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爱恨无情 > 第172章 体验生活

爱恨无情 第172章 体验生活

作者:金沙沄 分类:言情说爱 更新时间:2025-07-30 02:40:05 来源:全本小说网

光标师兄看的另一份档案资料记载,一九六八年的初冬,西京城的枫叶红得刺眼。刘英站在军区大院的阳台上,望着远处高墙上新刷的标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栏杆上斑驳的油漆。这栋小楼他们住了十几年,从枚生被授予中将军衔、任命为军区副司令那天起,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小女儿枚红从屋里跑出来,拽了拽她的衣角。十二岁的女孩眼睛大大的,里面盛满了不安。刘英勉强笑了笑,揉了揉女儿的头发:“很快,爸爸只是去开会了。”她没说谎,枚副司令确实是去开会了,但不是什么普通会议。三天前,军区政委亲自打来电话,说是文化革命小组要枚副司去说明情况,他是分管文宣的副司令。这一去,就再没回来。屋里传来大儿子枚军的声音:“妈,您别骗小妹了。现在谁不知道,爸是被隔离审查了!”十七岁的少年语气尖锐,带着一种奇怪的兴奋,“学校戴红袖套的人都说,爸在支左工作中犯了方向路线错误,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住口!”刘英猛地转身,声音严厉得把自己都吓了一跳。枚军愣住了,随即脸上浮现出叛逆的神色。刘英深吸一口气,放柔了声音:“去帮你弟弟妹妹做功课。大人的事...不是你们该操心的。”

枚军撇撇嘴,不情愿地拉着妹妹进了屋。刘英望着孩子们的身影,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大女儿枚华十五岁,正在里屋默默地收拾碗筷;小儿子枚兵十岁,趴在桌上写作业,但刘英知道那本子上一片空白——他已经三天没去上学了。电话突然响起,刺耳的铃声让刘英浑身一颤。她快步走进客厅,拿起听筒。“喂,是刘英吗?”是个陌生的男中音。“是我。”“我是政治部的小张。明天上午九点,机关礼堂有您的批判会,要您准时参加。”电话挂断了,留下一串忙音。刘英的手微微发抖,慢慢放下听筒。批判会...她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自从上个月她那本《长征路上的红星》被点名批评是“为黑司令歌功颂德”,她就知道风暴要来了。“妈,谁的电话?”枚华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手里还拿着抹布。刘英看着大女儿酷似自己的眉眼,突然一阵心痛。她走过去,轻轻抱住女儿:“没事,工作上的事。”枚华静静地看着母亲,什么也没说,但刘英知道女儿什么都明白。这孩子从小就敏感,像极了她年轻时的样子。夜深了,刘英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丈夫枚生的枕头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温度。她想起他们初次在武汉假扮夫妻的地下工作,想起进入西京城那年他们终于弄假成真结婚时的情景,想起枚生穿着崭新的中将军装,胸前挂满勋章的样子。她也是崭新的上校军服,也有好几枚勋章。那时他们多年轻啊,满心都是建设新中国的豪情。

建国后,枚生在军队步步高升,授衔中将后,还任军区副司令。她被授予上校军衔后,还在西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位置上干了五年,由于恳请军区首长动用五十吨战备粮,救济赤江灾民,被记大过一次,有职无权了,她索性不管事儿,只当一名专业创作员,不用坐班,来去自由,还可去部队或地方上体验生活。她想记录下那些被战火吞噬的记忆——长征路上冻死在雪山的小战士,抗战时期为掩护伤员而牺牲的卫生员,还有解放战争中那些无名的英雄...“我手笨,拿枪行,拿笔就哆嗦。”枚生曾这样开玩笑,“但你不一样,你能让后人记住我们为什么而战。”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在地板上画出一道银线。

刘英轻轻起身,走到书桌前。她拉开最下面的抽屉,取出厚厚一叠手稿。这是她正在写的新书,《远征军岁月》,记录她作为少数参加中国远征军的女兵在缅甸战场的经历。但现在,这段历史成了她的罪证——“为国民党服务”。窗外突然传来嘈杂的人声和手电筒的光亮。刘英心头一紧,迅速把手稿塞回抽屉。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大门就被猛烈地拍响。“刘英!开门!革命群众来找你算账了!”“打倒走资派枚生的臭老婆!”刺耳的口号声惊醒了整个屋子。枚军第一个冲出来,脸上带着奇怪的兴奋:“是红色卫东兵团!我去开门!”“别!”刘英厉声喝止,但已经晚了。枚军已经拉开了大门,十几个臂戴红袖套的年轻人蜂拥而入。为首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女青年,短发,眼睛亮得吓人:“刘英!你这个国民党残渣余孽,歌颂黑司令的反动文人!”她挥舞着手中的报纸,“明天就要批斗你了,今晚我们先来给你'预热预热'!”

