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953章 科场惩弊

巴图虎 第953章 科场惩弊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2 16:08:12 来源:全本小说网

953 章:科场惩弊(至元四十四年秋的虎榜清浊事)(至元四十四年秋?中都贡院与白虎殿)

中都贡院的桑皮纸窗刚糊上新纸,就被秋风卷得簌簌作响。因江南士子北上应考,萧虎特增设 “秋闱复考”,选拔能兼理南北事务的人才。贡院内外戒备森严,虎卫营士兵手持长戟分列两侧,甲叶碰撞声与考生的脚步声交织 —— 这是中都首次大规模接纳江南士子,双廷都盯着这场考试:汉臣盼 “公平取士”,蒙古那颜则暗忖 “不能让汉人占了太多名额”。

主考官塔海(蒙古贵族出身,合丹王的亲信)站在贡院门口,手里把玩着合丹王送的狐皮手炉(草原贵重物,非银饰),目光扫过排队入场的考生。见江南士子吴焕背着《江南水利图》,塔海嘴角撇出一丝轻蔑:“汉人书生,懂什么治世?” 旁边的副考官(汉臣卢景裕)立刻道:“塔海大人,萧将军有令,复考需‘双科同重,不偏不倚’,可不能轻视江南士子。” 塔海却哼了一声,径直走进考官房 —— 他心里早有盘算,要帮合丹王的侄子帖木儿台 “稳稳考中”。

考生入场时,按规矩需搜身。蒙古士兵对蒙古子弟格外宽松,帖木儿台(合丹王侄子,纨绔成性)腰间藏着块刻有 “草原” 二字的木牌,士兵瞥了眼就放行;对江南士子却搜得极严,吴焕的《江南水利图》被翻了三遍,确认无小抄才还给。柳清悄悄对吴焕道:“这科场,怕是不太平,咱们得小心。” 吴焕点头,将父亲的旧砚台放在考位上 —— 这砚台边缘有个缺口,是他唯一的标记,绝无仿冒可能。

贡院的考官房里,塔海召集誊录官、对读官训话。他故意不提 “弥封誊录” 的严规(元代科举初兴,弥封制度尚不完善,给舞弊留了空间),只说 “蒙古子弟的答卷要仔细看,别漏了人才”。誊录官老张(汉地老吏)听出不对劲,却没敢多问 —— 塔海是合丹王的人,没人敢得罪。

复考的题目是 “南北商路如何通”,由耶律楚材拟定,兼顾草原与农耕。考生们拿到题目,都埋头答题,唯有帖木儿台东张西望,手指在桌下摩挲着那块木牌 —— 他在等塔海安排的 “信号”。

复考前三日,合丹王的府邸里,塔海正接受密令。合丹王坐在毡毯上,喝着马奶酒,将一块木牌递给塔海:“帖木儿台是我侄子,他若考不上,我草原的面子没处放。这木牌上刻着‘草原’二字,你让他夹在答卷里,誊录时标上‘优’等,没人会怀疑。”

塔海接过木牌,手指摩挲着刻痕,心里有些犹豫:“萧将军对科场管得严,若被发现……” 合丹王却拍了拍他的肩,皮靴踩得毡毯发响:“有我在,怕什么?你帮了帖木儿台,将来我在萧将军面前帮你说话,左廷的兵部尚书之位,还不是你的?” 这话戳中了塔海的心思 —— 他虽任主考官,却一直想进兵部掌权,当下便躬身应诺:“臣定不辱命。”

回到考官房,塔海找来心腹书吏巴图(非草原总管巴图),让他负责 “标记答卷”。“帖木儿台的答卷里会夹木牌,” 塔海压低声音,用蒙古语道,“你誊录时,把他的策论改得通顺些,再在卷首画个小狼纹(草原标记,不显眼),对读时让对读官忽略错漏。” 巴图有些害怕:“若王状元(王恂)复核时发现……” 塔海却道:“王恂只管汉科,蒙古科的复核归我,轮不到他多管。”

