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厂院新风 > 第433章 ~会议室的冷板凳 004

厂院新风 第433章 ~会议室的冷板凳 004

作者:快乐的和平鸽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9-01 02:08: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章:锈蚀的齿轮

四月的雨丝裹着料峭的寒意,斜斜地打在“红星仪表厂”斑驳的厂牌上。叶东虓站在积着水洼的厂区主干道上,望着成片关停的车间——玻璃蒙着灰,铁门挂着锈,风穿过空旷的厂房时,发出像叹息般的呜咽。

“最后一批订单的违约金,昨天刚划走。”江曼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捏着几张皱巴巴的纸,指尖泛白,“账上……还剩不到三万块。”

叶东虓转过身,看见她眼下的青黑。三天前,他们从老厂长颤巍巍的手里接过这枚黄铜钥匙时,对方只说了一句话:“这厂子,是镇上三代人的饭碗啊。”

红星仪表厂曾是县里的骄傲。上世纪九十年代,它生产的压力表远销全国,车间机器轰鸣,上下班的自行车流能把整条街堵得水泄不通。可近十年,先是被南方的自动化工厂挤掉份额,再是去年一场火灾烧了半条生产线,资金链彻底断了。如今,三百多名职工只剩二十来个守着空厂房,等着最后一点遣散费。

“去看看仓库。”叶东虓接过钥匙串,金属冰凉硌手。

仓库在厂区最深处,推开沉重的铁门,一股霉味扑面而来。货架东倒西歪,上面堆着蒙尘的纸箱,印着“Y-100型压力表”的字样。江曼蹲下身,拆开一个箱子,里面的仪表蒙着塑料膜,金属表盘在昏暗里闪着微弱的光。

“这些都是好东西,”她指尖划过表盘上细密的刻度,“老厂长说,我们的指针误差能控制在0.5%以内,比国标还严。”

叶东虓没说话,走到仓库角落。那里堆着几捆生锈的钢管,旁边是一台老式车床,导轨上积着厚厚的油泥。他伸手摸了摸,忽然注意到车床旁的铁架上,放着一本翻得起了毛边的笔记本。

翻开来看,是老厂长的字迹,记着1998年的生产调度会:“……小张提出给压力表加防潮涂层,试验三次,成功了!以后南方的订单不用愁了……”字迹力透纸背,透着股子兴奋劲儿。

“叮铃铃——”江曼的手机响了,她接起电话,脸色一点点沉下去。挂了电话,她深吸一口气:“是供电所,说再不交电费,明天就断电。”

叶东虓合上笔记本,雨还在下,敲打着仓库的铁皮屋顶,像在倒计时。他看向江曼,她眼里有红血丝,却没哭。

“还记得我们在大学实验室做的那个项目吗?”叶东虓忽然开口。

江曼一愣。他们是机械系同学,毕业设计做的是“智能压力监测系统”,用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替代传统压力表,当年拿了省赛金奖。只是毕业后各奔东西,她进了外企做供应链,他在私企搞研发,那套方案早压在了箱底。

“那些老仪表,精度是够,但太依赖人工读数、人工记录,”叶东虓走到她身边,指着纸箱里的压力表,“现在的工厂都在搞自动化,他们要的是实时数据、自动预警。我们能不能……把老厂的精度优势,和智能系统结合起来?”

江曼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去:“谈何容易?研发要钱,改生产线要钱,我们连电费都快交不起了。”

“总有办法的。”叶东虓捡起地上一根钢管,在掌心敲了敲,“先把电费交了。我去找以前的导师想想办法,你去跟留下的师傅们聊聊,看看谁还愿意干。”

他走到仓库门口时,江曼忽然喊住他:“东虓,如果……最后还是不行呢?”

雨雾里,叶东虓的背影顿了顿。“至少我们试过。”他说,“总不能让这厂子,就这么锈死了。”

那天傍晚,江曼在职工宿舍找到老钳工王师傅时,老人正蹲在门口抽烟,脚边是打包好的行李。“小江啊,不是师傅们不留,”他掐灭烟头,声音发涩,“家里等着米下锅呢。”

“王师傅,”江曼蹲下来,把仓库里的压力表递给他,“您摸摸这指针,还是您当年亲手校准的手艺。我们想给它加个‘脑子’,让它能自己说话、自己报数,您愿不愿意留下来,带带我们?”

