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 第115章 代码600519

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 第115章 代码600519

作者:地图好陌生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3 13:29: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2001年的冬天裹着北风掠过清华园,把物理系的玻璃窗吹得呜呜作响。林栋缩在实验室的角落,对着台老式电脑敲代码,键盘的塑料外壳已经泛黄,空格键塌陷了一角,得用指甲盖勾着才能弹起来——这是他从废品站淘来的旧货,花了五块钱请修电器的师傅换了根弹簧,就像修复薛老那台老收音机的调谐旋钮。

“又在捣鼓你那‘副业’?”姜小龙抱着篮球闯进来,运动服上还沾着操场的雪粒。他往屏幕上扫了一眼,密密麻麻的字符看得眼睛发花,“我说你放着好好的量子力学不学,总跟这些0和1较劲干嘛?系主任都问我三次了,‘林栋是不是对计算机更感兴趣’。”

林栋保存好程序,指尖在冻得发红的手背上搓了搓:“你看这个。”他调出个小程序,屏幕上立刻跳出物理实验的误差分析表,红色的异常值被自动标红,“上次系里采购的新仪器,测量精度总不稳定,用这个程序能提前预警,比人工核对快十倍。”

姜小龙把篮球往桌上一墩,震得试管架叮当作响:“这玩意儿能卖钱不?我老家三叔开了家轴承厂,天天喊着‘检测效率低’,你要是能搞出测零件精度的程序,他指定乐意买!”

林栋没接话,只是点开了另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从《计算机世界》杂志上剪下来的文章,用红笔圈着“互联网浪潮”“数字化转型”等字眼,边缘画着简单的电路图,把“硬件”比作“工厂机器”,“软件”比作“生产流程”,像在搭建两个世界的桥梁。

午休时,他踩着积雪往校外的网吧走。“极速先锋”在北京的分店开在五道口,由吴小燕的表哥盯着,上次回家时,林栋帮他们写了套计费管理系统,能自动统计客流量和收入,比人工记账少了三成误差。此刻网吧里烟雾缭绕,键盘敲击声像密集的雨点,老板看见他立刻喊:“小林来了?你写的程序真管用,这个月对账清楚多了!”

老板递过来个信封,厚厚的一沓钱。林栋数了数,是这个月的分成——八百块,比学校的奖学金还多。“隔壁印刷厂想请你帮忙,”老板擦着桌子说,“他们想搞个库存管理的小程序,记着哪批纸用完了,哪批油墨快到期了,愿意出两千块。”

林栋把钱塞进棉袄内袋,贴着心口的位置还揣着张存折——里面是“林记电器”这个季度的分红,父亲特意让薛老的侄子捎来的,说“北京天冷,多买件羽绒服”。他摸着信封的厚度,忽然想起父亲柜台里的收音机零件,每次进货都要精打细算,“好钢用在刀刃上”。

从网吧出来,北风卷着雪沫子往脖子里钻。他绕路去了趟证券公司,交易大厅里挤满了穿军大衣的人,盯着电子屏上跳动的绿色数字唉声叹气。林栋在角落的报纸架前站住,翻着过期的《中国证券报》,手指在茅台股票的代码“”上反复摩挲。

“小伙子也炒股?”旁边个戴棉帽的老头搭话,手里捏着张揉皱的K线图,“这股最近跌得厉害,从三十多掉到二十块,我都被套牢了。”

林栋指着报纸上的财报数据:“您看它的净利润,一直很稳,现金流也稳,就像……”他想了想,“就像台质量好的收音机,就算暂时没信号,机器本身没坏。”

老头笑了:“你这比喻新鲜。我家老头子以前修电台,也总说‘好东西经得住折腾’。”他忽然压低声音,“听说这酒厂的酒不愁卖,过年都要凭票买,就是股价不争气。”

林栋没再多说,只是把茅台的市盈率、负债率等数据抄在笔记本上,旁边写着“雪湖物价参考”:猪肉八块五一斤,面粉一块二,而茅台的出厂价是两百多一瓶,“刚需硬”三个字被圈了又圈。

回到宿舍时,汪子豪正对着电话用粤语喊:“阿妈你放心,我在这里省着花!”挂了电话看见林栋,立刻凑过来,“我爸从广东寄了腊肠,晚上煮火锅?对了,你上次帮计算机系写的实验数据处理程序,他们系主任问能不能再优化下,愿意出四千块报酬。”

林栋的心猛地跳了一下。四千块,加上网吧分成和家里的分红,差不多够买两千股茅台了。他翻开笔记本,里面夹着张从雪湖带来的照片——父亲站在“林记电器”的柜台后,手里举着台修好的收音机,背景里堆着他从小到大拆坏的零件盒。“我考虑下。”他轻声说。

姜小龙从外面打雪仗回来,裤脚全是泥点子。“你们聊啥呢?”他把湿漉漉的手套往暖气片上一挂,“刚才在操场听计算机系的说,现在写程序可挣钱了,一个好的管理软件能卖几万块!”他忽然拍了拍林栋的肩膀,“你要是真能搞这个,我把我三叔的轴承厂介绍给你,就当帮兄弟赚点外快!”

