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北雄 > 第2119章 探病

北雄 第2119章 探病

作者:河边草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17:26:24 来源:抖音小说网

李靖为人还不错,记着当年主政江陵的时候,武士彟做的贡献呢。

他在江陵时,李大亮,张亮,武士彟,文士弘,尉迟恭,黄君汉这些人都是他主政江陵,出政绩的主要助力。

武士彟的贡献主要是在发行新币上面,他在江陵奔波近一载,收回了大量的前隋旧币,并把大唐新币推行到了长江两岸。

听上去挺简单的一个事,朝廷铸币,官府发行,民间百姓自然会用。

可在唐初那一段年月,天下刚刚平定,割据势力的残烬还将熄未熄,地方官府充斥着诸侯降人,观风望色,左右摇摆的人不在少数。

人心未安之时,做什么事都是用十分力气,出三分效果。

当时的情况就是,百姓怕新朝坐不稳当,钱发了转眼又废,加上当地官府阳奉阴违,民间哪里敢用新钱?

武士彟当时为了自己的前程,自然是竭尽所能,为李靖出了不少好主意,多方手段齐下,才算勉强让南梁旧地的百姓们认下朝廷发行的新钱。

这是武士彟回朝后便能坐稳户部侍郎的原因。

…………

李靖上前拍了拍武士彟的肩膀,两人没什么私交,却有官场旧谊,“今日有事,多有怠慢,武侍郎莫要见怪。”

武士彟赶紧道:“不敢不敢,下官唐突,仆射无须在意下官,下官这就告辞,别耽搁了正事。”

韦节却道:“不忙不忙,又非是私密之事,李公德高望重,一道去探望一番也在情理之中嘛。”

不说李靖,武士彟心里也犯嘀咕,在车上韦节就说了,李靖是要和他一道去礼部尚书李纲府上探病。

李纲年前的时候就没去礼部坐衙了,武士彟也听说李尚书旧疾复发。

李纲数朝老臣,为人向称方正,在朝中政敌不少,门生故吏更多,户部这边前去探望的,光武士彟知道的就有好几位。

现在李靖和韦节也煞有介事的要去探病,看来李尚书病的不轻啊。

而且听这话音,好像还另有所图?那非要拉着他一道过去算什么?

不过不管怎么说,他现下都有求于韦节,将来也还要在少府为官,自是不能拒绝。

李靖则觉着不太合适,老李病重,他们两个是去落井下石去的,不是什么好事,多一个武士彟在旁边,怎么想都不很得劲。

只是他倒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在人情世故上,韦节比他强上许多,既然韦节这么说了,他也便点头道:“那就一道吧。”

…………

三个人入了静斋,先暖和暖和。

饮着茶汤,李靖说起了打听到的消息。

李纲与其说患的是足疾,不如说是病症只是显现在了腿上,疼痛,浮肿等等,后来人有点常识的一听就大概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而且李纲年纪太大了,小病也很可能发展成重病。

李纲是个不服老的人,上衙参政向来风雨无阻,今次却是在家养病,废了公务,其实已经很说明问题。

现在李靖得了确切的消息,李纲病的已经下不来床榻了。

这就让他有些为难,此时去跟李纲说话很不合适,他觉着即便自己不去,李纲难道还能留任?

武士彟可是人精,几句话的工夫,他就明白了点滋味,李纲这是要致仕了。

皇帝也许是想挽留一下,便让国丈代他前去探望,看看李纲的病情?这好像是挺正常的一个事。

但看李靖为难的样子,事情又没那么简单。

他无意之中碰上了这事,嗯,挺有意思的。

李纲八十多将将九十的人了,古来如此长寿的都少见,更何况人家还一直在任,这样的人物遍数古今也不出五指之数。

…………

韦节深知李靖脾性,比他这个君子更为厚道,既不愿行那锦上添花之举,也不屑为那落井下石之事。

韦节最为佩服李靖的也正是这一点,清心固本,守正不桡,贵贱得体,非君子乎?

