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733章 学堂兴邦

巴图虎 第733章 学堂兴邦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7-26 11:22:03 来源:全本小说网

733 章:学堂兴邦(至元三十九年春?白虎城学堂)

脱脱踏着融雪后的泥泞走进学堂时,正撞见汉人文官周显指挥工匠加固窗棂。“原只教经史,如今得添些实在学问,” 周显指着墙角堆放的新制木桌,“军器坊李师傅说算学得用算盘,医书课要备草药标本,这屋子得再隔出两间厢房。” 学堂原是间旧粮仓改造,如今北墙新辟了 “算学角”,摆着二十张黑漆算盘,每颗算珠都磨得油亮;东厢房被改作 “药草室”,竹架上摆着数十个陶罐,贴满蒙汉双语标签的草药正散发着清香。

周显特意请来两位 “实务先生”:军器坊的李铁山讲算学,他把兵器锻造的用料计算编成口诀:“造箭需竹三尺三,铁镞三钱不能减”;郎中王仲和授医书,带着学子在屋后开辟药圃,教认贝加尔湖沿岸的防风、柴胡。首堂算学课上,蒙古学子巴特尔捏着算珠犯难,李铁山便用牧场分羊作例子:“十只羊分三人,一人三只余一只,这便是‘除不尽则余’。” 巴特尔恍然大悟,课后缠着先生问冰路修缮的土方计算,眼里满是求知的亮光。

李铁山接到授课差事时,连夜在铁皮袄上绣了个 “师” 字 —— 这是他请教周显后学的汉俗。为备好课,他把军器坊的锻铁账簿翻出来,将兵器重量、用料多少换算成学子易懂的数字,还削了三十根木筹当教具。头回站上讲台,见底下坐着汉蒙俄各族学子,他攥着木筹的手直冒汗,开场白竟是:“咱不会念书,但会算账,造弩箭差一钱铁都不成。” 学子们哄笑后却听得格外认真,有人当场提问:“李师傅,冰路测厚的三尺五寸,换成寸是多少?” 李铁山答得干脆:“三十五寸,算错了要坠冰窟窿!”

王仲和的备课更费心思。他带着药童翻遍白虎城周边山林,采回三十种草药制成标本,每种都贴上蒙汉双语标签,连药性都用通俗话说:“这柴胡治风寒,就像给冰裂填碎石,得趁早用。” 他怕蒙古学子听不懂 “经络”,就用弓弦作比:“人身上的血脉,就像贝加尔湖的冰路,堵了就出毛病。” 有次讲冻伤救治,他特意请来巡逻兵演示草药熏洗,学子们围着看冻疮如何消肿,课堂成了最鲜活的实务场。

学堂里最显眼的是墙上的双语木牌:左边写汉文,右边刻蒙古文,连 “窗”“门”“桌” 这些日常词汇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汉人文书周显带着两名译员,把《九章算术》《神农本草经》里的重点章节译成蒙古文,遇到 “勾股定理” 这类难题,就用冰路测宽作例子:“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就像从哨所到湖心的直路,比绕岸走更近。” 译员帖木儿是去年的毕业生,他说:“用咱北境的事儿讲书,连牧民家的孩子都听得懂。”

课堂采用 “双语轮换” 法:汉人先生先用汉文讲,蒙古助教再用蒙古语复述,重要处还会让学子轮流翻译。汉人学子周明起初怕说错蒙古语,被先生鼓励:“说错了才学得会,就像学骑马总要摔几跤。” 他后来在翻译算学题时,竟用蒙古谚语解释:“就像‘两羊争草不如分食’,除法就是分东西的学问。” 这种教法让课堂笑声不断,连最调皮的学子都竖着耳朵听讲。

脱脱定下 “凡适龄子弟皆可入学” 的规矩:军户子弟占四成,民户子弟三成,使虎等部落子弟三成,不论贵贱均需通过简单测试 —— 会写自己名字,能数到一百。汉人粮官张老汉的孙子张栓柱初来时连汉字都认不全,却能背出二十种草药名;蒙古千户的儿子阿古拉算术极佳,却对汉文一窍不通。周显特意编了 “互教制”:汉文好的教蒙古文,算术强的帮认草药,课桌都按 “汉蒙搭配” 排列。

入学的还有些特殊学子:商队头领王茂送来两个识字的伙计,想学算学记账;使虎部落首领让儿子巴图入学,特意嘱咐:“学不会汉文,就别认我这个爹。” 学堂门口的登记册上,密密麻麻记着各族名字,周显每日翻看都感慨:“去年才三十人,如今快满百了,添了三间房还嫌挤。” 脱脱来看课时,见各族学子围着沙盘推演冰路修补,笑着对周显说:“这学堂,比军帐更能固北境。”

开春后,脱脱从军库拨了二十领羊皮褥子铺在学堂地上,又让人给窗户糊上两层厚纸挡风。周显带着工匠做了三十张新书桌,桌面刻着浅槽放毛笔,抽屉里备着蒙文竹笔和桦树皮纸。最受学子欢迎的是新制的 “暖炉”—— 铜制小炉放在教室中央,课间添上炭火,整个屋子都暖融融的。李铁山还特意做了 “算学模型”:用木片拼成三角形、方形,演示各种几何图形,学子们摆弄着模型,连课间都在讨论 “如何算投石机的射程”。

