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雪霁寻踪
昆仑的风雪在子夜时分骤然停歇,天地间一片死寂,唯有残雪在岩缝间簌簌滑落。赵寒舟与阿七在背风的山洞里休整了一夜,破晓时分,他推开半人高的积雪,天光映着远处黑洞的轮廓,宛如大地一道未愈的伤口。
“那黑洞深处的符文透着北宋军阵的气息。”赵寒舟擦拭着流泉剑上的薄霜,剑身在晨光中映出他沉凝的眉眼,“昨晚我在洞口捡到这个。”他摊开手掌,一枚锈蚀的铜镞静静躺着,镞身刻着细密的云纹——那是北宋禁军“神卫营”的特有标记。
阿七凑近细看,铜镞边缘残留着暗红锈迹,竟与昨日血煞极光的色泽隐隐相似。她怀中的龙血草经过一夜调息,叶片边缘的金芒已收敛为淡线,却仍透着温润暖意。“寒舟哥,神卫营是太宗朝拱卫皇陵的精锐,怎么会出现在昆仑?”
两人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惊疑。赵寒舟将铜镞纳入囊中:“去看看便知。”
踏雪向黑洞行进时,阿七忽然驻足,指着雪地里一道半掩的沟壑:“你看这痕迹,像不像……投石机的辙印?”沟壑边缘嵌着半片碎裂的铁轮,轮轴上缠绕的皮条虽已朽烂,却能辨出是北宋“虎蹲炮”的牵引装置。
赵寒舟蹲身抚摸铁轮上的铭文,指尖触到“熙宁五年”的刻痕,猛地抬眸:“这里曾有禁军布防!”熙宁是神宗年号,距今已近百年,为何一支禁军会深入昆仑,还携带了如此多的火器?
二、地宫石门
循着兵器残骸的踪迹,两人来到黑洞西侧的崖壁下。积雪覆盖的山岩间,一道被冰棱遮掩的石门赫然入目。石门高约两丈,由整块玄铁岩凿成,表面刻满交错的枪戟纹,正中八个古篆苍劲有力:“血煞入葬,禁军镇灵”。
“这门……”阿七伸手触碰,指尖刚及纹路,石门突然发出“嗡”的轻鸣,冰棱簌簌掉落,露出门楣上半幅浮雕——画面中,身披明光铠的禁军将士们正用火炮轰击一团扭曲的血雾,后方旌旗上“神卫”二字依稀可辨。
赵寒舟按住石门边缘的凹槽,内力注入瞬间,门轴发出“咯吱”声响,厚重的石门缓缓向内滑开。一股混杂着铁锈与尘土的寒气扑面而来,门内漆黑一片,唯有深处隐约透出微光。
“小心机关。”赵寒舟抽出流泉剑,剑尖挑起随身携带的油纸灯。灯火亮起的刹那,两人皆被眼前景象惊住——通道两侧密密麻麻插满了各式火器残骸:锈迹斑斑的“震天雷”铁壳滚落在地,断裂的“一窝蜂”火箭筒斜倚石壁,甚至还有几架坍塌的“床子弩”,弩弦虽腐,仍可见当年的狰狞。
“北宋火器竟在此囤积如此之多……”赵寒舟弯腰拾起一枚变形的火蒺藜,其内部的硝石硫磺早已碳化,却仍残留着硝烟味,“神卫营当年定是在此与血煞之气发生过大战。”
阿七则被墙壁上的刻痕吸引。那是密密麻麻的人名,每个名字旁都刻着刀痕,深可见骨。“‘张五,中箭力战而亡’‘李十七,为护火炮被血雾吞噬’……”她轻声念着,指尖划过刻痕,仿佛能触到百年前那场惨烈厮杀的余温。
三、血煞尸身
通道蜿蜒向下,约莫走了百十来步,眼前豁然开朗。一座穹顶地宫出现在灯火尽头,地面铺着整齐的青砖,砖缝间却渗出暗红液体,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
地宫中央,一口巨大的石棺静静矗立。石棺周身刻满镇煞符文,棺盖缝隙中溢出丝丝缕缕的血雾,与昨日昆仑雪暴中的血煞之气如出一辙。棺前倒伏着几具禁军骸骨,甲胄虽朽,手中环首刀仍保持着劈砍的姿势,仿佛在守护棺中之人。
“小心!”赵寒舟突然将阿七拉至身后。就在此时,石棺发出“咔嚓”轻响,棺盖缓缓滑开一道缝隙,一股浓烈的血腥味喷涌而出,瞬间将油纸灯火压得明灭不定。
阿七连忙从竹篓中取出异变的龙血草,叶片轻颤间散发出清冽药香,竟将那血腥味压制了几分。赵寒舟趁机提剑上前,剑尖挑开棺盖——
棺中躺着一具身穿禁军“山文甲”的尸身。甲胄虽蒙尘,却依旧锃亮,显然是用特殊金属铸造。尸身面容已化作一团模糊的血雾,唯有手中紧握着半块漆黑令牌,令牌上“镇煞”二字隐约可见。更诡异的是,尸身周围缠绕着无数血色丝线,丝线另一端竟深深扎入地宫墙壁的符文之中,仿佛在汲取某种力量。
“这是……血煞尸身。”赵寒舟瞳孔微缩,“以禁军之身镇煞,却反被血煞侵蚀,成了这半人半煞的怪物。”他想起师门古籍中的记载:“血煞入体,生者为煞,死者为僵,唯以至阳之物镇之。”
阿七望着尸身甲胄上的“神卫”徽记,心头剧震:“难道他是神卫营的统领?当年他们将血煞引至此地,用自身尸身镇压?”她忽然注意到尸身左手腕处露出的一截布条,小心翼翼地拈起——那是半幅染血的兵符,上面绣着“御前忠勇”四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碧霄剑魂请大家收藏:()碧霄剑魂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