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 > 第517章 裴徽给郭子仪的重礼

时间悄然流逝,天边渐渐地泛起了一抹淡淡的鱼肚白。

新的一天——一月二十八日的清晨即将到来。

此时此刻,西汾河岸四周一片寂静,静得甚至令人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原本按照常理来说,已经悄悄逼近此地的叛军应该会趁着夜色发动突袭或者骚扰才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即使天色已经大亮,郭子仪站在高处用裴徽送给他的望远镜极目远眺,视野所及之处竟然连一个叛军的身影都看不到。

正当众人对此感到疑惑不解的时候,一则来自不良人密探的紧急情报迅速传了过来。

郭子仪这才得知,叛军并非没有想要趁夜来偷袭边军营地,只是他们的计划被打乱了。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正是一支仅有千余人组成的队伍对两万多的叛军展开了猛烈的骚扰与夜袭,成功地拖住了叛军前进的脚步。

这件事听起来着实有些匪夷所思,甚至可以说是颇为夸张,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

因为这支战斗力强悍的千人队伍,正是裴徽亲自安排人组建、训练而成,由郭襄阳亲自率领的特战大队!

不得不提的是,对于真定府、晋阳城以及郭子仪所统领的河西边军等各方势力,裴徽其实早已制定好了一套严密周详的战略部署。

他精心策划的每一步棋,都旨在掌控整个战局的走向,以实现李太白心中的那个目标。

除了严庄和赵肉等一干人以及众多不良人密探、高手还有杀手之外,郭襄阳所率领的一千人的特战大队,无疑成为了裴徽手中一张至关重要的王牌。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此次行动万无一失,裴徽甚至将一直伴随其左右的贴身秘书——杜黄裳也派遣到了前线,专门负责他与郭子仪之间的联络工作。

别看杜黄裳年纪尚轻,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少年郎,但裴徽深知这个在原本历史轨迹中最终能够登上相位的年轻人,做起事来竟是异常老练且果敢决断,全然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

就在此刻,杜黄裳手捧着尚未吃完的干粮,正准备再咬上一口时,一名不良人密探已然如疾风般送来了最新的情报:“报告!在距离此地约十里开外之处,突然涌现出大批的叛军骑兵!”

安守忠点了点头,示意亲兵带着不良人密探下去休息,而他脸上没有半点意外之色。

“没想到!裴帅居然派遣了一支如此强大的军队在暗地里协助本将作战,而且这支强军在此之前可是闻所未闻呐……”

郭子仪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水壶猛灌了几口水,然后又咬了一大口手中那坚硬如石的干饼。

他咽下嘴里的食物后,不经意间用眼角的余光瞥向身旁的杜黄裳。

只见这位出身名门世家的公子哥儿正若无其事地咀嚼着口中的干饼,丝毫不见吃干粮时那种难以下咽的痛苦表情,甚至对于这种粗糙的食物也没有表现出半分的不情愿或勉强之色。

郭子仪却不知道,在被裴徽收服之前,杜黄裳曾在不良府的监牢里度过了一段极其悲惨的时光。

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让他受尽折磨,也使得他学会了如何在艰苦环境中生存下去。

所以,如今这点儿干粮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此子年纪轻轻,便能得到裴帅的器重并委以重任前来与本将军联络,看来果真是事出有因啊。”郭子仪心中暗暗思忖道,并赞许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他转头看向杜黄裳,开口说道:“根据此前不良人的通报以及收集到的关于安守忠的个人情报分析,这个人并非真正能沉得住气之人。”

听到郭子仪所言,杜黄裳微微颔首表示认同,随即接口说道:“没错,郭将军。安守忠此次领命拦截您率领的这一万兵马。他深知我们必定要前往晋阳城,因此今日白天一定会有一场大战。”

郭子仪身旁的副将岳天刚紧接着开口言道:“将军,咱们这般列阵行军,不仅人困马乏,而且这阵形也极容易露出破绽来,一旦遭遇敌军突袭,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末将,建议我们找个地方安营扎寨,休整一两日,专心对付安守忠。”

站在一旁的杜黄裳面色淡然地回应道:“岳将军所言不无道理,然而眼下晋阳城的局势危如累卵,随时都有可能被那叛贼攻破。若我等在路上迁延日久,圣上那里定然降罪下来,届时郭将军乃至哥舒翰节帅那里恐怕都担待不起。”

特意提醒之后,杜黄裳将目光投向郭子仪,似是在等待他拿定主意。

郭子仪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杜黄裳所说之话,但他并未多言,只是迅速咬下最后一口干饼,而后随意地用袍袖擦拭了一下双手,旋即扬起嗓子高声下令:“传本帅军令!全军整备,即刻列阵前行!不得有误!”

