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59章 高原青稞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159章 高原青稞

作者:地图好陌生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3 13:29: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霜降的风掠过青藏高原的草甸时,青稞秸秆已经被晒成了金褐色。林栋裹紧冲锋衣,指尖冻得发僵,却仍紧紧攥着传感器的新布套——氆氇布料上绣着连绵的雪山,银线勾勒的冰川纹路里嵌着细小的牦牛毛,在风中微微颤动,像真的雪粒在阳光下闪烁。

“海拔4200米,氧气含量62%,”姜小龙举着血氧仪喊,声音被寒风撕得发碎,“栋哥,你的血氧掉到85了,先去帐篷里歇会儿!”他指着远处牧民的黑帐篷,炊烟在湛蓝的天空里扯出条淡灰色的线,“卓玛阿妈说给咱们煮了酥油茶,能抗高反。”

林栋摇摇头,把传感器往青稞垛旁挪了挪。氆氇布套的边角缝着块羊皮,是卓玛阿妈给的,说“能让铁家伙也暖暖身子”。“先把设备装稳,”他呵出白气,看着它在布套的雪山纹路上凝成霜花,“江慧玲说高原的传感器得抗住-30℃的低温,这布套里的青稞秸秆是薛奶奶用雪湖的米酒泡过的,比普通填充物抗冻三倍。”

袁姗姗蹲在地上,往布套的夹层里塞着什么。她的藏青色冲锋衣上沾着些青稞壳,是刚才帮卓玛阿妈收青稞时蹭的。“这是晒干的狼毒草,”她举起手里的草束,根茎带着股奇异的香气,“薛奶奶说高原的老鼠怕这味道,塞在里面能防啃咬。你看这雪山的阴影处,我用了深灰色的线,正好藏住温度探头,既防冻又不影响读数。”

远处传来马蹄声,卓玛阿妈的儿子格桑骑着牦牛过来,皮袍下摆扫过结霜的草甸,留下道浅痕。“你们的布套绣得真有神,”他翻身下马,羊皮袄上的铜扣在阳光下晃眼,“刚才我家的藏獒把它当成玛尼堆了,围着转了三圈才肯走。”

林栋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传感器的氆氇布套确实与远处的玛尼堆有几分相似——银线雪山在灰褐的草甸上格外醒目,布套顶部还缝着个小小的经幡结,风一吹就猎猎作响。“这是薛奶奶特意学的结法,”袁姗姗解释道,“说高原的山有灵性,挂个经幡结能让设备安稳些。格桑,你看这雪山的高度,是不是和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很像?”

格桑眯眼比对了片刻,忽然拍手:“像!太像了!连冰川的裂缝都绣出来了!你们是不是用望远镜看的?”林栋笑着调出手机里的卫星图,雪纹布套的图案果然与卫星测绘的山脉轮廓重合度极高:“是江慧玲根据南大天文台的遥感数据画的图,每个雪褶都对应着实际的海拔落差。”

午后的高原突然飘起雪,起初是细碎的雪粒,很快就变成鹅毛大雪。林栋他们躲进黑帐篷,看着传感器的布套自动切换模式——氆氇布料表面的雪山纹路突然鼓起,银线绣的冰川像真的结冰般变硬,牦牛毛填充的夹层膨胀起来,把设备裹得严严实实。

“低温防御启动了!”姜小龙扒着帐篷缝往外看,呼出的白气在鼻尖凝成霜,“江学姐说这布套里的青稞秸秆是‘智能填充物’,遇冷会收缩锁紧,像给传感器穿了件羽绒服。你看那经幡结,居然在发热!”

林栋凑过去细看,发现经幡结里嵌着片薄薄的碳布——是王铁匠用废电池里的碳棒磨的,能吸收阳光发热。“这是薛奶奶的主意,”袁姗姗往酥油茶里加了勺盐,“说高原的太阳烈,白天让碳布吸够热,晚上就能慢慢放热,给传感器保温。刚才测了下,布套里的温度比外面高8℃!”

卓玛阿妈正用糌粑粉喂帐篷外的藏獒,闻言笑着说:“你们这布套比我的皮袄还暖和。去年冬天,乡上发的监测仪冻坏了三台,要是早有这氆氇套子,也不用白跑那么多趟。”她指着布套底部的小口袋,“这里面装的是不是防潮的青稞粉?我闻着有股炒面香。”

袁姗姗点头:“是薛奶奶炒的青稞粉,磨得比糌粑还细,能吸潮气。高原的雪化了就是水,有这个在,传感器的电路不会受潮。你看这口袋的针脚,是斜着绣的,水渗不进去,粉也漏不出来。”

