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 第652章 朕逃命要把贵妃和虢国夫人带上

龙武军、金吾卫、旅贲军等这些京军虽然也有大将军统领,但经过李隆基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发现,这些所谓的大将军要么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要么就是徒有其名,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李隆基越想越觉得心中不安,他甚至还没有看到叛军的影子,就已经像一只惊弓之鸟一样,突然产生了立刻逃离长安城的怯懦想法。

然而,他一直以来都极为自负和骄傲,认为自己是千古第一英明君王,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圣人。

他怎么可能就这样抛下京都、关中以及千万百姓,只顾自己逃命呢?

“当然,京都和关中的千万百姓与朕的安全相比,都如同草芥一般微不足道……”李隆基心中暗自思忖着,“但是,朕就算是为了大唐的延续,想要立刻撤离长安城,这样的想法也绝对不能由朕自己说出口啊……”

毕竟,他可是自视甚高,一直以英明神武着称的皇帝。

他怎么能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如此没有担当的天子圣人呢?

想到这里,李隆基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猛地扫了一眼杨国忠,然后随意地挥了挥手,示意让包括高力士在内的所有人都出去。

所有侍从如蒙大赦一般,如潮水般迅速地退出了大殿。

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响,仿佛是一场仓皇的逃离。

杨国忠则孤零零地跪在地上,他的身体像捣蒜一样不停地颤抖着,额头紧紧地贴着冰冷的地砖。

这一刻,杨国忠的心中充满了惶恐和受宠若惊的感觉。

他万万没有想到,李隆基竟然会让所有人都离开,只留下他一个人。

这种特殊的待遇让他感到既兴奋又害怕,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然而,当他想起李隆基接下来可能要对他说的话时,一股寒意从脊梁骨上涌起,他禁不住如触电般浑身一震。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毫无血色,额头上的冷汗像雨滴一样滑落下来。

“圣人不会是想要将守卫长安城之事全部托付给我吧……”杨国忠的心中如坠冰窖,惶恐不安。

他深知自己虽然擅长伺候圣人、算计同僚、给圣人敛财以及争权夺利等事情,但对于守卫长安城和叛军打仗这等关乎大唐生死存亡的大事,他实在是一无所知,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可是,由于他之前推荐鲜于仲通的事情,已经惹得李隆基龙颜大怒。

他实在担心等会儿若是拒绝了李隆基的旨意,会被李隆基当场杖毙。

想到这里,杨国忠的心跳愈发剧烈,仿佛要冲破胸腔一般。

然而,令杨国忠始料未及的是,李隆基并未像他所期望的那样,急切地给他下达圣旨,亦或是与他商议应对叛军的策略。

相反,李隆基宛如一座雕塑般,沉默不语,毫无动静。

就这样,在兴庆宫内,李隆基与杨国忠这对君臣,一个端坐,一个跪地,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都凝固了。

李隆基面色凝重,一脸肃穆,不怒自威,但他的内心却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一般,翻搅着无数的思绪,苦苦思索着如何引导杨国忠主动开口。

而杨国忠则像一只鸵鸟一样,低垂着脑袋,不敢正视李隆基的目光。

他只能用眼角的余光,像老鼠一样偷偷摸摸地紧盯着李隆基的神色和表情,试图从那细微的变化中揣摩出圣上的心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也不知道究竟过了多久,杨国忠突然如梦初醒一般,从被委以守城重任的忧虑中回过神来。

他心中暗自思忖,一种不祥的预感渐渐涌上心头,让他觉得圣人留下他,恐怕并非是要委以重任那么简单。

就在刚才,当他战战兢兢地抬起头时,竟然惊讶地发现圣人的眼中流露出一丝他从未见过的情绪——恐惧。

这个惊人的发现,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他的心头猛然炸开,让他惊愕得几乎无法呼吸。

