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汴京风云:寒门巨贾 > 第41章 风起青萍末

汴京风云:寒门巨贾 第41章 风起青萍末

作者:中元堂客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2 06:52:1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四十一章:风起青萍末

秋雨歇了又下,将汴京城的屋檐巷弄浸泡得一片湿冷。沈墨轩的馄饨摊前,那点畸形的“繁荣”依旧持续着,但他心头的寒意,却比这深秋的雨更砭人肌骨。

地龙帮内斗,“火蝎子”急于立威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神秘势力打捞军械,追查失物的阴影无声蔓延;而那面护心镜内层与观星阁隐隐相关的冰冷刻痕,更是在他心中投下了难以驱散的迷雾。

危机四伏,步步惊心。他像一只被困在蛛网中央的飞虫,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震动,却不知哪一根丝线会率先断裂,引来致命的扑杀。

被动等待,唯有死路一条。他必须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在这巨大的漩涡边缘,挣扎着为自己凿出一小块立足的礁石。实力提升非一日之功,那“点星”之气微弱如丝,远水难救近火。他需要更实际的力量,更需要…一双能帮他看清迷雾的眼睛。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南城这片滋生他、也试图吞噬他的泥沼。除了打打杀杀、弱肉强食的帮派法则,这里还运行着另一套同样残酷,却更为隐蔽的规则——钱。

连日来,在出摊、收摊、穿行于南城大街小巷的间隙,他比以往更加留意那些发生在阴影角落里的交易。不是在赌坊妓馆一掷千金的豪赌,而是更贴近底层挣扎的、关乎一日三餐、救命汤药的银钱往来。

他在瓦舍勾栏的背阴处,见过穿着体面却眼神闪烁的放债人,将几枚可怜的铜钱塞给面黄肌瘦的汉子,嘴上说着江湖救急的漂亮话,立下的字句却利滚利能逼得人家破人亡。那汉子千恩万谢地揣着钱奔向药铺,放债人则掂量着字据,嘴角露出一丝冰冷的笑意。

他在窄巷深处的小押店门口,见过老妇人颤巍巍地递上一件半新不旧的棉袄,苦苦哀求多当几个钱给孙儿买米,尖嘴猴腮的朝奉却将衣服贬得一文不值,最终只扔出几个磨薄了的铜板,老妇人含泪接过,背影佝偻得像要折断。

他还听过更凄惨的传闻,某户人家为了给老人办丧事,借了“银子钱”,结果利钱越滚越多,最后仅有的两间破屋也被夺去,一家人流落街头,冻死饿死者有之。

高利盘剥,趁人之危,敲骨吸髓…这便是南城底层绝大多数借贷的真实写照。几乎毫无例外地与欺骗、暴力和家破人亡联系在一起。

沈墨轩默默看着,听着。他并非悲天悯人的圣贤,自身的困境已让他焦头烂额。但一种极其现实、甚至带着几分冷酷的念头,却在这些见闻中逐渐清晰——

这些放债的,手段如此酷烈,吃相如此难看,风险其实极高。逼死了人,钱收不回来是常事,更容易结下死仇,引来报复。他们之所以能存在,不过是仗着信息不对称和底层百姓别无选择的绝望。

如果…有一种方式,利息不那么骇人,规矩清楚,不至于轻易将人逼上绝路呢?

是否同样能赚到钱?甚至,因为风险降低,周转更快,反而能更稳定、更长久地赚取利润?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疯长。他需要钱,需要大量的钱。买更好的药加快恢复,购买蕴含金属精华的物件喂养“金种”、练习“点星”,打点关系,收集情报,甚至…为将来可能的逃亡做准备。仅靠馄饨摊和柳含烟那点“润目金”,远远不够。

而南城这片巨大的、充斥着贫穷与急迫需求的土壤,本身就是一个未被规范、却潜力巨大的市场。

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信息。不再只是被动地听传闻,而是主动地、不引人注意地观察。哪家小押店生意好,利息几何,多久死当?那些放“印子钱”的,通常在哪里活动,额度多大,多久追一次债?哪些行当的人周转需求大(如等待发饷的码头力夫、需要本钱的小贩)?哪些抵押物相对保值且易脱手?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他必须极度小心,避免引起那些地头蛇的注意。很多时候,他只能凭借超乎常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将零碎的信息在脑海中进行拼凑。

直到这天收摊后,他绕道去了南城边缘那家生意冷清的茶肆。角落里,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青衿、面容憔悴却眼神清亮的年轻书生,正就着一碟茴香豆,小口啜喝着最便宜的粗茶,面前摊着一本边角磨损的算经。

沈墨轩走过去,在他对面坐下,也要了一碗最便宜的茶。

书生抬起头,有些疑惑地看着这个面色冷峻、不像是来攀谈的摊主。

沈墨轩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蘸了茶水,在油腻的桌面上,写下了一个数字——那是他观察到的,一家小押店对一件半新棉袄的典当价格。然后又写下另一个数字——那是他估算的那件棉袄若拆洗缝补后,在黑市大概能卖出的价格。

