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巴图虎 > 第1115章 关键决战

巴图虎 第1115章 关键决战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31 10:39:39 来源:全本小说网

1115 章:关键决战

枢密院案头的鎏金半符,静静卧在朱红锦盒中。萧虎指尖抚过符上 “兵权之印” 的刻纹,目光凝重如霜。这半符与忽必烈所持的另一半合契,方可调动中都禁军主力,自忽必烈统管三卫后,半符的实际控制权已渐渐旁落 —— 上月他查阅调兵记录,发现忽必烈三次小规模调动(均未超百人)均未提前报备,只事后补签文书,这成了他收回半符的绝佳由头。

“拟一份《收回半符疏》。” 萧虎对军司郎中道,“就说‘半符使用屡违规制,未按预批流程,恐生兵权旁落之患’,附那三次补签的调兵文书为证。明日早朝,我亲自呈给陛下。” 军司郎中领命时,瞥见萧虎案旁还放着一份《宗室动向密报》—— 上面写着 “脱脱等宗室近日频繁出入王府”,显然,他早已察觉忽必烈的势力渗透,收回半符是最后的制衡手段。

消息很快通过张焕传到王府。忽必烈正在翻看《三卫防务实绩册》,听闻此事,猛地将册子按在案上,指节发白:“半符是兵权根本,萧虎这是要釜底抽薪。” 刘秉忠却较冷静:“他虽有补签文书为证,却难掩咱们的实务成效。当务之急是整理‘合规调动记录’与‘防务实绩’,明日早朝若陛下问及,方能从容应对。”

李谦立刻抱来近半年的调兵档案,逐一标注 “紧急防务”“宗室支援” 等合规理由;张达则连夜请来三名商队首领,写下 “禁军护商有功” 的证词;脱脱也派人送来宗室联名的《保忽必烈疏》,称 “其统兵务实,护牧地安稳”。夜色渐深,王府书房的烛火亮至天明,实绩证据堆满了半张案桌。

大明宫的晨钟刚响过三下,文武百官已列立丹墀两侧。萧虎身着紫色公服,手捧锦盒,率先出列:“陛下,中都禁军半符持有者忽必烈,近半年三次调兵未按预批流程,虽事后补签,却已违军制。半符乃兵权之基,若纵容违规,恐致尾大不掉,请陛下收回半符,归枢密院统一掌管。”

锦盒被呈至龙案前,皇帝翻开疏文与附证,眉头微蹙,望向列在武将班首的忽必烈:“忽必烈,萧卿所言是否属实?你可有话说?”

忽必烈出列躬身,声音沉稳有力:“陛下,臣确有三次补签调兵记录,但均为紧急防务 —— 第一次是东驿路盗匪突袭,若等预批,商队恐遭劫掠;第二次是漠南宗室牧地遇袭,臣应脱脱所请支援,迟则有失宗室信任;第三次是北驿路塌方,臣调兵抢修,保障粮道畅通。臣这里有当时的报案记录、宗室求援信、粮道抢修清单,均可佐证合规。”

他挥手示意,李谦与张达捧着实绩册上前,一一呈给内侍。皇帝翻看册中详实的日期、证人、处置结果,神色稍缓。耶律楚材适时出列:“陛下,忽必烈三次调兵均事出有因,且事后补全手续,未酿失误。半符关乎禁军调度效率,若贸然收回,恐影响中都防务。”

萧虎见皇帝意动,立刻反驳:“耶律大人此言差矣!军制之所以为军制,在于‘令行禁止’,若人人以‘紧急’为由违制,规制将成一纸空文。去年周泰擅调士兵修私宅,正是借‘训练’之名,可见违制之害。忽必烈虽暂无私弊,却开了‘后补批’的先例,日后难免有人效仿,届时兵权失控,悔之晚矣!”

这番话戳中了皇帝对 “兵权旁落” 的顾虑,龙颜微沉:“萧卿所言亦有道理。军制不可废,但若拘泥于规制而误实务,亦非良策。”

李御史此时出列,手持《御史台监察记录》:“陛下,臣有本奏。御史台近半年抽查忽必烈所统三卫,发现其‘补批调兵’均有实效 —— 东驿路盗匪因及时调动减少五成,宗室牧地未再受袭,粮道畅通无阻;且三卫无虚增兵力、无克扣粮草,训练达标率居禁军之首。可见其虽有‘后补批’之形,却无‘违制之实’,反显实务灵活。”

他将监察记录递上,上面附着士兵考勤、粮草消耗、商队感谢信等佐证。皇帝翻阅时,丹墀下的宗室官员纷纷附议:“陛下,忽必烈护我等牧地有功,若收回半符,恐难再及时支援!” 武将班中,吴坚等卫所将领也道:“其统兵严明,将士信服,防务成效显着,请陛下三思!”

