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19章 重逢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119章 重逢

作者:地图好陌生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3 13:29: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02年的清明刚过,清华园的连翘开得正盛,金灿灿的花串垂在灰砖墙上,像谁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林栋抱着台旧显示器往计算机系的维修室走,机箱里的风扇“嗡嗡”作响,像只勤恳的蜜蜂——这是从废品站淘来的淘汰货,他打算拆了零件给汪子豪的网吧服务器扩容。

“林栋!”

清脆的女声裹着风撞过来,惊得他怀里的显示器差点脱手。回头时,看见个穿白衬衫的女生站在连翘花丛前,扎着高马尾,发梢被风吹得轻晃,手里还抱着本《诗经》,封面上印着“清华大学中文系”的字样。

“袁姗姗?”林栋的惊讶藏在显示器后面,“你怎么在这儿?”

“我考进来了啊。”袁姗姗笑得眼睛弯成月牙,伸手帮他扶了扶显示器,“市文科状元,加了二十分,刚好够中文系的线。说起来,还是沾了你的光——当初总借你的物理笔记看,逼着自己不能偏科太厉害。”

显示器的边角硌得胳膊生疼,林栋却觉得那点疼很真切。他想起雪湖高中的教室,袁姗姗总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落在她摊开的《唐诗宋词选》上,和此刻清华园的春光重叠在一起。“江慧玲呢?她也来了吗?”

提到江慧玲,袁姗姗的笑容淡了些:“差了十四分,去了南京大学的物理系。昨天打电话还说呢,南京的樱花比清华的连翘好看,就是食堂的糖醋排骨没雪湖的地道。”她忽然凑近,压低声音,“她让我问你,上次你说的那个‘波动光学复习提纲’还留着吗?她想参考参考。”

林栋腾出只手摸了摸口袋,手机硌在牛仔裤里——上周刚收到江慧玲的短信,说南京的春天总下雨,实验室的光学仪器总受潮,问有没有防潮的小窍门。“提纲在宿舍,晚点我找出来寄给她。防潮的话,用硅胶干燥剂就行,我爸修收音机总备着。”

“对了,吴小燕呢?”袁姗姗抱着书往中文系的方向走,脚步轻快得像踩在花瓣上,“听说她也来北京了?”

“北航,计算机系。”林栋的目光越过连翘花丛,望向校园外的方向,“上周刚见过,她帮航天系的老师做服务器维护,说比咱们高中的‘极速先锋’网吧高级多了。”他忽然想起什么,“她让我问你,要不要给你们系做个‘古籍电子化’的小程序,能自动识别手写体的那种。”

袁姗姗眼睛亮了:“真的?我们系的老教授正愁呢!好多民国手稿认不清,要是能有这程序,能省多少事!”她从笔记本上撕下张纸,写下宿舍电话,“这是我号,让吴小燕联系我,越快越好。”

抱着显示器往回走时,林栋觉得怀里的机器轻了些。路过证券营业部的广告牌,上面“贵州茅台”的红色数字正闪着光,最新价22.7元,比上周又涨了九毛。他忽然想起江慧玲在电话里说的:“物理和文学其实挺像的,都在找世界的规律,只不过一个用公式,一个用比喻。”

宿舍里,姜小龙正对着电话吼:“三叔你放心,库存系统肯定好用!那个‘零件保质期预警’功能,比你雇的记账员靠谱十倍!”挂了电话看见林栋,立刻嚷嚷,“刚袁姗姗来找你了?中文系的系花,好多人盯着呢,你小子下手得快点!”

“别瞎说。”林栋把显示器拆开,电路板上的电容鼓着肚子,像吃撑了的鱼,“她是来谈程序合作的,吴小燕想给她们系做古籍识别系统。”

汪子豪从代码里抬起头,花衬衫上沾着焊锡的黑点:“吴小燕?那个把‘极速先锋’网吧搞得风生水起的女生?她要是来北京,咱们的生意能做大了!”他敲了敲屏幕上的代码,“我刚接了个活儿,北航的老师想做‘飞行模拟数据统计系统’,正缺个懂硬件的,叫上吴小燕正好。”

刘宇推了推眼镜,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国白酒产业分析》摊在桌上,红笔标着“茅台2002年一季度基酒产量同比增长17%”。“你们在说北航?”他扶了扶眼镜,“我表哥在那儿读飞行器设计,说他们的风洞实验室需要数据处理软件,报价很高。”

窗外的风卷着连翘花瓣飘进宿舍,落在刘宇的书上,像个粉色的逗号。林栋忽然觉得,雪湖的朋友圈像株藤蔓,在清华、北航、南大的校园里悄悄蔓延,而自己手里的代码,就是连接这些藤蔓的脉络。

周末去北航找吴小燕时,林栋特意带上了给江慧玲准备的硅胶干燥剂,还有给袁姗姗的“古籍识别程序框架”。北航的校园里停着架退役的歼击机,银灰色的机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吴小燕就站在飞机翅膀下面,穿着件印着“Linux”字样的T恤,手里捧着台笔记本电脑。

“你可来了!”吴小燕拍了拍飞机翅膀,“这玩意儿的航电系统比咱们的服务器复杂多了,不过原理相通——都是靠代码指挥硬件。”她点开屏幕上的服务器日志,“你看这个,我用你教的‘负载均衡算法’优化了一下,处理速度快了40%,老师说要给我发奖金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栋接过她递来的可乐,气泡在喉咙里炸开。他想起高中时,吴小燕总蹲在网吧的角落里,对着拆开的主机箱琢磨,手指上的机油洗都洗不掉。“袁姗姗的事,你考虑得怎么样?”