凭借多年来对圣人心思的潜心研究,他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猎手,目光如炬,能够在瞬间洞察到李隆基留下他的真实意图。

尽管这一切在他看来是如此荒谬可笑,但他对自己的判断却有着绝对的自信。

在短暂的迟疑之后,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轻柔却坚定:“圣人啊!微臣认为,世间任何事情都无法与圣人您的安危相提并论。”

李隆基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他的神色依旧庄重肃穆,威严不可侵犯。

然而,杨国忠却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一瞬间李隆基眼中闪过的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这无声的鼓励让他心中稍安。

稍稍思考了一下,杨国忠继续说道:“长安城墙固然坚固高耸,再加上三万新军,京军也有七八万之众,看似固若金汤。但是,长安城内人口众多,足有一百多万,谁又能知晓其中潜藏着多少叛军奸细呢?”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然后接着说:“微臣听闻,晋阳城、洛阳城当初之所以被叛军攻破,正是因为城内有叛军奸细作祟,他们里应外合,才让叛军得以长驱直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总而言之,微臣觉得长安城恐怕难以守住,而圣人身系大唐江山社稷,怎能身临险境呢?”

然而,面对微臣如此恳切的谏言,李隆基却依然沉默不语,只是发出了一声轻如蚊蝇的冷哼。

这冷哼虽然声音极小,但却如同一道惊雷,在杨国忠的耳边炸响。

他不禁心中一紧,意识到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冷哼,貌似是对他竟敢断言长安城守不住的严厉斥责……但却又好像不是。

杨国忠的额头上开始渗出一层细汗,他知道自己刚才的话可能有些过于直接,甚至有些冒犯了圣人的威严。

但他并没有退缩,因为他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而且他也明白圣人此时此刻真正的想法——逃离长安城。

所以,在稍稍犹豫之后,杨国忠深吸一口气,再次鼓起勇气开口说道:“圣人,长安虽有七八万京军,但其中三万乃是新军,且众多将士多年未曾经历战事,战力难免稍逊一筹。”

“而且,关中之地世家门阀众多,他们心怀叵测,战乱之时更是难以掌控。”

“若是在微臣常驻的蜀郡,微臣有信心召集蜀地的勇士,凭借他们的勇猛和忠诚,定能平定贼寇,保我大唐江山社稷。”

“同时,微臣也能协助圣人掌控全局,确保圣人安然无恙。”

杨国忠的声音时断时续,仿佛每一个字都需要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说出来。

他的目光闪烁,不敢与李隆基对视,仿佛自己的心思已经被对方看穿,而那可怕的后果正等待着他。

他深知眼前的这位皇帝是何等的英明神武,缔造了开元盛世,其功绩堪比古代的尧舜。

这样的一代英主,怎么可能在未见贼兵的情况下就逃到川蜀去呢?

然而,他心中的恐惧却让他无法停止自己的话语。

可是,预想中的喝骂并没有出现。

李隆基静静地坐在那里,宛如沉睡一般,没有丝毫的反应。

这让杨国忠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同时也让他更加确信,皇帝想要逃离长安城的念头比他想象的还要迫切和急切。

杨国忠的底气瞬间变得十足,他的声音也变得高亢起来:“圣人若是不顾自身安危,为了长安一城百姓的安危,而置大唐社稷于不顾,那高宗、太宗恐怕都会死不瞑目啊……”

他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丝决绝和无奈。

说完这句话后,杨国忠心中暗暗叫苦,他实在是想不出其他的理由和借口了。

如果皇帝再不接话,他恐怕真的是黔驴技穷,再也编不出什么花样来了。

李隆基的眉头紧紧地皱起,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迫着,他的脸色变得十分凝重,散发出一种令人不敢直视的威严。

他就像一座沉默的雕塑,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让人难以琢磨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然而,有一点却是再明显不过的——圣人并不想死,他害怕死亡,他不想为了大唐社稷和长安城一百多万百姓而牺牲自己,更不想承担起天子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杨国忠站在一旁,看着李隆基那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心中也是焦虑万分。

