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北雄 > 第2100章 “奸佞”

北雄 第2100章 “奸佞”

作者:河边草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22 17:43:16 来源:抖音小说网

在大朝之前,这三个人李破都要分别见一见。

这是当初赏功之事还有争论的时候,范文进提出的建言,李破欣然纳之。

范文进和当年的封德彝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很擅长解决问题,轻易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之处。

这是一种类似于天赋的东西,很多身居高位的人都有这种特质,只不过范文进和封德彝表现的更为突出,运用的也更为娴熟。

门下省沟通内外,需要这样的人坐镇,作为皇帝和外臣之见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但立场却很明确,肯定是要站在皇帝一边的。

这中间的分寸很难把握,一个不好就会被朝臣群起而攻之。

就像后来的阉宦一样,权势富贵皆来自皇权,自然不遗余力的为皇帝办事,所以骂名也得给皇帝背着,结果就是和朝臣之间产生了尖锐的对立。

如今的门下省本就脱胎于内侍,以前就叫内侍省,和后来的阉党不同的是,门下省没有那么明显的制约外臣的职能。

他们更多的是顾问于皇帝左右,另外为皇帝解决一些写写画画,拟诏传诏,内情外达之类的杂事。

封德彝故后,长孙顺德以门下侍郎之职主理门下省,一直没能晋升侍中,就是因为李破对他不太满意。

因为长孙顺德和外臣牵扯太深,往好听了说是交游广阔,不好听就是勾连内外,有不测之心。

这是门下省任职的官员的大忌,不出预料长孙顺德最终也坏事在这上面。

范文进就很称职,他和朝臣之间没有什么交往,比封德彝更妥当一些。

不如封德彝的地方则在于,于政见上少有卓见,身体也不太好,总是让人有点担心,第二天就见不到这人了。

当初封德彝在时,即便年岁老大,也没这么病弱。

…………

范文进当时建议皇帝见一见苏定方等人,再做决定不迟,这明显是平息分歧的折中之举。

李破觉着这么做不错,外臣们也能接受,他们还是非常相信皇帝的眼光的,这也是李破执政多年积累下来的威望所致。

自苏定方等人入京,一直拖到现在,秉持的是观其行察其言的道理。

不得不说,苏定方和裴行俭表现不太好,不够“稳重”,加上他们的年纪,就会给人一种有些轻浮,不能交托重任的印象。

其实反过来想一想,年轻人正是野心勃勃,追求功业的时候,哪能像久经宦海的老人那样,任凭八方风雨,我自岿然不动?

谨慎,稳重这样的词句用在年轻人身上,本就不太对劲。

李破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和朝臣在赏功之事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虽说用了手段,把外臣们的声音都给压了下去。

可暗地里,皇帝和一些朝臣有了较劲的意思,如此一来,苏定方几个就成了皇帝的脸面。

他们行差踏错,那就是在打皇帝的脸。

李破回想了一下,也不晓得哪里出了错,竟然把自己摆到了有点尴尬的位置,属实不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许是听到辽东大捷的捷报之后,有点飘了?

…………

李破看了看不远处的褚遂良。

没有突发的事件,冬天事情本来就少,加上时值年末,在太极殿值守的人就更少了。

孙伏伽和上官仪属于雷打不动的那种。

除了他们得到了皇帝信任之外,孙伏伽是右谏议大夫,和中书的左谏议大夫都属于特殊的谏官,而且保证了唯一性。

皇帝们谁也不想耳边不得清净,所以多年下来,身边常设的谏官就只一位,多了的话你一句我一句的,还让不让皇帝活了?

上官仪则属于际遇使然,自从有人泄露了起居注,起居郎除了上官仪这个之人,其余皆被遣散。

待到唐俭事败,两个泄露起居注的起居郎也跟着唐俭上了刑场,抄家灭族不在话下。

在皇帝身边做事你还不老实,惩罚尤其严重。

如今的几个起居郎都是陆续上任的新人,不如上官仪“资历老”,李破对上官仪也很满意,即便其他起居郎轮值,他也会故意问一声上官仪何在。

于是在其他几位新人的羡慕嫉妒恨中,上官仪便成了常年侍从左右的那个,以他的年纪来看,这位文僧前程一片大好。

…………

李破招了招手,示意褚遂良上前说话。褚遂良起身上前躬身道:“陛下。”

李破随意的道:“卿自西北归京也有些时日了,年末赏功的事清楚吧?”

