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21章 潘家园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121章 潘家园

作者:地图好陌生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3 13:29: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周六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像被打翻的百宝箱,晨光里挤满了挑货的人。林栋拎着台二手相机走在人群中,机身的金属壳被磨得发亮——这是吴小燕从北航实验室借来的单反,据说能拍清古籍上0.1毫米的刻痕。他身后跟着江慧玲,浅蓝色的连衣裙裙摆沾着草屑,手里捧着台光谱仪的便携样机,黑色的仪器包上还贴着南京大学的校徽。

“慢点走,”江慧玲拽了拽他的衣角,“这机器娇贵得很,上次在实验室磕了下,校准值就偏了0.3纳米。”她低头看了眼仪器屏幕,绿光里跳动的数值稳定在550nm,“还好,没被你晃坏。”

林栋停下脚步,帮她把仪器包的背带紧了紧。市场深处传来袁姗姗的笑声,穿白衬衫的姑娘正蹲在个摊位前,手里举着本线装书跟老板讨价还价,阳光透过她的发梢落在泛黄的书页上,像撒了把金粉。刘宇站在旁边,手里捏着个放大镜,对着枚“茅台老酒标”仔细端详,眼镜片反射着光斑,神情专注得像在解物理题。

“你们可来了!”袁姗姗冲他们招手,把手里的书递过来,是本民国版的《酒经》,扉页上印着“1937年版”的字样,“老板说这书里记载了二十多种酿酒古法,正好能给吴小燕的识别系统当参考数据。”

老板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头,瞅着江慧玲手里的光谱仪直乐:“小姑娘拿的这是啥?比我的放大镜还厉害?”

“能看纸的年份。”江慧玲笑着打开仪器,对准《酒经》的内页,屏幕上立刻跳出串数据,“这纸含72%的桑皮纤维,应该是抗战前的产物,和扉页的年份对得上。”

老头眼睛一亮,赶紧从箱子里翻出个布满灰尘的酒坛:“帮我看看这个!说是光绪年间的,我总觉得像仿的。”坛口的泥封已经开裂,隐约能闻到淡淡的酒香。

林栋举起相机,镜头对准泥封上模糊的印章。吴小燕设计的拍摄程序自动启动,屏幕上的图像被分割成无数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都在闪烁着绿色的识别框。“别动,”他轻声说,“正在提取纹理特征。”

刘宇凑过来看相机屏幕,忽然指着其中个格子:“这印章的篆字有磨损,但是‘茅台’两个字的笔锋和博物馆资料里的一致。”他掏出手机,调出存在里面的老酒标照片,“你看这笔画转折的角度,误差不超过3度,符合清代官印的规范。”

袁姗姗的手指在《酒经》上轻轻划过,忽然指着某段文字:“这里写着‘茅台取赤水河之水,端午踩曲,重阳下沙’,和现在的工艺一样呢。”她抬头时,阳光刚好落在她脸上,“吴小燕说要做‘酿酒工艺溯源系统’,把这些古法和现代数据连起来,肯定很有意思。”

江慧玲调试着光谱仪,把探测头对准酒坛的陶土:“陶土的成分里有钛元素,含量和清代官窑的样本吻合。”她忽然笑了,“没想到学物理还能帮人鉴宝,早知道当年就不该总逃历史课。”

老头听得直点头,非要把那坛酒塞给他们:“算我谢礼!你们这机器比专家还准,我这摊子以后就靠你们了!”他往林栋手里塞了张名片,“下周有批新收的老账本,记着茅台的供销记录,你们来看看?”

离开摊位时,袁姗姗抱着《酒经》走在中间,江慧玲和林栋分拎着仪器,刘宇则捧着那坛酒,像捧着件稀世珍宝。市场的喧嚣被抛在身后,晨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织出张晃动的网,把五个人的影子缠在一起。

“前面有卖豌豆黄的,”袁姗姗忽然停下脚步,指着不远处的小摊,“我请客,就当庆祝咱们的‘潘家园鉴宝小分队’首战告捷。”

小摊子的玻璃柜里摆着切成小块的豌豆黄,嫩黄的颜色像刚酿好的米酒。林栋掏钱时,手机忽然震动起来,是汪子豪发来的短信:“茅台股价突破25元了!张总刚打赏了五千块,说系统预警太及时!”

“涨了?”江慧玲探过头来看,嘴角沾着点豌豆黄的碎屑,“我说什么来着,好东西总会发光的,就像这豌豆黄,看着普通,吃着才知道好。”

刘宇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在上面画了个简单的公式:“按现在的涨幅,年底目标价30元可期。”他忽然压低声音,“我爸说券商在调研时提到,茅台要推出年份酒,定价会比普通款高50%,这是个大利好。”

吴小燕的电话恰在此时打进来,背景里是服务器的嗡鸣声:“你们在哪儿呢?我把‘老酒识别系统’的beta版做好了,上传到北航的服务器了,输入参数就能用!”她的声音带着兴奋,“刚才测试了下,识别准确率91%,比人工鉴定快十倍!”

