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24章 创业大赛(1)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124章 创业大赛(1)

作者:地图好陌生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3 13:29: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蝉鸣像被拧到最大音量的收音机,在七月的午后嗡嗡作响。林栋趴在计算机系实验室的桌上,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最后一个分号,屏幕上跳出“编译成功”的绿色提示时,窗外的阳光刚好漫过主机箱,在地板上投下片晃动的光斑。

“成了!”他直起身,后腰传来一阵酸胀——为了调试“酿酒工艺溯源系统”的移动端适配,已经连续熬了两个通宵。桌上的泡面桶堆成小丘,最底下那个还是三天前的,汤汁在桶底结了层浅褐色的膜。

吴小燕抱着台平板电脑走进来,凉鞋踩在地板上发出“啪嗒”声,屏幕上正显示着北航风洞实验室的实时数据。“刚和我导师通完电话,”她把平板往桌上一放,上面的气流云图像团旋转的白雾,“他们愿意提供风场模拟算法,给咱们的酒窖通风系统做流体力学分析,说这研究方向能评奖学金。”

林栋凑过去看,云图上的红色区域代表湍流,恰好和清代酒窖平面图上的通风口位置重合。“你看,”他指着袁姗姗找出来的《酒经》抄本,“‘通气孔设于东南,避西北罡风’,古人的经验和现代流体力学居然对上了!”

“这叫天人合一!”袁姗姗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抱着个竹编篮,里面装着刚从潘家园淘来的老物件——几枚铜制酒提子,刻度精确到两,柄上刻着模糊的“道光年制”字样。“摊主说这是当年茅台镇烧坊用的量具,我比对了下系统里的史料照片,尺寸分毫不差。”

她把铜酒提子摆在桌上,阳光透过提子的镂空花纹,在代码屏幕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洒了把星星。林栋忽然想起雪湖老家的杂货铺,父亲用来打酱油的竹提子也是这样,只不过材质换成了竹子,柄上缠着防滑的棉线。

“江慧玲的微生物数据更新了,”吴小燕滑动平板,调出组柱状图,“她从南京寄来的酒曲样本分析完了,清代酒曲里的芽孢杆菌含量是现代的1.8倍,这就是老酒更香醇的关键?”

林栋点开三维建模软件,将微生物数据导入酒窖模型。虚拟的酒窖剖面图上,代表芽孢杆菌的绿色光点在窖底聚集,和清代工匠记录的“窖泥养菌”区域完全吻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易地茅台酿不出原浆味,”他恍然大悟,“微生物环境太重要了,就像雪湖的茶树,换个山头味道就变了。”

袁姗姗从竹篮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时飘出股淡淡的酒曲香。“这是江慧玲托人带的南京酒曲,让咱们做对比实验。”她捻起一小撮放在手心,浅褐色的粉末里混着细碎的稻壳,“闻着比咱们在北京买的清爽些,带点米香。”

正说着,实验室的门被撞开,姜小龙扛着个半人高的纸箱闯进来,运动服上的汗渍晕成了深色。“搞定!”他把纸箱往地上一放,里面传出泡沫摩擦的“沙沙”声,“从校办借来的恒温培养箱,据说以前是做疫苗研究的,精度能到±0.1℃,养你的宝贝菌种绰绰有余!”

林栋蹲下去拆箱子,金属箱体上的锈迹擦去后,露出“1987年 上海医疗器械厂”的字样。“这老家伙比咱们岁数都大,”他笑着摸了摸箱壁,“正好试试能不能模拟清代酒窖的温湿度——袁姗姗找到的史料说,‘冬暖夏凉,恒湿75%’。”

“我爸说过,老物件皮实!”姜小龙抹了把汗,拿起桌上的铜酒提子端详,“这玩意儿能打多少酒?”

“一斤分四提,”袁姗姗指着刻度,“一提二两五,以前的计量单位就是这么精确。”她忽然眼睛一亮,“咱们可以做个AR功能,扫描老物件就能显示对应的史料,再关联到现代数据,这样参观的人一看就懂!”

