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惭愧惭愧,小爷天生富贵 > 第212章 史官

惭愧惭愧,小爷天生富贵 第212章 史官

作者:菲硕莫薯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25 00:10:30 来源:就是看

待温岐走远了,韩佑突然反应过来一件事。

刚才光想着这家伙的长相了,险些忽略了对方的“官职”,司业!

温岐看起来也就二十**岁,怎么可能是国子监司业?

韩佑之前想办学堂,作为潜在对手国子监,他自然是有了解的,包括一众学官官职。

从上到下,二品到五品,祭酒、司业、监丞、典簿,然后是一众教书的博士。

这也就是说,祭酒是国子监扛把子,二把手正是司业,正三品或从三品的司业。

韩佑无法接受,这么年轻,三品官员,主要是还长得帅,周恪这皇帝怎么当的,大周朝还有王法没有?

国子监的钟声响起,代表还有一刻钟就要讲学,监生们都快步走向了文殿三堂。

韩佑有点懵,自己把学籍给了司业,应该算是办完了入学手续吧?

想了想,韩佑背着手溜溜达达走出了国子监。

王海与陆百川二人正蹲在树下吹牛b,见到韩佑回来了,站起身。

陆百川:“这么快,何时可入学?”

“不知道啊。”韩佑好奇的问道:“刚才我在里面碰见个家伙,自称司业,挺嚣张的。”

王海哼了一声:“敢在少爷您的面前自称四爷,小的叫他朝闻道夕可死!”

“是司业,什么四爷,还有…”韩佑困惑问道:“朝闻道夕可死又是什么意思?”

“早上打听到他回家的道路,晚上就要他死!”

陆百川恍然大悟:“原来这话是这个意思,有道理。”

韩佑:“…”

陆百川乐呵呵的看向韩佑:“国子监有两名司业,若是嚣张跋扈,必定是那礼部酸儒,仗着一把年纪倚老卖老…”

“不是,年轻的。”

“年轻的?”陆百川神色一变,顿时紧张了起来:“莫非是温岐温大人,你不会是得罪了他吧?”

“对对,是叫温岐。”

见到陆百川面色不对劲,韩佑不由问道:“这家伙很猛吗,什么来头?”

“温家长子嫡孙!”

“温家?”

韩佑想了一下,没听说过京中哪个世家姓温啊。

“温家你都不知,即便连陛下都要忌惮三分。”

韩佑满面揶揄。

该说不说,周老板见谁都要忌惮三分,就特么没有他不忌惮的人。

王海猛然一惊:“莫非是史官温家?!”

“我靠。”韩佑比王海都惊讶:“连你都知道?”

“知道知道。”王海连连点头:“莫说小的,连老爷都知晓,史官,不怕死的很,当年老爷夺宫,见着那狗日的都要躲着走。”

“监修国史的史官这么猛吗?”

陆百川摇头苦笑,见到韩佑根本不了解温家,只能解释了一番。

用大川的话来说,他愿称温家为全天下最头铁家族,就不怕死这领域,温家敢说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京中有一个闲散衙门,国史馆,拢共加起来就五个人,四个姓温。

从前朝开朝到现在一百多年,写国史的只有温家,温家最牛b的技能不是写国史,而是生孩子。

这个温家狠到什么程度呢,前朝康朝开国皇帝,想要看温家写的国史,想要看看国史上是怎么评价他这个皇帝的,就给温家人叫到宫中。

见了面,天子就说,小温啊,自古以来,君臣以及任何人不得干涉国史修撰一事,朕也不为难你,咱不改,咱就搂一眼,一眼就行,乖,明天入宫把国史关于朕的内容拿来看看,朕赏赐你们一千贯。

温家人乐呵呵的,多谢陛下,关于您的内容,我们还得润色一下,给我们三天时间,三天后入宫。

一看温家人这么懂事,天子龙颜大悦。

然后呢,然后温家人就开始骚操作了。

一共三天时间,第一天,上午,不算世家豪族并且很穷的温家人,给宅子卖了,得来的钱财发给下人,遣散,下午,去青楼买姑娘。

第二天,上午睡姑娘,挨个姑娘睡,下午发盘缠,让亲族护送这些姑娘出城。

第三天,温家人再次写国史,更新最新章节,写天子想要看国史内容,看他那个逼样八成想要改,美得他。

第四天,约定的时间到了,温家人将国史带到了天子面前。

天子这一瞅,龙颜大怒。

好的,坏的,事无巨细,全写了,很客观。

客观是客观,主要是天子做的一些不好的事,温家人也记载了。

见到天子怒了,温家说我知道您很生气,但是您先别生气,不就是想砍我们九族吗,不怕,我先给您分析一下啊。

两日前我们温家人睡了八个姑娘,这八个姑娘在下人的护送下已经隐姓埋名出了城,假以时日,八个姑娘会诞下我温家子孙,我温家好友遍天下,多是忠臣义士,在他们的照料下,孩子长大成人,依旧会编撰国史,哪怕是野史也会继续写下去,天下人只认我温家写的国史,就问你气不气吧。

