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694章 炮震河渡

巴图虎 第694章 炮震河渡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7-26 11:22:03 来源:全本小说网

694 章:炮震河渡(至元二十九年夏?第聂伯河渡口)

第聂伯河渡口的夏日常刮着东南风,河面上波光粼粼,水汽裹挟着水草腥味扑面而来。拔都的西征军抵达南岸时,北岸的罗斯木堡已严阵以待 —— 这座用百年橡木搭建的堡垒高两丈,墙厚三尺,堡顶插着红蓝相间的罗斯旗帜,旗下隐约可见持矛的守军。堡外五十步处,密密麻麻的鹿砦交错排列,削尖的木杆斜插地面,尖端裹着黑焦油(防火又锋利),这是罗斯人抵御骑兵冲锋的惯用手段。

拔都勒马立于高坡,银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举起千里镜(西域贡品,铜制镜筒)观察北岸:“木堡四角有箭楼,每楼至少五名弓箭手,” 镜中可见箭楼窗口闪烁的金属反光,“堡门是双扇橡木版,包着铁皮,寻常冲撞难破。” 他身后的千户帖木儿补充:“探马回报,堡内守军约三百,多是本地贵族的私兵,装备杂劣,半数人只有皮盾和短刀。”

河宽约百步,水流湍急,舟船渡河需半个时辰,这意味着大军暴露在守军箭雨下的时间过长。“硬渡伤亡太大,” 拔都放下千里镜,目光落在随军带来的十门 “镇北炮” 上,“萧公说这炮能破坚城,今日正好试试。” 他马鞭指向北岸木堡右侧的缓坡:“炮阵就架在那里,地势高,射程够得着。”

周显派来的首席工匠李铁牛正指挥士兵架设炮阵,他带着三名徒弟在缓坡上丈量:“此处地势比木堡高五尺,距堡墙正好一百八十步,” 符合 “镇北炮” 的最佳射程(最远两百步,一百八十步威力最集中)。士兵们用铁锹平整地面,铺上三层厚木板(防炮身后座陷进泥土),木板下垫石块固定,这是汉地 “炮阵稳基法”,在草原作战同样适用。

每门炮需六名士兵协作架设:两人抬炮身(重三百斤),两人调炮架角度,两人固定炮尾绳索(防发射时倾倒)。李铁牛跪在地上,用铅垂线校准炮口:“左炮偏西半寸,垫半块木片!” 他从怀中掏出铜制量角器,测量炮身与地面的夹角:“抬高四格,正好能砸中堡墙垛口。” 炮架上的刻度清晰,每格对应五度仰角,这是周显特意改良的 “精准刻度法”,比蒙古传统的 “目测法” 精确十倍。

炮阵按 “品” 字形排列,三门在前主攻,四门在侧掩护,三门在后备用,间距十步,既避免相互干扰,又能形成交叉火力。李铁牛检查完最后一门炮,用粉笔在炮身写下 “甲字三号”—— 这是军器坊的编号,便于记录损耗和追责。“将军放心,” 他对拔都拱手,“所有炮械都试过火,引信干燥,石弹合格,只等下令。”

巳时三刻,风向转为正南,正是发射良机。拔都挥下马鞭:“试射!” 李铁牛点燃第一门炮的引信,导火索 “滋滋” 燃烧,火星四溅,士兵们迅速后退十步,捂住耳朵 —— 这是军器坊反复强调的 “安全规程”。片刻后,“轰” 的一声巨响震彻河谷,炮口喷出浓烟,石弹裹着风声呼啸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中了!” 士兵们欢呼起来,只见北岸木堡的东南角垛口被石弹精准命中,橡木碎片飞溅,堡顶的罗斯旗帜应声歪倒。石弹撞碎后,碎石如霰弹般横扫堡墙,惨叫声隐约传来。李铁牛用望远镜观察弹着点:“角度正好,威力够强,” 他对第二门炮的炮手喊道,“目标堡门,抬高半格!”

第二发石弹更具威力,正中包铁皮的橡木堡门,“咔嚓” 一声巨响,木门裂开三道大缝,铁皮被震得卷曲外翻。堡内的罗斯人显然没见过如此武器,惊叫声、哭喊声混杂着,从敞开的门缝里传出来。拔都大笑:“萧公的炮果然厉害!比十队骑兵冲锋还管用!” 帖木儿千户立即下令:“各炮装弹,准备第二轮齐射!”

