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859章 江南潜吏

巴图虎 第859章 江南潜吏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2 16:08:12 来源:全本小说网

859 章:江南潜吏(白虎堂的人事布局)(至元四十三年?临安白虎堂密室)

李默的案头摊着七张桑皮纸,每张边缘都盖着半枚虎纹印 —— 合起来正是完整的白虎徽记。他用狼毫笔蘸着朱砂,将名录分为三栏:“核心” 用朱笔圈注,“外围” 标蓝,“潜在” 则以墨笔勾勒。最顶端的 “核心” 栏里,临安府推官钱明远、扬州通判苏焕的名字格外刺眼。

“钱推官掌刑狱,可迟滞边将罪案;苏通判管城防,能掣肘修缮工程。” 李默对副手王砚道,指尖点在钱明远的名字旁,“此人贪墨案发,本应流放,是咱们托人换了‘罚俸三年’的轻判 —— 这等把柄在握,比金银更可靠。” 王砚凑近细看,见每个名字下都注着小字:钱明远 “好玉玩”,苏焕 “幼子在北境为质”,甚至连他们的生辰、家仆姓名都一一列明。

名录的最后一页藏在茶砖模子里。李默将写满 “潜在” 人选的纸折成细条,塞进砖缝:“这些人多是不得志的州县官,暂不用联系,等秋税时再借‘催缴不力’的由头,引他们主动投效。” 砖面上刻着 “龙井雨前” 四字,与寻常茶砖无异,却能在特定角度折射出虎纹暗影。

临安府衙后巷的 “晚香楼” 里,钱明远正对着一只玉雕貔貅出神。这是李默托人送来的,底座暗格藏着密信:“九月初三,需延缓审理濠州通判‘私通北境’案。” 他摩挲着貔貅的鳞甲 —— 这物件市价百两,抵得上他半年俸禄,而那案子若坐实,濠州防线的布防图便会随案牍移交枢密院,绝不能让南宋朝廷察觉。

三日后升堂,钱明远故意将卷宗 “遗” 在案头,待书吏提醒时,又以 “证据不足” 为由将案子压下。退堂后,他望着铜镜里自己鬓边的白发,忽觉后颈发凉 —— 半月前,白虎堂的人送来了他与北境商人交易的账册,那上面的朱印,正是他亲手所盖。

扬州通判苏焕的手段则更隐蔽。他在城防修缮的呈文里,将 “需松木百株” 改为 “杂木亦可”,又暗示工头 “工期可延至冬初”。当监工的小吏质疑时,他拍着案几怒斥:“国库空虚,能凑齐木料已是幸事!耽误了工期,你担待得起?” 小吏喏喏退下,却不知苏焕的幼子正在汴梁 “求学”—— 名为求学,实为质子。

“外围” 栏里的名字多是市井熟面孔:临安最大的绸缎商赵三郎、负责长江水寨木料采办的库吏孙七、甚至连理宗御膳房的采买都在册。这些人不直接参与军政,却能通过日常往来传递消息。

赵三郎的绸缎铺常为禁军制衣,他记下各营军服的尺寸变化 —— 若突然增制小个子军服,必是招募了南方新兵;孙七则在木料入库时做手脚,将 “坚木” 与 “朽木” 的账目混记,待白虎堂的人来查,只需报出 “某批木料入了水寨西隅”,便可知那里的防御是虚是实。

最巧妙的是御膳房采买刘二。他每日记录理宗的膳食:若多添了淮扬菜,必是思念故土,对边防会更上心;若连日素食,则可能心绪不宁,朝堂易起纷争。这些琐碎情报经李默汇总,竟成了预判南宋国策的依据。

“潜在” 栏里的徽州通判周瑾,原是主战派,因弹劾史宅之被贬。李默不直接接触,只让扬州茶商 “偶遇” 他,闲聊时叹:“周大人清廉,却落得如此境遇,不如北境……” 话未说完,周瑾已掀翻茶桌:“某虽失意,断不做贰臣!”

可半月后,周瑾收到家书 —— 徽州老家遭水灾,粮仓被冲,百姓流离。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一批赈灾粮悄然而至,送粮的管事只留下字条:“北境商户闻大人德政,略尽绵薄。” 周瑾望着灾民分粮的场景,手指捏皱了字条,终究没再追查粮源。李默得知后,在他的名字旁添了句:“可待秋冬再试。”

扬州城墙的修缮工程本应三月完工,苏焕却以 “秋雨连绵” 为由,将工期拖至次年春。负责砌墙的匠头发现,送来的石灰掺了沙土,砖石也多是残次品,忍不住去质问,却被苏焕的亲卫拦在门外:“通判说,先凑合用着,开春再换好料。” 匠头无奈,只能在城墙夹层里塞进稻草充数,导致东段墙基比规制薄了两尺。