林栋打开电脑,调出茅台的K线图。2001年的冬天,这只股票像条冻僵的蛇,在20块左右徘徊。他算了笔账:两千股需要四万多块,刚好是手里所有的钱——电器铺的分红及以前的存留三万二,网吧分成和程序报酬加起来一万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你真要全投进去?”刘宇推了推眼镜,他刚从图书馆回来,怀里抱着本《证券投资学》,“我爸在银行工作,说股市风险大,‘不要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他翻开笔记本,上面列着存款利率表,“存定期一年有2.25%的利息,虽然少,但稳当。”

林栋的指尖划过屏幕上的K线,像在触摸一条河流的轨迹。他想起薛老站桩时说的“蓄力”,想起父亲修电器时“看准了再下手”,想起吴小燕调试服务器时“耐心等程序跑稳”。“这不是赌,”他轻声说,“就像选电阻,得看额定功率和精度,这只股票的‘参数’是好的。”

周末的雪停了,阳光把证券交易所的玻璃幕墙照得发亮。林栋排在开户的长队里,手里攥着身份证和存折,手心的汗把纸都洇潮了。轮到他时,穿制服的柜员抬头看了眼:“学生?买茅台?”

“嗯。”林栋的声音有点发紧,“两千股。”

柜员敲键盘的手指顿了顿:“现在行情不好,不再想想?”

林栋想起父亲柜台里那些畅销的收音机,无论市场怎么变,质量好的牌子总能站稳脚跟。“不用了。”他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21块1毛5,成交的瞬间,存折余额变成了86块7毛。

回学校的路上,他买了份《京华时报》,头版在报道“中国加入WTO”,角落里有篇短文写着“消费升级带动白酒需求”。林栋把报纸折好,夹在物理课本里,刚好压在“能量守恒定律”那页——仿佛财富的积累,也遵循着某种守恒,此刻的投入,是为了未来的释放。

宿舍的火锅已经煮开了,汪子豪的广式腊肠在锅里翻滚,姜小龙举着酒瓶喊“庆祝林栋搞到第一桶金”,刘宇则在仔细计算每个人该AA多少钱。林栋坐在角落,听着他们的笑闹声,忽然觉得自己的选择并不孤单——就像雪湖的老街,父亲的电器铺、薛老的收音机、吴小燕的网吧,还有张超的篮球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积累”,有的是财富,有的是技艺,有的是梦想。

“对了,”汪子豪夹起块豆腐,“计算机系的教授问你,愿不愿意辅修他们的课程,说你写的程序逻辑比很多本专业的都清楚。”

林栋的心里一动。他想起雪湖夜晚的星空,物理是探索宇宙的规律,而计算机,或许是探索未来的工具。“我考虑下。”他笑着说,夹起一块腊肠——广东的甜混着北方的辣,像不同的道路在舌尖交汇。

深夜的实验室很静,只有服务器的低鸣和键盘的敲击声。林栋在写那个印刷厂的库存管理程序,代码一行行延伸,像在雪地里踩出的脚印。窗外的月光落在屏幕上,把“”这个代码照得很亮,像个埋在冬雪里的种子。

他知道,此刻的两千股股票和这些代码,都只是开始。就像父亲说的“修电器得从基础学起”,积累资本也得一步一步来。未来或许会有风雨,就像这冬天的雪,但那些从雪湖带来的坚韧、从物理学到的严谨、从代码里练出的逻辑,终将让这颗种子,在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

桌上的冻疮膏是母亲寄来的,铁盒上印着“国营”字样,和薛老用的那款一模一样。林栋拧开盖子,抹了点在冻裂的指尖,清凉的感觉顺着神经蔓延——这是来自家乡的温度,提醒着他无论走多远,根永远在雪湖的老街,在那些拆过的收音机、画过的电路图、站过的桩旁边,在所有踏实生活的底色里。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