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侧写师陈默 > 第109章 水巷迷踪

侧写师陈默 第109章 水巷迷踪

作者:墨澈隐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9 12:31:31 来源:全本小说网

林薇点开《“古镇谜影”失踪案》的瞬间,大脑便如同精确的齿轮开始高速咬合。古镇,水乡,错综复杂的巷道,失踪的年轻女画家——这些关键词瞬间激活了她最擅长的领域:犯罪地理画像与空间行为分析。

她没有急于阅读冗长的笔录,而是首先调出了那份高精度的古镇数字地图。地图呈现灰白色调,蜿蜒的河道将古镇分割成无数碎片,密密麻麻的巷弄如同迷宫般交织。她熟练地操作软件,将失踪女画家入住民宿的位置、最后被监控拍到的路口、以及她可能前往写生的几个风景点(根据其社交媒体和同行游客描述)逐一标注出来。

同时,她打开了有限的监控录像截图。截图主要集中在几条主街和桥梁,时间戳显示为傍晚时分,光线柔和。女画家背着画板,独自一人,步履轻松,消失在某个巷口后,再无影像。

八小时倒计时冰冷地跳动着。

林薇的对手赵大雷,此刻必然正逐帧分析那些监控截图,放大每一个像素寻找异常;或者埋头于现场勘查报告,试图从民宿房间那“无打斗痕迹”的平静表象下,撬出一丝一毫的暴力侵入证据。

但林薇知道,这案子的钥匙,很可能不在那些显而易见的“点”上,而藏在这片复杂空间的“线”与“网”之中。

她开始构建失踪者的行动路径模型。从民宿到失踪点,有多条路径可选。女画家会选择哪一条?是基于最短距离?还是风景最优美?或是……无意识的习惯性选择?

她调出女画家的背景资料:城市出身,惯于使用导航软件,但在古镇这类GPS信号可能不佳、且注重体验的地方,她很可能会依赖纸质地图或随性探索。其社交媒体显示她偏爱安静、有生活气息的角落。

林薇排除了最热闹的商业主街路径,将重点放在几条连接景点但相对僻静的巷道上。她利用地图的3D功能,模拟傍晚时分的日照角度和阴影区域,分析每条路径的视线通透性、潜在的可藏身点(如拱桥下、废弃的院门、茂密的河岸植物)。

接着,她开始处理那厚厚一叠询问笔录。这一次,她没有逐页阅读,而是利用搜索功能,重点查找与“异常声响”、“陌生面孔”、“夜间活动”相关的描述,尤其是案发傍晚到深夜时段,在那些她圈定的重点巷道附近的居民或商户的反馈。

这是一个信息过滤的过程。大部分笔录内容都是“没注意”、“很正常”之类的无效信息。但林薇有足够的耐心和敏锐度。

时间过去两小时。她找到了几条有价值的线索:

一个在河边开茶馆的老太太提到,案发那天傍晚,她好像听到靠近“听雨桥”的那段巷子里有“轻微的、像是东西掉进水里的声音”,但没在意,以为是鱼或者游客扔东西。

一个民宿老板反映,案发前后几天,有个“不像游客的男人”在附近转悠过几次,穿着普通,但总低着头,看不清脸,行为没什么特别,就是让人觉得“有点阴沉”。

一个晚归的本地居民说,案发当晚大概九点多,在一条死胡同尽头(靠近古镇边缘),看到个黑影快速闪过,当时以为眼花了。

这些信息零碎、主观,且无法直接证实与案件相关。但林薇将它们如同散落的珠子,一一放置在地图上的相应位置。

“听雨桥”附近的落水声?女画家最后消失的巷口,距离“听雨桥”不远。如果她途径那里……

那个“阴沉”的男人?他的活动范围与女画家可能的路径存在空间重叠。

死胡同尽头的黑影?那条死胡同的位置相对偏僻,但如果从某个特定路径走,确实是条近道,或者……是摆脱可能的跟踪的路线?

林薇的思维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跟踪-绑架”模式。她考虑各种可能性:随机犯罪?熟人作案?还是……基于特定目的的针对性行为?女画家的失踪如此干净利落,现场毫无痕迹,这需要作案者对环境极其熟悉,且计划周密。

她重新审视女画家失踪时携带的物品:画板、绘图铅笔、写生本。除了写生本,其他都是寻常物。写生本里有什么?值得被拿走?