“下周就去看手稿。”吴小燕的指尖在键盘上敲出个笑脸符号,“不过得找你帮忙——光学字符识别需要物理模型,你懂的比我多。对了,江慧玲的防潮剂别忘了寄,南京真的很潮,我去年去看樱花,相机镜头都发霉了。”

提到相机,林栋忽然想起储永芬——上周在琉璃厂,她用台老式胶片机拍古籍,说要洗出来做教材。“对了,北大历史系有个女生,也在做古籍整理,说不定你们能合作。”

吴小燕挑眉:“就是你常提起的那个储永芬?”她笑着往服务器机房走,“行啊,等我把手头的活儿忙完,约她见一面。说起来,咱们雪湖出来的,是不是都跟‘数据’和‘文字’杠上了?”

机房里的服务器嗡嗡作响,像群合唱的蝉。吴小燕指着其中一台:“这是给航天系做的‘卫星轨道预测系统’,用了你写的那个‘最小二乘法优化模块’,比他们原来的程序准多了。”她忽然调出个加密文件夹,“你看这个,我用神经网络预测茅台的股价,准确率68%,比刘宇的数学模型还高。”

屏幕上的K线图被红色和绿色的预测线包裹着,像给那条蜿蜒的曲线加了层保护壳。林栋想起父亲说的“做生意要懂行”,原来懂行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袁姗姗的文字,可以是江慧玲的物理,可以是吴小燕的代码,也可以是自己账户里那串慢慢增长的数字。

离开北航时,吴小燕塞给他个U盘:“这里面是‘古籍识别’的初步代码,你帮我看看物理模型那块。对了,张超托我给你带句话,他省赛拿了冠军,想请你暑假回去教他‘物理投篮法’。”

夕阳把清华园的钟楼染成金红色时,林栋在宿舍楼下遇见了储永芬。她抱着本《清代科技档案》,封面上沾着点墨渍,看见林栋手里的U盘,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比你的实验数据还神秘?”

“吴小燕做的程序,能识别古籍上的字。”林栋把U盘递过去,“她说想跟你合作,把你们系的民国物理手稿电子化。”

储永芬的指尖划过U盘的金属外壳,像在触摸某种新的可能。“太好了!”她翻开档案,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个‘光谱仪’的手绘稿,我认了三天才认出来,要是有程序帮忙……”

“就像给古籍装了副眼镜。”林栋接过档案,忽然想起江慧玲在电话里说的,“南京的实验室也需要类似的系统,能自动识别光学仪器的磨损程度。”

储永芬笑了,眼睛里映着钟楼的影子:“那我们可以搞个‘跨校合作’啊——清华的代码,北大的古籍,南大的光学仪器,北航的服务器,再加上雪湖的……嗯,雪湖的什么呢?”

“雪湖的米酒。”林栋想起姜小龙带来的那坛酒,“庆功用。”

夜色漫进宿舍时,林栋把给江慧玲的包裹寄了出去——里面有硅胶干燥剂,有波动光学提纲,还有张打印的茅台K线图,在22.7元的位置画了个小小的飞机,旁边写着:“南京的雨会停,这只股票也会涨,都需要点耐心。”

袁姗姗的电话打进来时,他正在调试吴小燕的代码。“老教授说可以先试试!”袁姗姗的声音带着雀跃,“他们找出了十页最模糊的手稿,明天上午九点,在中文系的古籍室等你们。”

挂了电话,林栋看着屏幕上滚动的代码,忽然觉得这些0和1像群会飞的鸟,正把雪湖的风、清华的连翘、北航的服务器、南大的樱花、北大的古籍,都串成一条看不见的线。姜小龙在给家里打电话,说农机站的系统又加了新功能;汪子豪在改飞行模拟数据的代码,嘴里哼着粤语歌;刘宇在笔记本上写着“白酒行业季节性波动分析”,眼镜片反射着台灯的光。

他打开证券账户,茅台的股价收在22.9元,账面上的盈利已经能买半台新电脑。但此刻那串数字远不如袁姗姗的电话、吴小燕的代码、储永芬的古籍来得重要——就像雪湖的春天,从来不是某一朵花开,而是整座山的连翘都亮起来,整面坡的杜鹃都红起来,整汪湖的水都暖起来。

林栋在代码的注释里加了行字:“2002年4月,与袁姗姗重逢于清华园,吴小燕的程序将连接北大与北航,江慧玲在南京等待防潮剂,而的曲线,正像条河,慢慢流向远方。”

窗外的月光落在键盘上,把“雪湖”两个字照得很亮。林栋知道,所谓的成长,就是看着当年的伙伴散落在不同的城市,却用各自的方式做着相关的事——有人与文字为伴,有人与公式为伍,有人与代码纠缠,有人与数字周旋,最终在某个春天的节点,像这些代码一样,编译成同一个故事。而此刻的每一次敲击、每一次修改、每一次重逢,都是在为这个故事,写下更生动的注脚。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