天子当然气了,别人是欺君之罪,你们温家是骑君之罪,直接骑朕脑袋上玩我,来人,拉下去砍了,捉拿其他温家人,乱党,统统是乱党。

这是第一次,温家灭族。

第一次,却不是最后一次。

然后,这位天子就开始被喷了,士林、文人,谁不喷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甭管心里想不想喷,嘴上必须骂,就诛温家九族这一件事,开国功绩都被蒙上了污点,全是污点。

然后过了十几年,天子快驾崩了,就在这个期间,他被喷了十几年,而且国史官也没有任何人当差,谁去谁挨骂,谁去谁遗臭万年。

这位开国皇帝临死之前还带着执念,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砍了京中温家的人,悔不当初。

等到太子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温家之后,满天下的找,着实收获了一波士林好人缘,人也找到了。

本来吧,这是好事,长大成人的一群温家人入京了,进了国使馆成了史官。

结果这国史一修,第二位天子又怒了。

因为国史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详详细细记载了天子他爹,也就是上一位皇帝是如何迫害温家人的,依旧很客观,没有添油加醋,是什么就写什么。

第二位天子怒了,温家说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依旧先别生气,我们温家人都猜到你是个什么熊样了,所以,入京之前我们也睡了不少姑娘,依旧隐姓埋名,依旧前往了四面八方各州府,十几年后,继续写国史。

这给天子气的哇哇乱叫,国史没骂他,问题是给他爹一顿糟践。

他是着实没想到,温家人这“家族传承”这么猛,但凡是姓温的,就没有怕死的。

然后天子就开始考虑了,是睁一只眼闭只眼,老爹被糟践就糟践了,还是自己也干死温家人,然后,自己也被糟践几十年?

最后这位天子忍了,温家人继续担任国史馆官员。

又过了几十年,都换了俩皇帝了,温家人再次让天下人知道他们的到底有多头铁,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人叫做温正,可以说是名闻天下了。

当时当政的皇帝特别宠信一个官员,叫做季平,权势滔天,结党营私铲除异己,本身就是世家豪族出身,担任了吏部尚书。

然后温家人就开始在国史上写,写天子多昏庸,多么宠信季平如何如何的。

天子肯定生气啊,但是无可奈何,毕竟他爷爷和祖宗都吃过这亏。

对付温家人,属于是硬不起来,软的还不吃,那就玩下三滥的吧。

之后天子下了一道御令,让当时温家家主温正担任了监察使,专门得罪人的监察使。

天子就想看看温家是不是那么公正无私,是的话,就要弹劾朝堂上过半的官员,不是的话,岂不是虚伪之徒颜面扫地。

结果这位温正担任新职第一天,真就弹了,弹了季平,大小罪状三十七条,还说按照律法,应凌迟处死。

天子乐够呛,臣子们也乐够呛,拿温正当小丑一样,因为温正说了一句话,大致意思就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没人搭理他,和看热闹似的。

结果下朝的时候,刚出皇宫的时候,温正突然从轿子里掏出了一把刀,相当锋利的短刀,大喊一声什么国法容你,天道不容,然后冲上去就噗嗤噗嗤噗嗤,一共三刀,一刀咽喉,一刀胸口,一刀腹部,全是致命伤,军中的惯用手法。

要知道温正是个读书人,加上衣服才九十来斤,就这三刀,明显已经练了几十上百次,相当的熟练了。

出宫的臣子们都吓傻了,然后温正又大喊了一声,我杀人,杀朝堂大员,国法不容,自当死。

“死”字落下,温正给自己捅了,捅的还是腹部,血流了一地,一步一步往皇宫走,一边走一边大喊着,何为君、何为臣,文死谏、武死战,不惜命、不惜身,禁卫吓的都不敢动弹,直到快到太乾殿的时候,温正才因失血过多而死,死时,面露狂笑,狰狞可怖。

天子知道后差点没气死,第一时间下令捉拿温家“乱党”,要温正四个儿子偿命。

禁卫去了,吏部的人也去了,但不是在温家抓到的人,而是在季府。

四个儿子,以拜访季平之子为由进入了季府,待季付管家、直系子弟都到场后,齐齐抽刀一顿乱砍,基本上是给季家砍绝户了。

不但带着刀,还带着血书,上面清清楚楚的写了季家谁谁谁害死了多少人,谁贪赃枉法,谁应受到什么律法处置,总之只要是季家犯过法的,一人没放过。

这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从一开始温正就知道天子要整他,让他担这监察使,他也知道自己这监察使无法履行官员之责,所以,他触犯了国法,带着全家触犯了国法,去杀人,杀完人,认罪,伏诛!

