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13章 地质学家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第13章 地质学家

作者:陈同学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7 14:34: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林夏的地质锤刚敲在灰白色的石灰岩壁上,清脆的“嗒”声便在峡谷里荡开回音。碎石簌簌落在登山鞋边,其中一块带着明显的层理结构,断面还残留着浅褐色的古生物痕迹——像极了去年在塔里木盆地见到的奥陶纪三叶虫化石,只是这片位于横断山区的岩层,比那还要古老两亿年。

“林老师,您看这块!”研究生小杨抱着地质包快步跑过来,裤脚沾着泥点,手里举着一块黑褐色的岩石,“新鲜断面有金属光泽,用盐酸滴过,冒泡特别剧烈,会不会是含铜的碳酸盐岩?”

林夏接过岩石,指尖蹭过冰凉的表面,指腹能清晰摸到岩层挤压形成的褶皱纹路。“先别下结论,”他从包里掏出放大镜,对着断面仔细观察,“你看这层理间的浸染状矿化,更像是后期热液活动形成的——上次在哀牢山找铜矿时,也见过类似的构造。”他转身从地质包里拿出便携式光谱仪,探头对准岩石表面,屏幕上很快跳出元素组成数据,“铜含量0.32%,锌0.15%,还有微量的银——看来这片岩层确实经历过热液改造,值得重点圈定。”

小杨立刻掏出笔记本,在地形图上标注出采样点坐标,铅笔尖在“北纬28°15′,东经99°32′”的位置画了个圈。“那我们下午沿着这条断层带再追索两公里?”他指着峡谷深处延伸的岩层走向,“刚才无人机航拍时,看到那边有个陡崖,岩层出露更完整,说不定能找到矿体露头。”

“可以,但要注意安全。”林夏把光谱仪收进包,目光扫过峡谷上方的云层,“天气预报说傍晚有阵雨,我们得在三点前往回撤——横断山区的天气说变就变,去年有个考察队就是因为突降暴雨,被困在沟里整整一夜。”他顿了顿,从包里拿出一块巧克力递给小杨,“先补充点能量,接下来的路更难走。”

小杨接过巧克力,瞥见林夏背包侧袋里的保温杯,杯身上印着“青藏高原地质科考队2023”的红色字样,杯盖还挂着个小小的指南针——那是林夏妻子苏砚送的,去年他在昆仑山科考时,苏砚特意在杯底刻了“平安”两个字。

两人沿着断层带往平安深处走,脚下的碎石越来越多,偶尔能看到裸露的石英脉穿插在石灰岩中。林夏走得很慢,地质锤时不时敲向岩壁,每一次敲击都在判断岩层的硬度和完整性。“你听,”他停在一块灰黑色的岩石前,敲了两下,声音比之前的石灰岩沉闷许多,“这块是玄武岩,属于火山岩类,说明这里在中生代有过火山活动——热液矿化很可能和这次火山活动有关。”

小杨蹲下来,学着林夏的样子敲了敲岩石:“那铜矿的形成,是不是先有火山活动带来矿物质,再经过后期断层构造的引导,最终在石灰岩的裂隙里富集?”

“差不多是这个逻辑,但还要更复杂。”林夏掏出地质锤,小心翼翼地从玄武岩中剥离出一小块样品,“你看这玄武岩里的气孔构造,里面填充着方解石——这是热液流体流过时留下的痕迹,我们可以通过同位素测年,确定热液活动的时间,再和区域构造运动对比,就能还原成矿过程。”

他想起刚参加工作时,导师老郑带他在祁连山找矿的日子。那时候他总急着下结论,老郑却总说:“地质研究就像拼图,一块岩石、一个化石、一组数据,都是散落的拼图块,只有把它们放在正确的地质年代和构造背景里,才能看到完整的图景。”直到有一次,他因为忽略了岩层的产状数据,差点把新生代的沉积岩当成了古生代的变质岩,老郑没批评他,只是带他重新测量了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数字,是地质学家的‘指南针’,能帮你在时光的岩层里找到正确的方向。”

中午十二点,两人在一处背风的岩石下休息。林夏打开卫星电话,给苏砚打了个报平安的电话。“诺诺今天在幼儿园画了幅画,叫《爸爸在山里找石头》,”苏砚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带着笑意,“她还说要等你回来,让你教她认石头上的‘小虫子’。”

林夏心里一暖,想起出发前诺诺抱着他的腿,仰着小脸问:“爸爸,你去找的石头里,真的有会动的小虫子吗?”那时候他蹲下来,指着绘本里的三叶虫化石说:“不是会动的虫子,是虫子变成的石头,它们在石头里睡了好几亿年,等着爸爸去叫醒它们。”

“我这边一切都好,预计后天就能下山,”林夏看了眼远处的云层,“你们在家注意保暖,诺诺的感冒好了没?”

