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1133章 权喻辩难

巴图虎 第1133章 权喻辩难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31 10:39:39 来源:全本小说网

1133 章:权喻辩难

圣乔治教堂的议事厅内,烛火跳动映照着四壁的宗教挂毯。萧虎与尼古拉相对而坐,桌上摆着尚未冷却的蜂蜜水与两本典籍 —— 萧虎的《论语摘要》与尼古拉的《圣经》节选。昨日壁画前的探讨意犹未尽,今日尼古拉主动邀萧虎续谈 “龙虎之权”,郭敬之、赵全、孙和侍立两侧,神情专注。

“萧将军昨日所言‘权在守护’,我深以为然,但就‘龙’与‘虎’的象征,我尚有不同见解。” 尼古拉翻开《圣经》,指尖停在 “天主造天地” 的章节,“依我教教义,壁画中的‘龙’,并非仅指无束之权,更隐喻‘天主之威’—— 天主如巨龙般凌驾万物,掌控天地秩序;而‘虎’则象征世俗王权,即‘地王’,需遵从天主旨意,守护民众。”

萧虎闻言,端起蜂蜜水浅酌一口,目光落在桌上的虎纹牌上:“主教大人的观点,在下不敢苟同。若龙为天主、虎为地王,便有‘上下从属’之分,可世俗王权的存在,并非单纯遵从神意,更需应对民生实务,这‘地虎’未必甘居其下。” 他将虎纹牌轻轻推向桌心,“此牌刻‘守民如守土’,无‘从属’之意,只言‘责任’。”

郭敬之精准翻译着双方的话,留意到尼古拉的眉头微蹙 —— 显然萧虎的反驳出乎他的意料。赵全悄悄翻开记录册,准备记下辩论的核心观点,孙和则凝视着议事厅外的十字架,若有所思。

尼古拉并未动怒,反而将《圣经》推至萧虎面前,指着插画中的 “天主坐龙椅” 图案:“你看,此处天主端坐于龙形椅上,龙象征其至高无上的权柄 —— 天主创造世界,定下善恶标准,世俗王权的‘虎’,若背离天主的标准,便会失去合法性。基辅历代领主即位时,均需由教堂加冕,便是承认‘天主龙’的至高地位。”

他进一步举例:“去年基辅大旱,领主首先前往教堂祈祷,求天主降福,随后才开仓放粮。若只行实务而不尊神意,民众便会认为‘地王’失了天主的庇护,心生疑虑。这便是‘龙为天主、虎为地王’的实务体现 —— 神意指引实务,地王遵从神意。”

萧虎仔细看着《圣经》插画,龙椅的雕刻与昨日壁画中的巨龙虽风格不同,却都透着 “至高” 的意味。“主教大人所言的‘加冕’与‘祈祷’,在下理解为‘精神寄托’,而非‘从属’。中都大汗即位时,也会祭祀天地,但祭祀之后,仍需以律法与民心治理天下,而非仅靠‘天意’。” 他举例道,“前年中都蝗灾,中枢未先祭祀,而是先派禁军捕杀蝗虫、发放种子,民众同样拥戴,因实务解决了生计之困。”

尼古拉摇头:“祭祀并非单纯的精神寄托,而是向天主表明‘地王’的敬畏之心。若连敬畏都无,便易滋生野心,如壁画中的恶龙般失控。”

“野心与敬畏,并非由‘上下从属’决定,而是由约束与责任决定。” 萧虎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坚定,“若‘地虎’甘居‘天主龙’之下,事事以神意为先,便可能忽视实务 —— 比如信徒若因祈祷而延误耕种,‘地王’难道也要遵从神意,不加以劝导?中都中枢虽包容宗教,却定下‘宗教不得妨碍农时’的律法,便是明证。”

他拿起《论语摘要》,翻到 “为政以德” 篇:“儒家讲‘政者,正也’,强调地王需以身作则,而非盲从外力。去年中都有寺庙想占用农田扩建,中枢并未因‘宗教需求’而应允,而是另划荒地,既护宗教,又保农桑。若此时以‘天主龙’为上,便可能牺牲农田,损害民生,这‘地虎’如何能甘居下?”