复考前一日,帖木儿台偷偷来见塔海。他穿着华丽的皮袍,腰间挂着弯刀,进门就喊:“塔海叔,我若考不上,我叔王饶不了你!” 塔海忙让他坐下,教他 “答题诀窍”:“策论里多写‘草原商路重要’,少提农耕,夹上木牌,保你中选。” 帖木儿台却不耐烦:“写那么多干嘛?直接给我标个‘优’不就完了?” 塔海无奈,只能帮他写了段 “草原商路策” 的草稿,让他背下来 —— 帖木儿台连蒙古文都写不熟练,更别说汉文策论了。

舞弊的准备不止于此。塔海还买通了贡院的门房,让他在复考当日,把帖木儿台的答卷优先送到考官房,方便巴图篡改。门房得了十两银子,笑着应下:“塔海大人放心,保证没人看见。” 夜色里,塔海看着窗外的贡院,心里既期待又不安 —— 他知道,这一步踏出去,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复考当日午后,帖木儿台草草写完答卷,将木牌夹在卷末,按塔海的嘱咐,卷角折了个三角痕(便于识别),然后举手示意 “交卷”。门房果然优先收了他的答卷,用蓝布包好,快步送到考官房。

巴图早已在房里等候,接过答卷,立刻展开。见卷末夹着木牌,他松了口气,拿出塔海给的草稿,开始篡改:将帖木儿台写的 “草原商路要通” 改成 “草原商路为南北通衢之基,当以蒙古骑兵护路,汉地粮车随行”,又把错漏的蒙古文改成正确的,最后在卷首画了个极小的狼纹 —— 不仔细看,只会以为是墨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誊录环节本应 “弥封姓名、誊录副本”,可巴图故意不弥封帖木儿台的姓名,直接誊录篡改后的内容,还把原卷藏了起来,只将誊录卷交给对读官。对读官老李(汉地老吏)发现誊录卷 “过于通顺,与蒙古子弟水平不符”,刚要质疑,塔海就走了进来,手里把玩着狐皮手炉:“老李,这是合丹王侄子的答卷,草原的人才,写得好正常,别多问。” 老李看着塔海的眼神,只能点头应下,在对读册上签了字。

其他考生的答卷则按正常流程处理。吴焕的答卷里,详细写了 “运河与草原驿路衔接方案”,还画了简易路线图,誊录官老张看后,忍不住赞道:“这才是真本事!” 柳清的答卷围绕 “商路通需文脉通”,建议 “在商路沿线设书院”,也被标为 “可议”。唯有帖木儿台的誊录卷,被塔海直接定为 “蒙古科优等”,排在蒙古科第三 —— 既不显眼,又能确保入选。

塔海看着篡改后的答卷,满意地笑了:“这样一来,合丹王满意,我也能得好处,一举两得。” 他没料到,王恂作为 “双科复核官”(萧虎特意安排,因他公正),早已注意到蒙古科答卷的异常 —— 复核范围本就包括蒙古科,塔海的 “蒙古科归我管” 只是一厢情愿。

王恂开始复核答卷时,已是复考后的第三日。贡院的复核房里,堆着两堆答卷:汉科与蒙古科,每堆都按 “优、中、可议” 分类。王恂先复核汉科,吴焕、柳清的答卷都符合预期,他在旁批注 “可行”,心里很是欣慰 —— 江南士子果然有真本事。

轮到蒙古科时,王恂的眉头渐渐皱起。前两份答卷虽有瑕疵,却符合蒙古子弟的水平,可第三份(帖木儿台的)却格外通顺,策论里还引用了汉地《商君书》的句子 —— 他记得复考时,曾见帖木儿台连 “商路” 的汉文都写错,怎么可能引用《商君书》?

