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1140章 高僧邀请

巴图虎 第1140章 高僧邀请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31 10:39:39 来源:全本小说网

1140章:高僧邀请

驿馆的庭院里,二十余匹骡马已整装待发,每匹骡马的背上都驮着特制的木箱,箱内整齐码放着萧虎西使期间收集的宗教典籍 —— 既有基辅东正教的《圣乔治事迹录》,也有吐蕃噶举派的《大手印要义》,还有天竺、大理等地的佛法典籍,共计百余部。

萧虎亲自检查木箱的封条,指尖划过 “翰林院典籍库” 的印记:“这些典籍是西使最珍贵的成果,需妥善保护。每箱外层包三层油布,遇雨天需用毡毯覆盖,每日宿营后需开箱检查,确保无受潮、虫蛀。” 孙和应声,指挥护卫按 “东正教 - 佛教 - 其他” 分类清点,逐一核对清单,确认无误后在封条上加盖私印。

郭敬之则在一旁处理基辅的后续事务:“已与尼古拉主教约定,每季度由中都商队传递一次佛教与东正教的交流文书;基辅领主那边,‘民生反馈簿’已推行,由商队首领协助监督。这些交接文书都已签署完毕,交予驿馆驿丞存档。”

临行前,尼古拉主教派人送来一尊铜制十字架与一封书信,书信中写道 “愿与大元共护民生,盼佛法与东正教交流永续”。萧虎将十字架与书信放入随身行囊,对郭敬之道:“此十字架可作为与东正教后续交流的信物,带回中都后交由礼部妥善保管。”

辰时三刻,萧虎翻身上马,回望基辅城郭 ——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他抬手示意,队伍缓缓向东出发,驮着典籍的骡马踏着晨露前行,蹄声在基辅的土路上留下一串清晰的印记。

归途路线仍沿来时的 “基辅 - 撒马尔罕 - 河西走廊 - 中都” 一线,萧虎在马背上与郭敬之、赵全、孙和敲定沿途要务:“撒马尔罕是西域商路枢纽,需停留一日,与当地商队首领确认‘协同护商’的细节;河西走廊的甘州有大元的佛教寺院,可将部分天竺、大理典籍暂存寺中,减轻归途负担;抵达中都前,需先派人快马通报,让中枢做好典籍接收与西使汇报的准备。”

赵全负责物资调度,补充道:“队伍携带的干粮还剩二十日用量,撒马尔罕可采购胡饼、肉干补充;饮水需在沿途驿站装满羊皮水囊,甘州之后多为戈壁,水源稀缺,需提前储备。此外,为避免典籍被盗,夜间宿营需安排双岗,护卫轮流值守,木箱需集中存放于中军帐旁。”

行至撒马尔罕时,商队首领阿卜杜勒已在城外等候,他带来了西域商路的最新消息:“近期乃蛮部落余部在焉耆一带活动,可能袭扰商队,建议将军绕行库车,虽多走三日路程,却更安全。” 萧虎采纳建议,同时与阿卜杜勒约定:“中都商队下月将运送一批丝绸至基辅,途经库车时,需你派向导协助,确保与基辅商队顺利汇合。”

在撒马尔罕的寺院中,萧虎将《天竺小乘经》《大理南拳禅修谱》等二十部典籍暂存,寺院住持接过典籍,双手合十:“定当妥善保管,待将军返回中都后,再派僧人护送剩余典籍入京。” 萧虎致谢,赠予寺院两匹中原丝绸,作为保管的谢礼。

历经一个月的跋涉,队伍终于抵达中都郊外的卢沟桥。远远望去,中都的城墙巍峨耸立,城楼上的 “大元” 旗帜迎风飘扬,翰林院与礼部的官员已在桥边等候 —— 他们接到萧虎的快马通报,提前做好了迎接准备。

翰林院学士王磐上前迎接,双手接过萧虎递来的典籍清单:“陛下已在大殿等候,将军可先将核心典籍(如《大手印要义》《圣乔治事迹录》)呈献,其余典籍由翰林院官员清点接收,分类存入典籍库。” 萧虎点头,命孙和挑选出二十部核心典籍,装入紫檀木匣,亲自捧着,随王磐向皇宫走去。

