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 > 第601章 恶作剧

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一丝“恶作剧”得逞的笑意:

“报告,首长,昌平徐卫华,奉命率重型工程机械分队,向您报到,请您指示!”

陈朝阳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他抬手回礼,然后一拳轻轻擂在徐卫华的肩头:

“好你个徐卫华,什么时候到的?跟我这儿玩起潜伏了?”

“到了有几天了!”徐卫华嘿嘿一笑,指着身后那些钢铁巨兽,

“郑教授带着我们,在后方基地可没闲着!

这些都是用咱们在朝鲜缴获、又被炸坏了的‘谢尔曼’和‘潘兴’的底盘,还有那些运不回来、拆了履带和发动机的废家伙改造的!

郑教授说,既然上前线打不了美国鬼子,那就让它们在后方给咱们的开荒当主力。”

陈朝阳瞬间全明白了。

徐卫华提前到来却躲着不见,郑春秋之前的“神秘忙碌”,都是为了此刻给自己一个惊喜。

他看着这些用敌人武器残骸改造的工程机械,心中涌起一股子豪情与感慨。

这些曾经在战场上肆虐、给志愿军将士造成巨大伤亡的铁家伙,如今却被拆解、改造,变成了为建设新社会、为人民造福的工具。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缴获”,另一种形式的“胜利”。

他大步走向其中一台用M26“潘兴”坦克底盘改造的推土机,伸手抚摸着那冰冷而粗糙的履带板,触感坚硬而真实。

他能想象到,在车间里,郑春秋和徐卫华他们,是如何一点点将那些布满弹孔和战火痕迹的残骸,变成眼前这些充满力量的开拓利器。

“好!好啊!”陈朝阳连说两个好字,转身对围拢过来的干部和工人们大声说道,声音激动而高昂:

“同志们,都看清楚了吗?这些大家伙,就是用我们在朝鲜战场上,从美国鬼子手里缴来的坦克改造的!

它们以前是用来杀人的,现在,咱们让它来帮咱们搞建设,来帮咱们开荒治碱!”

人群本就好奇围观这眼前的新家伙,陈朝阳话音一落瞬间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

这个消息,比机械本身带来的震撼更加强烈。

这是一种带着民族自豪感和胜利者姿态的宣告。

徐卫华的到来,和这些特殊机械的投入,不仅仅是增加了施工力量,更是在这百万民工心中,注入了“移山填海、人定胜天”的坚定信念,以及一种将战争武器转化为建设工具的智慧与气魄。

难得的战友重逢,冲淡了连日来指挥工程的疲惫与压力。

人生喜事,无非他乡遇故知,久别逢战友。

这份在战火中淬炼出的情谊,比钢铁更坚固,此刻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化为了继续奋斗的又一股暖流和力量。

工程的进度,因为这股生力军的加入,陡然加快。

“让一让!都让一让道!” 负责引导的工程兵大声呼喊着。

人群像潮水般向两边分开,留出一条宽阔的通道,无数道目光好奇、敬畏、怀疑——聚焦在这钢铁巨兽身上。

它驶过的地方,履带在坚硬的地面上留下深深的齿印,那轰鸣声震得人脚底发麻。

拖拉机停在了规划中的主干渠起始段。这里是任务最重、土质最硬的核心区之一。

“开工!”陈朝阳大手一挥,声若洪钟。

现场指挥的工程师小旗一挥。

一声令下,所有的机械同时发出了更加狂暴的怒吼。

普通的“汉东-51式”拖拉机牵引着铲运机,高效地剥离着土层;

而这些坦克改造的推土机,则如真正的攻坚利器,对着最坚硬、最难以处理的核心地段发起了“冲锋”。

它们这沉重的车身和强大的推力,面对板结的盐碱壳子,几乎是碾压般地向前推进,所向披靡。

徐卫华跳回驾驶室旁,亲自指挥着其中一台“坦克推土机”进行示范作业。

这庞大的钢铁身躯,带着无与伦比的力量,稳稳地向前推进,势不可挡。

陈朝阳看着这一幕,脸上笑容更盛。

操作员推动操纵杆,伴随着引擎更加狂躁的咆哮,拖拉机后方的铲运机放平了巨大的铲斗,

猛地切入坚硬的地表。

履带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强大牵引力,推着铲斗轻而易举地“啃”进那人力需要反复捶打才能破开的板结土层。

只见一大块、一大块夹杂着草根和盐壳的土方,被轻松地铲起,堆满了硕大的铲斗。

整个过程,不过一两分钟。

然后,拖拉机牵引着满载的铲运机,平稳地驶向指定的弃土区。

卸斗,升起,返回……周而复始。

它走过一趟,留下的是一条初具雏形的沟壑,完整的土方量,足以让几十个壮劳力挥汗如雨地干上大半天。

“额滴个娘诶……” 一个老农,张大了嘴巴,手里的旱烟袋都快掉到了地上,喃喃道,“这……这铁家伙,比一百头老黄牛还劲大啊!”

他旁边一个刚挑完一担土、正扶着扁担喘气的年轻后生,抹了把脸上的汗泥,看着那拖拉机眨眼功夫又铲起一斗土,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喜悦,但更多的是震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请大家收藏:()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叔,咱这……咱这忙活一早上,怕是顶不上它喘口气的功夫……”

这并非个例。

在整个核心工区,类似的震撼场景在不同地点上演着。

人力与机械的效率差距,以最直观、最残酷也最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现在每一个人面前。

陈朝阳站在人群外围静静地观察着。

他身边跟着几位从各地市抽调来、负责工程协调的干部,其中几人脸上也难掩惊愕之色。

“都看到了?”

几位干部连忙收回目光,看向他。

陈朝阳指着那台正在往复作业的“51式”:

“过去,我们总说工业的力量,体现在造枪造炮,保家卫国。这没错。”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那被铁牛“犁”开的土地上,

“但今天,在这里,我们更要明白,工业的力量,同样能为我们造出万亩良田,能改变我们千百年来靠天吃饭、与贫瘠土地搏命的命运。”

他顿了顿,让这番话在干部们心中沉淀。

“这铁牛,不只是机器。它代表着一种新的可能性。

一种让我们的人民,能够用更少的汗水,去换取更多收获的可能性。

根治盐碱,靠人力,或许要一代人、两代人。

但有了它们,有了更多这样的工业力量,我们就能把这个过程,缩短到几年,十几年。”

喜欢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请大家收藏:()1949受伤转业再上抗美援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