王恂拿起这份答卷,仔细查看。卷首的 “墨点” 引起了他的注意 —— 那墨点边缘有细微的刻痕,不像自然形成,倒像刻意画的。他又翻到卷末,发现卷角有三角折痕,与其他蒙古考生的 “自然折痕” 不同,更像是故意做的标记。“不对劲,” 王恂心里暗道,“这份答卷,怕是有问题。”

他立刻找来誊录官老张,问:“这份答卷的原卷在哪?我要核对。” 老张脸色一变,支支吾吾道:“原卷…… 原卷好像丢了,只有誊录卷。” 王恂察觉不对,又去找对读官老李:“这份答卷对读时,有没有发现异常?” 老李犹豫良久,才低声道:“塔海大人让我别多问,这份答卷…… 是合丹王侄子的。”

王恂的心沉了下去 —— 他没想到,主考官竟敢公然舞弊。他拿着誊录卷,回到自己的案前,反复翻看。忽然,他发现卷中 “草原商路” 的 “路” 字,笔迹与其他字不同,像是后来添改的 —— 篡改的痕迹,终究藏不住。王恂握紧拳头,心里有了决定:“虎榜是选贤的地方,容不得舞弊,必须查清楚!”

王恂没有立刻声张,而是先找耶律楚材商议。耶律楚材听后,手指在案上轻敲:“塔海是合丹王的人,贸然揭发,会打草惊蛇。你先找巴图和门房取证,我去稳住合丹王,别让他察觉。” 两人约定:耶律楚材以 “商议科场后续” 为由缠住合丹王,王恂则秘密调查。

王恂先找到门房,门房见他拿着帖木儿台的答卷,吓得脸色发白。王恂没有逼他,只是道:“萧将军最恨舞弊,若你说实话,我可帮你求情;若不说,查出后,你和塔海都得受罚。” 门房权衡良久,终于招认:“是塔海大人让我优先收帖木儿台的答卷,还送了我十两银子。” 王恂让他写了供词,按了手印 —— 这是第一份证据。

接着,王恂去找巴图。巴图起初抵死不认,说 “是自己誊录时不小心改了字”。王恂拿出帖木儿台的草稿(之前从贡院废纸堆里找到,上面有错漏),与誊录卷对比:“这草稿是帖木儿台写的,错漏百出,誊录卷却通顺无比,还添了《商君书》的句子 —— 你敢说不是故意篡改?” 巴图看着草稿,再也无法抵赖,哭着道:“是塔海大人逼我的,他说若不照做,就杀了我!” 王恂让他也写了供词,还让他找出藏起来的原卷 —— 原卷里,果然夹着那块刻有 “草原” 二字的木牌。

调查过程中,合丹王的人也察觉到了异常,派人来警告王恂:“别多管闲事,草原的事,轮不到汉人插手!” 王恂却不为所动,对来人道:“科场是大元的科场,不是草原的科场,舞弊之事,我必须查到底。” 来人见他态度坚决,只能悻悻离开。

耶律楚材那边,也成功缠住了合丹王。他故意与合丹王讨论 “草原商路的护路方案”,合丹王兴致勃勃,竟忘了关注科场的事。耶律楚材趁机派人给王恂送信:“合丹王暂无察觉,速将证据呈给萧将军。” 王恂收到信后,整理好供词、原卷、木牌,直奔白虎殿 —— 他知道,只有萧虎,能主持公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恂刚走到白虎殿门口,就被合丹王的亲信拦住。亲信握着腰间的弯刀,语气威胁:“王状元,塔海大人是合丹王的人,你若敢告他,合丹王不会放过你!” 王恂却挺直脊背,手里紧紧攥着证据:“我是大元的文状元,只认公道,不认权贵。若你们拦我,就是违抗萧将军的命令。”

僵持间,耶律楚材赶到。他对着亲信道:“萧将军要见王状元,你们敢拦?” 亲信见耶律楚材来了,不敢再拦,只能让开道路。耶律楚材对王恂道:“别怕,有证据在,萧将军会公正处置。” 王恂点头,跟着耶律楚材走进白虎殿。

此时,合丹王也得知了消息,急匆匆赶来白虎殿,想 “抢先辩解”。他刚进门,就对萧虎道:“将军,王恂诬告塔海,定是嫉妒蒙古子弟,想偏袒汉人!” 萧虎却没理他,对王恂道:“你说塔海舞弊,证据呢?”

