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镇夜话
望仙镇的夜,总带着几分潮湿的水汽。青石板路被白日的雨打湿,倒映着两侧灯笼的暖光,像一条流淌着碎金的河。镇东头的“聚剑斋”还亮着灯,掌柜的王老头正用软布擦拭着柜台后的一柄木剑,剑身刻着简单的莲纹,是镇上孩童最爱的玩物。
“王伯,今日的仿圣剑还没卖完?”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少年挑帘进来,他是镇西铸剑铺的学徒阿竹,手里捧着个粗瓷碗,碗里是刚温好的米酒。
王老头抬头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花:“等着给你留着呢。这柄仿的龙吟剑,比昨日的多刻了三道云纹,你瞧瞧合不合心意。”
少年凑到柜台前,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墙上挂着的长剑。那剑仿的是百年前凌云用过的龙吟剑(即圣剑),玄铁色的剑鞘上,云纹是用朱砂细细描过的,虽无真剑的灵气,却也有几分英气。望仙镇靠着断云峰,镇上多半人都以仿制剑莲宗的兵器为生,虽都是些寻常铁器,却也沾了几分圣道的名气。
“听说剑莲宗的真圣剑,每到月圆就会发光?”阿竹捧着米酒,小口抿着,“前几日送铸剑的铁料上山,见着莲池里的荷花,半夜都亮得像灯笼。”
王老头擦拭木剑的手顿了顿,望向窗外的月亮:“何止发光。老辈人说,那剑有灵,能认主。当年凌掌门和苏掌门云游天下,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好事发生。你看这望仙镇,百年前还是个小驿站,就因为他们在此歇脚,才有了如今的兴旺。”
他指着墙上挂着的泛黄布告,那是剑莲宗张贴的《圣道须知》,上面的字迹已有些模糊,核心却没变:“心怀善念,随处是道场;行止端正,何处非江湖。”
阿竹看得入神,指尖不自觉地划过柜台的木纹。他自小父母双亡,被铸剑铺的师父收养,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进剑莲宗当弟子,哪怕只是烧火打杂,也想离那些传说中的故事近一些。
“夜深了,这柄仿龙吟剑送你了。”王老头将剑取下来,塞进阿竹怀里,“明日上山送铁料,带着它,或许能沾点灵气。”
阿竹连忙摆手:“这怎么行,您卖三个铜板呢……”
“拿着。”王老头拍了拍他的肩,“我年轻时也想当剑莲宗弟子,可惜资质不够。你小子手巧,前日帮李寡妇修农具,用的法子就带着‘以柔克刚’的意思,比我有出息。”
少年红了眼眶,抱着剑深深鞠了一躬,挑帘走进夜色里。青石板路上,他的脚步声被风吹散,只有怀中的仿龙吟剑,偶尔传来几不可闻的轻响。
二、剑鸣初响
三更天的铸剑铺,只剩下一盏油灯还亮着。
阿竹坐在火炉旁,借着微弱的光,细细打量怀中的仿龙吟剑。剑鞘是用普通的枣木削的,云纹是他师父用刻刀一点点凿的,唯一特别的,是剑柄处镶嵌的一块碎玉——那是去年在山涧里捡到的,通透得像水,他一直舍不得用。
“真剑会是什么样子呢?”他喃喃自语,指尖抚过碎玉。白日里听上山的药农说,剑莲宗的心莲堂里,圣剑被供奉在紫檀架上,周围总围着雾气,寻常人靠近三尺,就会觉得暖洋洋的,所有烦心事都忘了。
忽然,指尖的碎玉传来一阵温热。
阿竹吓了一跳,还以为是火炉烤的,可再摸剑鞘,却是凉的。那股暖意从碎玉蔓延开来,顺着指尖流进血脉,像春日的溪水漫过脚背,舒服得让人想叹气。
“嗡——”
仿龙吟剑突然轻轻震颤,枣木剑鞘上的云纹,竟隐隐透出微光。不是油灯的反光,而是从木头深处渗出来的,淡淡的金色,像极了王老头描述的真圣剑光芒。
阿竹屏住呼吸,心脏“咚咚”跳得厉害。他想起师父说过,铸剑讲究“心诚则灵”,哪怕是仿品,若匠人用心,也能有三分神韵。可这柄剑是王老头随手刻的,怎么会……
光芒越来越亮,枣木剑鞘仿佛变得透明,能看到里面的铁剑身。更奇的是,剑身映出的影子,不是他的模样,而是一片漫无边际的莲池,池中有两道身影正在练剑,男的青衫,女的蓝裙,招式行云流水,却不带半分戾气,每一剑落下,都有新的莲花绽放。
“这是……凌掌门和苏掌门?”阿竹看得呆了,油灯的火苗在他眼中跳跃,竟与莲池的光芒融在了一起。
就在这时,仿龙吟剑突然腾空而起,悬在他面前。剑柄的碎玉爆发出刺眼的光,阿竹下意识地闭上眼,却觉得眉心一阵温热,仿佛有什么东西印了上去。
等他再睁开眼,剑已落在地上,光芒尽数褪去,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可指尖的暖意还在,眉心的温热未散,更奇的是,他脑海里多了一段从未听过的口诀,像有人在耳边轻声念诵:“剑随心走,莲伴情生,千年一瞬,与君同程。”
三、异象显约
天刚蒙蒙亮,阿竹就背着铁料上山了。
他怀里揣着那柄仿龙吟剑,心里七上八下的。昨夜的异象太过离奇,他不敢告诉任何人,连走路都觉得脚下发飘,仿佛踩着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碧霄剑魂请大家收藏:()碧霄剑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