褚遂良在西北被晒的脸膛黑红,皮肤有明显的风吹日晒的痕迹,可见他在西北东奔西走,没少干了实事。

事实上也是如此,凉州,西海,高地各个羌人,吐谷浑人部落几乎都有他留下的足迹,他对西北各族的民风人情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褚遂良就是那种典型的不怕有重责,就怕无权亦无事的人,加上当年他们父子侍奉过薛举,对西北本就不陌生。

如今这一圈走下来,即便是驻守了西北几年的张伦,也不敢说对西北各族比褚遂良更为了解。

明年户部准备对西北部族正式征收税赋,就是基于褚遂良上策的结果。

文官的功绩和武官不一样,没那么明确,一些很有针对性的政见短时间内别想见到效果,所以考绩之时回旋的余地很大。

像是封德彝当年上应对突厥之策,过了这么多年,也才进行到一半,若是最终结果完美一些,那么史书上一定会记上一笔。

可当年上策的封德彝却已亡故多年,这就是文官的功绩,很多时候得从长远看。

褚遂良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在西北奔波,终是为朝中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让户部下定决心征税。

这就是褚遂良的功绩,另外他还有一些建言,在李破看来都是基于事实考量,有着很好的可行性。

但那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吏部考绩时便不会以其为依据,也许十年之后,西北得以长治久安,那个时候回头再来犒赏,也属正常。

…………

褚遂良心中有些激动,虽说他是散骑常侍,时常在太极殿中值守,可能和皇帝单独说话的时候却并不多。

他努力的平静了一下心情,想像着范文进的样子,尽量从容的回道:“陛下许是忘了,臣就在赏功之列呢。”

李破点头笑道:“没忘没忘,卿这次出去立功不小,于西北诸部之中宣扬国威,震慑不服,张伦,李武等人皆交口称许,回来见朕的时候也不居功,很是难得。”

褚遂良心里得意的飞起,可脸上却不露分毫,只是恭敬的道:“臣职责所在,功过之上并无他想。”

李破心说,你这就有点过了啊,就你这个样子,不赏的话你心里不定要生出多少怨言呢,我还不知道你褚遂良,搁在千年之后,你是姓褚的当中最有名的那个……大奸臣。

不管正史怎么说,反正民间就知道两样,一个是书法大家,一个就是唐初奸佞,名次要排在侯君集,张亮等人前面的。

按照习惯,他没让褚遂良太得意,转头就道:“可惜……”

转折有点突兀,褚遂良抬头看向皇帝,皇帝似笑非笑的盯着他看,褚遂良心里激灵一下,一口气没提上来,腿肚子有点转筋。

只听皇帝一个大喘气,才接着道:“年后卿就要去中书任职了,再不能时常顾问于太极殿中,可惜可惜。”

就这一句话的工夫,褚遂良出了一身的冷汗,他是个官迷,自己也清楚,所谓关心则乱,所以在皇帝面前,他总有些紧张。

也许多年之后,他的心态会不一样,可现在他正值年富力强,努力向上攀爬之时,想要拿捏他,不要太轻松。

褚遂良手有点抖,心下也是苦笑,见多了皇帝调侃臣下的场面,他在旁边看热闹的时候可没想到有朝一日轮到自己,会是这般……刺激。

心里抽抽,嘴上却很赶趟的道:“臣不论身在何处,无非都是为陛下奔走效力,又何别于远近?”

李破不再跟他掰扯,褚遂良虽为散骑常侍,却非他的心腹之臣,不能无所顾忌的开玩笑。

尤其是褚遂良这样的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没有分寸的说笑,第一次也许能唬他一下,多来几次,这人就惫懒了。

现在就挺好,不远不近,让他办事,他勤勤恳恳不敢有一点懈怠,比很多人都要好用的多。

褚遂良这次因为有功,升迁至中书侍郎。

散骑常侍在南北朝以前都是三品高官,权力不大,却是天子身边最能说得上话的人物之一。

不过到了前隋,品级降为从三品,被上面的讷言彻底死死压住。

李渊称帝后,散骑常侍再降一等,成为从三品散官,不再有属事之权。

李破平定天下之后,有感门下省近在身侧,官职品阶不宜过高,散骑常侍再次降格,成为五品官职。

不然褚遂良也当不了散骑常侍。

如今年末赏功,褚遂良如愿以偿的再次升迁,成为中书侍郎,省中的侍郎是四品官,几年之间,褚遂良便跨越了很多官员一辈子都过不去的门槛,从晋阳令一跃成为朝中四品高官。

可谓是青云直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