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38章 海洋学家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第38章 海洋学家

作者:陈同学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7 14:34: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林夏的指尖触到海水时,能精准辨出23℃的咸涩——这是珊瑚虫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清晨六点,“蓝海号”科考船的甲板还沾着夜露,他蹲在采样箱旁,看着潜水员从水下15米处递上来的玻璃罐:罐里的鹿角珊瑚枝丫上,几只豆丁海马正蜷缩着身体,橘红色的纹路与珊瑚完美融合,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林老师,您看这个!”年轻的助理研究员小周举着另一个采样罐,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在珊瑚礁边缘发现的,这只拟态章鱼居然能模仿海蛇的纹路,我们追了它三分钟才拍到清晰画面!”

林夏接过采样罐,透过玻璃观察章鱼的动作:它的体表快速变换着黑黄相间的条纹,触手模拟出海蛇游动的弧度,连眼神都透着“威慑感”。“是应激反应,”他从背包里掏出记录本,快速写下“北纬18°25′,东经110°12′,拟态章鱼应激拟态海蛇,环境存在大型石斑鱼活动痕迹”,“这种拟态通常是为了躲避天敌,我们等会儿用声呐扫一下周围海域,看看有没有大型掠食性鱼类聚集。”

这片位于南海的珊瑚礁群,是林夏团队的重点监测区域。三年前,这里因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近30%的珊瑚出现白化现象,连常见的豆丁海马都难觅踪迹。如今,在团队实施的“珊瑚补种计划”下,白化的珊瑚礁慢慢恢复生机,拟态章鱼、刺尾鱼等生物也重新回到这片海域——这些变化,都被林夏记在泛黄的科考记录本上,每一页都贴着不同时期的珊瑚照片,标注着水温、盐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

小周把采样罐放进恒温箱,有些担忧地看着远处的渔船:“昨天我看到有渔船在礁盘附近下网,会不会影响珊瑚和鱼类?要不要跟当地渔政部门反映一下?”

“已经联系过了,”林夏站起身,眺望远处的海平面,“渔政会派巡逻艇加强值守,但更重要的是让渔民意识到珊瑚礁的重要性。下周我们要去附近的渔排,给渔民们讲珊瑚礁怎么保护鱼类幼苗,怎么帮他们提高收成——保护不是不让捕鱼,而是让鱼捕了还能再长,让这片海一直有鱼可捕。”

上午九点,林夏带着团队来到科考船的实验室。他打开珊瑚生长监测仪,屏幕上立刻跳出一组数据:补种的鹿角珊瑚月均生长量0.8厘米,比去年同期提高0.3厘米;共生藻密度达到每平方厘米1200个,接近健康珊瑚的水平。

“奇怪,”小周突然指着监测仪的异常曲线,“这片区域的pH值怎么降到8.0了?上周还8.2呢,会不会是海水酸化加重了?”

林夏心里一紧,立刻调取周边海域的水文数据。很快,他发现科考船西侧5公里处,有一艘货轮正在排放压载水——压载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很可能导致局部海域pH值下降。“我们立刻调整航线,去货轮附近采集水样,”林夏拿起对讲机,通知船长改变航向,“同时联系海事部门,让他们提醒货轮按规定处理压载水,避免直接排放。”

海水酸化是珊瑚礁的“隐形杀手”——pH值每下降0.1,珊瑚钙化速率就会降低10%,长期下来会导致珊瑚骨骼变脆,容易被海浪摧毁。林夏还记得第一次来这片海域时,看到大片白化的珊瑚像枯枝一样躺在海底,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那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片珊瑚礁重新活过来。

中午十二点,科考船抵达货轮附近海域。林夏亲自操作采样器,从不同水深采集水样。实验室里,小周快速检测水样的pH值和二氧化碳浓度:“表层海水pH值7.9,二氧化碳浓度比正常海域高15%,确实是压载水排放导致的!”

林夏立刻把检测报告发给海事部门,同时让团队在货轮周边设置临时监测点:“我们要连续监测48小时,看看pH值会不会恢复。如果一直降,就得想办法投放碱性物质,中和海水里的酸性成分。”

午饭时间,林夏坐在甲板上,打开卫星电话,给远在青岛的妻子苏晚打了个电话。海风带着海水的咸味吹过来,话筒里传来苏晚温柔的声音:“海上风大不大?有没有按时吃饭?”