尼古拉反驳:“宗教与实务并非对立。基辅的教堂每年都会组织信徒参与春耕,既践行‘天主爱民’的教义,又不违农时。‘地王’只需与神权协调,而非‘不甘居下’。”

“协调是平等的,从属是不平等的。” 萧虎回应,“中都与各宗教场所的关系,便是‘协调’而非‘从属’—— 中枢提供保护,宗教参与慈善,互不干涉核心事务。若按‘龙上虎下’,宗教便可干涉实务,这与‘守护民生’的初衷相悖。” 赵全在旁补充:“去年基辅有神父劝阻信徒接种牛痘,称‘疾病是天主试炼’,若‘地王’甘居下,便会任由信徒患病,这便是盲从的危害。”

为让辩论更具说服力,萧虎让孙和取出中都的 “宗教事务册”,指着其中一条记录:“中都有佛寺、道观、孔庙数十处,中枢设‘宗教协调司’,负责处理宗教与实务的矛盾,却从不规定‘某教为上’。去年冬天,佛寺与道观因土地边界争执,中枢并未以‘某教更符合神意’裁决,而是按律法划分,双方均无异议。这便是‘协同’的成效。”

尼古拉也让神父取出基辅的 “领主与教会协议”:“协议规定领主需保障教会的财产与安全,教会需为领主祈福并约束信徒,这便是‘从属’下的协同。若领主违背协议,教会可拒绝加冕,这便是‘天主龙’的制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中都的‘协调’也有制约 —— 若宗教场所违反律法,中枢可收回保护,勒令整改,无需借神权之力。” 萧虎举例,“前年有道观私藏盗匪,中枢直接派兵查处,道观无权反对,因律法高于一切,而非神权高于一切。这便是‘地虎’无需从属于‘天主龙’的明证。”

郭敬之补充:“将军,昨日咱们见到的基辅商队,既向教会捐赠,又向领主缴税,商队首领曾说‘捐赠是自愿,缴税是义务’—— 自愿与义务的区别,便说明神权与王权并非上下,而是各有边界。若为‘龙上虎下’,捐赠便会变成强制,增加商队负担。”

尼古拉沉默片刻,承认:“强制捐赠确有不妥,但教会的慈善需资金支持,领主的税收也需商队配合,这仍需‘上’的指引,否则易生混乱。”

“神意并非唯一的秩序来源,律法与民心同样是秩序的根基。” 尼古拉重新开口,语气缓和了些许,“天主创造的秩序,涵盖精神与实务 —— 信徒遵循教义,民众遵守律法,地王遵从神意与律法,这便是‘龙上虎下’的秩序。若地王不甘居下,便会打破这一秩序,如世俗王权与神权冲突,最终受苦的是民众。”

他讲述基辅的历史:“百年前,基辅曾有领主试图废除教会的加冕权,结果信徒暴动,商路中断,领主最终被迫妥协。这便是违背‘龙上虎下’秩序的后果 —— 神权凝聚民心,地王若脱离神权,便会失去民心。”

萧虎回应:“那次暴动并非因‘违背神权’,而是因领主在废除加冕权的同时,增加了赋税。民众不满的是苛政,而非‘秩序打破’。中都从未有过‘神权加冕’,却能稳定治理,便是因律法公平、民心所向,与神权是否为上无关。” 他举例道,“中都大汗的合法性,来自中枢官员与地方乡绅的推举,而非宗教认可,民众拥戴,是因大汗推行仁政,而非‘遵从神意’。”

“中都的情况特殊,基辅的民众信仰深厚,需神权与王权结合。” 尼古拉坚持,“‘龙上虎下’是契合基辅民情的秩序。”

“无论基辅还是中都,民心都是根本,而非神权或王权的‘上下’。” 萧虎语气诚恳,“若‘天主龙’的教义符合民心,自然能得到尊崇;若‘地虎’的实务贴合民心,也能获得支持。两者的地位,应由民心决定,而非预设‘上下’。去年基辅领主减轻赋税,民众欢呼,并非因教会祈福,而是因实务改善;教会组织慈善,民众感激,并非因领主命令,而是因教义温暖 —— 这便是民心对两者的认可,无关从属。”

他让赵全取出基辅的 “民生调查册”,这是他们近日走访收集的:“册中显示,基辅民众最关心的是‘赋税轻重’‘商路安全’‘粮食价格’,这些都需‘地虎’的实务解决,而非‘天主龙’的指引。若‘地虎’甘居下,将这些事务交予神权,民众会答应吗?”

尼古拉看着调查册,沉默良久:“神权并非不能参与实务,教会的慈善便是实务的一部分。但核心的治理权,仍在‘地虎’手中 ——‘龙上虎下’更多是精神层面的从属,而非实务层面的干预。”

“精神层面的从属,也可能影响实务。” 萧虎回应,“若‘地虎’在精神上认为‘神权至上’,遇到与宗教冲突的实务时,便可能妥协。比如中都曾有‘是否允许女性参与驿馆管理’的争议,宗教场所多反对,中枢却以‘律法面前人人平等’推行,若精神从属,便会剥夺女性的生计机会。”

郭敬之见双方各执一词,适时补充:“将军与主教大人的观点,实则各有侧重 —— 主教大人强调神权的精神引领,将军强调王权的实务责任。中都有‘儒释道合一’的理念,便是兼容不同的精神引领,却始终以实务为核心,这或许是‘非从属’的关键。”