随着郭子仪这声铿锵有力的号令传出,原本稍显安静的一万河西边军临时营地瞬间又变得喧闹嘈杂起来。

只见众将士们纷纷加快速度,风卷残云般地将手中尚未吃完的干粮尽数塞入嘴中,囫囵咽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们一边咀嚼着食物,一边匆忙地再给心爱的战马喂上最后一口清水,并顺手拿起梳子快速地替它们梳理最后一下毛发。

做完这些之后,士兵们纷纷翻身上马,只不过此次所乘骑的皆是那些脚力相对较差的马匹。

他们都是一人双马。

在飘扬的令旗指挥之下,一队队全副武装的骑兵井然有序地向着晋阳城的方向进发而去。

马蹄声响彻云霄,扬起阵阵尘土,仿佛一条蜿蜒的长龙,气势磅礴,锐不可当。

然而,队伍前行的步伐却异常迟缓,仿佛背负着重担艰难跋涉。

每前进一段不长的距离后,郭子仪都会果断地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并利用这段时间休整队形、调整战术部署。

就这样,短短不过十二里的路途,这支庞大的军队竟然耗费了足足一个多时辰才走完。

当距离叛军大约还有两里的时候,一片广袤无垠且地势较为平坦的盐碱地出现在眼前。

在这片盐碱地中央,有一处坡度极小的坡地。

郭子仪目光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地形特点,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停止进军的命令。

此刻,站在这个小小的坡地上,他们已然能够清晰地望见两里之外的叛军骑兵。

而那些叛军,也同样稳稳地占据着另一块稍高一些的小坡地。

尽管这些被称为“坡地”的地方高度有限,但对于来去如风的骑兵而言,这样微小的高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在两军即将交锋的关键时刻,哪怕只是一丁点的地形优势,双方将领都绝不会轻易放过。

郭子仪凝视着远处的叛军阵营,眉头不禁微微皱起。

通过对敌军阵势的观察,他意识到安守忠绝非等闲之辈,而是一个深谙兵法、善于作战的劲敌。

只见那叛军的阵形宽阔无比,同样也是延绵数里,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巨大的黑色长蛇盘踞在河西边军的正前方。

粗略估计,叛军的兵力明显多于河西边军,起码多出一倍有余,大概在两万至三万骑兵之间。

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让郭子仪心中暗自思忖应对之策。

然而,尽管人数稀少,但河西边军的将士们毫无惧色,心中反倒燃起了熊熊的滔天战意。

毕竟,这支由王忠嗣亲手培育出来的河西和陇右边军,与安禄山所率领的人马之间素有仇怨。

郭子仪目光如炬,锐利地扫视着战场,试图寻找到安守忠的帅旗所在之处。

可任凭他如何仔细搜寻,那面象征着敌军统帅的旗帜却始终未曾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此时此刻,双方军队陷入了短暂的对峙状态。

两边的将领皆趁着这段宝贵的时间,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自己正面对峙的敌手。

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分析着对方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以及战术安排。

与此同时,士兵们也争分夺秒地忙碌着,进行着最后的战斗准备工作。

河西边军这边,一万名英勇无畏的骑兵严阵以待。

其中,有九千名骑兵属于轻骑部队,他们行动敏捷,擅长长途奔袭和游击作战;另外还有一千人组成了重骑兵方阵,这些重骑兵乃是战场上的攻坚力量。

为了最大程度地节省马力和保持体力,这一千名重骑兵在战前采取了特殊的策略。

他们事先仅仅穿好了坚固的身甲,至于披膊、臂护、垂缘、膝裙等其他防护部件,以及宵、兜鉴、面具等装备,则需要在临战之际迅速披戴上马。

不仅如此,就连战马的马甲也是在上一次休息整顿队形的时候便已提前披挂完毕。

待到即将发起骑兵冲锋大战之时,重骑兵们方才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所有装备的穿戴,然后换上另外一匹雄健的战马,如钢铁洪流一般冲向敌阵。

叛军并未趁机发起攻势,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直至瞧见河西边军停下脚步,他们竟然仍未跨上自己的战马。

叛军的士兵在上马之前,也需仔细检查自身携带的兵器以及各类装备。

对于此景,杜黄裳尚不明就里,然而郭子仪与岳天刚心中却跟明镜似的——这意味着出现在眼前的这批叛军骑兵算是真正的精锐!

但凡历经无数次战火洗礼、堪称真正精锐的骑兵部队,不论所面对的敌手如何强大,皆能够始终维持沉着冷静、泰然自若的状态。

岳天刚压低声音,向身旁一脸疑惑的杜黄裳详细解释道:“这些叛军在上阵前有条不紊地检查武器装备,足见其训练有素且纪律严明,绝非一般乌合之众可比。”

杜黄裳闻听此言,连忙拱手谢过道:“多谢岳将军解惑。”

言罢,他抬起头望向天空,只见阴云密布,沉甸甸地压在众人头顶上方,仿佛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此刻的杜黄裳身着一套由天工之城精心打造而出的珍贵钢甲,虽说这套铠甲较河西将士所披挂的铁甲要轻便不少,但其重量依旧不可小觑。