不过若是换了李破就绝对想不到什么君子不君子的,他只会觉得老丈人行事有些黏糊,不够干脆利落。

他这个皇帝顾着臣下的颜面,表率群臣,有些事不能做的太难看,总需要拐个弯还情有可原。

你一个办事的,又跟李纲素无瓜葛,有什么好顾忌的?又不是让你去踹门,拆人祠堂。

…………

不过不管李靖情不情愿,最终还是得走一趟。

一个是皇命难违,皇帝有自己的盘算,这会病的换了是裴矩,说不定就又是另一番姿态,不说亲自前去探望吧,也当殷勤问候。至于李纲和裴矩,何稠等人差在了哪里,韦节和李靖私下里也讨论过,韦节觉得坏就坏在李纲名声太好上面。

李靖有点不以为然,女婿虽说鬼主意挺多,可却绝非阴险鬼蜮之流,他觉着李纲是因为在潼关行背主之事,留了话柄所致。

二来作为尚书左仆射,前去探望李纲病情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尚书令温彦博和李纲不太对付,他们之间的龃龉起于长安书院之事,属于政见之争,温彦博也说过,李纲为清名所累。

有些言行貌似公正,实际上却是为了自己的名望,屡行不顾大局之举。

在官场上这已经是非常严厉的指控,温彦博显然对李纲之流不满至极,不然哪会如此对待李纲这样的老臣?

所以李纲有恙这些日子,温彦博都是不闻不问,只做不见。

李靖作为尚书左仆射,于情于理都要代表尚书省去探望一番的。

…………

三人说了说话,随即便从李府出来前去李纲府上探病,礼物什么的都是韦节给准备的,丝毫不用李靖操心。

韦节在车上貌似随意的跟武士彟说了一句,“我听说户部正跟鸿胪寺商讨商税之事?礼部应该也有参议吧?”

武士彟愣了愣,才回道:“确有其事,只是此番非是下官正管,听说少府随后也将有所顾问吧?”

韦节点了点头,其实户部和鸿胪寺商量的是与各国通商的事情,因为往来商队渐多,尤其是吐蕃三国和新罗,来往越来越频繁。

其中苏毗和新罗与大唐最为亲近,通商的时候会给与一定的便利和优惠,只是去年户部开始厘定商税。

对于这些外来的商队也不再打算因循旧制,而是要制定新的规矩,这事必然是要和鸿胪寺接洽的。

鸿胪寺又受礼部辖管,所以礼部也有参与。

至于少府嘛,少府有铸币之权,这些小国与大唐的商贸往来,用的自然是大唐通宝。

吐蕃三国还是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先且不提。

新罗用的是高句丽时期延续下来的罗钱,不用大唐说什么,那边已经主动说要用大唐宝钱替换本国的钱币。

换句话说,新罗已成为大唐最为忠实的狗腿子,从政治军事,再到文化经济,全面倒向了大唐。

如今大唐这边打个喷嚏,新罗说不定都得来上一场重感冒。

大唐也还在尝试着让草原上的突厥部族用上方便的大唐宝钱,不过时间还短,只在定襄郡,榆林边市等处少量流通。

草原上的牧民固执而又倔强,不太容易改变,你让他们拿自己的牛羊去换“废铜烂铁”,那还真是难为他们了。

倒是一些突厥的贵族愿意藏点宝钱,以做流亡大唐的准备。

…………

“少府问起此事,是……”

韦节摇头一笑,“我就是随便问问,李尚书这一病,可就什么事都耽搁了,唉,今年春祭在即,上元灯会也得礼部操持,这怎生是好啊?”

听着这话,武士彟眼角抽了抽,心说你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探病的,莫不是奔着催命去的吧?

转头韦节就跟李靖道:“陛下说让李尚书去宗府任职,也算体恤老臣之举,可李尚书人在病中……大兄莫要开口直说。”

李靖点头,“这是自然,全由贤弟做主。”

韦节“蔫然一笑”,看的武士彟一个哆嗦,想起了许多传言……

不过他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两位估计是受了皇命,意图不良,却又顾忌名声,不愿做的太过下作。

拉着他老武帮腔之外,许是也好有个见证,以免李府的人出去乱说。

他这是赶巧了啊……

…………

武士彟不由想起了第一次和李纲见面说话的情形

那时刘文静被下狱,李渊派他传诏给李纲,诏李纲主审刘文静一案。

李纲和萧禹两人不偏不倚,报的都是查无实据,可里面陪审的还有裴寂,那是刘文静的死对头。

李渊派了他去陪审,意思其实已经非常明显,可李纲和萧禹的判词都偏向于刘文静言语无状,冒犯君上,罪不至死。

裴寂自然是要致刘文静于死地的,于是李渊纳裴寂之言,杀了刘文静兄弟两个。

当时有传,刘文静在狱中高呼,高鸟尽,良弓藏,果不妄之言,遂引李渊大怒,这才有了杀身之祸。

实际上刘文静在下狱之前,就已经是个死人了。

武士彟在长春宫欢宴之时,亲眼看到刘文静和裴寂两个唇枪舌剑,刘文静居功自傲,意态张狂,大放厥词,让李渊脸色铁青,下不来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