长江水寨的营造更显诡异。按图纸应设十二座了望塔,苏焕却只建了八座,理由是 “节省木料”。更蹊跷的是,塔上的箭窗都朝向内陆,而非江面。负责监工的南军虞候察觉不对,刚要上报,就被钱明远以 “擅离职守” 的罪名拿下 —— 原来那虞候曾告发过苏焕的家仆强占民田,早被记恨在心。

史宅之在枢密院翻看各地呈文时,发现扬州的城防奏报连续三个月 “无新进展”,而苏焕的解释总是 “天气受阻”。他召来江淮转运使询问:“今夏扬州少雨,何来‘连绵’之说?” 转运使支吾道:“苏通判说…… 夜间多雾,不便施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更可疑的是钱明远。史宅之让人核查刑狱卷宗,发现涉及北境的案子近半年竟无一审结,其中濠州通判案更是 “压而不审”。“钱明远素以‘断案神速’自居,怎会突然拖沓?” 他命人暗中调查,得知钱家近来多了不少北境玉器,而苏焕的幼子 “游学” 之地,恰是汴梁。

史宅之捏着呈文的手指微微发白 —— 这些线索单独看都似巧合,串联起来却如一张无形的网,正悄悄缠向江南防务。

郑清之带着亲卫暗访扬州时,城墙东段的工匠偷偷递上一块掺沙的石灰:“大人请看,这料子别说防箭,连挡雨都难。” 可当他传讯苏焕时,对方却捧出账本:“每笔料款都有户部批文,若有差池,必是采办吏员舞弊。” 那采办吏早已被苏焕以 “贪墨” 罪名杖毙,死无对证。

临安的调查同样受阻。史宅之想提审被钱明远关押的虞候,却被告知 “犯官突发恶疾亡故”。派去监视钱明远的人回报:“钱推官每日升堂理事,入夜便闭门不出,实在抓不到错处。” 史宅之望着窗外的秋雨,忽然明白 —— 对方做事太周密,每个环节都留着 “脱罪” 的后路,没有铁证,贸然动官只会打草惊蛇。

史宅之借 “秋防考核” 为由,拟了份调任名单:调钱明远为衢州通判(远离刑狱),改苏焕为池州同知(无权管城防),连那批 “外围” 胥吏也被安上 “政绩平平” 的名头,贬去偏远州县。旨意颁布时,钱明远正在审案,闻言手中的惊堂木 “啪” 地掉在地上,脸色煞白。

他连夜托人送密信给李默,却被史宅之的人截获 —— 信中只画了只断爪的白虎,再无他语。史宅之将密信烧成灰烬:“他们在试探咱们的底牌。” 郑清之担忧:“换了新人,会不会被他们重新拉拢?” 史宅之冷笑:“新派去的都是闽广籍官员,与北境素无往来,且家眷都在临安为质 —— 想被策反,得掂量掂量。”

苏焕离扬州前,在城防图的夹层里藏了张字条:“新官王显,喜好昆曲,常去‘玉春班’听戏。” 这字条三日后便到了李默手中。他立刻让人买通班主,派了个 “唱旦角的伶人” 去接近王显 —— 那伶人是白虎堂训练的死士,腰间藏着淬毒的发簪(此处按史料改为骨簪)。

钱明远到衢州后,故意拖延赋税入库,导致军需短缺。史宅之早有准备,派去的监税官是他的门生,直接绕过钱明远将税银解往临安。钱明远气得摔了茶盏,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架空 —— 白虎堂的密令传来:“暂避锋芒,静待时机。”

这场人事拉锯战,没有硝烟却处处是陷阱。史宅之替换十名官员,李默便策反两名小吏;这边刚堵住城防的漏洞,那边又在粮道上埋下隐患,双方你来我往,将江南官场搅成了看不见的战场。

李默将誊抄后的名录正本藏进灵隐寺的佛像腹内 —— 那里香火最盛,反而最不易被搜查。副本则烧成灰,混在墨汁里,只他一人知晓完整名单。可夜审时,他总梦见名录被史宅之搜去,那些名字化作厉鬼来索命。

王砚察觉他日渐憔悴,劝道:“不如减些人手,免得树大招风。” 李默摇头:“萧将军要的是‘过江即破’,这点风险算什么?” 他不知道的是,“潜在” 栏里的周瑾虽未明投,却已暗中将徽州防务的异动报给了赵葵 —— 有些人,看似被拉拢,实则在等待反噬的时机。

中秋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李默案头的空白纸页上。他正准备增补新的内应名字,笔尖悬在半空,忽然想起钱明远被调走时的眼神 —— 那里面除了惊慌,似乎还有一丝解脱。这让他没来由地打了个寒噤,仿佛那张名录不是掌控他人的工具,而是即将引爆的火药桶。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