“放心,风不大,刚吃了船员做的红烧肉,”林夏看着远处的渔排,“珊瑚长得不错,就是遇到艘货轮乱排压载水,已经联系海事部门处理了。念念最近怎么样?有没有好好练钢琴?”

“你女儿可比你省心,”苏晚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她昨天在学校画了幅画,题目叫《爸爸的大海》,画里有你教她认识的豆丁海马,还有一棵特别大的珊瑚,她说等你回来,要跟你一起去海边看真的珊瑚。”

林夏笑了笑,眼眶有些发热:“等这次科考结束,我就回家陪你们,带念念去海洋馆看珊瑚展,给她讲拟态章鱼怎么变魔术。”

挂了电话,小周递过来一瓶矿泉水:“林老师,您跟师母每次都聊这么久,要是师母能来船上看看就好了,她肯定会喜欢豆丁海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她晕船,上次去青岛近海,坐了半小时船就吐了一路,”林夏接过水,“不过她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上次我跟她讲珊瑚礁的重要性,她还特意查了资料,在咱们家阳台种了些海藻,说要模拟海洋环境,看看能不能养出共生藻。”

下午两点,林夏带着团队来到附近的渔排。渔排上的渔民们看到科考船,纷纷围了过来,其中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握着林夏的手,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道:“林教授,上次你教我们做的人工鱼礁,真的有效果!这两个月捕的鱼比以前多了三成,尤其是小石斑,以前很少见,现在经常能捕到!”

这个男人叫阿强,是渔排的负责人。三年前,林夏第一次来渔排时,阿强还是坚定的“珊瑚无用论”——他觉得珊瑚礁占地方,还会挂坏渔网,好几次偷偷用炸药炸珊瑚。直到林夏带他去看人工鱼礁旁的鱼群,告诉他“珊瑚礁就像鱼的幼儿园,小石斑出生后会在里面躲天敌,等长大了才会游到外海”,他才慢慢转变了观念。

“阿强,我们这次来,是想给大家看个东西,”林夏拿出平板电脑,打开珊瑚礁延时摄影视频,“你们看,这是我们补种的珊瑚,三个月就长了这么多;这是躲在珊瑚里的小石斑幼苗,等它们长到一斤重,就能给你们带来好收成。要是珊瑚没了,小石斑没地方躲,过两年你们可能就捕不到石斑鱼了。”

渔民们围在平板电脑前,小声讨论着视频里的珊瑚和鱼群。一个穿着碎花裙的小女孩拉着林夏的衣角,用闽南语问:“叔叔,我能不能去珊瑚礁里找小鱼呀?我想跟小鱼一起游泳。”

“当然可以,”林夏蹲下身,温柔地说,“等珊瑚长得再茂盛一点,叔叔带你去浮潜,教你认识豆丁海马,好不好?不过我们要轻轻的,不能碰珊瑚,不然小鱼会害怕。”

傍晚六点,林夏和团队返回科考船。夕阳把海水染成了橘红色,远处的渔排亮起了点点灯光,像撒在海上的星星。小周在甲板上调试水下摄像机,希望能拍到夜间活动的生物,林夏则在实验室里整理今天的监测数据。

“林老师,您看!”小周突然指着摄像机屏幕,“拍到曼波鱼了!还是带着幼鱼的母鱼!”

林夏赶紧凑过去,屏幕上,一只体型庞大的曼波鱼正带着十几条幼鱼在珊瑚礁附近游动,幼鱼们躲在母鱼的鳍下,像一群跟着妈妈的小跟班。“太好了!”林夏兴奋地说,“曼波鱼对水质要求很高,它们来这里繁殖,说明这片海域的生态环境真的在变好!”

晚上八点,林夏坐在船舱里,给女儿林念发了条微信:“念念,爸爸今天在海里看到曼波鱼妈妈和它的宝宝了,曼波鱼妈妈长得像大圆盘,宝宝们小小的,躲在妈妈的翅膀下面,特别可爱。等你长大了,爸爸带你来看它们,好不好?”