“早就好了,昨天还在院子里追着蝴蝶跑。”苏砚顿了顿,轻声说,“你在山里一定要小心,别太累了,记得按时吃饭。”

挂了电话,林夏从地质包里拿出压缩饼干和矿泉水,和小杨分着吃。小杨看着他手机屏保上诺诺的照片,笑着说:“师母和诺诺肯定很想您吧?这次出来快半个月了,我妈每天都给我发微信,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夏点点头,眼里带着一丝愧疚:“做地质这行,就是这样,常年在外跑。不过每次找到有价值的矿点,或者发现新的化石,就觉得一切都值得——毕竟我们找的不只是石头,是地球的历史,也是能帮国家解决资源问题的‘宝藏’。”

下午一点多,两人继续往陡崖方向走。越往深处,岩层的褶皱越明显,偶尔还能看到断层擦痕——那是地壳运动时,岩层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林老师,您看前面!”小杨突然指着陡崖下方,“有片红褐色的岩石,颜色和周围的石灰岩完全不一样!”

林夏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陡崖下方果然有一片红褐色的岩层,在灰色的山体间格外显眼。两人加快脚步走过去,林夏用地质锤敲下一块样品,断面呈现出细粒结构,用手一捻,指尖沾了些红褐色的粉末。“是赤铁矿化!”他眼睛一亮,“热液活动带来的铁元素,在这里氧化成了赤铁矿——这说明附近很可能有原生矿体!”

小杨立刻用光谱仪检测,屏幕上很快跳出数据:“铁含量23%,铜0.58%,比之前的样品高了近一倍!”

“太好了!”林夏拿出地形图,在红褐色岩层的位置做了标记,“我们再往周围扩展一下,看看矿化带的规模——如果能圈出一条连续的矿化带,这次考察就算没白来。”

两人沿着矿化带追索,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两点半。天空中的云层越来越厚,风也渐渐大了起来,远处传来隐约的雷声。“得赶紧回撤了!”林夏看了眼手表,“再不走,暴雨来了就麻烦了。”

往回走的路比来时更难走,碎石在脚下打滑,风裹挟着沙粒打在脸上。走到一半时,雨点突然砸了下来,豆大的雨点很快变成瓢泼大雨,岩壁被雨水淋得湿滑难行。“小心点,踩稳了再走!”林夏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提醒小杨,地质锤紧紧握在手里,用来支撑身体。

路过一处陡坡时,小杨脚下一滑,整个人往下滑了半步,幸好及时抓住了旁边的灌木。林夏立刻伸手拉住他,两人一起慢慢挪到平缓的地方。“没事吧?”林夏看着小杨被刮破的裤腿,“以后走这种陡坡,一定要跟在我后面,踩着我的脚印走。”

小杨点点头,脸上带着后怕:“谢谢您,林老师。刚才吓死我了,要是滑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做野外考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林夏从包里拿出急救包,给小杨的伤口消毒包扎,“我们出来是为了找矿、做研究,要是出了意外,什么都白费了。”

傍晚六点多,两人终于回到了营地。帐篷被雨水打湿了一半,林夏和小杨赶紧把设备搬进帐篷,生起篝火烘干衣服。火光映在帐篷里,两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今天发现的矿化带,很可能是一条具有工业价值的铜矿带,后续经过详查,说不定能为国家新增一处铜矿资源基地。

“林老师,您说这次的发现,能在《地质学报》上发篇论文吗?”小杨一边烤着湿衣服,一边问。

林夏笑了笑:“论文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为后续的资源勘探提供依据。我们做地质研究,不是为了**文而研究,是为了搞清楚地球的规律,为国家的资源安全和生态保护服务。”他顿了顿,看着篝火跳跃的火焰,“就像这片横断山区,我们不仅要找矿,还要研究这里的地质构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当地的防灾减灾提供建议——这才是地质学家的责任。”

