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汴京风云:寒门巨贾 > 第177章 新政契机

汴京风云:寒门巨贾 第177章 新政契机

作者:中元堂客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2 06:52:19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百七十七章:新政契机

永丰当铺的铜铃在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

沈墨轩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门轴转动的声音在空荡的当铺内回响。午时的阳光从高窗射入,在布满灰尘的空气中划出几道光柱。

柜台后,一个佝偻的身影缓缓起身。那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眼睛却亮得惊人。

“客官是来赎当,还是典当?”老人的声音沙哑,像是许久未与人交谈。

沈墨轩将铜钥放在柜台上:“取物。”

老人拿起铜钥,仔细端详片刻,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抬头打量沈墨轩,缓缓道:“此物非同小可,客官确定要取?”

“确定。”

老人点头,转身从身后的架子上取下一个木盒。木盒不大,却雕刻着精细的花纹,锁孔处已经锈迹斑斑。

“钥匙。”老人伸手。

沈墨轩这才发现,铜钥的一端可以拧开,里面藏着一枚小巧的银钥匙。他将其取出,递给老人。

木盒应声而开。

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叠信函和一本账册。沈墨轩拿起最上面的一封信,拆开一看,脸色顿时变了。

这是吕维与北漠贵族的通信,信中明确提及开放边境五城为互市,许北漠商人免税特权,以换取对方在朝中的支持。

“通敌卖国...”沈墨轩喃喃道,手微微颤抖。

他又翻开账册,里面详细记录了吕维一党通过黑水帮走私官盐、私售军械的账目,数额之大,触目惊心。

就在他全神贯注翻阅证据时,当铺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不好!”老人脸色一变,“快从后门走!”

沈墨轩迅速将证据收入怀中,刚转身欲走,前门已被猛地撞开。

吕文德带着十余名手持兵刃的壮汉冲了进来,将沈墨轩团团围住。

“沈大人,别来无恙?”吕文德阴冷一笑,“把你怀里的东西交出来,或可留你个全尸。”

沈墨轩镇定自若:“吕文德,你私调兵勇,围攻朝廷命官,可知这是死罪?”

“死罪?”吕文德哈哈大笑,“在这江淮地界,我吕文德就是王法!拿下!”

壮汉们一拥而上。沈墨轩拔剑迎战,剑光闪动间,已有两人倒地。但他寡不敌众,很快被逼到墙角。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后门突然被撞开,陈砚舟带着一队人马冲了进来。

“吕文德,住手!”陈砚舟厉声喝道,“你的事发了!”

吕文德面色微变,却很快恢复镇定:“陈御史,你不在京城待着,跑来江淮多管闲事,就不怕回不去吗?”

陈砚舟冷笑一声,从怀中取出一卷黄绫:“圣旨在此!吕文德通敌卖国,罪证确凿,即刻押解回京!”

话音未落,他身后的人马已上前拿人。吕文德的部下见圣旨在此,不敢反抗,纷纷放下兵器。

吕文德面色惨白,却突然狂笑:“你们以为赢了吗?太天真了!我在黄泉路上等着你们!”

说罢,他猛地咬破口中毒囊,口吐黑血,倒地身亡。

沈墨轩与陈砚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吕文德宁可自尽也不愿受审,这说明他背后的人,权势之大,足以让他连一线生机都不敢指望。

......

两个月后,京城。

初夏的御花园内,百花争艳,蜂蝶飞舞。然而端坐在亭中的君臣二人,却无心欣赏这美景。

“沈爱卿此次江淮之行,功不可没。”皇帝将一杯御酒推向沈墨轩,“不仅查清了盐务之弊,更揭发了吕维通敌卖国之罪。只可惜,让那老贼提前得了风声,服毒自尽了。”

沈墨轩躬身接过酒杯:“臣惶恐。此次若非陈御史及时赶到,臣早已命丧江淮。”

皇帝摆手:“不必过谦。你呈上的证据,朕已一一核实。吕维一党把持朝政,结党营私,甚至通敌卖国,实在罪该万死。如今朝堂肃清,正是推行新政的大好时机。”

沈墨轩心中一动:“陛下的意思是...”

“范仲淹的新政,朕已决意推行。”皇帝目光坚定,“特别是‘兴商利’、‘通海运’等条款,正合当下时局。朕听说你在商业、海外、技术方面颇有见地,可有兴趣参与新政讨论?”