木堡内的罗斯酋长瓦西里正啃着黑面包,听到第一声炮响时,还以为是天雷。待看到东南角垛口崩塌,碎石砸死两名弓箭手,他手里的面包 “啪” 地掉在地上,脸色瞬间惨白。“那是什么怪物?” 他抓住跑来报信的士兵,对方语无伦次:“石头…… 会飞的石头,把墙砸塌了!”

堡门被击中时,瓦西里亲自跑到门后查看,只见三寸厚的橡木版裂如蛛网,铁皮剥落,露出里面的朽木。他的私兵们挤在箭楼里,没人敢探头射箭 —— 刚才有个胆大的弓箭手刚露出半个脑袋,就被石弹碎片击中咽喉,鲜血喷了满墙。“魔鬼!这是草原魔鬼的巫术!” 有士兵哭喊着跪地祈祷,信仰在火炮威力面前不堪一击。

瓦西里强作镇定,命人用沙袋堵门:“加固防线,他们攻不过来!” 但声音却止不住发颤。他统治这片渡口二十年,从未见过能把石头扔出百步的武器,蒙古人的骑兵已经够可怕了,现在又多了会飞的石头,这仗怎么打?恐惧像瘟疫一样在守军里蔓延,连最勇猛的亲兵都缩在墙角,眼神涣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未等第二轮齐射,木堡的吊桥缓缓放下,一名举着白旗的罗斯使者骑马过河,他穿着绣金线的皮袍,却在蒙古军的甲士面前瑟瑟发抖。使者被带到拔都面前,献上一柄镶嵌宝石的腰刀:“我家酋长愿献上十匹良马、二十张狐皮,求将军退兵,我们愿年年纳贡。” 他不敢抬头,声音细若蚊蝇。

拔都把玩着腰刀,刀刃虽锋利,却远不如蒙古弯刀趁手。“十匹良马?” 他冷笑一声,马鞭指向北岸的木堡,“本汗的炮一发能碎千斤橡木,你觉得十匹马可抵?” 使者脸色煞白:“那…… 那酋长愿献五十匹,再加十名奴隶!” 他显然没意识到,蒙古人要的不是贡品,而是渡口的控制权 —— 这是西征罗斯草原的必经之路。

“按我与萧公的盟约,” 拔都收起笑容,语气冰冷,“此渡归我,守军降者不杀,顽抗者,木堡就是榜样。” 他命使者带回石弹碎片:“让你家酋长看看,这是打碎你们城墙的东西,半个时辰内不降,炮轰平木堡!” 使者捧着带血的石弹碎片,骑马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缰绳。

使者回城后,木堡内一片死寂。瓦西里看着石弹碎片上的血迹和橡木残渣,终于明白抵抗是徒劳的。但贵族们却不愿投降:“我们有三百人,还能守!” 争执间,蒙古军的第三发石弹呼啸而至,这次瞄准了箭楼,木屑与人体残骸从空中落下,彻底击碎了守军的士气。

拔都见木堡仍无动静,对李铁牛点头:“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四门火炮同时发射,石弹如冰雹般砸向木堡,堡墙多处崩塌,烟尘弥漫,惨叫声不绝于耳。李铁牛调整炮口:“目标粮仓!” 他从望远镜里看到堡内东南角有粮囤,这是打击守军持久战信心的关键。果然,粮囤被击中后燃起大火,黑烟直冲云霄。

“降了!我们降了!” 木堡的罗斯旗帜被降下,换上了白旗。吊桥再次放下,瓦西里举着佩剑(表示缴械)走出堡门,身后跟着幸存的一百多名守军,个个衣衫褴褛,面带惊恐。拔都命帖木儿千户接管木堡:“清点人数,收缴武器,粮仓余粮充作军饷。” 他特意走到堡门前,看着那道被石弹砸裂的缝隙:“萧公的炮,果然无坚不摧。”

拔都命人将最完整的一块石弹残骸用红绸包裹,装进楠木匣,附上手书捷报送往斡耳朵。信中写道:“镇北炮威如萧公所言,一百八十步外碎橡木堡,第聂伯河渡已破,守军望风而降。今送弹骸为证,后续西征无忧,赖兄所赠利器。” 字迹豪迈,透着胜战的喜悦。

