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精神的传承,体现在"让失败的故事比成功的奖杯更有力量"的深远里。重启工坊的"失败博物馆",不展专利证书,只摆"失败物证":陈默第一批做砸的智能锁(零件歪歪扭扭)、赵伯卖不出去的"太花哨竹编筐"、卡伦刻废的木雕门吸(眼睛刻成了斗鸡眼),每个展品旁都有"如果重来会怎样"的手写反思。传承的"种子计划":让成功的受助者担任"重启导师",但要求他们"每次讲课必说失败经历",陈默的第一课标题是"我是怎么把30万变成一堆废铁的",台下掌声比任何成功分享都热烈。最震撼的"时光对话":全息投影里,1992年的李阳对2023年的陈默说"当年我要是知道'门吸不用那么复杂',能少赔半年钱",年轻创业者红着眼眶答"您的教训,让我少走了三年弯路"。某老员工说"这传承比给多少钱都珍贵——让失败者知道,他们摔的跟头,能铺成别人的路"。
创业失败者扶持的本质,在于"让社会多份容错的底气,让追梦人少点绝望的寒意"的担当里。李氏的重启计划,扶的不是"项目",是"人"——让陈默能对女儿说"爸爸没放弃",让赵伯能在街坊面前抬得起头,让卡伦的部落知道"失败不是羞耻"。某社会学家调研后说:"他们的扶持,像给创业路上装了'门吸'——不是阻止跌倒,而是让人跌倒后能扶着它站起来;像李阳当年修门吸那样,知道'松了不要紧,拧紧了还能用'。"衡量扶持价值的标准,不是"成功了多少项目",而是"失败者眼里的光":当陈默说"现在每天能卖50把锁,够给员工发工资了",当赵伯的竹编坊雇了三个残疾人,当卡伦的学徒开始自己创业,这种生长,比任何基金报表都动人。
暮色中的重启工坊,陈默正帮赵伯调试直播设备,老人举着竹编门吸说"这玩意儿能吸住门,还能装钥匙——当年失败时哪敢想"。全息投影里,卡伦的部落正在庆祝新工坊开业,木雕门吸上刻着"感谢那双手"。李阳看着"暖流墙"上越来越多的纸条,突然想起1993年那个雪夜,三大爷把揣了半天的500块钱塞给他:"再试试,门吸总能修好的。"现在这重启计划,不就是把当年那500块的温度,传到更多人手里吗?
此刻,全球的"重启站点"都亮着灯:中国的创业者在改设计,非洲的匠人在刻木雕,东南亚的失败者在学竹编。李阳知道,所谓创业失败者扶持,从来不是多庞大的基金,多完善的机制,而是像当年有人对他说"再试试"那样,让人能重新开口说"我能行"。而最好的扶持成果,就是那些曾被失败压垮的人,现在正笑着扶别人站起来——这种接力,比任何商业传奇都扎实。
喜欢1949璃院繁星请大家收藏:()1949璃院繁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