沈墨轩忙起身行礼:“臣愿竭尽全力,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皇帝满意点头:“好!三日后,垂拱殿将举行新政讨论,你且准备准备。”

从御花园出来,沈墨轩心潮澎湃。他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用现代的商业思维影响这个时代的政策。

等在宫门外的陈砚舟见他出来,迎上前去:“如何?”

“陛下命我参与新政讨论。”沈墨轩难掩兴奋。

陈砚舟微笑:“我早料到会有这一天。不过墨轩,朝堂之上,不比商场江湖,你须谨言慎行。”

“我明白。”

三日后,垂拱殿。

殿内气氛庄重肃穆。范仲淹端坐主位,两侧分别坐着各部官员。沈墨轩作为特约参议,坐在末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汴京风云:寒门巨贾请大家收藏:()汴京风云:寒门巨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今日议‘通海运’条款。”范仲淹开门见山,“漕运年久失修,运力不足,以致东南粮米难以北运。开通海运,实为当务之急。”

话音刚落,一位白发老臣立即反对:“范公此言差矣!海运风险巨大,风波难测,岂能替代漕运?且我朝历来重农抑商,大力发展海运,岂不是本末倒置?”

沈墨轩认得这位是户部尚书李纲,朝中有名的保守派。

另一位官员接话:“李尚书言之有理。况且发展海运,必使商人得利,长此以往,民风必将败坏,重利轻义,非国家之福。”

范仲淹面色不变,看向沈墨轩:“沈参议,你曾在海外经商,对海运必有见解,不妨说说。”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沈墨轩身上。

他起身行礼,沉稳开口:“下官以为,开通海运,非但不是本末倒置,反而是利国利民之举。”

李纲冷哼:“愿闻高见。”

“其一,”沈墨轩不卑不亢,“漕运年久失修,运力有限,每年都有大量粮米在运输途中霉变损耗。而海运载量大,速度快,可大大减少损耗。”

“其二,发展海运不仅能解决粮米运输问题,更能促进海外贸易,增加国库收入。下官粗略估算,若开通与南洋诸国的贸易,仅关税一项,每年就可增收百万两白银。”

“其三,”他继续道,“海运发展必将带动造船、航海等相关产业,创造大量就业,缓解流民问题。此乃一举多得之策。”

殿内一片寂静,不少官员面露思索之色。

李纲却拍案而起:“荒谬!与蛮夷通商,有损国体!且商人重利,若见海外贸易利大,必弃农从商,届时田地荒芜,粮产减少,国将不国!”

沈墨轩平静回应:“李尚书多虑了。发展商业与重视农业并不矛盾。相反,商业繁荣可反哺农业。商人获利后多购置田产,农民也可通过售卖农产品获利,此乃良性循环。”

“强词夺理!”李纲怒道。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下官以为,沈参议所言极是。”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约三十的官员起身发言。此人面容清瘦,目光炯炯,正是新任漕运转运使王安石。

“王转运使有何高见?”范仲淹问道。

王安石向前一步,声音铿锵:“下官以为,沈参议所言尚显保守。开通海运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是全盘改革漕运制度!”

他环视全场,继续道:“当今漕运,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贪腐横行。不如趁此机会,全盘推翻旧制,设立新的漕运衙门,统一管理漕运、海运事务!”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全盘推翻?王介甫,你好大的口气!”李纲气得胡子发抖,“漕运制度沿袭百年,岂是说改就改的?”

王安石毫不退让:“制度为人而设,非人为制度而生。旧制既已不合时宜,就当大刀阔斧,彻底改革!”

他转向沈墨轩:“沈参议,你既有海外经验,当知西方诸国如何管理海运。据我所知,他们已有专门的航海衙门,统一调度管理,效率远超我朝。”

沈墨轩心中惊讶,没想到这个时代的官员,竟有如此前瞻的眼光。但他也清楚,全盘推翻旧制,势必引起强烈反弹。

“王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他谨慎回应,“但改革需循序渐进,贸然全盘推翻,恐生变乱。”

王安石却激动起来:“沈参议何出此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今朝中保守势力仍存,若不趁新政东风彻底改革,更待何时?”

他拿出一卷图纸在桌上铺开:“看,这是下官设计的漕运改革方案。裁撤现有漕运衙门,设立漕运总督府,统一调度全国漕运、海运;改革税制,取消沿途苛捐杂税,实行一站式征税;招募商船参与漕运,官督商办,提高效率...”