接下来的两天,雨停了,林夏和小杨对发现的矿化带进行了系统采样,共采集岩石样品63件、土壤样品28件,还测量了矿化带的长度和宽度,绘制了详细的地质剖面图。下山那天,当越野车驶离峡谷时,林夏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山峦——灰白色的石灰岩在阳光下泛着微光,红褐色的矿化带像一条丝带缠绕在山间,那是地球留给人类的“密码”,而他,就是解读密码的人。

回到研究所后,林夏立刻带领团队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半个月后,测试结果出来了:发现的铜矿化带长度约2.5公里,平均宽度15米,铜平均品位0.45%,局部达到1.2%,具备中型以上铜矿的资源潜力。同时,通过同位素测年,确定热液活动发生在中生代晚期,与区域内的燕山期构造运动同步,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消息传来,研究所里一片欢腾。所长找到林夏,拍着他的肩膀说:“这次的发现太重要了!横断山区一直是找矿的潜力区,但之前一直没找到有规模的铜矿,你们的工作为后续的勘探指明了方向。”

林夏笑着说:“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野外考察时当地向导的帮助。接下来我们计划联合勘探单位,开展详查工作,争取早日查明资源储量。”

周末,林夏终于有空回家。推开门,诺诺就扑了过来,抱着他的腿喊:“爸爸!你终于回来了!我的‘小虫子’石头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夏抱起女儿,从包里拿出一块带着三叶虫化石的岩石,递给她:“你看,这就是爸爸找到的‘小虫子’石头,它在石头里睡了三亿年呢。”

诺诺小心翼翼地接过岩石,用小手摸了摸化石的痕迹,好奇地问:“爸爸,它为什么要睡这么久呀?它不想出来玩吗?”

“因为它想把自己变成石头,告诉我们很久以前地球的样子呀。”林夏坐在沙发上,把诺诺放在腿上,指着化石说,“你看,这是它的头,这是它的身体,还有它的脚——很久以前,它就生活在海里,后来海水退了,它就变成了石头,一直等到今天,被爸爸找到。”

苏砚端来一杯热牛奶,放在林夏面前:“累坏了吧?快喝点牛奶歇歇。诺诺昨天还说,要你教她画‘石头里的小虫子’呢。”

林夏接过牛奶,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他看着诺诺认真观察化石的样子,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在地质博物馆看到恐龙化石时的情景——那时候他就对地球的历史充满了好奇,而现在,他不仅在探索这份好奇,还在把这份好奇传递给女儿。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夏一边忙着整理野外考察报告,一边准备联合勘探的方案。他还受邀去诺诺的幼儿园做科普讲座,带着各种各样的岩石和化石,给孩子们讲地球的故事。当他拿出那块三叶虫化石时,孩子们都围了过来,睁着好奇的眼睛问:“林老师,这真的是小虫子变的吗?”“地球真的有好几亿岁吗?”

林夏耐心地一一解答,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样子,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工作不仅是研究地球的历史,更是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热爱科学、热爱地球的种子。

三个月后,联合勘探队正式进驻横断山区,林夏作为技术顾问,再次踏上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当钻机第一次打出含矿岩芯时,勘探队的队员们都欢呼起来——岩芯上清晰可见的黄铜矿斑点,证明了这里确实存在高品质的原生铜矿。

林夏拿着岩芯,看着上面的矿化痕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想起去年在峡谷里冒雨追索矿化带的日子,想起诺诺期待的眼神,想起团队成员们日夜奋战的身影——所有的努力,都在这一刻有了回报。

傍晚,林夏站在钻塔旁,看着夕阳落在远处的山峦上,把岩层染成了温暖的金黄色。他掏出手机,给苏砚发了张岩芯的照片,配文:“我们找到‘宝藏’了。”

很快,苏砚回复:“太好了!诺诺说要等你回来,给你献花,还要听你讲找‘宝藏’的故事。”

林夏笑了,抬头看向星空——夜幕渐渐降临,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像散布在黑色丝绒上的宝石。他知道,地球的故事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密码”等着他去解读;而他的故事,也将在岩层间的时光与回响里,继续书写下去,带着对地球的热爱,对科学的坚守,还有对家人的牵挂,一路向前。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