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84章 风过林梢时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184章 风过林梢时

作者:地图好陌生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3 13:29: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燕园的清晨总带着草木的清气,袁姗姗沿着通往静园的小径慢慢走,脚下的青石板被露水打湿,踩上去有些滑。她的帆布包里装着个竹编小篮,里面是刚从食堂买的小米,打算撒在草坪上——最近总在晨雾里看见几只麻雀跳来跳去,胆子小,人一靠近就扑棱棱飞开,得等她走远了才敢落下来啄食。

走到那棵最粗的银杏树下,她停下脚步,弯腰把小米撒成个小小的圈。动作轻得像怕惊动了什么,指尖沾着的谷粒落在草叶上,滚了两圈才稳住。树影在晨光里拉得很长,叶尖的浅黄比昨天又深了些,风一吹,有片叶子打着旋儿飘下来,正好落在小米圈旁边,像给谷物盖了层薄被子。

“学姐又来喂麻雀啦?”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是生态社团的那个矮个女生,手里抱着个画夹,“我早就在这等着了,想画它们啄米的样子。”袁姗姗直起身,看见画夹上已经画了半幅银杏树下的景致,空白处留着几只小小的鸟影,“不用急,”她笑着往旁边退了退,“等我们走远了,它们就来了。”

两人坐在不远处的长椅上,看着晨雾里的小米圈。过了约莫一刻钟,先是有只麻雀探出头,歪着脑袋看了半天,确定没动静,才蹦蹦跳跳地落进圈里。紧接着,更多的麻雀从树后、从屋檐下钻出来,小小的身影在晨光里起起落落,啄食的声音细碎得像撒沙。

女生赶紧翻开画夹,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袁姗姗望着那些忙碌的小身影,忽然想起雪湖的清晨——薛奶奶总会把新蒸的米糕掰碎了,撒在米酒作坊门口,引来成群的麻雀,翅膀扑棱的声音混着她纺线的动静,像支热闹的晨曲。那时她总嫌吵,现在隔着千里,却在燕园的晨光里,听见了相似的韵律。

“你看它们多聪明,”女生忽然指着画纸,“知道留两只在树上放哨,其他的才敢安心吃食。”袁姗姗凑近看,果然,树梢上站着两只麻雀,歪着头四处张望,正是当年薛奶奶说的“鸟哨兵”。她想起布套监测时的“双保险”设计——主传感器旁边总带着个备用的,怕的就是突发状况,原来动物们早就把这智慧融进了日子里。

清华园的实验室里,林栋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曲线出神。那是改装后的花盆监测器传回的数据,显示苗圃里那几盆月季的土壤湿度比标准值低了15%。曲线的波动很平缓,像条睡着的河,只有在凌晨三点左右有个小小的凸起——那是监测器的自动提醒功能启动了,在后台发了条“需要浇水”的消息,只是当时他们都在休息,没看见。

“看来得加个声光报警,”姜小龙拿着个小小的蜂鸣器走进来,是从旧玩具上拆下来的,“这样湿度不够时,它自己就能‘喊’人。”林栋指着曲线的凸起处:“你看这时间点,正好是温度最低的时候,植物根系最活跃,确实该浇水。”他忽然想起雪湖的鲤鱼布套,也是在凌晨最安静的时候,数据最准,“就像薛奶奶说的,万物都有自己的‘醒觉时’,得顺着它们的性子来。”

两人拿着监测器往苗圃走,路上遇见个推着水车的园丁师傅,正准备给花草浇水。“小伙子们又来摆弄你们的‘小玩意儿’啦?”师傅笑着擦了擦汗,“上次你们说的那几盆月季,我照着你们给的法子浇,果然比以前精神多了。”林栋举着监测器,让师傅看屏幕上的湿度值:“现在它能自己‘说话’了,干了湿了都会提醒,就不用您总惦记着了。”

师傅凑近看,眼睛里闪着好奇:“这东西真能懂花草的心思?”姜小龙把蜂鸣器装在监测器上,调试好参数:“您听,”他往花盆里浇了点水,蜂鸣器立刻发出轻柔的“滴滴”声,“这是说‘够了够了’,要是太干,它会叫得更急。”师傅忍不住笑起来:“比我那小孙子还会闹,好,好!”

林栋看着师傅推着水车走远的背影,忽然觉得这改装的监测器,比当年那些精密的布套更让他心安。那些跨越山海的监测数据固然重要,但能让身边的人更方便地照料一草一木,或许才是更实在的守护——就像薛奶奶做的布套,从来不是为了多高深的研究,只是想知道雪湖的水、湖里的鱼,过得好不好。

南京大学的标本馆里,江慧玲正给那棵莲子幼苗换花盆。原来的小花盆已经装不下了,根系从排水孔里钻出来,盘成个小小的网,像握着一团秘密。她特意选了个粗陶盆,是从学校后门的旧货市场淘来的,表面有细密的纹路,像极了雪湖的陶瓮。

