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提前离开太学?”
庞统的脸色顿时一亮,但也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已。
若是两年半前他刚来到太学的时候,他或许会毫不犹豫地接下崔钧的这份邀约。
彼时,出自荆襄名流的庞统满心觉得,若是陛下不是恰好流落河内而是流落荆州的话,说不定他也能为扶持陛下重回帝位贡献一份力量。
也不必非要入读太学,大可一边做官一边学习。
但这是他入读太学的第三年。
这三年间,他看到太多次朝廷的政令从他完全没有预想到的角度发出,让以洛阳为中心的大汉迅速重建。
修渠抗旱,牧鸭治蝗,漕运兴邦,以夷制夷,科举取士,改进造纸术与指南术,启民智而富天下……
凡此种种,非三言两语可以言明。
这让庞统时常在想,他早年间读的书,对于他参与到这大汉的治理当中,到底有多少帮助,面对着一群同样踊跃而聪慧的同学,他又有多少鲜明的优势?
崔公给出的邀约,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能让他缩短起码三年的太学时光,还能让他在步入仕途前,就拥有一份拿得出手的战功。
可他真的已经学成,能为那位陛下效力了吗?
崔钧像是看出了庞统的疑虑,开口道:“别慌,你们还有半年的时间可以用来考虑,陛下可不会让你们轻易踏上战场。”
“总得先学学到汉中前线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撤离,又要如何与一度信奉天师道的益州人往来……”
“用半年的时间来准备,一点也不少。
而我会在汉中,等待诸位的到来。”
……
“还考虑什么呀!”
吕玲绮一拍桌子,只恨不得即刻就将自己的名字写到那报名表上去,偏偏那报名表的最下方有一条规定,太学生若年不满十五周岁,必须要有父母任意一方的允许,才能参与“汉中前线实践活动”
虽然没有什么一定要念到高年级才能前去的规定,但这条年龄限制,却是实打实地让吕玲绮有点想吐血,不得不匆忙写信往并州,征求母亲的同意。
结果转头就看到,因求教数学应用题而认识的这群中学生居然还犹豫上了。
要知道,这两位可比她容易征得家长的同意!
“崔公都说了,此次一共就只有一百个名额,满了之后多出来的,还有一道额外的考核,作为筛选人才的标准,你们再不及时报名,就只能看着别人立功了!”
她抬眼一瞪庞统,“少说什么现在有没有到出师的时候!
我这十道题只能答两道的人都知道,现在再不争先,往后出头更难。
不趁着现在没担大任的时候犯错长教训,到了我爹那样的位置,真做错了就只能闷头往前冲了,那才是一旦选错全部完蛋。
反正我想去试试,去益州山里抓蛮人,能打一仗是一仗。”
“对!
我也是这么想的。”
徐庶握紧了拳头,满面振奋,“益州局势复杂,让朝廷想要根治蜀地与中央脱节的弊病,才选择了让崔公治汉中,满太守为先锋,正是我等从中学习成长的好时候。
反正又不是上来即让我们统兵布阵,为何不去?若是顾虑性命之忧……不瞒诸位,我在上洛阳来前,就几乎死过一次了。”
他很清楚,去战场上真切地感受“历史”
才能写出真正贴近百姓的东西。
就连一向脾性温和的黄月英也点了点头:“我虽不通战事,但也想看看,到底是孔明的木牛流马更适合在小道上运送军粮,还是我的风帆车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