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寒冬来临时,公司开始裁员。林夏的工位被调到角落,新同事们都在用AI剪辑工具,而他依然坚持手动调整每一帧。某天路过茶水间,听见有人议论:老林这种手工剪辑的,迟早被淘汰。他握紧保温杯,杯身上女儿贴的奥特曼贴纸被磨得发亮。那些曾经被他视为珍宝的剪辑技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似乎变得一文不值。但他依然不愿放弃,因为在每一帧的精心雕琢中,他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他想起在部队时,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任务多么危险,他都从未退缩;现在,面对职场的困境,他又怎么能轻易认输呢?他坚信,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是AI无法替代的,每一个镜头的选择,每一次剪辑的节奏,都应该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转机出现在纪录片导演陈薇的项目上。对方推开他堆满旧磁带的工位:我看过你剪的《老兵访谈录》,每个沉默的空镜都像未爆的炸弹。林夏摩挲着布满划痕的鼠标,屏幕上是战争老兵颤抖的手抚过勋章的画面。这次没有催命的KPI,没有扭曲的人设,只有真实的故事在胶片上流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项目中,仿佛又回到了部队,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去挖掘每一个故事背后的深意。他走访了一位又一位老兵,听他们讲述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他深受触动。他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表情、动作和言语,然后在剪辑室里,精心地将这些素材编织成一部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
剪辑期间,女儿突然生病住院。林夏带着笔记本守在病床边,监护仪的滴答声和时间轴的进度条奇妙重合。当他把女儿输液的手和老兵布满伤疤的手剪进同一个蒙太奇时,泪水滴在键盘上,晕开了键上的指纹。在医院的走廊里,在女儿熟睡的床边,他争分夺秒地工作着,一边担心着女儿的病情,一边不愿耽误项目的进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在他心中交织,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和珍贵。他看着女儿苍白的小脸,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觉得自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但同时,他又明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要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些老兵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
成片放映那天,影厅坐满了头发花白的老兵。当银幕上出现林夏父亲——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采访画面时,他听见后排传来压抑的啜泣。散场后,陈薇递来新的邀约:去拍维和部队纪录片吧,你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看着那些老兵们湿润的眼眶,听着他们对作品的高度评价,林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终于明白,自己的剪辑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真实和情感的守护。他想起父亲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认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在剪辑工作中,始终牢记着父亲的教诲,用自己的作品传递着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
深夜回家,林夏发现门口贴着新的便利贴:爸爸,电视里的爷爷和你穿一样的衣服!他摸着相框里穿迷彩服的自己,又看看电脑里正在渲染的成片。窗外的城市灯火璀璨,像极了战地星空下的万家灯火。这次他不再是拆解危险的人,而是将时光碎片拼凑成星辰的工匠。在那些漫长的剪辑时光里,他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为观众呈现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开始意识到,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瞬间都值得被记录和珍藏。
在新的项目启动会上,林夏打开珍藏的硬盘。里面不仅有未完成的工程文件,还有女儿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记录。当他把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和老兵的哽咽剪辑在一起时,突然明白剪辑师真正的使命——不是创造虚假的完美,而是让每个平凡的瞬间,都成为值得被铭记的永恒。他看着会议室里年轻的实习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神,决定将自己的经验和故事分享给他们,让这份对剪辑的热爱和执着,继续传承下去。他告诉他们,剪辑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素材,用灵魂去创作每一部作品。
晨光再次照亮剪辑室,林夏戴上老花镜,开始校准新素材的色温。他知道,在这一帧帧光影流转中,藏着比拆弹更惊心动魄的故事。那些被AI忽略的呼吸间隙,那些人类独有的情感褶皱,正是他要用余生守护的,最珍贵的人间烟火。而他的故事,也将继续在这帧间烟火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他坐在电脑前,眼神坚定而专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起点,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