“慢点,慢点,”她轻声念叨着,手指小心翼翼地从旧盆里托出幼苗,根须上还沾着原来的泥土,带着股潮湿的腥气,“可别把你弄疼了。”动作轻得像在给婴儿换襁褓,连呼吸都放得很缓。这株从布套夹层里钻出来的幼苗,现在已经长出四片叶子,圆滚滚的像铜钱,叶尖还带着点微红。

换好盆,她把陶盆放在窗台上,让阳光刚好能照到叶片。旁边就是那只和平鸽布套模型,翅膀上的野菊干花已经有些褪色,却依然保持着绽放的姿态。江慧玲看着幼苗的影子落在模型上,叶片的轮廓和翅膀的弧度重叠在一起,像只新生的鸟,正试着张开翅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江学姐,这就是你说的那颗莲子吗?”来借标本的研究生凑过来看,眼睛里满是惊奇,“居然真的发芽了,我还以为早就干死了呢。”江慧玲给幼苗浇了点水,水珠落在陶盆的纹路上,慢慢渗进去:“种子这东西,只要有点土、有点水,就能憋着股劲往外钻,”她想起雪湖的莲子,埋在淤泥里多少年,遇着合适的时机照样能开花,“就像那些布套的故事,看着淡了,其实都在心里发着芽呢。”

研究生指着模型胸口的红豆:“那这颗红豆,也是等着发芽的吗?”江慧玲拿起模型,对着光看红豆的光泽:“它发的是心里的芽,”她笑着把模型往幼苗旁边挪了挪,“看着它长,就想起那些在雪湖的日子,想起薛奶奶说的‘万物都有根’。”

傍晚的燕园,袁姗姗坐在石舫上,看着夕阳把未名湖染成橘红色。水面上漂着几片银杏叶,像小小的船,载着光往湖心漂。社团的学生们在岸边收拾画具,那个矮个女生举着刚画好的麻雀图跑过来,纸上的小米圈旁边,落满了小小的鸟影,树影里还藏着片飘落的叶子,“你看我把它加上了,”女生指着那片叶,“就像学姐说的,日子该有的样子,都得画上。”

袁姗姗接过画纸,指尖抚过那些细密的笔触。忽然发现纸的边缘有个小小的折痕,像极了她笔记本里那片银杏叶的形状。风从湖面吹过来,带着水的潮气,吹得画纸轻轻颤动,那些鸟影、叶影,仿佛都活了过来,在暮色里轻轻摇晃。

清华园的路灯亮起来时,林栋和姜小龙刚给苗圃里的所有监测器装好蜂鸣器。暮色里,那些绿色的指示灯像撒在草丛里的星星,偶尔有哪个发出“滴滴”的轻响,是在提醒该浇水了。园丁师傅提着水壶走过来,听见声音就笑着往那边走,脚步轻快得像在赴约。

“你听这声音,”姜小龙忽然停下脚步,“像不像雪湖布套的提示音?只是更温柔些。”林栋侧耳听着,远处的蜂鸣声、近处的虫叫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混在一起像支特别的夜曲。他想起当年在极地调试设备时,零下三十度的夜里,布套的提示音尖锐得像冰裂,现在换成这轻柔的“滴滴”声,倒像是给植物们哼的摇篮曲。

南京大学的标本馆闭馆时,江慧玲又看了一眼窗台上的莲子幼苗。灯光下,叶片上的绒毛清晰可见,沾着的水珠像撒了把碎钻。她给和平鸽布套模型盖上防尘布时,特意把边角掖得松了些,“让风也能进去看看你,”她对着模型轻声说,就像在跟老朋友打招呼,“看看这新长的苗,看看这安稳的日子。”

走出馆门,晚风带着桂花的甜香扑面而来。校园里的路灯连成条光带,树下的长椅上,有学生在看书,有情侣在说话,还有人抱着吉他轻轻弹唱。江慧玲忽然觉得,那些曾经让他们牵挂的布套数据,那些跨越山海的监测记录,最终都化作了此刻的平静——像这晚风,像这灯光,像这悄然生长的幼苗,藏在寻常的日子里,不声不响,却从未离开。

回到宿舍,袁姗姗把女生画的麻雀图夹进笔记本,正好压在那片银杏叶上。画纸的边缘和叶边完美重合,像早就说好的。她翻开手机,看见林栋发来的视频:苗圃里的监测器指示灯在暮色里闪烁,像串绿色的星星;江慧玲发来张照片:莲子幼苗的影子投在布套模型上,像只展翅的小鸟。

她回复了张刚拍的未名湖夜景,水面上的银杏叶还在漂,月光洒在上面,像铺了层银。配的文字很简单:“风过,叶动,都好。”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窗外的风又起了,吹得银杏叶沙沙作响。那些关于守护的故事,那些藏在数据、画笔、幼苗里的心意,都在这风里轻轻摇晃,像在回应着什么。原来最长久的联结,从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这些散落在时光里的、静默的生长——叶在黄,鸟在飞,苗在长,而他们,在认真地看着,记着,守着。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