王恂将供词、原卷、木牌一一呈上:“将军请看,这是门房和巴图的供词,承认塔海让他们优先传递、篡改答卷;这是原卷,里面夹着合丹王给的木牌,作为标记;这是誊录卷与草稿的对比,篡改痕迹明显。” 萧虎拿起木牌,指尖摩挲着 “草原” 二字,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合丹王还想狡辩:“这木牌不是我的,是塔海自己弄的!帖木儿台是真有本事,才考得好!” 王恂立刻道:“将军,可传帖木儿台来对质,让他当场写‘南北商路如何通’的策论,便知真假。” 合丹王脸色一变 —— 他知道帖木儿台的水平,根本写不出像样的策论,只能闭口不言。

萧虎看着合丹王,声音冰冷:“合丹王,科场是选贤的地方,不是你徇私的地方。你若再插手,休怪我不客气。” 合丹王不敢再说话,只能站在一旁,心里又气又怕 —— 他没想到,王恂竟真的拿到了证据。

萧虎仔细查看每一份证据,眉头越皱越紧。他先看了门房的供词,上面详细写了 “优先收卷、十两银子” 的细节,按手印的地方还带着墨渍 —— 显然是仓促间按的,可信度高;再看巴图的供词,里面写了 “篡改策论、画狼纹” 的过程,与原卷上的痕迹完全吻合;最后拿起原卷与草稿对比,帖木儿台的草稿错漏连篇,原卷却通顺流畅,甚至有超出他水平的引经据典,舞弊事实一目了然。

“塔海可知罪?” 萧虎的声音在白虎殿回荡,带着威严的压迫感。殿外的虎卫营士兵听到声音,都握紧了长戟 —— 他们知道,将军动怒了。

耶律楚材躬身道:“塔海身为主考官,公然舞弊,不仅辜负朝廷信任,还会让江南士子失望,动摇民心。若不严惩,以后科场再无公平可言。” 王恂也道:“将军,虎榜是大元的脸面,容不得鼠辈玷污。若放过塔海,江南士子会觉得中都的科举只是摆设,再也不会来应考了。”

萧虎点了点头,对李默道:“传塔海、帖木儿台来白虎殿,当众对质。” 李默应声而去,心里暗道:“将军这是要借此事立威,既整顿科场,又敲打合丹王,一举两得。” 他跟着萧虎多年,最懂萧虎的权谋 —— 严惩塔海,不仅是为了公平,更是为了巩固双廷共治的根基,让汉臣和江南士子相信,大元的科举是真的 “选贤任能”。

合丹王站在一旁,看着萧虎的脸色,心里渐渐没了底。他想为塔海求情,却又怕触怒萧虎,只能在心里祈祷 “塔海别把自己供出来”。可他心里清楚,证据确凿,塔海怕是难逃一死。

萧虎在白虎殿踱步,心里自有盘算。当前大元刚吸纳江南士子,若科场舞弊不惩,会让江南百姓觉得 “元人只护自己人”,之前的龙虎榜、双廷共治都会沦为笑柄;而塔海是合丹王的人,严惩塔海,也能敲打合丹王 —— 近期合丹王在草原有些骄纵,多次推脱助耕任务,正好借此事让他收敛。

“将军,” 耶律楚材看出了萧虎的心思,低声道,“处置塔海时,需‘公开公正’,让百姓都看到,大元科场无特权,这样才能安江南士子的心。” 萧虎点头:“我意已决,斩塔海,废帖木儿台的考生资格,公示证据,以儆效尤。”

他还想到了后续的科场整顿:“让王恂牵头,修订《科场规条》,完善弥封誊录制度,以后考官需‘双廷各半’,蒙古考官与汉考官互相监督,避免再出舞弊之事。” 这既能让王恂发挥公正的优势,又能体现 “双廷共治”,一举两得。

李默回来禀报:“塔海和帖木儿台已带到,就在殿外。” 萧虎道:“传他们进来。” 塔海走进殿,见证据都摆在案上,立刻跪了下来,哭着道:“将军饶命!是合丹王逼我的,我不敢不从啊!” 合丹王一听,急道:“你胡说!我什么时候逼你了?” 两人当场争执起来,殿内一片混乱。

