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82章 才艺主播——直播间里的弦音与尘埃

林夏摘下右手的玳瑁指甲套时,直播间的虚拟时钟正指向凌晨一点十分。最后一个音符的余韵还缠绕在古筝的共鸣箱里,屏幕上的在线人数从峰值的九千多跌到了三百出头,像退潮后裸露的礁石。他对着镜头微微颔首,声音带着连续两小时演奏后的沙哑:“今天就到这里,明天同一时间,我们细讲《平沙落雁》的泛音技巧。”

弹幕区零星飘过几个荧光棒表情,ID“竹影扫阶”发来一条:“林老师左手手腕是不是不舒服?刚才摇指时幅度小了些。”林夏愣了愣,抬手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确实,第三遍弹《广陵散》时,旧伤隐隐作痛,他以为掩饰得很好。

点击“结束直播”的瞬间,房间里的寂静突然变得具体可感。空调外机的嗡鸣、楼下夜宵摊收摊的铁铲声、远处醉酒者的叫喊,这些被直播时的琴声掩盖的声响,此刻争先恐后地钻进耳朵。他起身给自己倒了杯温水,杯底沉着几粒枸杞,是母亲上周寄来的,说“总熬夜,得补补”。

手机在桌面震动,是平台运营小张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刺眼的红色报表:“林老师,今晚的数据又掉了。新签约的‘琵琶小师妹’首播就破万了,她那套‘汉服变装 流行曲改编’的路数很吃香,你真不考虑试试?”

林夏滑动报表,目光掠过那些触目惊心的对比数据:自己的平均观看时长从十五分钟跌到八分钟,礼物收益不及新人主播的三分之一,甚至连“粉丝留存率”这栏,都被用黄色高亮标了出来——那意味着很多人进来瞥一眼就走,像逛菜市场的路人。

他指尖悬在输入框上方,想打“知道了”,又觉得多余。三个月前小张第一次劝他“转型”时,他也是这样沉默。那时平台刚推出“才艺嘉年华”活动,要求主播们在演奏时穿插带货环节,林夏拒绝了,理由是“不想让琴弦沾上铜臭味”。现在想来,那话说得实在太天真。

窗外的月光斜斜照进来,落在古筝的岳山处。这架琴是父亲留下的,距今已有四十多年,琴身上的蛇腹断纹像老人手背的青筋。林夏记得小时候,父亲总在夏夜的葡萄架下弹《渔舟唱晚》,琴弦振动的频率仿佛能让空气都泛起涟漪。那时从没想过,有一天这琴会被塞进不足十平米的出租屋,对着冰冷的镜头,弹给一群面目模糊的陌生人听。

“叮”的提示音打破沉默,是ID“老木匠”发来的私信:“小林老师,我家丫头今天练《茉莉花》,滑音总找不到感觉,你明天能不能再演示一遍?”附带一张照片,昏黄的灯光下,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趴在古筝上,手指笨拙地按在琴弦上,琴头还贴着张卡通贴纸。

林夏笑了。“老木匠”是他开播第二年遇到的观众,自称退休木匠,女儿六岁开始学筝,进度总跟不上。这两年每逢周末,他都会抽半小时给孩子做线上指导,没收过一分钱,“老木匠”却总寄来些自家种的核桃、晒干的桂花,说“这是学费”。

他回复:“没问题,明天特意留十分钟讲滑音。”放下手机时,才发现掌心沁出了薄汗。运营刚才的消息里藏着威胁——如果月底数据还没起色,平台可能会取消他的“优质主播”标签,到时候推荐位、流量扶持都会被收回,等于断了生路。

凌晨三点,林夏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隔壁房间传来主播声嘶力竭的叫喊:“家人们!最后十单!99块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那是个做美妆带货的主播,每天直播到天亮,据说月入六位数。林夏捂住耳朵,脑子里却不受控制地回放着运营的话:“现在谁还听纯演奏啊?要么有梗,要么有用,你这样不上不下,迟早被淘汰。”

他起身打开电脑,鬼使神差地点开了那个叫“古筝小仙女”的主播主页。封面图上,女孩穿着改良汉服,妆容精致得像古风游戏角色。最新的视频里,她边弹《孤勇者》边变装,古筝弹出了电吉他的效果,弹幕里“老婆好美”“太会了”刷得密密麻麻,礼物特效几乎没断过。

林夏关掉页面,心脏像被琴弦勒紧了。他想起去年参加线下民乐交流会,有位老教授说:“传统艺术不是装在玻璃柜里的标本,得会喘气才行。”可这口气该怎么喘?是像“古筝小仙女”那样改得面目全非,还是像自己这样死守着所谓的纯粹,眼睁睁看着观众流失?

