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藏在心跳里的诗9 > 第73章 小雪的静谧

藏在心跳里的诗9 第73章 小雪的静谧

作者:ww南宫问天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1 02:32:34 来源:全本小说网

十一月的剑桥,进入小雪节气后,天气真正变得凛冽起来。之前的初雪只是预告,如今才是正式的演出。细碎、干燥的雪沫子,不像立冬时那样还带着点雨意,而是真正的、纯粹的雪,悄无声息地从铅灰色的天空持续飘落,仿佛天空有个巨大的筛子在不停地摇晃。它们不急于覆盖一切,只是耐心地、一层叠一层,为牛顿故居那饱经风霜的褐黄色石墙、光秃秃的橡树枝桠,以及庭院里那些早已进入休眠的星图花园苗圃,披上了一层日益加厚的素净银装。世界的声音仿佛被这无尽的白色海绵吸收了,车辆驶过的声音变得沉闷,行人的脚步声也只剩下“咯吱、咯吱”的、小心翼翼的轻响,连平日里在康河边喧闹的鸟儿们也噤了声。一种极致的、带有压迫感的静谧,笼罩了一切。

在这种氛围里,位于故居地下一层、新近完工的“静谧实验室”,就显得格外应景。这个实验室是中心近期最重要的项目之一,用林栀半开玩笑的话说,算是“智慧沉淀”展厅的技术实践版。它的核心任务,不是进行那种需要剧烈反应、发出巨大声响的实验,而是专注于一件事:聆听。聆听那些来自宇宙最深处、最微弱、几乎被淹没在背景噪声中的“低语”。

实验室本身就是个奇迹。为了屏蔽外界干扰,它采用了最尖端的复合隔音技术:厚重的特种混凝土墙体中间,夹着阻尼隔音毡和吸音泡沫层;所有的通风管道都设计成了迷宫状的消音结构;连电力供应都经过特殊的滤波处理,以消除电流的细微嗡嗡声。走进实验室的双层气密门,仿佛瞬间与外界隔绝,一种近乎绝对的安静包裹上来,最初几秒甚至能听到自己耳蜗里的血流声和急促的心跳。

今天,林栀正和工程师一起,对一套超高灵敏度的微波信号接收器进行最后的调试。这套设备价值不菲,核心部件需要浸泡在液氦中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以减少分子热运动带来的噪声。它的目标,是尝试探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一种极其微弱的偏振模式信号——所谓B模式偏振。

“这东西,可比听心跳难多了。”林栀一边盯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看似杂乱无章的噪声波形,一边对旁边的陆辰言说。她穿着防静电服,动作轻柔,生怕一点微小的振动影响设备。“宇宙大爆炸后38万年发出的‘余晖’,经过137亿年的漫长旅行,已经微弱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我们要找的那个偏振信号,就像是试图在太平洋彼岸听到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而且还得分辨出它用的是左翅还是右翅。”

陆辰言没有立刻回话,他正全神贯注地看着自己手持的便携式传感器数据屏。他的眉头微蹙,似乎在那片代表宇宙背景噪声的“雪花”中,捕捉到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极其细微的规律性波动。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声音在极度安静的环境里显得格外清晰,甚至有点吓人:“林栀,你过来看……3.5K波段附近的背景辐射数据,好像……有点不对劲。不是常规的噪声模式,是一种非常、非常微弱的周期性扰动。”

林栀立刻凑过去,几乎把脸贴到了屏幕上。那些波动太微弱了,微弱到几乎可以归因于仪器本身的误差或随机噪声。但凭借多年训练出的直觉和对设备性能的了解,她的心跳也漏了一拍。“这个频率特征……有点像理论预测中的原始引力波可能留下的印记?”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启动所有备用探测器阵列,进行交叉验证。另外,立刻联系我们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LMTO(大型毫米波望远镜阵列)和南极的‘冰立方’射电望远镜观测站!我们需要全球联网,同时对准天鹅座X-1附近那片天区进行同步观测!快!”