皇宫大殿内,忽必烈大汗端坐龙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萧虎跪地行礼,将木匣举过头顶:“臣萧虎西使基辅,历时半载,收集西域、吐蕃、天竺、大理等地宗教典籍百余部,现呈献陛下,供中枢参考文化交流与实务治理。”

忽必烈命内侍打开木匣,翻看《大手印要义》,问道:“吐蕃噶举派的典籍,与其他教派相比,有何特别之处?” 萧虎回禀:“噶举派注重‘以武入禅’,将武学与禅修结合,既重精神修行,又重实务护民,与大理的‘武学禅修’有异曲同工之妙,且其在吐蕃部落中影响力甚广,若能邀其高僧来中都交流,对稳定吐蕃、融合佛法大有裨益。”

忽必烈沉吟片刻,道:“准你所奏。先回府休整三日,三日后再详细禀报西使详情,商议邀请高僧事宜。”

萧虎回府后,并未休息,而是立刻召来郭敬之、赵全、孙和与熟悉吐蕃事务的礼部主事李谦,在府中议事厅商议邀请帕木竹巴?多吉杰布的具体事宜。

李谦首先介绍帕木竹巴的背景:“帕木竹巴是噶举派‘帕竹噶举’的创始人,现驻锡于吐蕃泽当寺,弟子遍布吐蕃各地,且与吐蕃地方势力关系融洽。忽必烈大汗曾赐其‘灌顶国师’称号,对其十分敬重。邀请他来中都,既符合大汗的宗教政策,又能拉近大元与吐蕃的关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萧虎点头:“此次邀请,需兼顾‘宗教诚意’与‘实务需求’。宗教上,以‘交流佛法、共探禅修’为名;实务上,可提及‘协助制定吐蕃与中都的商路规则’‘指导禁军的禅修练兵’,让他明白此次邀请并非单纯的宗教活动,而是对吐蕃与大元均有益的实务合作。”

郭敬之补充:“邀请信需由萧将军亲拟,以‘晚辈’自居,体现尊重;同时需附上厚礼 —— 中原的《大藏经》抄本、和田玉制的佛龛、沉香木雕的念珠,这些都是噶举派僧人喜爱的物品。此外,需挑选熟悉吐蕃习俗、懂藏语的信使,确保邀请信能准确传达诚意。”

赵全则担忧路途:“从泽当寺到中都,需经吐蕃、河西走廊,路途遥远,帕木竹巴年事已高,恐难承受长途跋涉。可提议由中都派禁军护送,或在沿途寺院设立休息点,提供医疗与饮食保障。”

众人商议至深夜,最终确定了 “邀请名义、信物清单、信使人选、护送方案” 四项核心内容,萧虎命郭敬之连夜草拟邀请信,李谦负责联络吐蕃的信使。

次日清晨,萧虎亲自前往中都的 “珍宝斋” 与 “经卷坊”,挑选赠送给帕木竹巴的信物。在经卷坊,他选中了一套由翰林院学士亲手抄写的《金刚经》,经卷用宣纸制作,封面为深蓝色绫锦,卷首绘有观音像,字迹工整秀丽。

“帕木竹巴注重禅修,《金刚经》是禅修的核心典籍,中原抄本的书法与装帧独具特色,定能体现诚意。” 萧虎抚摸着经卷,对经卷坊的掌柜道,“需再制作一个紫檀木的经卷盒,盒内铺以丝绸,防止经卷磨损。”

在珍宝斋,萧虎选中了一尊和田玉佛龛 —— 高约一尺,玉质温润,龛内雕刻着噶举派的 “金刚杵” 图案,龛外刻有 “佛缘永续” 四字。掌柜介绍:“此玉来自和田,由西域工匠雕刻,融合了中原与吐蕃的工艺,最适合作为宗教交流的信物。”

