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8年冬至,李氏集团的档案馆里飘着旧纸张与樟木柜混合的气息。
李阳坐在藤椅上,面前摊开的蓝布封皮笔记本正泛着毛边——这是他整理出的最后一本创业笔记,第37页的钢笔字迹被水洇过,晕成一片浅蓝,像1985年那个暴雨夜,他蹲在老作坊门口修门吸时,雨水打湿账本的痕迹。
笔记本里夹着些零碎物件:有企业精神传承人评选时老周送的扳手垫片,有非洲农秀才寄来的谷粒标本,最显眼的是张泛黄的门吸订单,上面的钢笔字歪歪扭扭,备注着"
麻烦李师傅亲自送货,我爹想跟您学学怎么调松紧"
档案馆的全息展柜里,10位传承人的奖杯正折射着光,与笔记本里"
1993年员工离职名单"
上的红圈形成奇妙呼应,李阳用铅笔在名单旁写的"
明天请他吃碗面,问问到底哪不对"
如今成了新员工培训的"
沟通范本"
笔记内容的编排巧思,藏在"
让每个字带着汗珠子,每处涂改都认得心疼"
的贴心里。
这本笔记不叫"
李氏创业宝典"
就叫"
李阳的日子账"
记录方式不搞"
成功学的排比句"
专做"
碎碎念的流水账"
——记谈判紧张时"
手心汗把合同浸湿了半页"
旁边画个歪门吸说"
当时真想躲进门后"
写应对危机失眠时"
数到第37根房梁,想起三大爷说天塌不了,塌了有高个子顶着"
项目负责人说"
这些细节看着没章法,却是真能让人接住力气的坎——就像当年李总给门吸加缓冲垫,不是为好看,是怕人摔疼"
内容取舍不看"
多光彩"
专捡"
够实在"
的——收录"
第一次发不出工资时,把家里的门吸样品拿去当铺"
的窘迫,不删"
跟合作伙伴吵到掀桌子,第二天又拎着油条上门道歉"
的糗事,李阳在整理笔记时对档案馆馆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