她的语气急促起来。捕捉这种信号,就像在暴风雨夜里聆听几公里外一根针落地的声音,单靠一个“耳朵”是远远不够的,很容易被局部干扰所欺骗。必须依靠分布在全球不同地点、甚至不同环境的多个“耳朵”同时聆听,如果大家都能“听”到相同的微弱信号,并且信号之间存在符合光速传播的时间差关联,那么它是真实宇宙信号的可能性就会指数级增加。

命令立刻被下达。整个中心仿佛一台精密的仪器,瞬间从“小雪节气”的静谧模式,切换到了“一级战备”的紧张状态。邮件、加密视频会议请求、数据流,开始在全球几个顶级天文台之间高速交换。从位于地球上海拔最高、空气最干燥清澈的智利阿塔卡马高原,到地球最南端、被数千米厚冰盖覆盖、大气异常宁静的南极冰原,一座座巨大的、碟形或阵列式的射电望远镜,开始依据剑桥中心发来的坐标参数,缓缓地调整着姿态,将它们无比灵敏的“耳朵”对准了宇宙的同一片深邃区域。

控制室里,中心的元老威廉教授也闻讯赶来了。老人没有打扰忙碌的年轻人,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看着大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流和来自全球各观测站的连接状态报告。他喃喃自语,又像是在对身边的助手解释,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这就像……就像在一个大雪纷飞、万籁俱寂的深夜里,试图聆听从遥远教堂传来的、几乎被风声吞没的钟声。你需要的不只是灵敏的耳朵,更需要极致的安静环境,以及……非凡的耐心和运气。因为那钟声可能只响一下,甚至只是半声,就消失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藏在心跳里的诗9请大家收藏:()藏在心跳里的诗9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全球联合观测紧张地进行着。数据的初步分析需要时间,在这段等待的空隙,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为这次严肃的科学探索增添了一抹东方的哲思色彩。

日本京都分中心的负责人,年轻的声学专家兼科学史研究者雅子博士,在接到联合观测的请求后,对中心提供的“静谧实验室”技术参数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发来了一段长长的视频信息。

“林博士,陆博士,”视频里,雅子穿着合体的和服,背景是她那间充满禅意的书房,“我仔细阅读了你们实验室为抑制噪声所做的声学设计,非常精妙,令人敬佩。这让我突然想到了我们日本传统庭园,特别是‘枯山水’庭园的设计哲学。”

她切换了几个画面,展示了京都龙安寺、金地院等着名枯山水庭园的影像。画面上是精心耙制的白砂,象征水流,几块顽石点缀其间,象征山峦岛屿。“这些庭园,看似是视觉艺术,但其深层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极致的‘静寂’(じゃくじゃく)感。僧侣们在庭前坐禅,目的之一就是去除内心的杂念(障り),达到‘无念无想’的境地,从而能更清晰地感知自然的本真,比如风声、虫鸣,甚至草木生长的声音——当然,这是一种诗意的说法。”

雅子继续深入解释道:“我们的祖先在设计中,无意间运用了许多声学原理。例如,庭园周围的回廊和矮墙,起到了漫反射和吸收杂音的作用;铺地的砂石,其颗粒大小和铺设厚度,经过世代摸索,被发现能有效抑制脚步声等中高频噪声;而那种刻意留白的、不追求视觉繁复的美学,本身就能减少信息过载对心灵的干扰,从而间接提升了感知的灵敏度。我认为,这与你们在实验室里使用吸音材料、消声结构,甚至通过营造压抑的环境来降低实验员自身心跳呼吸对仪器的影响,在追求‘内在静谧’以感知‘外在微声’这一点上,有着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妙。这或许是一种跨越文化的、人类在面对‘静谧’这一概念时的共同智慧。”

雅子的这番见解,像一道光,启发了中心的工程师团队。他们立刻着手,不仅仅满足于技术上的隔音,开始尝试引入一些“主动式静谧”设计。他们在实验室的休息区模仿枯山水,设置了一个微缩景观,并引入了一种能发出特定频率舒缓白噪声(类似细雨声或风吹过竹林的声音)的系统,这种白噪声能更好地掩盖那些无法完全消除的、不规则的突发性微弱噪声(比如远处的关门声、楼板的偶然振动),为研究人员和仪器提供一个更“平滑”的声学背景。这小小的改进,事后被证明对稳定研究人员长时间专注工作的情绪,以及进一步降低仪器的本底噪声,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

小雪节气正日,剑桥的雪下得更大了,几乎成了鹅毛大雪。外面的世界真正被按下了静音键。康河的流水声彻底听不见了,连偶尔驶过的扫雪车也像是默片里的道具。在这种自然赋予的、城市中罕见的极致静谧中,“静谧实验室”内的环境噪声监测仪显示,本底噪声水平比平时又下降了接近3个分贝——别小看这3个分贝,在探测极限的领域,每降低1个分贝都意味着可能打开一扇新的观测窗口。

陆辰言几乎趴在了主控屏幕上,眼睛因为长时间聚焦而布满了血丝。“林栀,你快来看!有门儿!”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在联合观测开始后的第4小时17分左右,我们所有的本地探测器,以及智利、南极站传回的实时数据流(经过压缩和加密的概要版本),在预设的那个极其狭窄的频率窗口内,都出现了一个高度相似的、虽然依旧微弱但波形结构清晰的‘凸起’!信噪比虽然还是很低,但已经超出了随机噪声 fluctuation 的5个Sigma(标准差)了!这……这很可能真的让我们摸到了宇宙最初暴胀时期,原初引力波在背景辐射上留下的那个微小‘印记’!”

