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855章 淮盐密道

巴图虎 第855章 淮盐密道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22 16:08:12 来源:全本小说网

855 章:淮盐密道(白虎堂的经济渗透)(至元四十三年?淮南至汴梁)

李默在 “虎记茶行” 的账房里翻着两叠茶引 —— 南宋的朱印引与北境的虎纹引在灯光下重叠,竟在角落拼出个完整的 “商” 字。“这就是萧将军说的‘天意’。” 他对王砚冷笑,指尖点在虎纹引的骑缝处,“南境茶引只验骑缝,不查背面;北境引则反之,若将两引黏合,便是张能通南北的‘万能引’。”

三日前,他让 “龙井队” 用这法子试过一次:淮南茶农的新茶先用南宋引运到盱眙,在渡口暗处换黏合引,再凭此进入蒙古境内,税银竟比正规流程少缴四成。“茶能通,盐就能通,铁就能通。” 李默在纸上画出链条,“用淮南茶换北境池盐,再用盐换江南铁器,最后运到汴梁军器监 —— 这条链活了,南宋的筋骨就得被抽松。”

临安盐商张万第一次见到黏合茶引时,正蹲在清河坊的码头抽烟。他做的是 “影子生意”—— 官府专卖的淮盐被他偷偷运到私盐泛滥的淮南,再换回紧俏的蜀锦,可近来南宋查私盐查得紧,船队常被盘查。

王砚递给他一叠引纸:“用这引运盐,临安府的税卡只看骑缝,不看内容。” 张万试了一趟,果然畅通无阻,半月就赚回往常半年的利。他揣着银子找到李默,腰弯得像张弓:“小人愿入白虎堂,只求能长久用这引。” 李默却扔给他本账簿:“先帮我运十船盐去扬州,给你算三成利,做得好,再谈入堂的事。”

张万不知道,他的货船早已被盯上 —— 船底有个暗舱,能藏三十石铁器,而他雇佣的舵工,正是白虎堂的 “碧螺队” 成员。

走私链分三段,各有专人负责,互不相知。淮南段由茶农老郑管:他用自家茶园作幌子,将茶装在双层竹篓里,下层藏着北境盐,傍晚从后门运到芦苇荡的小船。“每船茶下埋三百斤盐,够二十户人家吃半年。” 老郑给茶篓编上暗号,青竹是盐,黄竹是茶,李默派来的人只认竹色不认人。

中间段归张万:他的船队在盱眙换乘,将盐卸在北岸废弃的窑厂,换成江南铁器 —— 多是打农具的熟铁,实则能回炉铸箭头。船工们唱着盐歌掩盖声响:“青竹竿,黄竹竿,过了淮河不翻船”,每唱三遍,就意味着有铁器上船。

汴梁段则由帖木儿的亲卫接手,他们在黄河渡口用羊皮筏子接货,直接送进军器监后院,那里的账房会用 “农具” 的名目入账。“上个月收了五千斤铁,够造百门虎蹲炮。” 军器监令在密报里写道,字里行间沾着铁屑。

南宋转运使陈耆卿在扬州码头摔了鞭子。他刚截获一艘私盐船,却在船舱里只找到茶引 —— 盐早已被转移,船夫咬着牙说是 “运茶的空船”。“这是第三回了!” 陈耆卿对属下怒吼,他知道私盐背后有更大的网,却抓不到线头。

他想出个法子:让沿江税卡换 “暗记”—— 验引时除了看骑缝,还要摸背面的 “火印”。可施行不到三日,新火印的样式就出现在李默的案头 —— 张万的小舅子在转运司当差,每晚都把当日的查验暗号抄给 “碧螺队”。

陈耆卿不死心,又派亲信伪装成盐贩卧底。那人混进张万的船队,却在第一晚就被识破 —— 他不知道走私者吃饭时只用左手拿碗,这是白虎堂定下的规矩。三日后,一具浮尸漂在长江上,手里还攥着半张盐引。

江南铁器要运过长江,得先 “变脸”。临安铁匠铺的王老铁有门手艺:将打造箭头的熟铁先打成犁铧,到了北岸再回炉重造。“犁铧的弧度改改,就是箭头的形状。” 他对来取货的 “龙井队” 成员说,铁砧上的犁铧闪着冷光,与军器监的箭头只差一道淬火工序。

张万的船队运这些 “农具” 时,总带着几个穿粗布衫的 “农夫”。遇到盘查,农夫就抡起犁铧表演耕地,铁器上的泥土还带着江南稻田的腥气。有次南宋兵要劈开犁铧检查,被 “农夫” 一膀子撞开:“这是俺们吃饭的家伙,劈了谁赔?” 吵吵闹闹间,船已过了税卡。

这些铁器到了汴梁,军器监的工匠会在夜里加班 —— 犁铧退火后敲去多余的铁,装上木杆就是长矛,截断了能做箭簇,三个月下来,竟攒出了五千副甲胄的料。

张万的船队在扬州码头被另一伙私盐贩子截了。领头的是本地豪强赵三,他眼红张万的生意,带着人要抢黏合茶引的法子。“这引是白虎堂的,你动一个试试。” 张万的舵工亮出腰间的虎纹佩,赵三却嗤笑:“北人的东西,在江南不好使!”