早朝议而未决,皇帝传旨 “忽必烈、萧虎、耶律楚材、李御史入御书房议事”。御书房内,檀香袅袅,皇帝指着案上的实绩册与疏文:“朕看了这些,仍有疑虑 —— 半符既需规制约束,又需实务灵活,如何平衡?”

萧虎坚持:“当收回半符,凡调兵均需枢密院预批,哪怕紧急情况,也需陛下口谕,方可调动,绝无例外。” 忽必烈则道:“陛下,中都防务瞬息万变,若事事需预批或口谕,恐延误战机。臣请保留半符,但承诺‘紧急调兵后一日内补批’‘每月提交半符使用明细’‘接受御史台专项监察’,既保规制,又保实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耶律楚材居中调停:“陛下可设‘半符双监’—— 忽必烈持符调兵,张焕作为枢密院专员、王恪作为御史台监察官,共同监督使用,调兵文书需三人联签,方可生效。这样既防忽必烈独断,又免萧虎掣肘。”

皇帝沉吟良久,目光落在《三卫防务实绩册》中 “盗匪减少七成”“商旅税收增四成” 的记录上,终是道:“忽必烈治军有实绩,民心、军心皆向之,收回半符恐生动荡。就依耶律楚材所议,设双监,保留半符,但需严格执行补批与监察制度,若有违规,朕必严惩不贷!”

御书房议事结束,萧虎走出宫门时,脸色阴沉如墨。他知道,保留半符意味着自己彻底失去了对禁军主力的掌控,但他并未放弃 —— 早朝前列席的旧部、兵部郎中已按他的吩咐,暗中联络南城卫、西城卫的亲信将领,准备以 “枢密院巡阅” 之名,核查三卫的兵力与粮草,试图抓忽必烈的把柄。

“将军,已联络好南城卫统领孙和、西城卫副统领赵成,明日便以‘巡阅实务’为由进驻三卫。” 兵部郎中低声道,“重点查‘虚增兵力’‘粮草私存’,若能找到证据,便可再次弹劾,逼陛下收回半符。”

萧虎点头:“切记不可声张,只说是常规巡阅,避免忽必烈警觉。若查到证据,立刻报给朕,不必请示。” 他心中仍存侥幸 —— 忽必烈虽有实绩,但若在粮草或兵力上有疏漏,便是翻盘的机会。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张焕早已将 “巡阅计划” 透露给忽必烈。忽必烈当即让李谦核清粮草库存,确保 “账实相符”;让张达核对士兵名册,驱逐三名临时雇佣的 “帮厨”(避免被误认虚增);让吴坚暗中告知西城卫副统领赵成 “若敢刻意找茬,必如实上报陛下”。

次日清晨,萧虎的巡阅队进驻北城卫。孙和带着人直奔粮库,翻查账册时,李谦亲手递上 “每日消耗记录”“入库验收单”“盘点清单”,每一页都有粮吏、监察官的签字。“孙统领,北城卫粮库现存麦米两千石、糙米一千五百石,与账册完全一致,可随时盘点称重。” 李谦从容道。

孙和让人随机抽取十袋麦米称重,均是足斤足两,又查看粮囤刻痕,与入库记录吻合,无丝毫私存痕迹。他不死心,又去士兵营房核查名册,张达带着他逐房点验,士兵们均能报出自己的编号、籍贯、入伍时间,无一人冒名顶替。“孙统领,若仍有疑虑,可抽查士兵的训练科目,他们均能演示。” 张达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底气。

与此同时,赵成在西城卫的巡阅也毫无收获 —— 吴坚早已将防务记录整理妥当,巡逻日志、训练考核、武器保养均合规,甚至主动提出 “请赵统领抽查士兵的骑射技艺”,赵成只能尴尬作罢。

巡阅队返回枢密院后,孙和与赵成如实汇报 “三卫实务合规,无违规之处”。萧虎看着巡阅报告,将其狠狠摔在案上:“忽必烈做事竟如此滴水不漏!” 他明白,这一次,自己再无翻盘的可能。

巡阅风波平息后,忽必烈在北城卫校场召开三卫将领会议。校场上,千余名士兵列阵整齐,玄铁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旗帜上的 “元” 字随风飘扬。忽必烈站在高台上,手持半符,高声道:“陛下信任,保留半符;诸将支持,实务有成。但本统领今日要说的是 —— 半符不是私器,是护中都、保百姓的责任!日后凡调兵、训练、粮草,均需按章办事,接受双监,若有违者,军法处置!”