笔墨纸张也有讲究:汉人学子用毛笔蘸松烟墨,蒙古学子用竹笔蘸石墨,纸张分三等 —— 练习用粗糙的桦树皮纸,正式作业用麻纸,优秀答卷则用稍好的宣纸。王仲和还做了 “草药图谱” 木牌,每种草药都画得栩栩如生,背面刻着药性,学子们课余都爱围着看。有次脱脱检查学堂,见窗台上摆着学子养的草药,墙角堆着算学用的石子,笑道:“这才是读书的样子,不是死啃书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至元三十九年春末,学堂迎来首批十五名毕业生。脱脱亲自主持考核:考算学(冰路粮草分配)、考文书(蒙汉双语写告示)、考实务(辨认草药或讲解兵器部件)。汉人学子周明算得又快又准,蒙古学子帖木儿翻译文书滴水不漏,两人双双被选为脱脱的随身译员。周明捧着任命书手抖:“半年前还在学写字,如今能跟着大人办差了。”

毕业生中三人去了税课司当记账吏,四人进驿站做译员,五人留在军帐当文书,还有两人被军器坊挑去学绘图。帖木儿第一天当译员就遇到难题:蒙古千户说的 “冰厚不足”,他译成汉文时特意注明 “最薄处仅二尺八寸”,比千户原话说得更精确。脱脱见了批注:“译员不仅要会说话,更要懂实务。” 这些毕业生成了白虎城最抢手的人才,各部门都来学堂要人,周显只好定下 “先从军政,再补民用” 的分配原则。

学堂新立 “实习制”:每月让学子随工匠、郎中外出历练。算学班跟着李铁山去军器坊,算锻造用料;医书班跟着王仲和去山林采药,认辨草药生长环境;文书班则随周显去哨所抄录冰路记录,练习双语书写。汉人学子张栓柱跟着王仲和采药时,竟发现一种能治冻疮的新草药,王仲和当即命名 “栓柱草”,记入学堂药谱。

有次算学班随巡逻兵测冰厚,巴特尔算出 “五辆粮车共重三千斤,冰厚需三尺以上”,与实际测厚分毫不差。张勇拍着他的肩说:“学堂没白念,这账算得比老兵还准!” 实习回来后,学子们要写 “历练记”,周显从中挑出好的贴在墙上:“这比背书更有用,知道学问能当饭吃,才学得更有劲。” 脱脱看了学子记录的冰路修补算法,对周显说:“让他们把这些编成册子,往后巡逻兵都能学。”

周显向脱脱提议编一部北境实用全书,当即得到批准。编撰团队由十人组成:汉人文官周显总领,农匠张老汉写农业篇,李铁山写兵器篇,王仲和写医药篇,税课司周明写算学篇,蒙古译员帖木儿负责双语对照。他们在学堂辟出 “编撰室”,墙上挂满贝加尔湖地图、农具图样、草药图谱,桌上堆着各地送来的资料,连吃饭都在讨论 “寒地种植该写哪些作物”。

张老汉坚持要写青稞与燕麦的种植差异:“青稞耐冻但产量低,燕麦怕霜却长得快,得让学子知道啥地种啥粮。” 李铁山则在兵器篇里画满草图,连弩箭的筋腱配比都写得详细:“三斤鹿筋混一斤牛筋,抗冻性最好,这是咱试了十回才得的数。” 周显每日核对各篇,遇到蒙古特有事物就让帖木儿补充:“比如驯鹿的饲养,汉人不懂,得让他写清楚。” 编撰室的油灯常常亮到深夜,烛泪堆得像小山。

初稿完成后,脱脱带着各部门主官来审定。农官指出 “农具篇没写破冰犁的用法”,当即让张老汉补上:“冬末耕地得用带铁尖的犁,不然凿不开冻土。” 军医发现 “医药篇缺了雪地迷路的急救法”,王仲和赶紧加入 “松针煮水防雪盲”“嚼树皮解渴” 等土法。最费周折的是算学篇,周明原用中原的 “石斗” 换算,被税课司主事改为 “北境常用的皮囊计量法”:“一皮囊青稞约五斗,写这个才实用。”

审定会上争论最烈的是 “是否加经文”,有老儒提议加入《论语》,脱脱却摇头:“学堂要教能种粮、能治病、能算账的学问,经文可作选修,但全书得让牧民、工匠都看得懂。” 最终定下 “务实不务虚” 原则,删去所有空泛议论,只留 “怎么做” 的实在内容。帖木儿在翻译时特意用通俗蒙古语:“不用文绉绉的词,就像平时说话,牧户才愿意看。”

学堂开设一年后,白虎城的变化悄然显现。以往贴告示要配译员讲解,如今三成民众能自己看懂,连蒙古牧民都能认出 “禁牧”“纳粮” 等常用词。上次冰路封路告示贴出,商队头领王茂当天就改道,说:“上面写着‘辰时测冰不足三尺’,咱可不敢冒险。” 基层小吏也省力不少,汉人里正张福说:“从前收粮得挨家说,现在把账册贴墙上,谁家该缴多少都明明白白,少了好多争执。”

巡逻兵里也多了识字的兵卒,能看懂冰路测厚记录,甚至会用算学算粮草消耗。巴特尔所在的哨所因漏报受罚后,他主动来学堂学写字:“不认字连记录都记不清,总不能老被罚。” 脱脱在巡查时发现,连使虎部落的孩子都能背出学堂教的算学口诀,对周显说:“当初有人说办学堂没用,如今看,识字的百姓好管,懂算的兵卒好用,这才是长远的治根之法。” 春风拂过学堂的窗棂,琅琅书声与远处的锻铁声交织,成了白虎城最踏实的声响。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