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惭愧惭愧,小爷天生富贵 > 第405章 儒袍、书

惭愧惭愧,小爷天生富贵 第405章 儒袍、书

作者:菲硕莫薯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25 00:20:38 来源:就是看

如果问五天前韩佑,要不要插手天子与朝廷抉择谁来当宰辅,韩大少爷一定会哈哈大笑,然后说一声滚蛋。

可搞倒申屠罡之后再来问韩佑,要不要插手这件事,他会没有丝毫抗拒,也不觉得他这个天子亲军校尉插手这种事有什么忌讳。

他做天子亲军,是为了给天子打工的。

给天子打工,是为了能够做他一些很久以前只敢想不敢做的事。

现在,他有能力去做,自然不会抽身世外。

北门御庸将请帖送到了赵府,赵府也收了,不过却没了下文。

第二日。

早,韩佑神清气爽的独自一人起了床,吃早饭,然后开始看前朝每年的科举试题。

午,韩佑去打篮球,与小王爷周衍单挑,半个时辰后,周衍撅着嘴让韩佑把球还给他,他要回王府吃饭,不玩了。

晚,弄了一个超大的木桶炮澡。

第三日。

早,韩佑日到三竿才起床。

午,吃饭,北门御庸找上门来,气呼呼的,质问韩佑,入夜后我姨母总叫什么,韩佑很困惑,你姨母晚上也叫邬明月啊,不可能白天叫邬明月晚上就换别的名字了。

夜,韩佑让小院的警戒线扩大五十米,尤其不能让北门御庸靠近。

第四日。

早,韩佑日到中午才起床。

午,韩佑去食堂吃饭,北门御庸耳根子红红的,他被邬明月收拾了,姨母嫌他管的破事太多。

夜,北门御庸终于找到了韩佑,告知韩佑不应如此颓废下去,每天和个大**似的,应该多关注关注京中的事。

第五日,第六日,第七日,韩佑每天都很闲,北门御庸根本不知道韩佑在搞什么,京中发生了许多事,吏部尚书赵泰与礼部尚书钱寂二人,就每一天消停的。

赵泰接连数日,弹劾了尚书省七位官员,官职不一,品级不一。

钱寂将科考章程拟成折子递到天子御案前,内容极为详尽,并且建议科考舞弊者一旦发现,官员,罢职免官,永不叙用,考生,夺功名,夺参加科考的资格,永远。

天子对钱寂的建议很满意。

天子满意了,赵泰不满意了,因为他不想天子对钱寂满意,所以也上了一份折子,弹劾申屠罡在位期间结党营私,彻查!

本来只是被赶下台的申屠罡,被赵泰推向了无底深渊。

天子又满意了,对赵泰痛打落水狗的工作态度表达了充分的肯定。

钱寂老大人再上折子,应善待科举考生,户部出钱,工部负责,礼部亲自监督,为各地赶来的考生搭建住处提供便利,希望有条件的开放国子监让读书人“旁听”,让所有读书人感受到来自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龙椅上的天子乐的合不拢嘴,夸钱寂是个贴心老棉袄了。

赵泰一咬牙,弹劾了九寺的三名官员,出自南地世家,罪名是与乱党周天凤私通。

天子当殿罢免三名官员,命刑部、吏部彻查。

未等钱寂有下一步动作,赵泰开始放飞自我了,吏部官员递交了一份名册,各道学官以及负责科考的官员,共计三十一人,在前朝时都有徇私舞弊的前科,还有一部分证据。

看得出来,赵泰这是杀疯了,原本作为世家代表的他,为了当宰辅,竟然将屠刀砍向其他世家,乃至是赵家的跟班小弟或是盟友。

杀疯的赵泰还想要惊诧,重新考评各道以及京中官员品德、政绩。

天子一直隐忍的事,也就是动世家,竟然被国朝最大世家的代表率先提出来了,虽然只是小试牛刀,可毕竟是一个开端。

一时之间,京中不知多少官员私下里痛骂赵泰。

当北门御庸将这些事说给韩佑听后,韩佑乐呵呵的。

白天,乐呵呵的。

晚上,乐呵呵的。

一直到了第十日,距离科考倒计时还有五天的时候,京中终于来信了,天子派了个禁卫,叫韩佑马上入宫见驾。

韩佑依旧乐呵,登台的时间,到了。

带着杀家三兄弟,韩佑一路快马疾驰入了城。

从北门进的,路过北市。

半个月没来,京中读书人多如狗,全是穿儒袍的,哪怕北市也是如此。

这些来自各道的考生走起来路昂首阔步,除了身穿儒袍外,还必须手捧至少一本书,就仿佛儒袍、书,缺了一个就不是读书人似的。

韩佑骑在马上来回观望着。

大周朝被天子召唤,不马上入宫而是溜溜达达磨磨蹭蹭的,也只有韩佑这一人了。

无论他做什么样的决策,都需要介入科举,所以韩佑要了解科举,了解各道赶来的读书人。

科举分为乡、会、殿三试,第一次乡试是在年初,各道,也就是籍户地的“省会城市”举行,海选过了后,达成“举人”成就。

成了举人就可以到京中参加会试,达成“贡士”成就,最后再去宫中参加由天子亲自主持的殿试,尝试获得“进士”成就。

正常情况下,科举是每三年一次,乡试也是第二年的春天举行,分为春、夏之考。

去年秋季的时候改朝换代,新君登基,今年又是本朝元年,这也就导致了前朝末的科举时间延后,会、殿二试改成了今年年底。

其实这么做对有些考生来讲并不公平,大冬天跑京中考中了也就算了,要是考不中,年都过不了,家近点还行,家远的在南地,离京时鹅毛大雪,到家时春暖花开,光是在路上就要耽搁三四个月的时间。

不过科考嘛,千军万马独木桥,来自各道的考生都是精英,寒窗苦读数年乃至十数年,入京科考,比拼的是什么,拼的不就是…家族底蕴、人脉关系,谁家有钱又有权,这点奔波之苦,又不是受不了。

北市不严格来讲,属于京中贫民区,严格来讲,和城中村似的,韩百韧和韩佑父子二人上位前,公子哥与读书人们,除了没事闲着欺压欺压百姓外,很少来北市晃荡。

再看现在,哪怕是北市,放眼遍地都是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倒不是寒门子弟,只是京中就这么大,客栈也都那么多,只能来北市租住民居了,在各道,他们或者出身显赫,来了京中,真就算不上什么人物。

骑着马的韩佑没穿官袍,嬉皮笑脸。

陆百川与江追则是心有感慨,怪不得王海要读书,就看看这些读书人吧,读了书气质都不同,行走坐卧,就仿佛天下间所有百姓都欠他们一个房产证似的。

事实上还真是如此,只要参加了科考,哪怕不中,也可以熬几年花点钱当大儒,当不了大儒,当名士,即便当不了名士,还可以当专家指导指导百姓,总之,书不能白读。

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比百姓们懂得多嘛,他们不需要懂的太多,他们只需要百姓不懂太多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