他原本还想再劝说几句,但此刻却突然觉得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终于,在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李隆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这声叹息虽然很轻,但却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了杨国忠的心上。

李隆基的脸上露出了担忧和无奈的神情,他那原本挺直的身躯此刻也似乎变得有些佝偻,宛如风中的残烛一般,摇摇欲坠。

“爱卿所言……不无道理,朕也深知大唐社稷安危重于长安一城的安危,而大唐社稷安危全系于朕一身……”李隆基缓缓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痛苦和矛盾。

这些话如同利刃一般,直刺杨国忠的耳膜,让他瞬间感受到了李隆基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软弱。

这种感觉,是杨国忠从未有过的。

莫名地,杨国忠心中突然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他第一次意识到,那个高高在上、被众人奉为神明的圣人,其实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凡人罢了。

当面对死亡和危险时,即使是圣人,首先想到的,恐怕也同样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杨国忠的思绪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不息。

他开始进一步想象,如果自己能够带着圣人成功地逃到蜀郡……那里也算是自己经营多年的基本盘啊!

“到时候,我杨国忠是否可以效仿那三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这个念头刚刚闪过,杨国忠就被自己如此胆大妄为的想法吓了一大跳。

他一边在心中暗骂自己不知天高地厚,一边却发现心中的野心如同野草一般,在疯狂地滋长蔓延,几乎快要失去控制。

杨国忠感到一阵恐慌,他赶忙跪地叩头,满脸谄媚至极,毕恭毕敬地说道:“微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蜀道虽险,但只要陛下随微臣一同前往,必可保陛下安然无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而,李隆基并没有立刻做出最终的决断。

他的目光缓缓地投向窗外,月光下的长安宫城宛如一幅宁静的画卷,静静地展现在他的眼前。

他凝视着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宫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尽的感慨。

五十年前的李隆基,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

他诛韦后、平太平,展现出了何等的英姿飒爽。

可如今,岁月如梭,他却要面临如此艰难的抉择。

“陛下!”杨国忠突然扯开嗓子高呼,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这宫殿的屋顶,“若陛下不顾大唐江山社稷的安危,执意逗留在这险象环生之地,微臣现在就撞死在陛下面前!”

李隆基紧闭双眼,似乎不愿面对杨国忠的劝谏。

然而,在杨国忠的高呼下,他终究还是缓缓睁开了眼睛。

那双眼眸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疲惫,仿佛他已经被这沉重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罢了……”李隆基长叹一声,“此事就交由你暗中先行筹备,带着朕的密旨,准备……西狩蜀地吧!”

当“西狩蜀地”这四个字从李隆基口中说出时,他的声音显得异常沉重,仿佛这四个字承载着整个大唐的命运。

而杨国忠听到这四个字后,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狂喜。

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如燎原之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起来——到了蜀地,或许自己真的可以先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再效仿司马懿,谋朝篡位,登上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然而,就在杨国忠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中时,李隆基的声音犹如一记重锤,打断了他的思绪:“此事必须秘密行事。”

李隆基的语气严肃而坚定,让杨国忠不敢有丝毫怠慢,他连忙低头应道:“微臣知晓。”

尽管杨国忠竭力掩饰,但他眼中那如饿狼般的野望还是难以完全隐藏,所以他赶紧低下了脑袋。

他心中暗自盘算着,要如何在这西狩蜀地的过程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野心。

“三日……不,明日一早天蒙蒙亮时,只携带必要的人员和军队。”李隆基的命令如同一道圣旨,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微臣这就去安排。”杨国忠恭敬地回答道,然后匆匆离去,开始筹备这一次决定大唐命运的西狩之旅。

“对了,朕会把贵妃带上,你派人去把虢国夫人也带上。”李隆基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又说了一句。

……

……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