沈墨轩看着那份详尽的改革方案,心中震撼。这个王安石的思路,简直与现代管理制度不谋而合。但其激进程度,也着实令人担忧。

“王大人方案虽好,但裁撤现有衙门,必将触怒既得利益者,阻力太大。”沈墨轩试图劝解,“不如先试点推行,待见效后再全面推广。”

王安石却摇头:“沈参议太过谨慎!改革就是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若事事畏首畏尾,何谈革新?”

范仲淹此时开口:“介甫勇气可嘉,但沈参议所言不无道理。改革确需考虑各方反应。”

王安石急切道:“范公!当断则断!如今陛下支持新政,正是大刀阔斧之时。若错过这个机会,不知又要等多少年!”

沈墨轩看着激动不已的王安石,心中五味杂陈。他欣赏对方的魄力和远见,但也担心其激进作风会适得其反。

“王大人,”他缓缓道,“改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强行推进,恐生变故,不如...”

“沈参议!”王安石打断他,目光如炬,“我原以为你经商海外,见多识广,必有革新之志,没想到竟如此畏首畏尾!实在令人失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汴京风云:寒门巨贾请大家收藏:()汴京风云:寒门巨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殿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两位都有革新思想的官员,因理念和方法的不同,竟当众争执起来。

范仲淹正要调解,忽听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匆匆入内,在范仲淹耳边低语几句。

范仲淹面色顿变,起身道:“诸位,刚接到急报,淮南漕运枢纽淮安府,发生漕工暴动,漕运已完全中断!”

消息如晴天霹雳,震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王安石猛地站起:“范公,这正是改革的最佳时机!请让下官前往处理,必借此机会推行漕运新政!”

沈墨轩也起身:“下官愿一同前往,协助王大人平息事端。”

范仲淹看着二人,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好!就命你二人为钦差,前往淮安处理漕工暴动,并着手漕运改革。”

他目光严肃地补充道:“但切记,稳定为上,改革次之。万不可激化矛盾,酿成大乱。”

“下官领命!”二人齐声应道。

退出垂拱殿,王安石迫不及待地对沈墨轩道:“沈参议,此乃天赐良机!我们定要借此推行全面改革!”

沈墨轩却眉头紧锁:“王大人,漕工暴动,必事出有因。我们还是先查明真相,再谈改革不迟。”

王安石不以为然:“无论如何,这都是推行新政的良机。沈参议,我希望这次你能全力支持我的方案。”

沈墨轩没有立即回答。他看着王安石眼中炽热的光芒,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这位雄心勃勃的改革者,将会把他们带向何方?

宫门外,一辆马车早已等候多时。见沈墨轩出来,车帘掀开,露出苏芷瑶担忧的面容。

“听说淮安出事了?”她轻声问道。

沈墨轩点头,登上马车:“陛下命我与王安石前往处理。”

苏芷瑶面色微变:“王安石?就是那位力主全盘推翻旧制的王介甫?”

“你也知道他?”

“京城谁人不知?”苏芷瑶蹙眉,“此人锐意革新,但行事过于激进。你与他同行,务必小心。”

沈墨轩苦笑:“圣命难违。”

马车缓缓启动,驶向沈府。苏芷瑶忽然压低声音:“有件事要告诉你,秦昭雪又出现了。”

“什么?她在哪里?”

“今早她派人送来一封信,”苏芷瑶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信中说,淮安漕工暴动并非偶然,背后有人操控。她要你特别小心...新政派内部的人。”

沈墨轩心中一震:“新政派内部?”

“信上没有明说,”苏芷瑶摇头,“但她说,有些人表面支持新政,实则另有所图。”

沈墨轩展开密信,上面只有简短的几句话:“漕工之乱,内有隐情。新政非铁板一块,慎防身边人。”

他抬头看向窗外,京城的街道熙熙攘攘,人人面色如常,仿佛什么都不会发生。

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正在涌动。

远处,王安石骑着马,在一群随从的簇拥下匆匆而过,向着淮安的方向疾驰。

沈墨轩握紧手中的密信,心中升起一个疑问:

这场漕工暴动,究竟是天灾,还是**?而那个隐藏在新政派内部的阴谋家,又会是谁?

喜欢汴京风云:寒门巨贾请大家收藏:()汴京风云:寒门巨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