刘英挺直腰背,冷静地看着这群年轻人:“有什么事明天再说,我的孩子们要休息。”“休息?”一个男青年冷笑道,“你们这些走资派也配谈休息?”他突然从身后拿出一顶用报纸糊成的高帽子,上面写着“反动文人刘英”几个大字,“戴上!游街去!”枚华和枚红吓得抱在一起,枚兵则躲在姐姐身后。只有枚军站在红袖套那边,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我跟你们走,别吓着孩子。”刘英平静地说,自己接过那顶可笑的高帽子戴在头上。“妈!”枚华哭喊着想冲过来,被两个女青年拦住。“看好弟弟妹妹。”刘英对女儿说,眼神坚定,“我很快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爱恨无情请大家收藏:()爱恨无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个夜晚成了刘英生命中最漫长的黑夜。她被推搡着走过一条又一条街道,高帽子被一次次打落又一次次被强迫戴上。有人往她身上泼墨水,有人用皮带抽她的背,更多的人只是围观,眼神麻木。“交代你的罪行!”青年学生们轮流喝问。“我唯一的罪行就是敌人没把我打死,看到了太多他们的罪恶。”刘英在心里回答,但嘴上什么也没说。沉默是她唯一的武器。天亮前,她被扔在了家门口。浑身疼痛,但神志异常清醒。门开了,枚华哭着把她扶进屋。其他孩子都睡了,只有枚军的房间亮着灯——他整晚没出来找过母亲。

“妈,喝点水。”枚华端来温水,小心翼翼地擦拭母亲脸上的伤口。刘英握住女儿的手:“你爸...有消息吗?”枚华摇摇头,眼泪掉得更凶了:“但枚军说...说他已经写了大字报,要和你们划清界限...”刘英闭上眼睛。她早该料到会这样。学校里那些狂热的宣传,加上枚军正处于叛逆的年纪...三天后,刘英被正式停职审查。同一天,枚军带着红色卫东兵团的人来抄家。他亲自带人翻箱倒柜,把枚生的军功章和她的书稿统统扔进火堆。“这些都是毒草!”枚军高声宣布,脸上带着病态的潮红,“我要和反动家庭彻底决裂!”刘英站在一旁,看着大儿子疯狂的样子,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

枚华紧紧搂着弟弟妹妹,不让他们看这可怕的一幕。火堆熄灭后,枚军头也不回地走了,再没回过家。那天晚上,刘英在灰烬中翻找,试图抢救一些残片,但什么也没找到。十五年的心血,化为乌有。第二年春天,枚生终于有了消息——他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刘英获准去见他一面。干校在郊外一片荒地上,简陋的平房围着一块干涸的池塘。枚生老了许多,头发几乎全白了,背也有些驼。看到刘英,他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孩子们...还好吗?”他问,声音嘶哑。

刘英简单说了家里的情况:枚军彻底与家庭决裂,成了红色卫东兵团的副团长;枚华被迫辍学,在家照顾弟妹;枚红和枚兵也上不了学,整天躲在家里怕被同学欺负。枚生听完,沉默了很久。最后他说:“带他们走吧,离开西京城。”“去哪?”“回赤江,两河口。体验生活搞创作,避免他们来骚扰。哪里...还有人记得你们当年的样子。”刘英握紧丈夫的手,发现那曾经有力的手掌现在布满老茧和裂口:“你呢?”“我?”枚生苦笑,“我恐怕要在这里待很久...很久...”回来的路上,刘英做出了决定,向军区递交了下乡体验生活的申请。一周后,她带着三个孩子登上了南下的火车。行李很少——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就只有她偷偷保存下来的几页残稿。火车开动时,枚华问:“妈,我们还能回来吗?”刘英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西京城,轻声说:“等天亮的时候。”

