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的帆布鞋踩过巷口积水时,溅起的泥点正好落在普查员证件的塑封上。她蹲下身,用袖口反复擦拭那抹灰痕,直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红色字样重新变得鲜亮——这是她入职街道办的第三个月,也是人口普查正式登记工作的第十天,证件边角已经磨出了毛边,就像她这双走破了鞋底的帆布鞋。
“小林,3号楼的张奶奶说今天在家,你赶紧去看看,别又扑空了。”社区王主任的声音从便民服务站的窗口传出来,手里还挥着张皱巴巴的登记表,“老人家记性不好,你多问几遍,身份证号可别写错了。”
林夏应了声,把登记表塞进帆布包,又摸出里面的两支笔——一支黑色水笔用来填写,一支红色荧光笔标注特殊情况。包里还装着个巴掌大的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住户的特殊需求:1号楼李大爷听力不好,敲门要轻且慢;2号楼的上班族周女士只有晚上九点后在家;4号楼的租户大多是快递员,中午十二点到一点之间上门最合适。
3号楼是老式居民楼,没有电梯,林夏爬楼梯时,膝盖传来轻微的酸痛。她数着台阶,在三楼门口停下,抬手敲了敲门,节奏是之前跟张奶奶约定好的“两轻一重”。门内传来缓慢的脚步声,接着是金属门链拉动的声响,张奶奶探出头,看到林夏,脸上立刻堆起笑:“小林来啦,快进来,我刚煮了绿豆汤。”
屋里飘着淡淡的中药味,桌上摆着个搪瓷碗,里面还剩小半碗没喝完的汤药。林夏在玄关换鞋时,注意到鞋柜上放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里的年轻人穿着军装,笑得格外精神。“这是您爱人吧?”她轻声问。
张奶奶点点头,把绿豆汤端到桌上:“是啊,走了快十年了。”她坐在林夏对面,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之前你们来登记,我总忘事儿,把你们折腾跑了好几趟,真是对不住。”
“没事的张奶奶,您慢慢想,不着急。”林夏拿出登记表,笔尖悬在“户主姓名”那一行,“咱们先确认下您的身份证号,您记得号码吗?或者我帮您找身份证?”
张奶奶起身走进卧室,过了好一会儿才拿着个红色的身份证夹出来,里面除了身份证,还有张退伍证。林夏接过身份证,仔细核对信息,在登记表上一笔一划地填写。“您家就您一个人住对吧?”她一边写一边问,“有没有亲戚偶尔来住超过三个月的?”
“没有啦,孩子们都在外地,一年就回来一次,住不了几天。”张奶奶叹了口气,“之前社区说要给我装智慧养老设备,我没要,怕给孩子们添麻烦。”
林夏停下笔,抬头看着张奶奶:“张奶奶,智慧养老设备是免费装的,能实时监测您的身体情况,万一有紧急情况,按下按钮就能联系到社区和您的孩子,多放心啊。”她从包里拿出社区发的宣传册,指着上面的设备图片,“您看,这个手环还能测血压,很方便的。”
张奶奶接过宣传册,眯着眼睛看了半天,轻轻点了点头:“那……那我就装一个吧,不给孩子们添麻烦就好。”
林夏立刻拿出手机,给社区负责养老服务的同事发了消息,让他们尽快安排上门安装。等填完登记表,她又帮张奶奶把身份证和退伍证放回身份证夹,细心地放进抽屉的最里面。“张奶奶,要是您有什么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这是我的手机号。”她在便签纸上写下号码,贴在冰箱门上。
离开张奶奶家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林夏在楼下的便利店买了个面包,一边啃一边往4号楼走。4号楼的租户大多是附近快递站点的快递员,白天基本不在家,只有中午吃饭的时间能碰到人。她刚走到单元门口,就看到个穿着蓝色快递服的小伙子扛着个大箱子往里走,额头上满是汗。
“您好,我是社区的人口普查员林夏,能耽误您几分钟登记下信息吗?”林夏迎上去,拿出登记表。
小伙子愣了愣,放下箱子,擦了擦汗:“普查啊?我之前填过电子表了,还要再登记吗?”
“电子表是预登记,现在需要确认下详细信息,比如您在这边住了多久,工作单位是什么,有没有同住的人。”林夏解释道,“您别担心,我们收集的信息都会严格保密,不会泄露的。”
小伙子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身份证:“我叫王浩,来这儿住半年了,跟同事合租,他今天出去送快递了,不在家。”
林夏快速填写着信息,又问:“你们合租的房子,租赁合同是跟谁签的?房东的联系方式您有吗?”