他特意嘱咐信使:“见到萧公,务必细说炮阵如何部署,石弹如何命中,” 这既是表功,也是对萧虎支持的认可。按盟约 “互为犄角” 的约定,前线战况需及时通报,而用战利品残骸作证,更显诚意。李铁牛也附上工匠报告:“炮械损耗轻微,仅三门炮架需加固,石弹充足,可支持后续攻城。”

信使出发前,拔都亲自斟酒送行:“一路加急,莫要耽误。” 这封捷报不仅是战况汇报,更是向后方传递信心 —— 有炮阵相助,西征军如虎添翼,也让萧虎在斡耳朵的地位更加稳固,毕竟这炮是他所赠。同盟的纽带,在胜战捷报中越发牢固。

接管木堡后,拔都立即组织大军渡河。十门炮阵分两批部署:五门留在南岸高地,警戒可能的援军;五门推进至北岸木堡,掩护渡河部队。李铁牛指挥士兵在北岸筑起临时炮位,用沙袋堆成掩体:“每炷香检查一次引信,确保干燥,” 河边湿气重,引信需裹油纸防潮,这是他从周显那里学的 “防潮诀”。

骑兵渡河时,按 “五十骑为波” 分批登舟,每艘船配三名弓箭手警戒。炮阵炮手则紧盯河对岸的密林,一旦发现异动便鸣炮示警 —— 火炮的轰鸣声传得远,比号角更能快速集结部队。帖木儿千户带着亲卫在河边巡视:“将军有令,谁敢扰乱渡河秩序,斩!” 士兵们动作迅速,舟船往来穿梭,秩序井然。

李铁牛蹲在北岸炮旁,用手指测量风向:“东南风转强,若需射击,准星得左移半寸。” 他对炮手们反复叮嘱:“炮是咱们的胆,也是萧公的脸,不能出半点差错。” 炮手们齐声应诺,擦拭炮身的动作格外仔细,仿佛在呵护稀世珍宝。

大军全部渡河用了三个时辰,夕阳西下时,拔都已在北岸扎营。木堡内的粮仓被清空,罗斯守军被编入辅兵队(搬运物资、修缮道路),瓦西里等贵族则被软禁,待战后押送回斡耳朵。拔都站在堡顶,望着渡河的大军如长龙般向罗斯草原延伸,对帖木儿道:“有炮阵在前,基辅城也指日可破。”

李铁牛正组织工匠拆解炮阵,准备随军机动。“每门炮拆成炮身、炮架、绳索三部分,” 他给士兵们分工,“炮身用两匹马拉,炮架用骆驼驮,绳索单独打包,” 这是军器坊研发的 “快速拆解法”,适应草原行军。拆解后的炮械被盖上防雨油布,绑在辎重车上,与粮草队保持五十步距离,确保安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脱脱带着亲兵检查渡河后的武器:“父亲,萧公送来的炮比罗斯人的投石机强十倍,” 他摸着炮身的虎纹錾刻,“这上面的花纹,和斡耳朵英雄冢的铜鹤一样精致。” 拔都笑道:“汉家工匠的本事,咱们得学,” 他望着暮色中的炮阵,“有这利器,你祖父当年未竟的西征大业,该由咱们完成了。”

第聂伯河渡的捷报很快传遍西征军,士兵们对镇北炮越发敬畏,行军时路过炮队,都会主动让路。有老兵摩挲着炮身的虎纹錾刻:“从前打花剌子模,攻一座城要填进去上千弟兄,如今这炮一响,城墙就裂,咱们的血能少流些了。” 这种对武器的信任,无形中提升了军心士气,连最畏战的辅兵都挺直了腰杆 —— 有炮阵撑腰,底气足了三分。

李铁牛带着工匠们每日检修炮械,炮膛里的火药残渣要用水冲洗,炮架的木栓要涂桐油防裂,连引信都要摊在阳光下晾晒。“萧公说,炮是‘国之利器’,得像护眼睛一样护着,” 他对徒弟们念叨,“咱们手艺精一分,前线弟兄就安全一分。” 蒙古士兵看在眼里,对这些汉匠越发尊重,每日送来的马奶酒、烤羊肉,总是先给工匠们留一份。