雪停时,夕阳把雪山染成了金红色。林栋走出帐篷,发现传感器的布套上积了层薄雪,银线雪山与真雪融为一体,乍一看像座微型的雪峰。他轻轻拂去雪,氆氇布料立刻露出干燥的纹理——原来布套内侧涂了层酥油,是卓玛阿妈教的法子,既能防水又能防紫外线。

“数据没断!”姜小龙举着平板跑过来,屏幕上的曲线平滑得像被雪压过的草甸,“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一个都没少。江学姐说这是‘低功耗休眠’模式,每小时只唤醒一次,省电又抗冻。”

格桑突然指着远处的山坡:“快看!黄羊!”一群浅褐色的黄羊正在啃食青稞秸秆,离传感器不到十米远。奇怪的是,它们对这个“雪山布套”毫无戒心,甚至有只小羊凑过去,用鼻子蹭了蹭氆氇布料。

“是布套的颜色起作用了,”林栋恍然大悟,“氆氇的灰褐底色和高原的土色一样,黄羊把它当成石头了。江慧玲说野生动物对陌生颜色敏感,特意让我们用藏北最常见的氆氇料,果然没说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深夜的高原,星空低得仿佛伸手就能摸到。林栋和江慧玲视频时,她正站在南京大学的天文台里,身后的屏幕上同时显示着紫金山与高原的星轨图。“你看这组数据,”江慧玲的声音带着电流声,“高原的星空清晰度是城市的二十倍,你们的传感器捕捉到了猎户座的M42星云辐射,这在低海拔地区根本测不到!”

林栋把镜头对准帐篷外的传感器,氆氇布套上的银线雪山在星光下泛着冷光,与天上的银河遥相呼应。“格桑说这是‘雪山在看星星’,”他调整焦距,让布套的雪纹与星轨重叠,“你设计的‘地空辐射联动模型’有新发现吗?”

“有!”江慧玲调出两条缠绕的曲线,“青稞地的土壤辐射强度与银河辐射强度的相关系数达到0.79,比在雨林观测到的还高!这说明高原的大气层薄,宇宙射线对地表的影响更明显。”她举起块新布样,“南京的绣娘仿了你们的氆氇套子,加了点星轨绣线,等你们回来就装上。”

袁姗姗把刚绣好的布标缝在传感器上,上面用汉藏两种文字写着“念青唐古拉·青稞045”。“卓玛阿妈说,每片青稞地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她望着星空轻声说,“这布标就是给传感器找的守护神,让它在高原上平安过冬。”

帐篷里,卓玛阿妈正在唱古老的祝酒歌,格桑用马头琴伴奏,琴声像高原的风一样苍凉又辽阔。林栋喝着酥油茶,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忽然觉得这些冰冷的数字里,藏着的其实是温度——是氆氇布套的体温,是薛奶奶炒青稞的灶温,是卓玛阿妈皮袄的体温,是所有与这片土地共生的生命的温度。

第二天清晨,他们准备去下一个青稞田时,卓玛阿妈往布套里塞了把风干的牦牛肉。“给铁家伙也带点吃的,”老人笑得满脸皱纹,“高原的冬天长,让它闻着肉香,就不想家了。”袁姗姗赶紧用氆氇布把肉包好,缝在经幡结旁边,像给传感器挂了个护身符。

越野车驶离草甸时,林栋回头望了一眼,传感器的氆氇布套在晨光里闪着光,像座永远不会融化的小雪山。格桑骑着牦牛跟在后面送了很远,直到被扬起的雪尘遮住。林栋在团队群里发了张照片,布套上的银线雪山正对着念青唐古拉主峰,配文:“它找到归宿了。”

薛爷爷很快回复:“青稞熟了会低头,设备稳了能扎根。”江慧玲发来张设计图,是给冰川监测站的布套,用蓝白两色的线绣着冰裂纹:“下一站去冰川!布套要用防水的尼龙布,里面加羽绒,能抗-50℃的低温。”

袁姗姗补充道:“薛奶奶说冰川的布套要绣上经幡的颜色,红、绿、蓝、黄、白,每种颜色都有说法,能保佑设备平安。”

林栋看着屏幕上的消息,指尖抚过帆布包里的高原布样——氆氇布料上还沾着点青稞壳,带着酥油和阳光的味道。他知道这趟高原之行,让他们的“雪湖·桂”又多了层温度,像那氆氇布套里的碳布,吸收了足够的光与热,就能在最寒冷的地方,长出最坚韧的根。

车窗外的雪山越来越近,冰川的裂缝像大地的皱纹,藏着无数岁月的秘密。林栋忽然想起卓玛阿妈的话:“雪山记得所有来过的人。”或许他们的传感器也是如此,带着雪湖的针脚、清华园的代码、南京大学的星光,在高原的雪地里扎下根,让每一行跳动的数据,都变成雪山能读懂的语言,在风里,在雪里,在青稞生长的呼吸里,悄悄诉说着关于联结与守护的故事。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