王师傅摩挲着表盘上熟悉的刻度,沉默了很久。远处,叶东虓正撑着伞,往厂区外走去,雨丝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第二章:漏雨的办公室

断电工单的最后通牒是第二天中午。叶东虓揣着从父母那里借来的两万块钱,踩着积水往供电所跑时,裤脚全湿透了。

“账户余额.72元,够交两个月的。”收费窗口的大姐噼里啪啦敲着键盘,打印出的票据边缘带着墨渍。叶东虓捏着那张纸,指尖都在用力——这是他们最后的“救命钱”,连他准备给女儿交幼儿园学费的钱都垫进去了。

回到厂里,江曼正站在办公楼的屋檐下,望着二楼办公室的窗户发呆。雨还没停,雨水顺着墙皮的裂缝往下淌,在地面积成小小的水洼。“刚跟留下的师傅们聊了,”她转身看向叶东虓,声音带着点沙哑,“王师傅、李姐、还有三个年轻点的技术员,愿意留下来试试。其他人……也理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厂院新风请大家收藏:()厂院新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叶东虓点点头。二十来个职工,能留下五个,已是不易。他抬头看办公楼,这栋三层小楼还是八十年代盖的,墙皮剥落,窗户玻璃碎了好几块,用硬纸板糊着。“上去看看。”

二楼最东头的房间门没锁,推开门,一股潮湿的霉味涌出来。这曾是厂长办公室,现在只剩一张掉漆的木桌,两把椅子,墙角堆着半箱旧文件。屋顶有块水渍,像幅不断晕开的地图,雨大的时候,能听见滴答滴答的声响。

“就这儿吧。”叶东虓把湿漉漉的外套脱下来,搭在椅背上,“好歹有张桌子。”

江曼从包里掏出笔记本,摊在桌上:“王师傅说,仓库里还有一批半成品,是火灾前没来得及组装的,精度都达标了。如果能改成智能款,或许能先卖一批救急。”

“关键是传感器和数据模块。”叶东虓蹲在地上,翻着墙角的旧文件,“我们得找最便宜的方案,还得兼容老仪表的尺寸。”

正说着,门口探进来个脑袋,是留任的技术员小周,二十出头,戴副黑框眼镜。“叶哥,江姐,我刚才在仓库找到这个。”他手里捧着个旧纸箱,里面是几台拆开的仪表,“王师傅说,这是前几年试过的改良款,没推出去,零件说不定能用。”

叶东虓眼睛一亮,抓过一台看。仪表内部的结构比新款简单,但金属底座的精度很高。“小周,你把厂里的电脑搬过来,能开机的那种。”他起身时差点撞到桌子,“我们查资料,看看怎么把传感器嵌进去。”

那天下午,漏雨的办公室里渐渐有了生气。小周把一台布满灰尘的台式机擦干净,接上线——还好,还能启动。江曼用计算器算着物料成本,笔尖在纸上划得飞快。叶东虓则对着拆开的仪表画图,铅笔芯断了好几次。

傍晚时,王师傅端着个搪瓷碗进来,碗里是热腾腾的面条。“食堂大师傅走了,我在自家灶上煮的,垫垫肚子。”老人把碗往桌上一放,蒸汽腾起来,模糊了他眼角的皱纹,“我看了你们画的图,传感器要嵌在指针轴旁边?空间够吗?”

叶东虓把图纸推过去:“我们想把无线模块藏在外壳里,这样不用改底座尺寸,老生产线能直接用。”

王师傅眯着眼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有了!当年我们做防爆款时,试过在外壳上开个微型接口,正好能塞下模块!”他抓起铅笔,在图纸上画了个小小的方块,“就这儿,不影响密封,还能防水。”

雨还在下,屋顶的滴答声似乎没那么刺耳了。五个人围着一张旧桌子,分着吃那碗面条,汤是热的,心里也慢慢暖起来。

“对了,”江曼忽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个U盘,“我联系了以前的供应商,他们有批库存的传感器,价格是市价的三成,但是要现款。”

叶东虓吃面的动作顿了顿。三成也得一万多,他们账上只剩几千块了。“我明天再去跑一趟,”他把最后一口汤喝下去,碗底映出他的影子,“总能想到办法。”

夜里十点,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叶东虓送江曼到厂门口,她要赶最后一班公交回家。路灯昏黄,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我刚才给老厂长打了个电话,”江曼望着厂区的方向,“他说,以前厂里的商标‘红星’还能用,注册证在抽屉里锁着。”

“挺好的。”叶东虓踢了踢脚下的石子,“‘红星’,听着就有股劲儿。”

公交车来了,江曼上车前回头看了一眼:“别太累了。”