萧虎拍了拍案,声音陡然提高:“够了!塔海,你身为考官,贪赃枉法,不管是谁逼你,都罪该万死;合丹王,你纵容侄子舞弊,若再插手科场,我定不轻饶!” 合丹王吓得一哆嗦,再也不敢说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萧虎决定在白虎殿外公开处置,让百姓和考生都看到 “科场无特权”。消息传开,中都的百姓、贡院的考生都涌到白虎殿外,围得水泄不通。张老汉带着热茶,挤在人群前:“听说塔海舞弊,萧将军要严惩,咱们得看看,大元是不是真的公平。”

塔海和帖木儿台被押到殿外的高台上,证据被一一展示:木牌、供词、原卷与草稿的对比。耶律楚材站在高台上,向百姓宣读舞弊事实:“塔海收受贿赂,篡改答卷;帖木儿台凭借贵族身份,妄图蒙混过关 —— 此等行为,玷污虎榜,动摇国本!”

百姓们听后,纷纷议论:“原来蒙古贵族也会舞弊,还好被王状元查出来了!” “萧将军若不严惩,以后谁还敢来中都应考?” 江南士子们也松了口气,吴焕对柳清道:“看来中都的科举,真的讲公平。”

萧虎站在高台上,声音传遍广场:“虎榜求贤,为的是治世安邦,容不得鼠辈徇私舞弊!塔海身为主考官,知法犯法,斩立决;帖木儿台滥用特权,废除考生资格,永不得应考!” 虎卫营士兵齐声应诺,将塔海押到刑场 —— 片刻后,斩刑完成,刑官拿着塔海的首级禀报:“斩讫!”

合丹王站在人群后,看着这一幕,脸色惨白 —— 他知道,萧虎这是在警告他,以后再不敢轻易干预科场。帖木儿台则吓得瘫在地上,嘴里喃喃道:“我再也不敢了……”

处置完毕,萧虎对百姓道:“以后科场,无论蒙古人还是汉人,若有舞弊,一律严惩不贷!大元的虎榜,只认真本事,不认特权!” 百姓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张老汉的热茶洒了都没察觉,嘴里喊着:“萧将军圣明!”

处置塔海的次日,萧虎下旨:由王恂牵头,修订《科场规条》,新增 “考官双廷互监”“弥封誊录全程记录”“舞弊连坐” 三条新规 —— 蒙古考官与汉考官各占一半,互相监督;誊录、对读需全程记录,每一步都要有两人以上签字;若考官舞弊,其举荐人也要受罚。

王恂接到旨意后,立刻着手修订。他邀请耶律楚材、周显、帖木儿(草原总管)共同商议,确保新规 “兼顾双廷,不偏不倚”。比如 “考官双廷互监”,规定蒙古考官负责蒙古科的初评,汉考官负责复核,反之亦然;“弥封誊录” 则要求原卷与誊录卷都加盖双廷印章,防止篡改。

江南士子们得知后,都安心备考。吴焕将《江南水利图》重新整理,准备在下次考试中献上;柳清则开始撰写 “江南书院计划”,想为南北文脉通做贡献。张景明的书坊里,《科场规条》的抄本卖得脱销,江南来的商人买了几十份,说要 “带回江南,让更多士子知道中都的科举公平”。

合丹王经此一事,也收敛了许多。他不再干预科场,还主动让草原千户配合江南助耕 —— 他知道,萧虎的威严不可违,再闹事,只会自取其辱。帖木儿台则被合丹王带回草原,罚他去牧群里当牧民,“好好学学什么是规矩”。

至元四十四年秋末,修订后的《科场规条》正式颁布,贴在中都的大街小巷。王恂站在朱雀街的公告栏前,看着规条上的 “双廷互监、公平取士”,心里很是欣慰 —— 他知道,这次惩弊,不仅清肃了科场,更巩固了大元的民心,为双廷共治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冬日的中都,虽寒冷却充满希望。江南士子们在贡院旁的客栈里埋头苦读,蒙古子弟也开始认真备考,没人再敢提 “特权” 二字。白虎殿外的高台上,塔海的首级曾摆放一日,如今已换成《科场规条》的石刻 —— 这石刻像一座警钟,提醒着每一个来中都的人:大元的虎榜,只认真才,不认权贵;大元的治世,只讲公平,不讲特权。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