“跟中介签的,房东的电话我没有,中介的电话我记在手机里了。”王浩拿出手机,报出中介的电话号码。林夏把号码记下来,又提醒他:“等你同事回来,记得让他也跟我联系下,补登一下信息,我把我的手机号给你。”
“好嘞,麻烦你了。”王浩扛起箱子,“我得赶紧上去送件,不然要超时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看着王浩匆匆上楼的背影,林夏想起自己刚毕业时的样子,也是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却总觉得有股冲劲。她啃完最后一口面包,拿出手机看了看住户名单,下一户是5号楼的陈女士,备注里写着“孕妇,需提前预约时间”。
林夏提前给陈女士打了电话,确认她下午四点在家。四点整,她准时敲开陈女士的家门。陈女士挺着孕肚,行动有些不便,林夏连忙扶她坐下,又帮她倒了杯温水。“您怀几个月了?看着快生了吧?”林夏笑着问。
“快八个月了,预产期在下个月。”陈女士摸了摸肚子,脸上满是温柔,“之前社区打电话说要普查,我还担心不方便,没想到你们这么贴心,还能上门。”
“应该的,您不方便出门,我们上门登记更省事。”林夏拿出登记表,“您和您先生是在这儿常住吧?户口迁过来了吗?”
“还没迁,打算等孩子出生后,一起把户口迁过来。”陈女士拿出夫妻俩的身份证,“我先生今天去上班了,他的信息我都知道,能帮他一起登记吗?”
“可以的,您把他的身份证号和工作单位告诉我就行。”林夏一边记录,一边跟陈女士聊起孕期注意事项,“社区下周有孕妇课堂,会讲产后护理和育儿知识,您要是有时间,可以去听听。”
“真的吗?那太好了,我正想了解这些呢。”陈女士眼睛一亮,“到时候我让我先生陪我一起去。”
登记完信息,林夏又帮陈女士预约了孕妇课堂,把时间和地点写在便签上。离开时,她特意叮嘱陈女士:“要是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比如买东西、取快递,随时给我打电话,别客气。”
从陈女士家出来,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林夏看了看名单,还有最后一户没登记——6号楼的刘先生,备注里写着“多次上门无人,电话不接”。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再去试试。
6号楼的刘先生住在顶楼,林夏爬上去时,已经气喘吁吁。她敲了敲门,里面没有动静,又按了按门铃,还是没反应。她正准备离开,却听到屋里传来微弱的咳嗽声。林夏心里一紧,又用力敲了敲门:“刘先生,您在家吗?我是社区的人口普查员林夏,您是不是不舒服?”
过了好一会儿,门才缓缓打开,刘先生脸色苍白,捂着胸口,看起来很虚弱。“我……我没事,就是有点感冒。”刘先生声音沙哑,“之前你们来,我都在睡觉,没听到敲门声。”
林夏连忙扶他坐下,摸了摸他的额头,感觉有些发烫:“您发烧了,有没有吃药?家里有退烧药吗?”
“没有,我以为挺挺就过去了。”刘先生咳嗽了几声,“我一个人住,也没人照顾。”
林夏皱了皱眉,从包里拿出自己备用的退烧药和体温计:“您先量个体温,我去楼下药店给您买点感冒药和止咳药。”她帮刘先生夹好体温计,又叮嘱道,“您在家等着,我很快就回来。”
楼下的药店还没关门,林夏买了感冒药、止咳药和体温计,又顺便买了些水果和面包。回到刘先生家时,体温计显示38.5℃,已经属于中度发烧。她帮刘先生倒了杯温水,看着他吃下退烧药,又把水果洗好放在桌上:“您要是觉得不舒服,随时给我打电话,我明天再来看您。”
刘先生看着桌上的药和水果,眼眶有些发红:“谢谢你啊小林,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林夏拿出登记表,“您现在身体不舒服,登记的事不急,等您病好了我再来?”
“没事,我现在能说,你问吧。”刘先生坐直了些,“我叫刘建国,今年五十六岁,一个人住,户口在这儿,没工作,靠低保生活。”
林夏快速记录着信息,又问:“您身体一直不太好吗?有没有申请社区的医疗帮扶?”
“之前申请过,社区给我办了慢性病卡,看病能报销不少。”刘先生叹了口气,“就是有时候病了,身边没人,挺难的。”
“社区有居家养老服务,要是您需要,我可以帮您申请上门护理,还有志愿者会定期来看您。”林夏拿出宣传册,“您看,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能帮您解决不少麻烦。”
刘先生接过宣传册,仔细看了看,轻轻点了点头:“那……那就麻烦你帮我申请一下吧。”
登记完信息,林夏又帮刘先生收拾了下屋子,把药放在他随手能拿到的地方,才起身离开。走出单元门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多,街道上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灯光照在路面上,映出她拉长的影子。
回到社区便民服务站时,王主任还在整理资料。“小林回来啦?今天登记得怎么样?”王主任抬头问。
“都登记得差不多了,就剩4号楼王浩的同事,我已经让王浩帮忙联系了。”林夏把登记表放在桌上,“对了王主任,3号楼的张奶奶我帮她预约了智慧养老设备安装,6号楼的刘先生发烧了,我帮他买了药,还帮他申请了居家养老服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