叶东虓挥挥手,看着公交车消失在雨幕里。他回到办公室,坐在那张旧桌前,翻着老厂长的笔记本。有一页记着1995年的厂庆:“今天来了三百多个职工,食堂杀了两头猪,大家说,要让红星的牌子,亮遍全国……”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亮从云里钻出来,照在积着水的厂区里,像撒了一地碎银。叶东虓拿出手机,翻到女儿的照片,小姑娘举着他做的木头小飞机,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爸爸一定努力。”他对着照片轻声说,然后点开通讯录,找到一个很久没联系的名字——大学时的系主任,现在在一家科技公司做顾问。

电话接通时,那边传来嘈杂的KTV音乐。“东虓?稀客啊!”系主任的声音带着酒气。

“李老师,我想请您帮个忙……”叶东虓深吸一口气,把厂里的情况说了一遍,声音有些发紧,“我们想做智能仪表,能不能……能不能找您公司试试合作?”

那边沉默了几秒,音乐声小了些。“你们有样品吗?”李老师问。

“还没有,但我们能做出来!”叶东虓握紧了手机,“给我们半个月,不,十天!我们一定做出样品!”

又沉默了一会儿,李老师说:“行,我给你个地址。十天后,带样品来公司。成不成,看你们的东西硬不硬。”

挂了电话,叶东虓站在窗前,望着漆黑的厂区。远处,有间车间的窗户亮着灯——是王师傅,还在仓库里琢磨零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厂院新风请大家收藏:()厂院新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摸出烟盒,只剩最后一根了。点燃,烟雾在月光里散开。他想起大学时,和江曼还有同学在实验室熬夜,也是这样,为了一个数据,为了一个零件,眼里有光。

“锈死的齿轮,也能重新转起来。”他对着空无一人的厂区说,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第三章:车间的第一缕光

第七天清晨,叶东虓被一阵金属敲击声吵醒。他蜷缩在办公室的长椅上,身上盖着件旧大衣——为了赶进度,这几天他几乎没回家。

推开车间门,王师傅正蹲在车床旁,手里拿着个小砂轮,打磨一块金属片。“王师傅,您怎么来了这么早?”

老人抬头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睡不着,琢磨着把传感器的固定座改改,这样装起来更稳。”

车间里已经有了动静。李姐在清洗仓库里的旧仪表外壳,小周蹲在地上焊线路板,另外两个技术员在调试电脑里的程序。江曼正站在黑板前画图,晨光从高窗斜射进来,在她身上镀了层金边。

“早。”她转过身,手里捏着半截粉笔,“刚收到供应商的消息,传感器中午就能到,我跟他们说好了,先付一半货款,剩下的下个月结。”

叶东虓心里一松。他昨天跑了三家亲戚,才凑够五千块,总算能把零件先拉回来。“程序怎么样了?”

“差不多了,”小周推了推眼镜,屏幕上是跳动的代码,“能实现实时传输压力数据,手机APP也能接收,就是响应速度还得调调。”

“我跟王师傅试过几台了,”李姐拿着块抹布擦手,她以前是质检组长,眼神比卡尺还准,“外壳钻孔不影响密封,就是得慢点儿,别把螺纹搞坏了。”

叶东虓走到车床旁,王师傅手里的金属片已经成型,弧度正好能卡住传感器。“您这手艺,还是这么绝。”

老人嘿嘿笑了:“老骨头了,就这点用处。”他忽然压低声音,“东虓,我昨天回家翻箱子,找着这个。”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打开,是枚黄铜徽章,上面刻着“红星仪表厂 1982”。

叶东虓捏着徽章,冰凉的金属带着点温度。“等厂子好了,咱们给每个人都做一枚新的。”

“那敢情好。”王师傅眼睛亮了。

中午,传感器送来了。五个大箱子堆在车间门口,拆开时,银色的小零件在阳光下闪着光。江曼付了货款,手里的收据轻飘飘的,却像有千斤重。

“开工!”叶东虓喊了一声。

车间里顿时忙开了。王师傅负责在仪表底座上钻孔,李姐检查每个零件的精度,小周和技术员们往里面装传感器、焊线路,叶东虓则守在电脑前,一遍遍测试数据传输。江曼跑前跑后,又是递工具,又是记进度,额头上渗着汗。

傍晚时,第一台改装好的智能压力表出炉了。银灰色的外壳,上面还留着李姐擦过的痕迹,屏幕上跳动着实时压力值,旁边的指示灯闪着绿光。

“试试无线传输。”叶东虓打开手机APP,点击“连接”。

几秒钟后,手机屏幕上跳出一串数字:0.12MPa,误差0.3%。

“成了!”小周兴奋地跳起来。

王师傅凑过来看,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点了点:“这玩意儿,真能自己报数?”