书生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感兴趣的光芒。他也用手指蘸水,在旁边写下了两个数字:一个是那笔典当钱若按市面常见的“九出十三归”计算的最终偿还额,另一个是若按官定较低利率计算的偿还额,以及两者之间的差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汴京风云:寒门巨贾请大家收藏:()汴京风云:寒门巨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冰冷的数字,无声地揭示着惊人的暴利。

沈墨轩又写下一个数字,是“印子钱”通常的日息或月息。书生皱了皱眉,迅速在下面列出了不同本金在这个利率下,一年后甚至几个月后需要偿还的恐怖数额,以及其年息换算后高得离谱的比例。

两人就这样,用指尖的清水和简单的数字,在茶肆嘈杂的背景音下,进行着无声的交流。沈墨轩提供他观察到的碎片化现象和数据,书生则凭借其算学知识,迅速将其转化为清晰的风险、回报率和各种模型推演。

书生名叫陈平,一个屡试不第、困顿潦倒的寒门子弟,靠在街头替人写书信、抄书、偶尔帮店铺算账糊口。他对数字极其敏感,却苦于没有门路,空有一身算计的本事,连肚子都难以填饱。

沈墨轩看中了他的能力,更看中他眼底那份尚未被生活彻底磨灭的清亮和对数字规则的尊重。他需要这样一个人,一个能帮他理清这看似混乱的底层金融脉络,将模糊的念头转化为可行方案的“账房”。

几次这样隐秘的“茶肆会谈”后,沈墨轩的想法逐渐清晰。

目标:从最低端、流动性最强、但也最混乱的“印子钱”和小额典当入手。

模式:必须与现有的残酷模式区分开来。

· 利息: 远低于市面流行的“驴打滚”,设定一个虽然仍高于官定利率,但尚在普通人努力能够偿还范围内的固定利率。例如,月息五分到八分(年化60%到96%),虽仍高,但比起动辄翻倍甚至数倍的“印子钱”,已算“公道”。

· 期限: 相对灵活,允许提前还款或少量续期,避免利滚利瞬间压垮借贷人。

· 抵押: 接受更多样化、更贴近贫民生活的抵押物(如工具、稍好的衣物、甚至未领取的薪俸额度),评估作价相对公允。

· 追债: 摒弃暴力威胁,主要依靠契约和有限的、可控的施压(如通过工头扣薪、告知亲友等),核心是保证资金回收,而非刻意逼人破产。

优势:对于借贷方,提供了绝望之外一丝稍能喘息的选择;对于放贷方,降低了逼出人命、结下死仇的风险,可能获得更稳定的客户群和资金周转率。

风险:必然触动原有放债者的利益,引来报复;需要初始本金;对风险评估和催收手段要求极高,一旦失控,本金难保;需要极高的谨慎和隐蔽。

“此事…恐非易事。”陈平在最后一次会谈时,用茶水在桌上写道,眉头紧锁,“须有初始银钱,须有可靠之人往来奔走,更须防…同行倾轧。”

沈墨轩点了点头,抹去了桌上的水痕。他自然知道其中的凶险。这无异于从饿狼口中抢食。但他更知道,这或许是一条能让他更快积累力量、并且能一定程度上融入南城生态、获取更多信息的路径。

他的目的,从来不仅仅是赚钱。他要的是在这片泥沼中,编织一张属于自己的、哪怕最初极其微弱的关系网和信息网。金钱,只是工具和饵料。

他取出柳含烟给的那个装着“润目金”的粗布钱袋,又加上近日摊子和倒卖铜钱赚来的一些积蓄,推到一个不起眼的旧书篮里,递给陈平。

“这是初始之本。不必多,先从小额、短期、知根底者试起。”沈墨轩的声音压得极低,“人选…你可留意那些真正急需、且有固定活计、跑不了的,比如码头等待发饷的力夫,或是街口那几家日夜赶工染坊的工人。抵押物…你看着办,值钱且好脱手的优先。”

陈平看着书篮里那堆散碎银两和铜钱,手微微有些颤抖。这比他一年到头抄书赚得还多。他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看向沈墨轩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东家…以何名号行事?规矩如何定夺?”

沈墨轩沉默片刻,缓缓道:“无需名号。规矩只有两条:钱,要能收得回来;人,不能轻易逼死。具体如何把握,你计算清楚,你我商议而定。所得之利,你占一成。”

陈平重重地点了点头,将书篮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着某种沉重的希望和巨大的风险。“我明白了。”

离开茶肆,沈墨轩融入南城灰暗的街巷。雨又细细密密地下了起来,打湿了他的肩头。

他知道,这只是微不足道的第一步。投入的本金有限,能做的规模极小,如同在汹涌的暗流边投下一颗小小的石子,能否激起涟漪,尚未可知。前路遍布荆棘,来自同行的恶意、借贷者的欺诈、官府可能的干涉,随时可能让这点微弱的火苗熄灭。

但这是他目前唯一能主动布下的棋子。

风起于青萍之末。这看似微不足道的金融尝试,或许最终掀不起任何浪花,也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成为撬动某些局面的支点。

他抬起头,望向汴京城阴沉压抑的天空,眼神冰冷而坚定。

无论未来如何,他必须抓住一切可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难以被吞噬。这摊浑水,他既要挣扎求生,也要试着…从中摸鱼。

喜欢汴京风云:寒门巨贾请大家收藏:()汴京风云:寒门巨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