如坍陷什么的?”

不是……你找窑就找窑,问什么矿难不矿难干什么?

“这个还真不知道……”

刚回了半句,刘明愣了一下:林思成是不是怀疑,瓷窑就埋在那几个大坑底下?

果不然!

对讲机里又响起林思成的声音:“田所,高队,你们来我这儿,我有点发现……”

考古队就地一停,几拨人上了皮卡,然后扬着土龙,开了过去。

王齐志和商妍也出了房车,开着大切追了上去。

人刚一到,林思成往前一递:“这是我刚钎出来的,都看看!”

钎管中空,钻下去再提上来,钎管里会灌满土。看土质分层,就可以推断出这地方有没有过人类活动。

一群人围成了一圈,瞅了一眼,然后齐齐的一怔愣:

钎了差不多一米深,最上面基本全是粉砂质的细土,砾石不多,颗粒也不大。

都是行家,一眼就可以断定:这是经山洪、风吹等自然因素而形成的天然堆积土层,有个专业名词:间歇层。

不厚,约摸三十公分。

然后往下,土色明显变深,土质更硬。

这一层称为心土层:大致就是人类经常活动的熟土层,也就是表土层之下的那一层。

再再往下,到第三层,竟然出现了烧过的煤渣,和草木灰?

一群人面面相觑,跟见了鬼一样?

这是什么,表土层?

不怪他们奇怪:正常的土层结构,最上面当然是人类活动最濒繁的熟土层,又叫表土层。也必然会有人类留存的遗迹:比如钎管中的煤渣、草木灰,更或是砖石木材等。

再往下,则是偶尔深耕,或是受人为影响,但影响较小的心土层。这一层比较硬实,透水性差,所以会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到最后,才应该是基本不受人为干扰的间歇层,也就是最上面那一层因长年累月的自然堆积,形成的细土层。

而林思成钎出来的,却恰好反了过来:熟土层在最下面,间歇层在最上面?

总不能,地底下有人居住?

那是扯**蛋……

想起刚才林思成在对讲机里,问刘明和许承严的那几句,一群人恍然大悟:这里发生过大型矿难,或是自然灾害。

比如地震、塌陷、山体滑坡。所以才会形成这种颠倒错乱的土层结构。

再看周围的这几个坑,十有**是采煤过度引起的矿洞塌陷。

有没有瓷窑遗址不知道,肯定有人在这里长时期居住、活动过。

但林思成有很大的把握,窑址就在这下面:采煤而已,要这么多草木灰做什么?

除非烧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