双方在码头打了起来,动静惊动了扬州府衙。李默得知后,没派兵相助,反而让人给赵三送去五十石盐:“张万的饭,也分你一口,但得听白虎堂的规矩。” 赵三成了外围的外围,他的船队负责把铁器从江南运到扬州,再由张万转运,利益分润时,李默拿大头,张万与赵三各得两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赵三不知,他的账房先生是王砚的远房表弟,每笔交易都记在两本账上,一本给赵三看,一本送进 “虎记茶行”。

蒙古境内的盐池多在山西、陕西,运到淮南要走陆运,再转水运。帖木儿在洛阳设了个 “盐引局”,表面卖官盐,实则给白虎堂发 “通行牌”—— 持牌者可在蒙古境内免税运盐,条件是回程必须带江南铁器。

负责运盐的蒙古百户阿剌罕有个诀窍:盐袋里混装些北境的皮毛,南宋税卡见是 “正经商货”,查得就松。“每袋盐上缝根狐尾,这是萧将军定的暗号。” 他对赶车的汉人脚夫说,脚夫们只知有狐尾就能过关,却不知这尾巴里藏着盐的斤两数。

这些盐到了淮南,比南宋官盐便宜三成,很快抢占了市场。茶农们用茶换盐,不再向官府买,致使淮南盐税一月内暴跌五成,转运司的账册上,赤字红得刺眼。

临安府推官周良弼每月十五都会收到个茶盒,里面装着北境的雪芽,底下却压着五十两银子。他的差事是 “督查茶盐互市”,却对张万的船队睁只眼闭只眼。“李默说了,只要你别碍事,这茶每月都有。” 送信的伙计轻声道,周良弼捏着银子,想起家里生病的老娘 —— 这点钱够请三个月的名医。

他给张万行过方便:盘查前先让小舅子去码头 “散步”,看见戴斗笠的人就咳嗽三声,那是通知船队 “有官差”。有次转运司要突击检查,周良弼故意在宴会上拖住陈耆卿,等宴席散了,张万的船早已驶出三十里。

他不知道,李默早让人录下了他受贿的证据,藏在茶饼里 ——“这种官,用得着时是伞,用不着时就是刀。” 李默对王砚说,将记录周良弼的账页折成了船形。

陈耆卿终究查到了些线索。他在盱眙渡口的淤泥里挖出半张黏合茶引,认出背面的虎纹是蒙古工匠的手法。“北境人在操纵!” 他上奏理宗,请求严查所有持有双引的商户,可奏折递上去,却被史宅之压了下来。

史宅之的理由是 “证据不足,恐激化南北矛盾”,实则他的门生也在做茶叶生意,暗中用着黏合引。陈耆卿气得拍桌子,却只能加派士兵沿江巡逻,可查获的违禁品多是些零散的盐铁,真正的大宗货物早已通过暗线溜走。

有个老捕快对他说:“大人,这网太大,连衙门里都有网眼,怎么查得净?” 陈耆卿望着江面的雾,忽然觉得自己像在捞水里的月亮。

至元四十三年,淮南的铁器价格涨了三成,铁匠铺里的熟铁被买空,连农具都成了稀罕物。军器监的官员急得跳脚 —— 造楼船的铁料断了供,十艘新船只能停在船坞里。

与此同时,汴梁军器监的炉火却越烧越旺。陈六带着工匠们用江南铁器铸炮,虎蹲炮的射程从三百步加到了三百五十步。萧虎抚摸着新炮的炮身,铁上还带着江南稻田的湿气。“张万送来的铁,够造百门炮。” 他对周显道,“等这些炮架到虎头船上,长江就不是天险了。”

临安的理宗还在看岁贡清单,上面写着 “茶税如常”,却不知那些流动的茶引、盐袋、铁器,已在南宋的经济躯体上蛀出了无数孔洞。当李默的账房算出 “本月铁器入汴梁五千石” 时,淮河的水正带着江南的铁屑,悄悄流向北方。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