“不光能报数,”江曼笑着说,“压力超标了还会自动报警,工厂里的人在办公室就能看着,不用跑现场了。”

老人摸了摸仪表外壳,又摸了摸手机屏幕,眼眶有点红:“咱们红星的表,也能跟上时代了。”

那天晚上,他们一共改出了五台样品。叶东虓把它们小心翼翼地装进泡沫箱,外面贴上“红星智能仪表”的标签——那是江曼用打印机打的,字体还带着点歪。

“明天我跟你一起去。”江曼把箱子捆好,“多个人,多份底气。”

叶东虓看着她眼里的光,点了点头。

第二天清晨,天彻底放晴了。叶东虓和江曼抱着样品箱,站在厂区门口等车。阳光洒在“红星仪表厂”的厂牌上,那些斑驳的锈迹,好像也没那么刺眼了。

“你说,李老师他们会要吗?”江曼低头看着箱子,有点紧张。

叶东虓抬头看了看天,蓝得透亮。“咱们的东西好,怕什么?”他忽然笑了,“再说,就算这次不成,咱们不是还有四台样品吗?总有地方要。”

公交车来了,他们抱着箱子上去,找了个后排的位置坐下。箱子放在腿上,沉甸甸的,像揣着一团火。

车窗外,镇上的早点摊冒着热气,骑自行车的人按着铃铛经过,卖菜的小贩在吆喝。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又好像有什么不一样了。

叶东虓看着窗外掠过的树影,忽然想起老厂长笔记本里的一句话:“春天总会来的,再冷的天,也挡不住种子发芽。”

他低头看了看怀里的箱子,里面的仪表正安静地躺着,像一颗颗等待破土的种子。

第四章:会议室的冷板凳

李老师的公司在开发区,一栋亮闪闪的玻璃楼。叶东虓和江曼站在门口,看了看彼此身上洗得发白的衣服,又紧了紧怀里的样品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厂院新风请大家收藏:()厂院新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别紧张,”叶东虓低声说,“就当是给老同学展示毕业设计。”

江曼点点头,却还是把头发理了理。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五个人,李老师坐在主位,旁边是技术部和采购部的负责人。叶东虓把样品摆在桌上,打开电源,手机APP上立刻跳出数据。

“这是在老款压力表基础上改的,”他尽量让声音平稳,“保留了原来0.5%的精度,加了无线传输模块和智能预警系统,适配现在的工业物联网平台。”

技术部的张经理拿起样品,翻来覆去地看,又用游标卡尺量了量尺寸。“外壳改动不大,你们生产线没换?”

李老师的公司在高新区的产业园里,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叶东虓抱着样品箱,手心全是汗——箱子里是四台改装好的智能压力表,王师傅带着人熬了三个通宵才赶出来的。

“这是‘启明科技’?”江曼仰头看大楼招牌,“做工业物联网的,规模不小。”

叶东虓嗯了一声,心里却七上八下。他昨晚特意查了这家公司,主要给大型化工厂做监测系统,他们的小仪表能不能入眼,还是未知数。

前台领着他们进会议室时,李老师已经在等了,旁边还坐着个穿西装的年轻人,胸牌上写着“技术部 张主管”。

“东虓,小江,坐。”李老师笑着招手,“这是我们技术部的张峰,负责项目对接。”

张主管点点头,眼神落在样品箱上,带着点审视的意味。“叶先生,江女士,李老师说你们做了智能仪表?”

叶东虓赶紧打开箱子,把压力表摆到桌上。“张主管您看,这是在传统压力表基础上改的,加了我们自研的传感器和无线模块,能实时传输数据,误差控制在0.3%以内,比国标还严。”

张峰拿起一台,翻来覆去地看,又用指尖敲了敲外壳。“外壳是旧的?”

“是库存的半成品,”江曼解释道,“但核心部件都是新的,王师傅——就是我们厂的老钳工,亲手校准的,精度绝对没问题。”

张峰没说话,掏出手机对着仪表上的二维码扫了扫。小周开发的APP立刻弹出界面,上面显示着实时压力数值。他又让叶东虓演示了数据预警功能,当模拟压力超过阈值时,手机果然响起了警报声。

“功能还行,”张峰放下手机,语气淡淡的,“但我们的系统已经有稳定的供应商了,他们的设备是全进口的。”

叶东虓的心沉了一下。“张主管,我们的优势是性价比。同样的功能,我们的价格能比进口设备低一半,而且……”

喜欢厂院新风请大家收藏:()厂院新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