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 > 第77章 自建油坊的决断

公社断油的风波刚平,磨盘沟农工商联合公司的办公室里还飘着淡淡的红薯淀粉味。许青山对着桌上那张画得密密麻麻的产业链草图出神,指尖在“红薯种植—粉条加工—红薯糕制作—养猪场循环”的闭环上反复摩挲,最终停在了一处空白——那是“油料供应”的位置,像一道未愈的伤口,隐隐作痛。

他想起半个月前断油的窘境:粉条厂炸红薯糕缺了菜籽油,金黄的糕饼少了焦香,订单退了三成;养猪场的油渣饲料断供,几十头育肥猪饿得直哼哼,体重掉了近十斤;就连村里家家户户的灶台,都快揭不开锅,张婶领着妇女们去公社求情,被刘副主任冷言怼了回来,说“资源紧张,先保公家”。那滋味,太憋屈了。

“不能再被动了!”许青山猛地一拍桌子,声音坚定得震落了桌上的粉笔灰,“我们自己建油坊!”

这话像颗炸雷,在办公室里炸开。赵铁柱刚端起的粗瓷碗“哐当”一声磕在桌沿,他挠着后脑勺,脸上满是为难:“青山哥,建油坊可不是闹着玩的。咱打听打听,一套榨油设备就得两百多块,再加上盖厂房、买原料,没五百块下不来,这可是公司大半个家底啊!再说,咱村没人懂榨油,万一学不会,钱不就打了水漂?”

李老黑也皱着眉,手里的旱烟杆在鞋底磕得“梆梆”响:“邻县那油坊上周已经恢复供货了,一斤比之前贵两分,但胜在省事。咱这时候建油坊,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

许青山俯身指着草图上的缺口,指尖用力得泛白:“邻县能供货,可万一哪天他们也被公社施压,或者遇到灾年减产,再断了咱的油怎么办?”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语气沉得像压在磨盘上的石头,“油料是加工的命脉,炸糕要油、炒料要油,养猪场的油渣饲料更是离不了油。这东西攥在别人手里,就等于把脖子伸给人家掐!建油坊不是多余,是给咱磨盘沟的产业链上一道保险,把风险挡在门外!”

他转身从柜子里翻出一本泛黄的账本,摊在桌上:“你们看,这半年咱从中间商贩手里买油,每斤比产地贵四分,光这一项就多花了三十多块。要是自己建油坊,直接去产油区收油菜籽,每斤能省两分,再加上油渣能当饲料,一年至少能省一百块!”

会计老张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手指头在算盘上噼里啪啦拨了一阵,点头道:“青山说得对,从长远算,自建油坊确实划算。而且咱还能给邻村供油,每斤赚一分,又是一笔收入。”

王振山也拍了拍大腿:“我支持!上次断油,咱的粉条糕都快卖不出去了,这回有了自己的油坊,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众人的顾虑渐渐消散,眼神里燃起了斗志。许青山当即拍板:“赵铁柱,你带两个手巧的村民,明天就去河南产油区学榨油技术,顺便跟当地农户签长期收购合同,价格一定要谈下来;李老黑,你负责找工匠,就在养猪场旁边建油坊,场地现成,还能共用猪粪肥田,月底前必须动工!”

“好!”两人齐声应下,转身就去筹备。

第二天一早,赵铁柱带着村民二柱、狗蛋,背着铺盖卷登上了去河南的火车。绿皮火车哐当哐当晃着,赵铁柱怀里揣着许青山塞给他的布包,里面是两百块学费和定金,沉甸甸的压在心头。他摸了摸布包,想起许青山的嘱咐:“不仅要学技术,还要摸清收购渠道,把合同签死,保证每年的油菜籽供应!”他重重点头,攥着布包的手青筋凸起——这趟远门,关系着磨盘沟的命脉,绝不能出岔子。

火车走了两天两夜,到河南产油区时,正是油菜籽丰收的时节。漫山遍野的油菜秆顶着枯黄色的壳,农户们正忙着脱粒。赵铁柱三人找到当地最有名的老油坊,老板是个姓王的老汉,起初不肯教技术,说“祖传的手艺不外传”。赵铁柱软磨硬泡,每天帮着油坊挑水、劈柴、脱粒,还把带来的磨盘沟粉条送给王老汉。王老汉尝着筋道的粉条,又看三人实在勤快,终于松了口:“行,我教你们,但得给我干半个月活,不许偷奸耍滑。”