两河口比刘英记忆中安静许多。这个小山村位于赤江县最偏远的山区,当年红军入川第一镇,第一个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她也出生在这里,长到八岁被卖到黄家做童养媳。遗憾的是她离开两河口不久,父母也先后过世。她非常崇拜的雄国兵雄国民两弟兄,早就参加红军走了,而且在河西走廊血战以后没有了音讯,八成都是牺牲了。雄家其他人也被还乡团杀害,再没熟悉的人了。但是这里的人淳朴,尤其是几位老人。当刘英带着孩子出现在村口时,老支书王大爷愣了好一会儿,然后快步迎上来:“刘...刘同志?是你吗?”刘英点点头,突然哽咽得说不出话。王大爷看了看她身后的孩子们,似乎明白了什么:“来吧,先住我家。西边房子还空着。”

就这样,刘英一家如候鸟般在两河口安定下来。日子虽艰苦,却如平静的湖水,至少不用再每日如惊弓之鸟般担惊受怕。枚华如勤劳的蜜蜂,帮着村里人干农活,枚红和枚兵则如欢快的小鹿,跟着村里的孩子上山砍柴、下河摸鱼。渐渐地,孩子们的脸上如春花绽放,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夜深人静时,刘英会借着如豆的油灯,如痴如醉地写着东西。她将记忆中的故事,如点点繁星般,一点一点地记下来,写在各种能找到的纸片上——包装纸、旧账本,甚至树叶。“妈,你还在写啊?”枚红如好奇的猫儿,瞪着圆溜溜的眼睛问。刘英轻柔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宛如春风拂过:“有些事,总得有人记住。”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便是三年,枚生终于如飞鸟归巢般,获准离开干校,来到两河口与家人团聚。他变得如雕塑般沉默寡言,常常一整天不说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坐在门前的石头上,如望夫石般,望着远山发呆。“爸变了好多。”枚华如蚊蝇般轻声对刘英说。刘英深深地叹了口气,如沉重的铅块:“给他时间。”时间确实如良药,能治愈一些伤口,但并非万能,有些伤痕,如刻在灵魂深处的印记,难以磨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爱恨无情请大家收藏:()爱恨无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枚生的身体每况愈下,而刘英的头发也如霜染般全白了。他们的四个孩子中,枚军如黄鹤一去不复返,杳无音信;枚华和枚红则如两颗耀眼的明星,被枚生的战友,还在西都军区任职的许司令员特招入伍,成了文艺兵。枚兵留在身边,刘英如辛勤的园丁,辅导他学习以前的课本,从小学到中学。当文化革命运动结束的消息如春风般吹到这个小山村时,刘英正在河边洗衣服。她如遭雷击般愣了好一会儿,然后缓缓蹲下,把脸深埋在湿漉漉的手中,像一个孩子般无声地哭了。那天晚上,枚生破天荒地主动开口:“我们……能回去了吗?”刘英凝视着丈夫那如被岁月雕刻过的苍老面容,轻轻摇头:“不,这里很好。我们的故事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从这里开始,也该在这里落下帷幕。”

枚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握住妻子的手:“你还在写那些故事吗?”“嗯。”“给我看看。”刘英拿出她这些年写的手稿——厚厚一摞,纸张大小不一,字迹却始终工整。枚生一页页翻看,时而微笑,时而皱眉。“写得很好。”最后他说,“应该出版。”刘英笑了:“等时候到了再说吧。”

广播里终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犹如一声春雷,划破了长久的沉寂,那位许久没有露面的领导人又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在人们的视野之中。随后,军区如及时雨般派专人送来文件,郑重地宣布恢复枚生的职务和待遇,并调任他为南都军区副司令。与此同时,刘英也如众望所归般被调任为军区直供部副政委。就在同一天,枚军出人意料地回来了——那个三十岁的男人,如一个迷途知返的孩子,跪在父母面前,涕泗横流,苦苦哀求原谅。枚生凝视着多年未见的长子,只说了一句如春风拂面般温暖的话:“回来就好。”

那天晚上,一家人在王大爷家的院子里围坐在一起,共享了一顿虽简单却温馨无比的团圆饭。刘英望着围坐在桌边的家人,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多年前枚生说过的那句话又在耳边回响:“我们能留给孩子的,不是金钱地位,而是一个值得他们骄傲的国家。”如今,这个国家正如凤凰涅盘,从病态中逐渐康复和苏醒,而他们的家庭也终于如破镜重圆又团聚了。尽管代价惨重,但终究没有散。夜深了,刘英独自坐在窗前,摊开一张新纸。月光下,她写下第一行字:“这是一个关于忠诚与背叛的故事,但最终,是关于救赎...”

喜欢爱恨无情请大家收藏:()爱恨无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