拔都在军议时特意强调:“镇北炮是萧公所赠,也是咱们与斡耳朵盟约的凭证,” 他指着地图上的基辅城,“接下来的硬仗,还得靠它。” 将领们纷纷点头 —— 从前西征靠骑兵冲锋,如今多了炮阵攻坚,战术更灵活了。这种对 “同盟利器” 的认可,让术赤系诸王对萧虎的印象从 “汉地文吏” 变成了 “有实利的盟友”。

斡耳朵收到捷报时,萧虎正在英雄冢祭拜完颜雪。他展开拔都的信,指尖划过 “炮阵无坚不摧” 的字句,又看了看随信送来的石弹残骸,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耶律铸在旁道:“拔都在前线得势,咱们送炮既能助他西进,也能让他离不开咱们的支援。” 这正是萧虎的盘算 —— 技术支援是维系同盟的最好纽带。

萧虎当即命镇南司调二十门新铸的 “镇北加强型” 炮,配足火药、石弹,由周显亲自押送。“这批炮加了防滑纹,炮架用榆木(更耐潮湿),” 周显检查炮身时叮嘱,“罗斯多雨,引信要多带油纸包裹的备用件。” 他还附上《炮阵维护手册》,用蒙古文标注 “每日三查:查炮膛、查引信、查炮架”,确保前线能用好、护好。

送炮的队伍有五百甲士护送,携带萧虎的回函:“喜闻河渡大捷,新炮二十门已启程,助你破基辅。粮秣随后运到,望兄谨记盟约,共护漠北与西征通道。” 信中既表支援,又暗提 “盟约”,提醒拔都双方的利益绑定。这种 “援而有制” 的策略,让同盟在合作中保持平衡。

第聂伯河渡的炮声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周边的罗斯部族。有牧民跑回基辅城报信:“蒙古人有会飞的石头,一百八十步外能砸塌橡木堡,第聂伯河的瓦西里酋长已经降了!” 消息越传越神,有的说 “蒙古炮能喷火”,有的说 “石头里藏着魔鬼”,基辅城内人心惶惶,贵族们连夜讨论是否要南迁。

罗斯大公的使者快马加鞭赶往其他部族求援,却发现大家都怕了:“连瓦西里的木堡都守不住,咱们的土城更不行!” 这种对炮阵的恐惧,比蒙古骑兵的威名更具破坏力 —— 骑兵尚可躲,会飞的石头却防不住。拔都的谍报兵传回这些消息,他对脱脱笑道:“萧公的炮,没开火就先赢了一半。”

渡河后的西征军在北岸整军三日,拔都按 “炮阵在前,骑兵居中,辎重在后” 的阵型推进。十门炮每日清晨先于大军出发,占据沿途高地布防,待主力通过后再跟进,这是 “炮护行军” 战术。李铁牛根据地形调整炮位:“过沼泽地时,炮架要垫木板;翻山时,拆解成零件由骆驼驮运。”

士兵们渐渐摸索出与炮阵协同的节奏:遇可疑地形,先让炮阵试射探路;扎营时,炮阵守在营门两侧,与鹿角、壕沟组成三重防线。帖木儿千户感慨:“有炮在,连站岗都安心些。” 这种安全感转化为战斗力,大军推进速度比原计划快了两日。

行军途中,李铁牛开始教蒙古炮手简单的维护技巧:“炮膛积灰要擦,木栓松动要敲,” 他用蒙古语夹杂汉语演示,“引信太短会炸膛,太长敌人会跑。” 炮手们学得认真,有的用刀在炮架上刻下维护口诀,有的把李铁牛的话记在羊皮纸上。

一名叫巴特尔的蒙古炮手学得最快,他发现雨天炮身易滑,便用羊毛毡裹住炮架扶手,李铁牛赞道:“这法子比汉地的布条好用!” 两人还一起改良了装弹流程,将原来的六步简化为五步,节省了发射时间。汉匠的精巧与蒙古士兵的实用智慧结合,让炮阵的效率更高了。

夕阳西下时,大军在林间扎营,篝火旁,汉匠与蒙古士兵分食烤羊,李铁牛讲中原的火炮故事,巴特尔说草原的骑兵传奇。炮身的寒光映着跳动的火光,像在见证两个民族在战火中悄然生长的默契 —— 这或许比任何盟约文书都更坚实。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