此事震惊国朝,震惊天下,温家第二次被灭族,但是,温家没有任何人服软,哪怕不少朝臣求情,他们依旧认罪,四个儿子,砍死了三个,留下最小的一个,才十七岁。

这个十七岁的小儿子,被放出刑部大牢后,第一件事就是去了季家祖坟,将季平的尸体挖出来,然后一边呕吐一边凌迟,因为他要继承父亲温正的遗志,温正死时说了,季平之罪,应凌迟,父亲没做到的,他要做到。

凌迟了尸体,这位小儿子骑着快马去了下县温正友人之家,那里,有四个姑娘等待他延续温家,延续了香火,回京,前往刑部,认罪伏法。

这就是温家,一百多年起起落落,从未大富大贵过,却是脊梁最直的世家,从未对任何人哪怕是天子委曲求全过,不同时期,官方说法不同,可历史总会为其正名,温家,真正的世家传承,以命传,以血承。

一直到了前朝时,连仪刀卫都不敢碰温家,因为知道杀了没意义,爱咋写咋写吧,温家也与时俱进了,明面上就那几个子孙,私底下可哪睡姑娘,天下各道都有温家人,有可能寄住在友人家中,有可能只是贩夫走卒,有可能只是个隐姓埋名的寻常普通人,根本抓不完,也抓不住。

甚至让人不得不怀疑,温家人其实早已死绝,温家早已成为了符号,成为了象征,如今的温家人,或许根本不是温家之后,可当初的温家人,让无数读书人变成了温家人,不畏强权不惜身不怕死的温家人。

他们是不是温家人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温家人将精神与使命传承下来了,他们笔下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不负祖宗,更不会背叛历史,温家人,永远不会断绝血脉。

前朝那么多皇帝,大部分都吃过温家人的亏,血亏,温家人以血为谏,以命证道,只要是读书人,可以讨厌他们,但是不能骂他们,可以认为他们脑子都有病,但是见了面,必须恭恭敬敬叫上一声温师。

悉数这么多皇帝,没吃过温家的亏的很少,周老板就是其中之一。

周老板带兵入宫的时候,担任史官的温岐就站在皇宫角落,站在军阵之外,一手笔,一手竹简,仿佛一个旁观者,一笔一划的记录着周老板是如何带兵入宫的,又是如何处死皇室宗亲的。

周老板见到了,但是没搭理,让麾下也甭搭理,愿意咋写咋写,老子根本不鸟你,要脸,呵,我周恪要是要脸就他娘的不回京造反了!

登基为帝后,周老板又给了温岐一个官职,国子监司业。

这就是温岐,这就是温家,天下闻名的温家。

作为史官,他们不评判对错,不指点是非,不参与政事,只是记录,认真的记录罢了。

当然,他们只是做好本职工作,哪怕不做史官,做监察使,依旧会做好本职工作。

“这…温家…”

陆百川将温家的事迹一一说过后,韩佑震惊的无以复加。

一个人不怕死,正常,有,不是没有。

一个家族都不怕死,不正常,太不正常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连亲人都未必团结一致,可温家却做到了,一代代,爷传子,子传孙,不畏强权,不怕牺牲,一部国史,都是用温家人拿自己的血书写出来的,这一部国史,是温家人上百条的性命写出来的。

“就是说,他现在既是国史官编修编撰国史,也是国子监司业?”

“是。”陆百川点了点头:“国史馆清闲,国子监课业繁忙,温大人平日都起居于国子监中。”

“为什么要让他当国子监司业?”

“陛下钦佩温家,愿温岐教授出更多真正的读书人,心怀正义不畏强权的读书人。”

“原来如此,等会,不对啊。”

韩佑回忆了一下:“刚才我见到温岐的时候,也不像不畏强权的模样啊,一听说我是陛下的人,说了句客套话转身就走。”

陆百川惨笑一声:“若我猜的不错,温大人必然是回去记录成书,周,开朝天子周恪,荐天子亲军副统领韩佑,入国子监。”

“写就写呗,这么写也没什么问题啊。”

陆百川叹了口气:“如今是没有任何问题,可你莫要犯错,若是犯错,必然会被一笔一划记录成书。”

王海激动了:“少爷,您要名垂青史了。”

陆百川:“若是无过错,无大事发生,不会载入国史,若是你犯了错,便是陛下之过,会被他记录国史,令陛下背负骂名。”

韩佑:“…”

“这不是小人行径吗。”王海怒了:“少爷,咱朝闻道夕死可了他吧!”

韩佑讪笑一声。

现在他不羡慕温岐这年纪轻轻的三品官员了,有啥用啊,就是一品的又能怎样,说死也就死了,不是这官位风险高,是这个姓氏风险太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