孙和也插话:“从军事角度看,禁军的调度需完全服从中枢,而非宗教指令,这便是‘地虎’的实务独立性。去年漠南部落冲突,禁军按中枢命令出兵调解,并未征求宗教场所的意见,最终平息战乱,民众认可的是禁军的行动,而非神权的祈福。”

赵全则从商贸角度补充:“基辅商队与中都商队贸易时,只按双方律法签订契约,无需宗教见证。若‘龙上虎下’,契约便需教会认可,会增加交易成本,不利于商路发展。商队更关心的是‘契约是否有效’,而非‘神权是否认可’,这便是实务优先于精神从属的明证。”

尼古拉听着三人的补充,眉头渐渐舒展:“你们的实例确实有理,但基辅的民情与中都不同,神权在民众心中的分量更重,‘龙上虎下’的秩序暂时难以改变。”

“秩序应顺应民情,而非僵化不变。” 萧虎放缓语气,“中都并非一开始就‘协同非从属’,而是经历过多次调整,最终找到契合民情的方式。基辅若能在‘守护民生’的核心下,逐步探索神权与王权的平等协同,或许更符合长远发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提议:“咱们不必纠结‘龙上虎下’还是‘虎不甘下’,可聚焦‘如何让神权与王权更好地守护民生’。中都的‘宗教协调司’与基辅的‘领主教会协议’,虽形式不同,目标一致,这便是共通点。”

尼古拉点头赞同:“守护民生确实是核心。去年基辅发生雪灾,教会开放教堂收留灾民,领主提供粮食,双方配合默契,并未因‘上下’之分产生矛盾。这或许比争论‘从属’更有意义。”

萧虎笑道:“正是如此。若‘天主龙’的教义能引导信徒参与救灾,‘地虎’的实务能保障粮食供应,便是最好的协同。至于是‘上’是‘下’,民众并不会在意,他们只在意是否能安稳度日。” 赵全在旁记录:“共通点:以守护民生为核心,神权与王权协同配合。”

辩论虽未完全达成一致,却加深了双方的理解。尼古拉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更为厚重的羊皮卷典籍 ——《神权与王权协调录》,其中收录了历代基辅领主与教会的合作案例。“这本典籍赠予将军,虽仍有‘神权引领’的观点,却也记录了不少协同实务,或许对中都的宗教协调有借鉴意义。”

萧虎接过典籍,郑重道谢,随后取出中都的 “民生实务册” 回赠:“册中记录了中都在救灾、农桑、商贸等方面的实务做法,虽无宗教内容,却可与主教大人的典籍相互参照,寻找更契合双方的协同之道。”

尼古拉翻开实务册,看到 “春耕时教会可组织信徒协助播种,中枢提供种子” 的记录,眼前一亮:“这一做法甚好,基辅的教会也可效仿,既不违教义,又能助实务。” 萧虎回应:“这便是‘非从属’的协同 —— 各尽所长,而非一方服从另一方。”

郭敬之提议:“可由中都的宗教协调司与基辅的教会建立书信往来,定期交流协同实务,逐步增进理解。” 尼古拉与萧虎均表示赞同,一场 “权喻辩难”,最终转化为持续交流的契机。

离开教堂时,夜色已深,基辅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教堂的钟声偶尔回荡。萧虎手持《神权与王权协调录》,与随员们缓步返回驿馆。“今日的辩论,虽未说服主教放弃‘龙上虎下’,却达成了‘协同守护民生’的共识,已是收获。” 萧虎对三人道。

郭敬之道:“主教大人虽坚持神权引领,却也认可实务的重要性,这为后续交流留下了空间。中都的‘协同非从属’理念,或许可通过书信交流,让他逐步理解。” 孙和补充:“属下从辩论中悟到,无论何种权力象征,最终都要落到民生实务上,否则便是空谈。”

萧虎抚摸着手中的典籍,望着远处的教堂穹顶:“‘龙’与‘虎’的象征之争,本质是权力来源的争论。但对民众而言,权力来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权力能否为他们带来安稳。回中都后,除了禀报西使见闻,还要将今日的辩论整理成策论,建议中枢加强与西域宗教场所的实务交流,而非纠结于理念分歧。”

队伍走到驿馆门口,萧虎回头望了一眼教堂的方向,夜色中的十字架与中都的灯笼虽风格迥异,却都透着 “守护” 的意味。他心中明白,这场 “权喻辩难” 并非结束,而是大元与西域文化交流的新开端 —— 以民生为桥,以协同为路,方能让不同的权力象征,都归于 “守护民众” 的初心。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