此外,还有沉香念珠(一百零八颗,颗颗圆润)、中原产的 “松烟墨”(供抄经使用)、丝绸佛幡(绣有 “大手印” 符号),共计六件信物,分别象征 “经义、信仰、修行、抄录、仪式”,涵盖宗教交流的各个方面。

萧虎将信物交给赵全:“需将信物装入特制的锦盒,盒外贴标签注明名称与寓意,与邀请信一同交由信使携带。此外,再准备二十匹丝绸、五十斤茶叶,作为沿途部落的通关礼物,确保信使顺利抵达泽当寺。”

邀请信由萧虎亲拟初稿,翰林院学士润色,以 “大元西使萧虎” 的名义致帕木竹巴?多吉杰布,全文如下:

“谨启帕木竹巴大师座前:

虎奉命西使基辅,途闻大师弘传噶举教法,以‘大手印’禅修化导吐蕃,以‘以武入禅’护佑民生,深为敬佩。

大元兼容并蓄,尊崇佛法,昔八思巴国师驻锡中都,促成蒙藏一家;今虎西使归来,携吐蕃、天竺、大理等地佛典,深感噶举教法之精妙,尤重‘实务护民’之旨,与大元‘治世安民’之道不谋而合。

敢请大师移驾中都(虎都),一来与中原高僧共探佛法要义,交流‘以武入禅’之法;二来协助中枢制定吐蕃与中都的商路规则,护佑沿途民生;三则将噶举教法融入中原寺院实务,增进汉藏文化交融。

随信奉上中原《金刚经》抄本、和田玉佛龛等薄礼,聊表诚意。若蒙应允,大元将派禁军沿途护送,食宿所需皆由中枢筹备,不敢有劳大师。

翘首以盼,顺颂法安。

大元西使萧虎 顿首

至元五十年

初稿完成后,萧虎与郭敬之、李谦逐字修改,将 “移驾” 改为 “枉驾” 以显谦逊,将 “协助” 改为 “赐教” 以表尊重。随后由翰林院用汉、藏两种文字誊写,汉文用楷书,藏文用乌金体,分别钤盖 “萧虎私印” 与 “礼部关防”,确保正式性。

李谦检查藏文翻译:“‘以武入禅’译为‘????????????????????’(武中修心),符合噶举派的表述习惯;‘商路规则’译为‘??????????????????’(生计约定),更贴近吐蕃民生语境,不会产生误解。” 萧虎满意点头,将书信与信物一同放入紫檀木匣,等待信使启程。

信使人选由李谦推荐,选定了吐蕃人巴桑 —— 曾在中都太学学习汉文,现任礼部译官,熟悉汉藏双语与双方礼仪,且其叔父是泽当寺的僧人,与帕木竹巴有交往,便于沟通。

萧虎在府中召见巴桑,问道:“此次赴吐蕃邀请帕木竹巴大师,路途遥远,且需应对沿途部落与寺院,你可有把握?” 巴桑跪地回禀:“小人熟悉吐蕃地形,懂佛法礼仪,叔父可在泽当寺协助通传;沿途部落多与小人有旧,凭将军的书信与礼物,定能顺利通行。若遇紧急情况,可借叔父的僧人脉络求助,万无一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萧虎取出木匣:“此匣内有邀请信、信物清单与沿途部落的联络名册,你需随身携带,昼夜不离身。抵达泽当寺后,需亲自将木匣呈给帕木竹巴大师,不可转交他人。” 他又取出一面铜牌:“此为‘大元信使’铜牌,遇大元驿站或官府,可凭牌求援,获取物资与护卫。”

为确保安全,萧虎还为巴桑配备了两名助手 —— 译官罗桑(懂西域语言)、护卫达瓦(熟悉吐蕃武术),以及五名禁军士兵,携带信号弹、草药等应急物资。萧虎叮嘱达瓦:“若遇盗匪或不友好部落,以‘示好’为主,万不得已时方可自卫,不可主动挑起冲突,以免影响邀请事宜。”