“在潘家园,”林栋举着手机绕到树后,信号顿时清晰了些,“刚帮个老板鉴定了坛老酒,光谱数据和你的模型匹配度很高。对了,江慧玲说可以加个‘陶土成分分析’模块,她提供算法。”

“太好了!”吴小燕的声音在听筒里发颤,“袁姗姗的古籍资料、江慧玲的光学数据、刘宇的历史考据、你的图像识别……咱们这系统能申请专利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挂了电话,林栋发现大家都在看着他,豌豆黄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吴小燕说,”他笑了笑,“咱们五个人,刚好能凑成个‘全产业链团队’。”

袁姗姗把最后块豌豆黄塞进嘴里,脸颊鼓鼓的像只松鼠:“那以后要叫‘雪湖小分队’,毕竟咱们都是从那儿出来的。”她忽然指着远处的护城河,“听说傍晚有游船,要不要去坐?我带了相机,给你们拍张合影。”

护城河的水面像块被打磨过的玉,游船划过的涟漪里漂着细碎的阳光。五个人坐在船头,袁姗姗举着相机取景时,江慧玲忽然从包里掏出个小盒子,里面是用雨花石打磨的镇纸,每个石头上都刻着个字:“林”“江”“袁”“刘”“吴”。

“南京特产,”她把镇纸分给大家,“吴小燕的那份我寄北航了,刻的是‘吴’字。”她的指尖在刻着“江”字的石头上摩挲,“以后咱们写代码、查资料、看股票,都用这个压着,就像……就像还在雪湖的教室里一样。”

刘宇把刻着“刘”字的石头放在那坛老酒旁边,忽然说:“我算过了,按茅台现在的增长速度,十年后股价能到两百块。”他推了推眼镜,“到时候咱们用分红在雪湖开家‘数字古籍馆’,把这些老东西都存进去,怎么样?”

林栋握着刻着“林”字的雨花石,石头的凉意透过掌心传来,却让心里泛起暖意。他想起父亲在电话里说的:“雪湖的老街要翻新了,给你留了间门面,说你以后要是回来搞事业,就用得上。”

袁姗姗按下快门的瞬间,游船正好转过弯,夕阳的金光铺满水面,把五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五条奔向未来的路。相机的液晶屏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背景里的护城河波光粼粼,像条流动的时间河,一头连着雪湖的过去,一头系着此刻的北京。

回去的路上,江慧玲要坐火车回南京,林栋和袁姗姗送她到车站。候车厅的广播里报着车次,江慧玲抱着光谱仪,忽然从包里掏出个U盘:“这是光学识别的核心算法,你转给吴小燕。”她顿了顿,“告诉她,南京的樱花谢了,但梧桐叶快绿了,欢迎她来玩。”

火车开动时,江慧玲从车窗里探出头挥手,手里举着那块刻着“江”字的雨花石。林栋和袁姗姗站在月台上,看着火车变成个小小的黑点,才转身往回走。暮色漫上来,把铁轨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没有尽头的代码。

“她说明年要来清华做交换生,”袁姗姗忽然说,声音很轻,“说想跟着你学编程,也想跟着我学古籍整理。”

林栋的脚步慢了些,晚风里飘着槐花的香气。他想起雪湖高中的操场,江慧玲总在物理课后堵着他问问题,袁姗姗则在旁边安静地看书,那时候的阳光和此刻的暮色,竟有些相似。

“吴小燕说,”他望着远处的路灯,“等咱们的系统上线了,就去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他的指尖在口袋里摩挲着那块雨花石,“到时候,在清华、北航、南大设三个工作站,把雪湖的伙伴都连起来。”

路灯次第亮起,把两人的影子叠在一起。袁姗姗忽然指着天空:“你看,金星出来了。”她的声音带着点惊奇,“雪湖的夜晚也能看见,一模一样的亮。”

林栋抬头望去,那颗最亮的星悬在暮色里,像枚被代码标记的点。他忽然明白,所谓的成长,不是把过去抛在身后,而是像此刻的星光,无论走多远,都能照亮来时的路。就像那坛茅台老酒,存放得越久,越能品出时光的味道;就像他们写的代码,看似冰冷的字符里,藏着的全是雪湖的温度和此刻的情谊。

回到宿舍时,姜小龙正对着电脑欢呼,屏幕上的股票软件显示茅台股价收在25.3元。“张总又追加投资了!”他指着屏幕上的转账记录,“说要把系统推广到全国的经销商!”

林栋把相机里的照片导进电脑,潘家园的老酒、护城河的游船、每个人手里的雨花石,在屏幕上依次展开。他忽然在代码编辑器里写下一行注释:“2002年5月,雪湖小分队于潘家园集齐,代码与星光皆为见证。”

窗外的金星还在亮着,像个沉默的承诺。林栋知道,这只是无数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就像茅台的K线图上那根小小的阳线,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这些从雪湖走出来的人还在用代码、公式、文字、数据彼此连接,这条路上就永远不会孤单——因为星光会记得,代码会记得,那些在潘家园共享过豌豆黄的时光,也会记得。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