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脉通寰宇·共绘新篇
2028年的晨光穿透灵脉教育基地的薄雾时,“希望之树”下的新苗已长出半米高,嫩绿的枝叶上还沾着露珠。林羽站在全球灵脉指挥中心的控制台前,指尖划过三维地球模型——绿色的灵脉光网已覆盖全球90%的核心生态区,剩余10%的脆弱区正以每月2%的速度被点亮。便携式水晶球碎片在他掌心轻轻震颤,灵气纯度稳定在58%,能量波动与模型中亚马逊雨林的晨雾、南极冰原的极光、青藏高原的晨风形成共振,仿佛能听见地球每一寸土地的“呼吸”。
“2028年第一季度全球灵脉报告出来了,跨境灵脉走廊的能量流通效率提升了15%。”苏瑶拿着刚打印好的报告走进指挥中心,页面上的折线图清晰显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灵脉能量已实现“全流域贯通”,“老挝琅勃拉邦监测站传来消息,亚洲象群今年的迁徙时间比往年提前了10天,沿途的香蕉林和竹林长势正好,母象的受孕率比去年提高了20%——当地村民还自发在灵脉走廊旁种了500棵榕树,说要给象群当‘休息站’。”她翻到下一页,指着大堡礁的监测数据,“珊瑚白化率控制在3%以下,是修复以来的最低值,小丑鱼与海葵的共生种群数量突破了10万对,连多年未见的绿海龟,今年也在珊瑚礁旁筑了8个巢。”
阿哲正专注调试“灵脉数字孪生系统”的新模块,屏幕上的虚拟地球中,每个灵脉节点都标注着实时监测数据——北极苔原的冰藻覆盖率68%,塞伦盖蒂草原的角马迁徙种群数量120万头,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的植被覆盖面积62平方公里。“刚完成‘灵脉社区’功能上线,全球已有23万个家庭注册了‘家庭灵脉监测点’。”他调出一个来自挪威的家庭数据,“这个家庭在自家后院种了30棵云杉,通过我们的便携监测仪记录树木的灵脉能量,还把数据同步到系统里——现在他们的后院已经成了当地鸟类的栖息地,系统根据他们的记录,还为周边社区推荐了适合种植的本土树种。”阿哲转动虚拟地球,将视角对准非洲刚果盆地,“更重要的是,系统刚匹配到一个跨国合作项目:刚果雨林的环保组织需要‘灵脉固土毯’技术,而巴西的团队正好有多余的材料,通过系统对接,下周就能完成物资运输——灵脉数字孪生系统不仅是监测工具,现在更是全球环保合作的‘连接器’。”
“林叔叔!‘少年监测站’的第一批数据传回来了!”乐乐背着橙色的监测背包冲进指挥中心,背包上还挂着来自不同国家的“灵脉徽章”——南极企鹅徽章、大堡礁珊瑚徽章、三江源藏羚羊徽章。她将平板递到林羽面前,屏幕上是来自全球12个“少年监测站”的观测记录:云南普洱的岩温记录了亚洲象群的活动轨迹,巴西的卢卡斯拍摄了亚马逊雨林的新发现植物,挪威的艾拉监测了自家后院鸟类的繁殖情况。“你看岩温的数据,他在灵脉走廊旁发现了穿山甲的踪迹,还拍了视频!”乐乐点开一段模糊却珍贵的影像,画面中,一只穿山甲正慢悠悠地爬过竹林,“岩温说,这是他们村近五年第一次看到穿山甲,说明雨林的灵脉能量越来越足了!”
林羽接过平板,逐页翻看孩子们的记录——稚嫩的字迹里满是认真,有的画着动物活动的示意图,有的标注着植被的高度变化,还有的写下了自己的“保护感悟”。其中最让他动容的是来自南极科考站附属学校的记录:一个叫奥拉夫的挪威男孩,通过远程监测设备记录了帝企鹅的孵化过程,日记里写着“小企鹅破壳的时候,我好像能感受到它的心跳,就像感受到地球的心跳一样”。
“这些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懂灵脉的意义。”林羽将平板递给苏瑶,语气里满是欣慰,“他们不是在‘完成任务’,而是真的在‘守护’——这就是我们坚持做青少年教育的原因,灵脉保护需要这样的‘真心传承’。”
当天下午,林羽团队带着乐乐前往位于基地西侧的“灵脉技术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测试新研发的“灵脉微型监测仪”——巴掌大小的设备能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植被灵脉能量,还能通过卫星自动上传数据,重量只有150克,特别适合青少年使用。“这个设备的续航能达到30天,还能防水防摔,下个月就能批量生产,发放给全球的‘少年监测站’。”研发负责人陈工拿着监测仪,向林羽演示操作方法,“只要按下这个绿色按钮,就能开始记录,数据会自动同步到灵脉数字孪生系统,孩子们还能在系统里和其他监测站的小伙伴交流。”
乐乐接过监测仪,迫不及待地跑到室外测试。她在“希望之树”下按下按钮,屏幕上很快显示出数据:温度18℃,湿度65%,植被灵脉能量4.9赫兹。“太方便了!比我们之前用的监测仪轻多了!”乐乐兴奋地说,“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岩温,他之前总说旧监测仪太重,背着走山路很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八音盒里的世界请大家收藏:()八音盒里的世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