吴小燕立刻打开代码编辑器:“我来写识别模块!北航的图像识别算法稍加改造就能用,保证连铜提子上的刻痕都能精准定位。”

林栋看着他们各司其职的样子,忽然觉得这个由代码、古籍、老物件织成的网络,比任何单独的学科都更有生命力。他拿起手机,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听筒里传来杂货铺的算盘声——父亲正盘点进货的酱油醋。

“爸,我们在做个系统,能把老手艺的门道用电脑算出来。”林栋说,“就像你记了三十年的进货账,现在能自动提醒哪些酱油快过期了。”

父亲在那头笑了,算盘声停了:“是不是和我修收音机一个理?得先懂原理,再动手拆。你们这些年轻人,别光顾着敲键盘,有空回来看看你薛爷爷新酿的米酒,坛口都冒酒香了。”

挂了电话,林栋发现姜小龙正用恒温培养箱的电源线给手机充电,袁姗姗在给铜酒提子拍照建模,吴小燕则对着《酒经》抄本逐字录入古文数据库。阳光穿过窗户,把他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活动的剪影画。

“对了,”吴小燕忽然抬头,“创业大赛的初审过了!下周末去答辩,咱们得准备个演示视频。”

“我来拍!”姜小龙拍胸脯,“我爸那台摄像机借过来,把铜提子、酒曲、培养箱都拍进去,再加上林栋做的三维动画,保管惊艳评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袁姗姗翻出本线装书:“我找到本民国的《酒坊经营琐记》,里面记着当年的雇工工资——‘酒师月钱两块大洋,学徒管吃住’,换算成现在的物价,相当于高级工程师待遇呢!正好加到系统的经济分析模块里。”

林栋调出系统后台,看着实时增长的数据:已录入清代酒坊图纸37张,老物件三维模型12个,微生物数据15组,关联现代工艺参数89项。这些数字背后,是铜酒提子的冰凉触感,是酒曲的淡淡清香,是古籍纸张的粗糙纹理,也是伙伴们指尖的温度。

傍晚时,他们带着设备去了趟学校的创客空间。姜小龙调试摄像机时,镜头不小心扫到窗外——晚霞正把天空染成琥珀色,远处的图书馆尖顶像枚倒立的酒提子,在暮色里泛着微光。

“开拍!”姜小龙喊了一声,袁姗姗举起铜酒提子,对着镜头缓缓转动,吴小燕操作平板,让虚拟的气流云图在提子周围流动,林栋则调出酒窖的三维模型,让清代的窖泥和现代的检测数据在屏幕上重叠。

“清代酒师不知道微生物,但他们知道‘窖泥越老,酒越香’,”林栋对着镜头解释,“就像我爸不知道什么是算法,但他记的账永远清清楚楚——本质上都是在找规律,只不过我们用的工具不一样。”

拍摄间隙,袁姗姗从包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是刚买的糖火烧。“我奶奶说的,”她分给大家,“以前酒坊的学徒,早饭都吃这个,抗饿。”

糖火烧的甜香混着铜酒提子的金属味、培养箱的消毒水味、代码的油墨味,在晚风里酿成种特别的气息。林栋咬了一口,忽然想起父亲说的话:“做事就像酿酒,急不得,得慢慢发酵。”

回去的路上,姜小龙扛着摄像机,忽然哼起了雪湖的民谣,调子有点跑,但足够轻快。吴小燕跟着打拍子,袁姗姗则低头在手机上查明天要用到的史料,屏幕光映在她脸上,像落了片星星。

林栋走在最后,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个夏天变得沉甸甸的——不是因为高温,而是因为那些被代码串起来的老时光,被数据激活的老手艺,还有这些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忙碌的人。

他掏出手机,给系统加了条新日志:“2002年7月15日,系统仍在生长,就像酒坊里的菌丝,在代码与史料的缝隙里,悄悄蔓延。”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远处的蝉鸣恰好歇了口气,仿佛在为这句记录,留下片刻的安静。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