清晨六点,手机闹钟还没响,林夏就被敲门声惊醒。打开门,是快递员送来一个大纸箱,寄件人是“老木匠”。拆开一看,里面是架崭新的儿童古筝,琴身刻着缠枝莲纹样,还有张字条:“村里小学想办个古筝班,这是我打家具剩下的木料做的,你看能用不?要是你有空,能不能录点教学视频?”

纸箱底层压着个布包,打开是双棉布手套,针脚歪歪扭扭,“老木匠”在字条背面写着:“丫头说你总弹琴,手指肯定疼,她非要给你缝副手套。”林夏捏着那副手套,棉布上还留着淡淡的奶香味,眼眶突然有些发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上午十点,林夏破天荒地提前开播。他没弹曲子,而是把镜头对准那架儿童古筝:“今天不演奏,教大家给新琴调音。”他拿起调音扳手,语速放缓,“刚做的琴弦比较紧,调的时候要慢,像哄发脾气的小孩......”

弹幕一开始很冷清,后来渐渐有人问:“林老师,新手该买什么样的指甲?”“孩子学琴总坐不住,有什么办法吗?”“老木匠家的丫头来了吗?想看她弹琴。”林夏一一回答,讲到兴起时,拿起那架儿童古筝弹了段《两只老虎》,指法简单,却弹得格外认真。

直播到一半,运营小张突然发来连麦请求。接通后,屏幕上出现个穿西装的男人,是平台新上任的内容总监:“林老师,我们看了你的直播数据,发现教学类内容互动率很高。平台打算推‘民乐进校园’计划,想请你当发起人,每周三加一场公益教学直播,你看怎么样?”

林夏还没说话,总监又补充道:“当然,参与计划的主播会有额外流量扶持,还能拿到官方背书的证书。”他顿了顿,意有所指地说,“这可比单打独斗强多了。”

挂了连麦,林夏看着屏幕上突然涌进来的新观众——很多是带着孩子的家长,弹幕里问的都是“怎么报名”“在哪看回放”。他忽然明白,所谓的“生路”或许不在迎合潮流,而在找到真正需要你的人。

下午,林夏去打印店做了张教学计划表,贴在古筝旁的墙上。他把《渔舟唱晚》拆成八个小节,每节标注重点难点,还画了简单的指法示意图。路过乐器店时,进去买了套最便宜的儿童指甲,打算下次直播时送给想学琴的孩子。

傍晚收到“老木匠”的消息,附带段视频:村里小学的教室门口,孩子们排着队摸那架儿童古筝,脸上的兴奋像沾了蜜。“丫头说,等她弹会《茉莉花》,就给你弹听。”林夏看着视频里斑驳的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音乐教室”四个字,突然觉得,那些冷冰冰的数据报表,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晚上直播时,林夏弹了《平沙落雁》。他没在意在线人数,也没看礼物栏,只是专注地拨动琴弦。月光透过纱窗落在琴上,泛音清亮得像碎银落地。弹到中段时,弹幕里突然有人刷:“我爷爷说这是他年轻时听的调子!”紧接着,“老木匠”刷了架虚拟古筝,留言:“丫头在旁边跟着哼呢。”

直播结束后,林夏收到了平台发来的流量分析。新增粉丝里,三十到五十岁的用户占了七成,留言关键词多是“童年”“回忆”“想学”。运营小张发来消息,语气缓和了许多:“林老师,看来这条路行得通。下周的公益直播,我帮你申请了首页推荐位。”

林夏没回复,只是给“老木匠”发了段视频,是他用那架儿童古筝弹的《茉莉花》,特意放慢了速度。然后他打开文档,开始写新的教学计划,标题叫《如何让孩子爱上民乐》。窗外的天又亮了,楼下早餐摊的油条香味飘进来,混着琴弦上淡淡的松香,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他知道,职场的风浪永远不会停,流量的潮汐涨落无常。但只要指尖还能触碰琴弦,只要还有人愿意听一曲完整的《渔舟唱晚》,愿意为一个笨拙的滑音驻足,这直播间里的昼夜,就不算虚度。就像父亲留下的那架老琴,经历过无数次调音、断弦、修复,却依然能在每个夜晚,发出属于自己的、清澈的回响。

林夏拿起那副棉布手套,轻轻戴在手上。明天,他要教孩子们弹《茉莉花》,还要告诉他们,音乐里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华丽的技巧,而是藏在音符背后的,那些认真生活的痕迹。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