傍晚,林栀在汇总分析初步数据时,注意到了一个让她深思的细节。她发现,不仅仅是外界的城市噪音被雪隔绝了,似乎在这种极致的静谧环境中,连实验仪器自身的一些细微的、原本被认为是固定存在的本底噪声,比如超导器件内部量子涨落带来的“嘶嘶”声,也似乎变得……“温顺”了一些,起伏不那么剧烈了。当然,这可能是心理作用,或者是数据处理时的巧合。但她在实验日志中,还是写下了这样一段带有哲学意味的思考:

“或许,‘静谧’并不仅仅是‘没有声音’。它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强大的、具有塑造能力的力量。当外界的喧嚣退去,当内心的杂念沉淀,连物质世界最微观的组成部分,似乎也更容易回归其本真的状态,更清晰地展现出它们固有的规律。就像浑浊的水只有静置才能澄清一样。我们追求的极致安静,也许不仅仅是为了‘听清’宇宙,也是为了让我们和我们的仪器,都进入一种更‘真实’、干扰更少的状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藏在心跳里的诗9请大家收藏:()藏在心跳里的诗9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深夜,当皎洁的月光映照在雪地上,将庭院染成一片幽蓝时,最重要的确认信息终于从地球最底端传来。南极“冰立方”观测站的负责人,一位常年在极地工作、声音沉稳的极地科学家,通过时断时续但依旧清晰的卫星链路,在视频会议中向大家宣布:

“剑桥中心,这里是南极冰盖站A-17。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你们指定时间段数据的独立、完整分析。确认无误,我们接收到了与你们描述特征高度一致的信号模式。信噪比水平与你们报告的相近,并且信号到达时间与光速传播模型预测符合得非常好。重复一遍,确认收到。祝贺你们,也祝贺我们。这不仅仅是高灵敏度探测器技术的突破,这更像是……人类集体感知能力的一次延伸。我们在地球这个渺小的星球上最偏远、最安静的地方,共同捕捉到了来自时间和空间起点的、最古老的回响。”

会议结束后,控制室里爆发出短暂的、压抑的欢呼,随即又被更大的静谧所取代。大家都太累了,但也太兴奋了。同事们陆续回去休息,林栀却让陆辰言也先回去,说自己想再检查一遍数据归档。

她独自留在实验室里。此刻,万籁俱寂,只有液氦循环系统发出的、几乎低不可闻的稳定嗡鸣,像是宇宙深处传来的、平稳的心跳。她关闭了主控台的大屏幕,只留下一盏小小的台灯。在这片经过千辛万苦才营造出的、宝贵的静谧中,她忽然想起了牛顿。据说牛顿在进行光学实验时,能在暗室里一待就是好几个星期,忍受极致的孤独和黑暗,只为观察光线透过棱镜后那细微的变化。她也想起了伽利略,在他那个望远镜还非常简陋的时代,凭借肉眼长时间地、耐心地观测木星的卫星,记录它们微小的位置变动。还有开普勒,在第谷留下的、浩如烟海却精度有限的观测数据中,耗费数年时间,去计算行星轨道那微小的偏心率。

“他们那个时代,没有我们这么先进的仪器,”林栀想,“但他们拥有的大概是比我们更丰沛的‘静谧’——不仅是环境的静,更是内心的静。他们必须在那种静谧中,用心灵和思维去弥补仪器的不足,去倾听宇宙通过最微小的迹象所传达的启示。我们如今拥有了能‘听到’宇宙婴儿期啼哭的设备,但我们是否还保有他们那样能理解这啼哭含义的、宁静而专注的内心呢?”

清晨来临前,那个奇异的信号,如同它出现时一样,又悄无声息地减弱,最终彻底淹没在噪声的背景海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它持续的时间很短,就像是宇宙短暂地掀开了一角面纱,又迅速合拢。

“就像一场大雪终于在黎明时分停下,”陆辰言不知何时又回来了,递给林栀一杯热咖啡,两人一起凝视着屏幕上已经恢复平静的噪声图,“虽然转瞬即逝,但雪后初霁,夜空会变得格外清澈,星辰也仿佛更近了。我们捕捉到的这段数据,就像雪停后突然显现的星空,虽然短暂,但其中包含的信息,足以刷新我们对我们从何而来的认知。剩

喜欢藏在心跳里的诗9请大家收藏:()藏在心跳里的诗9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