三人喜出望外,白天跟着王老汉学选料、炒籽、压榨、过滤,晚上就蹲在油坊角落里记笔记,连睡觉都在琢磨榨油机的构造。二柱手笨,炒籽时总把油菜籽炒糊,被王老汉骂了好几次,他就半夜偷偷起来练,手心被柴火烫出了好几个泡也不吭声。狗蛋则盯着榨油机的齿轮,画了满满一本草图,誓要把设备的模样刻在脑子里。

与此同时,磨盘沟的油坊地基也在紧锣密鼓地开挖。李老黑找来了邻村的老木匠和石匠,又发动全村人帮忙。青壮年们扛着锄头、铁锹,踩着晨露就上了工地,拉土的牛车一趟接一趟,尘土飞扬里满是号子声;妇女们则由张婶领着,每天天不亮就去厨房烧水、蒸红薯、烙面饼,中午用木桶挑着送到工地,热气腾腾的饭菜香飘满了山坡;村里的老铁匠王大爷也来了,他围着狗蛋画的榨油机草图转了三天,叮叮当当打造起配件,火星溅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映出执着的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请大家收藏:()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婶,你这饼烙得真够味!”一个年轻工匠咬着面饼,含糊地说道。

张婶笑着往他碗里添了勺咸菜:“多吃点,好好干!等油坊建好了,咱天天给你们炸油饼吃,管够!”

旁边的老人也凑过来:“以后咱磨盘沟有了自己的油坊,再也不用看公社的脸色,也不用怕别人断供了!”

工地上的笑声、说话声、工具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热闹的建设之歌。

消息传到公社,刘副主任气得把茶杯摔在地上,瓷片溅了一地。他之前靠着控制油料供应,总想拿捏磨盘沟,如今许青山要自建油坊,岂不是断了他的念想?他揣着算盘去了磨盘沟,指着刚挖好的地基阴阳怪气:“许青山,建油坊可是大事,手续齐了吗?别到时候违规,我可保不了你。”

许青山早有准备,从抽屉里翻出县里批的文件,拍在他面前:“刘副主任,手续齐全,而且自建油坊完善集体产业链,符合政策要求。倒是你,之前断油耽误我们生产,这事我还没往上反映呢。”

刘副主任看着文件,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张了张嘴,终究没找出挑刺的由头,只能悻悻地走了。看着他的背影,许青山嘴角扬起一抹笑——磨盘沟的命运,终究要握在自己手里。

半个月后,赵铁柱带着满身的油味回来了。他刚踏进村子,就直奔油坊工地,把一个厚厚的信封递给许青山:“青山哥,技术学会了!还跟当地三个村的农户签了五年收购合同,油菜籽价格比市场价低一成,每年能稳定供应五千斤!”他说着,从背包里掏出一本笔记,上面记满了榨油的细节,还有几张农户画的示意图,“王老汉还送了咱一个秘方,用这法子榨的油,又香又清亮!”

许青山接过合同和笔记,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拍着赵铁柱的肩膀:“辛苦你们了,这趟差事办得漂亮!”

此时的油坊已经初具雏形,青砖砌的厂房拔地而起,烟囱直指天空,崭新的榨油机被村民们小心翼翼地抬进厂房,金属外壳在阳光下闪着光。赵铁柱当即领着几个年轻村民,按照学来的技术调试设备,第一次榨油时,金黄的菜籽油顺着管道缓缓流出,带着浓郁的香气,飘遍了整个磨盘沟。

“出油了!出油了!”村民们欢呼起来,孩子们围着油坊跑圈,张婶赶紧舀了一勺油,回家炸了一筐油饼,刚出锅就被抢光了,每个人嘴里都喊着:“香!太香了!”

许青山站在油坊门口,望着远处的红薯地和养猪场,眼里满是憧憬:红薯喂猪,猪粪肥田,油菜籽榨油,油渣当饲料,一条闭环的产业链正在磨盘沟悄然形成。他知道,自建油坊的决断,不仅解决了油料供应的后顾之忧,更让磨盘沟的农工商联合公司迈上了新台阶。从今往后,他们再也不用被人掐住命脉,而是能靠着这完善的产业链,稳稳地往前走。

夕阳西下,油坊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与不远处的粉条厂、养猪场连在一起,构成了磨盘沟蓬勃发展的画卷。晚风拂过,带来菜籽油的香气和红薯的甜香,许青山深吸一口气,心里清楚,这只是他完善产业链的第一步。他抬头望向远方,那里,还有更广阔的蓝图等着他去描绘——或许,下一步,就能把磨盘沟的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喜欢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请大家收藏:()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