很快,林念就回复了:“好呀好呀!爸爸,曼波鱼宝宝会不会被大鱼吃掉呀?你要保护好它们哦!我画了曼波鱼的画,等你回来给你看。”

林夏笑着回复:“爸爸会保护它们的,还有很多叔叔阿姨一起帮忙。你画的曼波鱼肯定很好看,爸爸回来一定第一个看。”

放下手机,林夏打开笔记本,开始撰写科考报告。他在报告里写道:“本次监测发现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良好,鹿角珊瑚生长量提升,曼波鱼等珍稀物种出现繁殖迹象,但局部海域受货轮压载水排放影响,pH值下降,需加强海事监管与渔民生态教育。后续计划扩大珊瑚补种面积,建立‘珊瑚礁-渔排’协同保护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渔业增收双赢。”

深夜,科考船在海面上轻轻摇晃,像摇篮一样。林夏躺在铺位上,听着窗外的海浪声,心里满是平静。他知道,海洋保护是一项漫长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他和团队坚持下去,只要渔民和货轮船员能慢慢理解,这片海就会永远清澈,珊瑚礁就会永远茂盛,鱼儿就会永远在海里游。

第二天早上六点,林夏被小周的欢呼声吵醒:“林老师,pH值恢复了!货轮停止排放后,海域pH值已经回到8.1了!”

林夏赶紧跑到实验室,看着监测仪上回升的曲线,心里松了口气。他立刻联系海事部门,建议他们加强对过往货轮的检查:“压载水排放看似小事,却能影响一片海域的生态,必须严格监管,不能让辛苦恢复的珊瑚礁再受伤害。”

上午十点,林夏带着团队再次来到珊瑚礁区域。潜水员传回的水下画面里,豆丁海马还趴在鹿角珊瑚上,拟态章鱼在礁石间游动,几只小海龟慢悠悠地划过镜头——这片海,终于恢复了它该有的样子。

接下来的几天,林夏和团队继续在南海海域科考。他们补种了500株珊瑚幼苗,设置了10个长期监测点,还去了三个渔排,给渔民们培训珊瑚礁保护知识。阿强还主动提出,要组织渔民成立“珊瑚保护队”,每天在礁盘附近巡逻,阻止破坏珊瑚的行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半个月后,科考任务接近尾声。在离开南海之前,林夏带着团队最后一次潜入珊瑚礁区域。看着自己亲手补种的珊瑚枝丫上,小鱼在欢快地游动,共生藻在阳光下泛着荧光,他的心里满是成就感——这三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踏上返回青岛的飞机时,林夏看着窗外的大海渐渐变小,直到消失在视线中。他知道,他虽然离开了这里,但他的心永远和这片海连在一起。他会带着这里的记忆和经验,继续在海洋保护的道路上前行,为守护这片深蓝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家后,林夏第一时间拥抱了妻子和女儿。林念拉着他的手,不停地问他海上的事情,还拿出自己画的《爸爸的大海》,给她讲画里的每一个细节——豆丁海马是橘红色的,曼波鱼是银色的,珊瑚是彩色的,每一个生物都画得栩栩如生。

苏晚看着父女俩开心的样子,笑着说:“你不在家的时候,念念每天都盼着你回来,现在你终于回来了,她可以好好跟你撒娇了。”

林夏抱着女儿,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家人是他最坚强的后盾,有了家人的支持,他才能在海洋保护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夏开始整理这次的科考数据,撰写研究论文。他还把在南海拍摄的珊瑚礁照片和视频整理出来,做成了科普课件,去学校和社区做海洋保护的科普讲座,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珊瑚礁的重要性,从小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在一次社区科普讲座上,一个老爷爷举手问:“林老师,我们普通人能为保护海洋做些什么呀?我们又不能去南海种珊瑚。”

林夏笑着说:“爷爷,保护海洋不一定非要去南海种珊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做到。比如,不往海里扔垃圾,少用一次性塑料,选择可持续捕捞的海鲜,这些都是在保护海洋。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能为海洋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老爷爷点点头,眼里满是认同。林夏看着台下的听众,仿佛看到了未来海洋保护事业的希望。他知道,只要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海洋保护的行列中,我们的大海就会永远清澈,永远充满生机。

林夏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会带着对海洋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继续在海洋保护的道路上前行,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守护好每一片珊瑚礁,每一片海域,让甲板上的深蓝密语,永远在大海上回荡。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