她查阅失踪者物品清单的详细记录。写生本是活页式,封面普通,内页使用情况不详。但清单备注了一句:据其友人反映,该画家有在写生时随手记录灵感碎片和当地见闻的习惯。

写生本可能记录了某种信息?目击了某种不该看到的事情?林薇的思维向“信息获取型犯罪”偏移。

她再次梳理笔录,这次重点搜索案发前后,古镇是否有其他异常事件发生:盗窃?纠纷?甚至只是不起眼的争吵?试图找到可能与女画家偶然记录下的信息相关联的事件。

又是一轮枯燥的筛查。时间过去四小时。

一条不起眼的记录引起了她的注意:案发前两天,古镇边缘一家经营不善的古玩店报案称丢失了一件“不太值钱但有点年头”的玉器挂件,店主认为可能是游客顺手牵羊,因为损失不大,警方也未深入调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侧写师陈默请大家收藏:()侧写师陈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丢失玉器?时间点接近。地点在古镇边缘,靠近那个居民看到黑影的死胡同。

林薇将这条信息与“阴沉男人”的目击报告联系起来。如果那个男人是小偷,或者与古玩店失窃有关,而女画家在写生时无意中拍到了他作案的过程或样貌,并将其画在了写生本上……

那么,她的失踪就可能是一次针对性的“灭口”或“夺回证据”。

这个推论将案件性质从随机失踪转向了有预谋的犯罪,作案动机也从模糊的性犯罪或绑架勒索,变得具体起来。

但证据呢?这一切都基于假设。

林薇需要找到连接点。她重新分析监控截图,放大女画家消失前那个巷口的环境。巷口对面是一家客栈的侧墙,墙上似乎贴着一些古镇的宣传海报和寻人启事。在某一帧角度稍好的截图上,她隐约看到海报旁边有一个模糊的、类似监控摄像头的东西,但角度似乎不是对着主街,而是偏向巷口内部。

这个摄像头是否记录了更多内容?当时的勘查报告没有提及这个摄像头,可能是因为它属于私人安装,或者被认为角度不佳未被采纳。

林薇立刻在笔录中搜索关于该客栈的信息。很快找到客栈老板的询问记录。记录显示,老板确认客栈侧墙有一个自己安装的、用于监控后院入口的摄像头,但案发后检查,摄像头似乎“出了点故障”,案发前后几天的记录“莫名丢失了”。

摄像头故障?记录丢失?这太巧合了。

林薇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摄像头是关键。它可能拍到了女画家进入巷口后的情况,甚至拍到了尾随者。作案者意识到风险,设法破坏了摄像头或删除了记录。

如何验证?技术恢复可能已无可能。但她可以从侧面印证。

她将注意力转向那个反映“阴沉男人”的民宿老板。再次细读那份笔录,发现老板提到一个细节:那个男人好像对古镇的“老路”、“小道”特别熟,有一次还向他打听过一条“几乎没人走”的、通往古镇外围的近道。

林薇立刻在地图上寻找这条“近道”。果然,有一条极其隐蔽的小径,从古镇核心区蜿蜒穿过几片废弃的宅基和菜地,可以直达边缘区域,出口离那家失窃的古玩店和发现黑影的死胡同都非常近。

这条路径,完美地解释了作案者如何能够避开主要监控,迅速将女画家带离核心区域,并解释了死胡同黑影的出现——那可能是作案者转移受害者后,自己离开时被人瞥见。

作案者的画像清晰起来:男性,对古镇地理极其熟悉,可能是本地人或长期滞留者,性格低调隐蔽,可能有小偷小摸或更严重的犯罪倾向,心思缜密,具备一定的反侦察能力(破坏监控)。

作案过程推测:他可能早就在古镇物色目标或进行非法活动(如盗窃古玩店),被女画家无意中记录。案发傍晚,他尾随女画家至僻静巷道,趁其不备将其控制(可能使用药物或突然袭击),然后利用熟悉的小径将人转移至古镇外围预先准备的地点(可能是废弃房屋、车辆),并拿走了关键的写生本。过程中,他意识到客栈摄像头的威胁,事后设法将其破坏。

林薇开始撰写侧写报告。她详细阐述了基于空间分析和信息关联推导出的作案动机(灭口/夺取证据)、作案者特征(地理熟悉度、隐蔽性、可能的前科)、以及完整的作案路径推断。核心建议:立即重新讯问古玩店店主,提供可疑人员画像;重点排查案发时段出现在那条隐蔽小径附近的可疑人员及车辆;尝试技术手段恢复客栈摄像头存储设备,即使数据被删,也可能有残留痕迹;并案调查古玩店失窃案与画家失踪案。

报告完成提交。时间几乎用尽。

林薇靠在椅背上,感觉身心俱疲,但大脑却因为高强度的思考而异常清醒。她的报告,完全依托于对空间的敏锐洞察和对零碎信息的创造性关联,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物证支撑,是一场典型的“软性”侧写。

她不知道赵大雷会交出怎样的答案。那位痕迹专家很可能找到了某些被忽略的物理痕迹,给出了更“硬”的推断。

胜负之数,在于裁判组更看重扎实的物证推导,还是欣赏这种在信息荒漠中凭借逻辑和想象力开辟道路的能力。

喜欢侧写师陈默请大家收藏:()侧写师陈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