将领们齐声应和:“遵大汗令!” 李谦出列道:“末将愿以粮库担保,绝不克扣、私存粮草,若有违背,甘受惩处!” 张达、吴坚等也纷纷表态,愿严守规制,效忠防务。

会后,忽必烈单独留下吴坚:“西城卫虽暂不归我统管,但你我协同训练多日,实务默契已生。日后若有防务需求,还望你能以大局为重,协同作战。” 吴坚躬身道:“大汗治军务实,将士信服,末将定当配合,绝无二话。”

此时的三卫,已不再是各自为战的松散力量,而是在忽必烈的整合下,形成了以 “实务为基、规制为纲” 的凝聚体,这股力量,连萧虎也再难撼动。

萧虎的势力在巡阅失败后日渐消解。先是兵部郎中见他失势,主动疏远,不再传递禁军消息;接着,南城卫统领孙和因 “巡阅无获” 被他斥责,心生不满,转而与李谦建立粮草协同关系,暗中向忽必烈示好;甚至白虎堂的暗卫,也因长期监控无果,士气低落,赵安虽仍效忠,却也无力回天。

一日,萧虎在枢密院召见赵安:“白虎堂暗卫撤吧,再监控下去,也只是徒劳。” 赵安躬身道:“将军,难道就这么放弃了?” 萧虎苦笑:“忽必烈有实绩、有民心、有双监庇护,陛下信任,我若再纠缠,恐落个‘不顾防务、刻意掣肘’的罪名。” 他取出白虎堂的统领印信,放在案上,“明日你将印信交给张焕,白虎堂并入枢密院军司,不再设单独暗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安接过印信,心中五味杂陈 —— 那个曾经掌控禁军监控、威慑宗室的白虎堂,终究还是退出了中都的权力舞台。萧虎望着窗外的落叶,眼中满是落寞 —— 他守了一辈子的规制,最终还是败给了 “实务与民心”。

中都的中枢格局,在半符风波后彻底定型。忽必烈以三卫统领身份,掌控禁军主力,受张焕(枢密院)与王恪(御史台)双监,却因实绩显着,实际权力远超规制;耶律楚材仍居中调停,维持中枢平衡;李御史则以监察为要,确保权力不被滥用;萧虎虽仍任枢密院主官,却只负责粮草统筹、地方卫所调度等边缘事务,再无染指禁军主力的可能。

皇帝对这一格局颇为满意 —— 既有人掌控实务、稳定防务,又有双监与调停机制制衡,避免权力独大。他在一次宗室会议上道:“忽必烈统兵有术,合规务实,中都防务交给他,朕放心。但你们宗室也需监督,不可与他结党,若有异动,朕必不饶。” 脱脱等宗室连忙应下,承诺以 “防务为重”,不涉私党。

此时的忽必烈,已不再是初接半符时的宗室统领,而是中都禁军的实际掌控者,但他并未骄傲自满 —— 每日仍亲自查看训练、核查粮草,每月按时提交半符使用明细,严守双监制度,用实务行动证明 “权力不滥用”。

半符决战的余波渐渐平息,中都迎来了难得的安稳。北驿路的商旅络绎不绝,商队首领们谈及禁军,无不称赞 “巡逻及时、护商得力”;宗室牧地再无袭扰,脱脱派人送来的 “谢礼”—— 两匹蒙古良马,被忽必烈转赠给了三卫的优秀士兵,以示激励。

王府书房内,刘秉忠看着《中都防务月报》,对忽必烈道:“大汗,如今三卫稳固,中枢支持,可考虑推进‘禁军标准化训练’,将咱们的实务经验推广到地方卫所,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忽必烈摇头:“不急。眼下首要任务是巩固实绩,待明年春季漠南防务稳定后,再议推广之事。张焕与王恪的双监不可轻慢,每一份文书都需严谨,不可给人留下把柄。”

此时的萧虎,已将重心转向地方卫所的粮草统筹,他在巡查江南漕粮时,发现地方卫所的粮草浪费严重,便借鉴忽必烈的 “粮库防潮法”“消耗核算制”,加以推广,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消息传到中都,忽必烈道:“萧将军若早以实务为重,何至于此。”

中都的夕阳洒在枢密院与王府的屋顶上,权力的博弈虽暂告一段落,实务的推进却永不停歇。忽必烈站在书房窗前,望着远处的卫所炊烟,心中清楚 —— 这场关键决战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守护中都安稳、推进实务治军的新起点。而这一切,都始于那枚被他紧握的半符,始于 “合规务实、民心所向” 的根本。

喜欢巴图虎请大家收藏:()巴图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