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发起的商业狙击,来势汹汹,若按寻常商贾之道应对,锦绣阁即便不垮,也必元气大伤。但陈微儿并非寻常商贾,她脑海中装着的是跨越千年的现代商业逻辑与管理智慧。面对价格倾轧、原料封锁、流言中伤这“三板斧”,她并未陷入被动防御,而是以一套组合拳,从容破局,甚至借此机会将锦绣阁的内部管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 精准定位,差异化竞争(破解价格战)
柳家“瑞福祥”的打法是典型的价格战,企图以本伤人。陈微儿敏锐地意识到,与其在对方设定的“低价”战场上硬拼,不如重新定义战场。
她召集柳娘子和核心绣娘,开了一次简短的“战略会议”。她在纸上画了两个圈,一个标注“瑞福祥”,特点为“大众、奢华、价格敏感”;另一个标注“锦绣阁”,特点为“小众、雅致、价值认同”。
“我们的客人,不是图便宜的人。”陈微儿清晰地说道,“她们追求的是独特,是品味,是背后蕴含的故事和心意。价格战,打不到我们的核心客群。”
于是,她果断调整策略:
强化定制服务:将“私人定制”作为核心卖点,深入挖掘每位客人的个性化需求,从花样设计、配色到用途,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让产品无法被简单复制和比价。
打造主题系列:推出“四季风华”、“诗词意境”等主题系列绣品,每个系列有统一的设计理念和故事背景,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和独特性。
限量发售:对部分精品绣品采用限量发售策略,营造稀缺感,进一步凸显其价值,远离低价竞争的泥潭。
这一策略精准地抓住了目标客户的心理,那些注重个性、品味和独特性的官眷和文人士大夫,反而更愿意为这份“独一无二”支付溢价。柳家的低价策略,如同重拳打在棉花上,效果寥寥。
二、 供应链优化与利益捆绑(破解原料封锁)
原料被卡脖子,是实体经营的大忌。陈微儿深知,必须建立稳定、多元且可靠的供应链。
开辟新渠道:她让赵铁不仅寻找替代供应商,更注重与那些有潜力、渴望发展但规模尚小的作坊或外地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甚至预付部分定金,帮助对方扩大生产,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对方与自己合作的粘性。
标准化验收:她亲自制定了详细的原料验收标准,明确等级、规格和瑕疵界定,让采购和验收有章可循,避免了因原料质量波动影响成品品质。
建立安全库存: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对关键原料建立合理的安全库存,以应对突发性的供应中断。
此举不仅化解了眼前的危机,更让锦绣阁的供应链韧性大大增强。
三、 内部激励与文化建设(破解流言与稳定人心)
面对流言和挖角,最重要的是稳定内部团队,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陈微儿引入了几近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
透明化的绩效激励:她设计了一套清晰的绩效考核方案,将绣娘的收入与绣品的质量、数量、难度以及客户满意度直接挂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每月张榜公布绩效排名,并给予额外奖励,极大地调动了绣娘的积极性和质量意识。
“技术入股”式分红:对于几位核心的、手艺精湛的老绣娘,陈微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除了固定工钱和绩效,每年还可根据店铺整体盈利情况,获得一定比例的分红。这相当于让技术骨干成为“合伙人”,将她们的切身利益与店铺发展紧密绑定,有效抵御了外部的挖角诱惑。
建立品牌认同感:陈微儿定期与绣娘们沟通锦绣阁的理念——“做有灵魂的绣品”,让她们明白自己不是在简单重复劳动,而是在参与创造一种独特的审美和价值。这种文化认同,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当绣娘们觉得自己被尊重、付出有回报、未来有盼头时,外界的流言和诱惑自然就失去了威力。甚至,她们自发地成为了锦绣阁的“口碑宣传员”,向亲友力证店铺的信誉和品质。
四、 化危为机,奠定根基
在晋王间接疏通官商渠道和顾清辞无意背书带来的客流助力下,陈微儿这套现代管理组合拳的效果被放大。锦绣阁不仅顶住了压力,反而因祸得福:
客户粘性增强:定制化和独特体验让客人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内部效率提升:科学的激励和管理让绣娘队伍稳定且充满活力。
品牌形象确立:成功抵御行业巨头的打压,反而让锦绣阁“独特、坚韧、有格调”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明。
柳承宗发现,他惯用的商业手段在陈微儿面前纷纷失效,那个他原本看不起的小丫头,竟用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轻松化解了他的攻势,甚至让锦绣阁的根基变得更加牢固。他第一次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挫败感和……一丝隐约的不安。
陈微儿坐在漱玉阁中,看着柳娘子送来的最新账目,上面显示锦绣阁的利润已稳步回升并超过狙击前的水平。她轻轻放下账本,目光投向窗外。商战的第一课,她顺利过关。但这只是开始,她清楚地知道,真正的风雨,或许还在更广阔的天地间酝酿。而她已经用行动证明,凭借超越时代的智慧,她有能力在这片陌生的天地中,开辟属于自己的疆域。
喜欢重生后,娘娘蛊惑了疯批陛下请大家收藏:()重生后,娘娘蛊惑了疯批陛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