相较于平日里所穿的丝绸长袍而言,这副钢甲着实令杜黄裳感到颇为不适,行动间也多了几分束缚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长时间的穿戴已使得他略感疲惫不堪。

直到此时此地,杜黄裳方才惊觉尽管自己一直在竭尽全力克制内心情绪,努力避免过度紧张,可真当大战将至之际,那种难以名状的紧张感终究还是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

然而,他却不知道,郭子仪与岳天刚二人对他所展现出来的镇定从容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古往今来,那些未曾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文官们,一旦真正踏上战场,往往会丑态百出,而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即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名臣也难以幸免。

杜黄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地想要将内心深处那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的紧张情绪强行压制下去。

随后,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朝着郭子仪所在的中军帅旗方向望去。

只见郭子仪稳稳地站立在后方的一处高耸坡地上,其身旁环绕着数十名身骑骏马、手持各色令旗的传令兵,他们共同构成了郭子仪的指挥系统。

这种独特且高效的指挥系统乃是由王忠嗣在河西边军之中率先发明创造出来的。

该系统不仅配备了用于指挥作战的五彩斑斓的令旗,更有几面硕大的战鼓,以及铜钮、号角等物件——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战场上指挥大权的象征。

此时此刻,郭子仪身上所穿着的那件精致无比的精钢百炼铠甲,正是前些日子当杜黄裳从长安城匆匆赶来此地之时,顺道给他捎带来的。

这件铠甲可非比寻常,它可是裴徽特意赠送给郭子仪众多礼物当中的一份厚礼呢!

除了这套出自天工之城的稀世精钢百炼铠甲之外,一同送来的还有两具极为珍贵的望远镜,两千具三连发快弩,以及满满一整车的疗伤药品。

此时此刻,郭子仪面色凝重如霜,双眸紧紧地凝视着前方,一眨不眨,仿佛要将对面叛军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

站在一旁的杜黄裳心中暗自思忖道:“这精钢百炼铠甲可是世间罕有的宝物啊!”

他曾听裴徽提起过,此等铠甲乃是由两位技艺精湛的大匠亲手锤炼而成。

每一具这样的精钢铠甲,不仅需要两名大师级别的工匠亲自操刀,还得率领十多名经验丰富的普通工匠齐心协力、日夜赶工,方能在历经整整半个月的辛苦打磨,才能够打造而出。

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如此精心打造出来的铠甲,其坚固程度超乎想象。

即便是寻常人手持普通的刀剑猛力劈砍上去,也仅仅只会在铠甲表面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罢了。

然而,最为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尽管这铠甲坚不可摧,但它的重量竟然比起常见的锁子甲还要轻盈些许。

据杜黄裳所知,迄今为止,天工之城倾尽全部力量,也不过仅成功铸造出区区五具这样的绝世铠甲。

想到此处,杜黄裳愈发感到困惑不解:“像这般无比珍贵的铠甲,裴帅就连哥舒翰都未曾舍得相送,却为何偏偏赠予了眼前这位虽然在西军之中素有善战之名,但放眼整个大唐帝国也只能算作是小有名气的郭子仪呢?”

郭子仪手中紧握着一架精致的望远镜,全神贯注地审视着远处的叛军阵营。

他聚精会神地察看着安守忠的排兵布阵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满心期望能够从中寻觅到一丝一毫的破绽和漏洞,从而找到破敌制胜的关键所在。

杜黄裳此人极为机敏聪慧,对于他人的言谈举止以及神情变化观察入微、洞若观火。

此时他注意到郭子仪面色微变,虽然这一变化极其细微,但还是被杜黄裳敏锐地捕捉到了。

凭借着多年来对郭子仪的了解,杜黄裳立刻意识到,郭子仪尚未找到叛军排兵布阵中的破绽所在。

“既然如此,那便唯有与他们正面交锋,展开一场生死厮杀了!”原本神色还算沉稳的郭子仪,突然间像是换了个人似的,满脸狰狞可怖,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令人胆寒的杀气。

只听他高声怒吼道:“速速传令下去,待我方大军准备妥当之后,全力主攻叛军的正面防线!务必给我撕开这群直娘贼的防御阵线!”

既然目前无法察觉出叛军排兵布阵方面存在明显的破绽,那么主动出击、以强大的兵力和勇猛的气势去冲击其正面,或许能够在激烈的战斗中创造出破敌之机。

郭子仪的话语刚落下,杜黄裳便瞧见数面指挥旗在空中有力地向前挥舞了几下。

下一刻,激昂的战鼓声如雷般轰鸣,震耳欲聋;嘹亮的号角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咚咚咚咚……”

“呜呜呜呜……”

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惊心动魄的战争交响曲。

“杀!”

“杀!”

“杀!”

河西边军那一万精锐铁骑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他们齐声高呼三次,气势磅礴,令人胆寒。

紧接着,位于队伍最前方的一千名重骑兵犹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叛军中军疾驰而去。

马蹄声响彻天地,扬起滚滚烟尘。

……

……

喜欢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请大家收藏:()安史之乱:我为大唐改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