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85章 手工漆器——漆语流光

江南梅雨季,潮湿的空气裹挟着青苔的气息渗入每一道缝隙。林夏推开工作室的雕花木门,霉味混着大漆特有的酸香扑面而来。他摘下竹编斗笠,水珠顺着蓑衣的棕褐色纹路滑落,在青砖地面汇成细小的溪流。墙根处的苔藓又厚了几分,沿着砖缝蜿蜒成不规则的墨绿纹路,仿佛是岁月亲手绘制的水墨画。

师傅,后山老漆树的漆液收回来了。学徒阿远抱着陶罐从偏房钻出,额角沾着几片碎叶。陶罐里浓稠的漆液泛着琥珀色光泽,在昏暗的光线下流转着神秘的光晕,表面还浮着一层细密的气泡,像是大地呼吸时吐出的珍珠。

林夏接过陶罐,指尖轻轻搅动漆液:这次收得不错,胶质饱满,杂质少。他的目光扫过工作台上堆叠的半成品漆器——茶盘、花瓶、首饰盒,每一件都蒙着防尘布,像是等待破茧的蝶。防尘布上落着细细的灰尘,在微弱的光线下若隐若现,诉说着这些作品默默等待的时光。

作为林氏漆器第七代传人,林夏从小就在漆香中长大。祖父手把手教他辨认漆树品种,父亲带着他在阴房里一待就是整夜,观察漆层的干燥变化。二十年前,当同龄人追逐着游戏机和漫画时,他的掌心早已布满漆疮愈合后的淡粉色疤痕。那些疤痕在劳作时偶尔还会发痒,提醒着他那些在漆香中度过的童年时光。

这批要赶在杭州文博会前完工。林夏掀开茶盘上的防尘布,露出底部未完成的螺钿镶嵌,尤其是这件《春江月夜》,甲方盯着半年了。月光白的漆面上,碎贝壳拼出的江水波光粼粼,只差最后一层罩漆就能完成。贝壳的纹理在漆面上闪烁,仿佛真的将月光与江水凝固在了这一刻。

阿远凑过来,眼睛发亮:师傅,听说这次文博会有日本漆器大师参展?

林夏的动作顿了顿。三年前,他在东京的展览上见过那位大师的作品——看似简单的素髹漆器,在不同光线下能变幻出七种色泽,宛如流动的月华。回国后,他把自己关在工作室整整三个月,反复试验不同的髹漆技法,最终在传统犀皮漆中融入现代光影理念。那段时间,他几乎不眠不休,工作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天明,试验失败的作品堆满了角落。

去把阴房的温湿度记拿来。林夏岔开话题。阴房是漆器制作的核心,温度、湿度稍有偏差,漆面就会出现裂纹。他翻开泛黄的记录本,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近十年的温湿度数据,纸页边缘被汗水浸出深色的痕迹。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无数次观察与等待,是对完美的执着追求。

深夜,工作室的油灯将林夏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手持髹漆刷,在茶盘上小心翼翼地涂抹最后一层透明漆。大漆特有的黏性让刷子每一次起落都需要精准的控制力,稍有不慎就会留下刷痕。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漆面上,与他手中的漆液相映成辉。漆液在月光下闪烁着微微的光芒,仿佛将月光也融入了这层漆面之中。

突然,手机铃声打破了寂静。是文博会组委会打来的:林老师,原定的展位出了点问题,需要您明天提前过来调整。

放下电话,林夏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已经凌晨两点。他起身走向阴房,检查新上漆的作品。昏暗的灯光下,一排排漆器整齐排列,像是沉睡的艺术品。他轻轻揭开一件花瓶的防尘布,观察漆面的干燥情况,满意地点点头。花瓶表面的漆层光滑如镜,倒映着他疲惫却专注的身影。

第二天清晨,林夏带着阿远赶往杭州。会展中心里人声鼎沸,各国参展商忙着布置展位。林夏的展位在角落,面积不大,却能看到精心设计的痕迹。他和阿远小心翼翼地摆放作品,每一件漆器都用特制的锦盒包装,防止运输过程中的磕碰。锦盒上绣着精致的云纹,与盒中的漆器相得益彰,彰显着传统工艺的精致与典雅。

这就是林氏漆器?看着和普通漆器没什么区别。隔壁展位的参展商路过,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

林夏没有抬头,继续调整展品的角度:漆器之美,不在表面。他的手指抚过一件螺钿漆器,贝壳镶嵌的图案在光线变化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仿佛活了过来。贝壳的光泽随着角度的变化而流转,像是将星辰大海都镶嵌在了这小小的漆器之上。

展会正式开幕后,林夏的展位渐渐热闹起来。有人惊叹于螺钿镶嵌的精细,有人沉醉于素髹漆器的温润质感。一位外国收藏家在《春江月夜》茶盘前驻足良久:这让我想起了莫奈的睡莲,光影的运用太绝妙了。收藏家的目光中充满了欣赏与赞叹,不断用相机记录下这件作品的每一个细节。

