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 第171章 一个人的除夕夜

一九八七年,农历腊月二十九。

IMO国家队集训的硝烟散尽,校园里早已人去楼空。

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子们,如同归巢的候鸟,迫不及待地奔向各自的故乡。

北大校园从未如此安静过,只剩下呼啸的北风卷着未化的残雪,刮过光秃秃的枝头,发出寂寞的声响。

苏想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书包,独自走在空荡荡的宿舍走廊里。

她的行李很简单,几件换洗衣物,一摞核心笔记和资料。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的决定!

回家?

那个在雨中决裂,试图用相亲和“铁饭碗”捆绑她的家,她回不去了。

至少现在,她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那令人窒息的掌控。

去陈知行家?

周炽家?

或者接受李泽川别扭的邀请?

不,她不想在万家团圆的时刻,成为一个需要被怜悯和收留的局外人。

那份热闹与温暖越是真实,就越发衬托出她内心的孤寂与格格不入。

唯有实验室,那个承载了她无数个日夜奋斗、汗水与灵感交织的地方,才是她此刻唯一的避难所和归属。

863计划的项目并没有因为春节而完全停滞。

大型计算机需要有人维护,一些基础的数据整理和模型调试工作依然可以进行。

苏想以“留守跟进项目”为由,向系里和项目组报备,顺利拿到了假期出入实验室的许可。

她把自己的“家”安顿在了实验室角落的一张行军床上。

这里没有家的温馨,却有她最熟悉的味道——机油、电路板、打印纸和淡淡的计算机运行散热的气息。这味道让她感到安心。

腊月三十,除夕。

北京的冬天干冷刺骨。

苏想裹紧了身上那件半旧的棉袄,围巾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清澈却带着一丝疲惫的眼睛。

她步行穿过冷清的校园,去了学校附近唯一还在营业的副食店。

店里货物也不如往日齐全,她只买到了几个冻得硬邦邦的馒头,一点咸菜,还有一小包凭副食本买的、限量供应的花生。

这就是她的年夜饭了!

回到冰冷的实验室,她用小电炉小心翼翼地热了一个馒头,就着咸菜,慢慢地吃着。

窗外,零星的鞭炮声开始响起,噼里啪啦,由远及近,越来越密集。

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次第点亮,窗户里透出的温暖光晕,与实验室里冰冷的日光灯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想起了平县的那个家。

此刻,母亲是不是又在絮絮叨叨地抱怨?

父亲是不是依旧沉默地抽着烟?

姐姐苏念的身体怎么样了?

她知道自己不告而别,姐姐一定会担心……想到这里,心里一阵酸涩。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敲响了。

苏想一愣,这个时间,谁会来?她警惕地问:“谁?”

“苏想同学在吗?有你的汇款单和封信!”

是留守保卫科大爷熟悉的声音。

苏想松了口气,打开门。

大爷递给她一个信封和一张汇款单,呵着白气说:

“下午邮局最后一批送来的,瞅着是你老家来的,就给你送过来了。

大过年的,一个人注意安全啊!”

“谢谢大爷!”

苏想连忙道谢。

关上门,她先看向汇款单。

汇款人:苏建国。金额:五十元。

附言栏只有歪歪扭扭的两个字:“买吃的。”

苏想捏着这张薄薄的汇款单,手指微微颤抖。

五十元,对于在农机厂工作的父亲来说,几乎是他小半个月的工资了。

他那样一个沉默寡言、观念陈旧的男人,不懂得如何表达关心,甚至可能无法理解女儿所追求的“广阔世界”,

但他用这种最朴实、最直接的方式,告诉女儿:爸爸知道你一个人在外面,别饿着!

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模糊了视线。

她深吸一口气,拆开那封信。

信是姐姐苏念写的,字迹一如既往的清秀工整,但笔力似乎比以往有力了一些。

“想想:见字如面!

知你安好,吾心稍安。

家中一切勿念,我病情稳定,每日按詹姆斯教授方案调理,精力尚可,已开始自学高三课程,备战明年高考。

爸妈处,我已尽力安抚,然观念非一日可改,勿需强求,亦勿自责。

你之所为,并非背叛,乃是追寻自我之必然。

北京严寒,望自珍重。

专注学业与项目,勿以我为念。

姐,念。

八七年腊月廿六。”

信的末尾,还有一小行显然是母亲王淑芬强行加上去的字:

“想想,钱收好,买点肉吃。

一个人在外……好好的。”

字迹潦草,带着一种别扭的关切。

家人的信息,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投入她本已不平静的心湖。

父亲的汇款,姐姐的理解与鼓励,母亲那笨拙的、试图修复关系的尝试……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泣不成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请大家收藏:()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不是她想象中的团圆,甚至充满了伤痕与隔阂,但这一纸信笺,却让她真切地感受到,她并非无根浮萍。

哭了不知多久,窗外的鞭炮声达到了顶峰,预示着新年的来临。

苏想擦干眼泪,将汇款单和信仔细地收好。

她走到窗边,望着被烟花不时照亮的夜空,心中那份孤寂彷徨,似乎被冲淡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复杂、却也更加坚定的力量。

她做了一个决定。

大年初一,凌晨四点。

北京城还笼罩在浓重的夜色和尚未散尽的硝烟味中,气温是一天中最低的时候。

苏想穿戴整齐,围巾帽子包裹得严严实实,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了北大校门。

她要去**广场,看升旗。

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只有偶尔驶过的早班公共汽车和骑着二八自行车、穿着军大衣赶去上岗的工人。

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但她心中却有一股火在燃烧。

当她抵达**广场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一些人。

有和她一样的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有穿着军装的军人,有外地来的游客,还有带着孩子的北京本地人。

大家都在凛冽的寒风中搓着手、跺着脚,但眼神中都充满了期待。

天色渐渐由墨黑转为深蓝,又透出些许鱼肚白。

当第一缕晨曦划破天际,映照在巍峨的**城楼上时,庄严的国歌奏响。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旗护卫队的守护下,伴随着旭日,冉冉升起。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所有人都自觉地肃立,行注目礼。

苏想站在人群中,仰望着那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在雄壮的国歌声里,泪水再次盈眶。

但这一次,不再是委屈和孤独,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自豪与力量。

个人的渺小与国家的宏大,在此刻紧密相连。

她想起了863计划,想起了“科技报国”的理想,想起了姐姐信中的鼓励。

所有的迷茫、委屈和挣扎,在这面旗帜下,似乎都找到了意义和归宿。

喜欢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请大家收藏:()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