巴桑启程前,李谦已通过吐蕃的驿站,向泽当寺的巴桑叔父送去书信,告知信使即将抵达的消息。叔父回信称:“帕木竹巴大师近期在泽当寺讲授《大手印经》,每月初一、十五会接见访客,可安排信使此时求见,成功率更高。”

萧虎根据此消息,调整了巴桑的行程:“需在十月初一前抵达泽当寺,若途中延误,可在泽当寺附近的寺院暂住,等待下一个十五。抵达后,先由你叔父向帕木竹巴的弟子通报,说明来意与信物,待弟子禀报后,再正式求见,不可贸然闯入。”

巴桑还需携带萧虎写给吐蕃地方势力的书信 —— 包括萨迦派首领、帕竹噶举的部落头人,书信中说明 “邀请帕木竹巴赴中都,是为增进汉藏交流,护佑商路民生,非为干预吐蕃事务”,避免地方势力产生猜忌。

临行前,萧虎亲自将木匣交予巴桑:“此行关乎大元与吐蕃的佛法交流,也关乎商路安稳,务必谨慎。若大师应允,需尽快派快马回报;若暂不能来,也需带回大师的回复,不可空手而返。” 巴桑郑重接过木匣,与助手、护卫一同向吐蕃方向出发。

巴桑启程后,萧虎开始筹备帕木竹巴来中都的接待事宜。首先是住所,选定了中都西郊的 “大报恩寺” 东院 —— 此处环境清幽,有独立的禅房、经堂与练武场,既符合僧人修行需求,又便于与中原高僧交流 “以武入禅”。

萧虎亲自勘察东院:“禅房需铺毡毯,配备木质坐榻与抄经案;经堂需悬挂中原与吐蕃的佛幡,供奉释迦牟尼像;练武场需平整地面,放置桩功木人,供大师指导禅修与武术。” 孙和指挥禁军按要求改造,同时安排寺院僧人打扫院落,准备酥油茶、糌粑等吐蕃饮食,兼顾大师的饮食习惯。

其次是交流安排,萧虎与翰林院、礼部商议,拟定了 “三日议程”:首日迎接,举行欢迎法会;次日交流,与中原高僧探讨佛法、武学;第三日实务议事,商议商路规则与寺院管理。同时,通知中都的各大寺院(如大慈恩寺、崇圣寺)选派高僧参与交流,提前准备讨论议题。

赵全则负责物资储备:“需准备足够的酥油、糌粑,从吐蕃商队采购优质的茶叶与青稞酒;同时,为大师的弟子、随从准备客房与饮食,按二十人的规模筹备,避免接待不周。”

接待筹备就绪后,萧虎每日除了处理西使的后续汇报(如撰写《西使见闻录》、整理与基辅的合作条款),都会到大报恩寺东院查看,确保筹备无误。他常站在练武场的桩功木人前,回想吐蕃使者传回的 “以武入禅” 描述,琢磨如何将其与禁军的训练结合。

一日,翰林院学士王磐来访,带来了忽必烈的口谕:“陛下盼帕木竹巴大师早日来中都,若大师应允,将亲自在皇宫设宴款待,并重赏护送的信使与僧人。” 萧虎回禀:“已派巴桑携信物赴吐蕃,预计两月内可获回音。若大师来中都,不仅能增进佛法交流,更能稳定吐蕃与中都的商路,对西南治理大有裨益。”

期间,萧虎还将带回的噶举派典籍交给大报恩寺的高僧研习,命其整理 “大手印禅修” 与中原禅修的异同,为帕木竹巴到来后的交流做好准备。高僧们研读后禀报:“噶举派的‘以武入禅’更重‘动中修’,与中原‘静中修’可互补,若能融合,对僧人修行与实务护民均有好处。”

萧虎望着窗外的落叶,心中期盼着巴桑的回音 —— 他知道,邀请帕木竹巴来中都,不仅是一次宗教交流,更是大元巩固与吐蕃关系、完善佛治体系的重要契机。而那封承载着诚意的邀请信,此刻正随着巴桑的脚步,在通往吐蕃的商路上缓缓前行,等待着开启汉藏文化交融的新篇章。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