正当林夏为参观者讲解漆器制作工艺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展位前——日本漆器大师松本清。他穿着传统的和服,目光在展品上缓缓移动,最后停留在一件犀皮漆花瓶上。

林桑,这是创新的犀皮漆?松本清用生涩的中文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夏点头:在传统犀皮漆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光影设计。他拿起花瓶,转动角度,漆面的纹理如流云般变幻,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金、红、黑三种色泽。花瓶在手中转动,光影在漆面上跳跃,仿佛将整个宇宙的色彩都凝聚在了这小小的器物之上。

松本清露出赞赏的笑容:了不起的传承与创新。两人开始交流漆器制作的心得,从漆树的品种到髹漆的技法,从传统工艺的保护到现代设计的融合。他们的对话中,既有对传统的敬畏,又有对创新的探索,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

展会结束后,林夏的作品大获成功,不仅收获了多个订单,还收到了国际展览的邀请。然而,回到工作室的他却陷入了沉思。在与松本清的交流中,他意识到虽然自己在工艺上有所创新,但在漆器的推广和品牌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坐在工作室的窗前,看着窗外的漆树林,思考着如何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这时,阿远拿着一封信进来:师傅,美院的合作邀请。他们想和我们联合开发漆器文创产品。

林夏接过信,反复阅读。这或许是个让漆器走进现代生活的好机会。他想起在展会上,许多年轻人对漆器很感兴趣,但觉得传统漆器实用性不强。如果能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或许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漆器。他开始在脑海中构思各种文创产品的设计,将传统的漆器工艺与现代的生活需求相结合。

接下来的日子,林夏一头扎进了文创产品的研发中。他和美院的设计师们反复讨论,从图案设计到功能实用性,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无数次修改。他带着设计师们参观工作室,讲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让他们深入了解这项传统技艺的魅力。设计师们被漆器制作的复杂工艺所震撼,开始尝试将这些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

在研发一款漆器书签时,他们遇到了难题。既要保持漆器的质感和美观,又要让书签轻薄便携。林夏尝试了各种材料和工艺,经过二十多次失败,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方案。他采用超薄的漆胎,在上面进行简单的彩绘,既保留了漆器的特色,又符合现代简约的审美。每一次失败,他都仔细记录下问题所在,不断调整方案,直到最终成功。

当第一批文创产品制作出来时,林夏带着它们参加了一场文创展会。展会上,这些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漆器产品受到了热烈欢迎。年轻人们被精美的设计和独特的质感所吸引,纷纷购买。一位文创产业的投资人找到林夏:林先生,您的产品很有市场潜力,我们可以合作进行产业化生产。

然而,林夏却婉拒了。他知道,一旦产业化生产,就意味着要牺牲部分手工制作的精细度。他不想让漆器成为流水线上的商品,失去了那份独特的温度。他向投资人解释自己的坚持,希望能找到一种既能推广漆器,又能保持其传统工艺的方式。

回到工作室,林夏看着忙碌的学徒们,心中充满了希望。他决定开办漆器工艺培训班,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这项传统技艺。他编写教材,设计课程,从漆树的认识到漆器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授课。他走访了许多老匠人,收集他们的经验和故事,将这些珍贵的资料融入到教材中。

培训班的第一期来了二十多个学员,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却都对漆器充满了热爱。林夏手把手地教他们髹漆、镶嵌、打磨,看着学员们从生疏到熟练,他仿佛看到了漆器传承的希望。学员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林夏总是耐心地解答,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在一次授课中,一个学员问道:师傅,现在机器生产这么发达,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手工制作漆器?

林夏停下手中的动作,拿起一件刚完成的漆器:因为每一件手工漆器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割漆到成品,每一步都倾注了匠人的心血。机器可以复制形状,但复制不了温度。他的手指抚过漆器表面,感受着那温润的质感,这就是漆器的灵魂。他向学员们讲述自己从小与漆器结缘的故事,讲述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情感与坚持,让学员们深刻理解到手工制作的意义。

随着培训班的成功,林夏的名气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漆器工艺,工作室的订单也络绎不绝。但林夏依然保持着初心,每天坚持在工作台前制作漆器。他说:只有亲手触摸大漆,才能真正感受到这项技艺的魅力。他在工作之余,还不断尝试新的技法和设计,希望能为漆器工艺注入新的活力。

又一个梅雨季来临,林夏站在工作室门口,看着后山的漆树林。新收的漆液在陶罐里静静沉淀,等待着成为下一件艺术品的一部分。远处传来学员们的笑声,那是希望的声音。林夏转身走进工作室,拿起髹漆刷,开始了新的创作。在他手中,漆器不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千年文化的传承,是匠人与时间的对话。工作室里,大漆的香气依旧浓郁,与窗外的雨声交织在一起,谱写着一曲关于传承与创新的乐章。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