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重回1980年去享福 > 第181章 为了生儿子,什么风险都不怕

重回1980年去享福 第181章 为了生儿子,什么风险都不怕

作者:二蛇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3-12-28 05:57:53 来源:就是看

第181章为了生儿子,什么风险都不怕

这一天,邓世荣再次来到了县城。

上次来县城,是为了忙二儿子的事,这一次邓世荣来县城就只有一个目的——买房子。

如今,距离大儿媳生孩子的时间是越来越近了,经历过后世的邓世荣不像现在那些农村人那么无知,他非常清楚女人生孩子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在古代为此而送命的可不在少数。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肯定不能让大儿媳在家里生孩子,至少第一胎和第二胎不能,到医院生才是最安全的。

至于以后的话就再看情况,因为想多生几个的话,就得考虑计生的问题。

说到计生,虽然政策是国家出台的,但落实到各地的时候,也会因为不同的思想观念而有所改变。

比如说,很多省份在七十年代后期就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而且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基本上80后90后都是独生子女,生二胎的家庭都非常少见。

但博白县不一样,在1985年之前,农村人生多少个都无所谓,因为政府那个时候并没有严抓,只是喊口号让妇女同志主动去放环结扎而已。

到了1985年之后,政府才开始严抓计生。

当时有规定,有工作单位的人,只能生一个,多一个都不行,除非不想要那份工作了。

农村人可以生两个,如果还想生第三胎,那就属于超生了。

因为博白县是出了名的重男轻女,没有儿子那是绝对不行的,不管生多少胎,都一定要生到儿子为止。甚至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只生一个儿子还不行,得生两个才勉强达到标准。

所以政府在抓计生的时候,把这一点也考虑进去了,如果超生的那一户人家生的全部都是女儿,还没有儿子,那么抓到了就只是罚款,不会强行抓去结扎的。

但是,如果你超生了,你家又有了儿子,那不用多说,被抓到了肯定是要结扎的。

邓世荣回想起前世,村里那些妇女为了多生一个儿子,那真的是什么风险都敢去冒。

比如说怀孕的时候躲到山上去住,那个时候的山可不是后世那种盖有房子的果园,而是真正的荒山野外,一个女同志独自在那种地方生活,说不害怕那绝对是假的。

可以说,为了多生个儿子,村里的妇女是真的拼了。

还有直接躲到亲戚家去住的,让邓世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家后面的一个邻居,原本家里就穷,然后他家一个亲戚为了躲计生,就躲到他们家来了,结果在他们家没有地方住,一个孕妇就只能住到牛棚去。

这还不算什么,由于双旺这边的风俗习惯,生孩子的时候是不能在亲戚家生的。

于是,在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邻居家那个亲戚要生孩子的时候,村里就两个关系好的妇女帮忙接生,点着一盏煤油灯,洗干净一个肥料袋,就这样带着那个孕妇到某个偏僻的半山腰去生。

好家伙,那个年代没有电,山上也比较荒凉,在那种地方接生,连最基本的开水都没有,条件可以说是简陋到了极点。

那一次的接生经历,真是把那两个接生的妇女都吓得半死,每次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难以想象那个时候要是出点什么意外的话,那她们可怎么办才好?

在这种接生条件下,那孕妇都能安全把孩子生下,母女平安,只能说真是命大。

把孩子生出来后,回到亲戚家,仍然继续住牛棚,直到满月之后,夫家那边才来人把她接回去,真是够可怜的。

邓世荣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儿媳妇受这样的罪,能不超生就尽量不超生,就算要超生,那也不用躲到山上去,直接躲到城里也是可以的,这也是他打算在县城买房的原因之一。

当然,现在买房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方便大儿媳生孩子。

毕竟,那耶村到县城,有七十六个公里的路,坐车要两三个小时,总不能要生的时候,才匆匆忙忙的坐车赶到县城,要是提前来的话没有房子就只能住招待所。

这个年代的招待所是人住的?

住过几次招待所的邓世荣,对这个年代的招待所卫生,是真的一点都不抱希望。

所以,提前买房,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住哪里都不如住自己家舒服。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大儿子和大儿媳,就要到县城来做生意了,肯定也要有个住的地方。

这个年代的博白,最繁华的地方是大街、东圩街、文化路、狗儿巷、兴隆路一带,把房子买在这些地方,在生活上肯定要方便很多,所以被邓世荣列为主要目标。

不过,这几个繁华之地,他第一时间就把狗儿巷给排除了。

现在的狗儿巷确实繁华,是各种小商品的聚集地,但九十年代后,这里就会演变成游戏机和录像厅聚集地,他可不想在这个地方买房,然后让他未来的孙子孙女在这里学坏了。

剩下的几条街,各有各的长处。

大街,是博白县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始建于唐朝武德年间,目前政府很多重要部门都集中在这一条街上,还有县供销社、白州电影院以及几家银行等等。

东圩街也是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同样始建于唐朝武德年间,历代都是农贸市场,禽畜集散地,每到圩日的时候,这里都是人山人海,日流量高达数万人,其繁华不用多说。

文化路,这应该是博白名气最大的一条路了,一头连着博白县最好的小学、初中与高中,一头连着大街与兴隆街,街道两旁商店林立,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客流量都非常高。

最后是兴隆街,这里有新华书店、小学、饭店、粮店、百货店、东城市场等等,是全县最繁华的商业贸易中心。

把这几个地方列为主要目标后,邓世荣第一时间就到文化路去打听,这里不仅繁华,还有最好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离人民医院也不算远,要是有合适的房子买下来,那是最为理想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